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汉末南国 >

第9章

汉末南国-第9章

小说: 汉末南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炜笑了一笑,心道博鳌的名字原来是这么来的,挥笔在地图上写下了“博鳌”。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
    毕炜的老家在山区,当地农民耕种的都是三十五度以上的坡地,现代化农业机械用不上山民也没钱去买,所以他们用的还是曲辕犁。这种农具最早诞生在唐朝,但放在现在,还算是很先进的了,至少要比汉代的直辕犁要先进,它更能节省牛力,于是毕炜就把他很熟悉的曲辕犁样子给画出来,交给那些南海来的造船工程师,意思就是说现在离造船还远着呢,你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先兼职农业机械制造商,为农民兄弟制造些先进的农具。这些南海来的造船工程师开始很是不愿意,觉得让自己这些造船工程师制造农具,简直是对造船业的一种间接侮辱。到后来毕炜不得已,保证下不为例,并许诺房子造好后他们有优先选择权后。几经周折,这批曲辕犁才制造出来。
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上木楔来调节犁辕前端的高低,以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由于犁身结构简单轻便,所以用一牛就可牵引。另外,使用了牛轭服牛和牵引犁辕,从而将耕牛和犁具分开,淘汰了犁衡,操作起来轻便灵活。这比牛犁相连的“抬杠式”耕作有了明显进步。直到明清时期,犁具的结构还保持着南宋时的模样,足见耕犁至此,已经完全成熟了。唐朝以前的旧式犁是直辕,唐朝改为曲辕。曲辕犁能够随意调节耕地的深浅,操作灵活省 力,提高了耕作效率。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基本定型。
曲辕犁制造出来,交付那些波斯奴隶使用后,它的威力立即就显示出来了,开垦荒地的速度加快了许多,登陆两个月后,琼海已经有五万亩水田了。
毕炜的稻种也是有讲究的,就是后世著名的占城稻,宋代,华南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著名的有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和从高丽引进的黄粒稻,尤以占城稻的影响最大。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不登,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以上地区播种,获得成功。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占城稻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他在日南郡时就已经留意当地农民种的稻子,只要是满足穗长、无芒、抗旱、早熟的特点的,他都搜罗来做稻种,又特地托人去象林买了十斗稻种。保障了他将占城稻推广到海南的伟大计划的实现。
占城稻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在海南这种热带气候下,他们一边耕田一边收割,谷仓已经填满了。
周围的土人以渔猎采集为生,看着他们耕田稀奇,纷纷围在地头,指着水牛和铁犁惊讶不已,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土人们都知道汉人有奇特的耕田机器,原有的部落甚至派人上门,要求购买耕田机,从而实现部落从采集食物时代到农耕时代的伟大过渡。毕炜任命的公关组组长刘武乘机加大亲善活动力度,煽得天花乱坠,终于打动了几个小村庄,以提供五百张直辕犁为条件,雇佣了一千土人干活,并说好由汉人管理伙食。
毕炜不赞成将精密工作如木工烧砖盖房挖渠淘井之类交给他们,而是将这一千土著派去伐木和修路,有了这一千人做免费劳动力,伐木业的发展很快,一百个汉人带着一千土著,和刘武的公关组一道,顺着万泉河向上游前进,沿途雇佣更多的土人,一边伐木一边公关,砍伐的木头扎成木排,顺着河水放下来,飘到琼海,收买的部落为他们领路,沿着河流继续前进,而用来收买部落的,只是用几把铁质小斧头和几匹劣质布。
已经有房子住了,有水田种了,造船也没有忘记,刘武已经去伐木了,亲善和公关活动亦很见成效,琼海的原住民——那个小村庄的人已经被他们雇佣了,女村长甚至有意将自己十岁的女儿嫁给毕炜,想到这里,毕炜就哭笑不得。一切都在毕炜的计划中,还有什么是他所遗忘的呢?
盐田,自郑问挖掘渠道时奇迹般的掘到一块盐,他已经想到了,他在二十一世纪去过莺歌海盐场,那是在海南的西海岸,那么在海南东海岸能不能晒盐呢?土人晒出的盐块已经摆在他面前,据郑问检测的报告来看,那盐比交州盐场出的官盐质量还要好,盐是一种在古代十分值钱的东西,齐桓公称霸,经济基础就是齐国出产的海盐和鱼干。
所以,他不但下决心要晒盐,还要大规模的晒盐,不管自己有没有朝廷的营业许可证和经营执照,这盐他晒定了。
于是一条由琼海通向海边某处的道路诞生了,制盐工人们可以沿着这天路每周上下班。
砖瓦?是的,琼海的围墙是原木建筑的,房子是椰子树搭的高脚屋,房顶是木板,完全纯天然纯绿色,但是他要发展,砖瓦是不可或缺的,海南省有煤,海南长昌煤矿他去过,但是该矿远在海口,他不敢奢望将煤运到这里来,难道会有人修一条铁路或挖一条运河,对他说:“毕炜同志,为了建设海南,我们修铁路把。”
梦都不要梦,于是他只有用木柴烧砖瓦,他见过乡民烧制木炭,但是匆匆之间谁能记得住工艺流程?要知道国家严禁烧制木炭,人们更多使用制木炭机器人工制炭。毕炜还想到高中的某一节化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几种无定形碳(焦炭、炭黑、木炭、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及碳的化学性质。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介绍了同素异形现象、吸附作用、干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化学概念。
并且还详细地介绍了两种结晶形碳——金刚石和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并导出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强调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在学生既没有晶体的概念,又没有晶体结构知识的时候,只能强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碳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相同,只是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排列的不同而造成性质的不同。
当年老师哀叹原子、元素、单质是学生最易弄混的三个概念。只好在教学里通过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上述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同素异形现象的演示内容包括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的制法、物理性质和用途。在研究木炭的性质时,特别强调介绍一种有重大实用意义的现象——吸附作用。在讨论木炭的制法时,通过演示认识木材的干馏以及干馏的产物。这其中有些碳的化学性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例如,木炭能燃烧,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学生感到陌生的性质,如木炭跟氧化铜的反应,则通过实验来加以认识,通过讨论,得出木炭和焦炭具有还原性的结论。
老师特别强调他在这一节里第一次提到反应跟热能的关系。应该向学生说明,所谓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里热能的放出或吸收。不要把引发反应的热和反应过程里发生的热混淆起来。
那已经是多么遥远的未来了,毕炜对木炭实在是想不起半点有用的东西来,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刘武来了,道:“烧炭么,我手下几个人到是会的。”
于是万泉河边又多了几座小炭窑,肆意的冒着黑烟,尽情的污染着湛蓝的天空,毕炜如大炼钢铁时代的人们一样感叹道:“啊,黑牡丹啊黑牡丹,真漂亮啊真漂亮。”
还有什么遗忘的呢?是钢铁啊,回到古代的兄弟们首先搞出来的就是钢铁,就和打魔兽打帝国攀科技树一样,平炉转炉的炼钢,然后重骑兵的出来了,铁甲舰的出来了,他怎么能忘?然而毕炜早把中学时期学到的化学在高三文理分科后就还给他那位可敬的可亲的化学老师了。转炉平炉对毕炜来说,早已是另一个世界的名词了。
他就没办法了吗?当然有办法了,他是学历史的,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灌钢法炒钢法的具体工艺流程他还是记得的,在卢荣县衙时他就记在笔记本上了。他还有更欣喜的理由,中国唯一的露天富铁矿,石禄铁矿离他不远,就在文昌县,离琼海两天的路程。是露天的,意味着他手下那些铁匠凭借公元二世纪落后的探矿技术就可以找到。富矿,则意味着减少了冶炼难度。
他想起欧洲人征服美洲,百来人就可以征服一个巨大的印加帝国,所凭借的无非是火器,现在在海南岛的毕炜,情形和那些开发加勒比岛屿的殖民者十分相像,他便准备制造火器。只是这木炭硫磺都有了,硝石却十分难觅,据说厕所粪池周围会析出结晶硝来,但是哪里有那么多的厕所?他遂想起当年去常德参观天然洞穴,洞中古人炼制硝石之灶穴密布,经人介绍方知道这些山洞里石头主要是由硝酸钾组成的硝石。他忙在本子上记下这些,以便日后寻硝。
三个月,众人的苦干已经初有成效,美好的明天已经不远了,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然而毕炜发现,自己缺少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人口。
他带来了千把人,三个月中间招募了两千人,然而区区三千小弟,怎么能实现他伟大的目标?
第十四章 绸缪
    秋天到了,虽然太阳仍旧刺眼,但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北半球的收获季节又一次来临。
不过,在热带地区,却仍旧感觉不到一丝凉爽,这里依然是那样的炎热,毒辣的太阳无情的烘烤着这里的一切,仿佛要将整个地区蒸发。这里的人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汗流夹背的人们并不关心是否已到秋季,他们所关心的唯一的事情便是田里的收获,甘蔗田、水稻田、盐田,这些地方生长着的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希望。
荒地到是没有什么扎人的荆棘和恼人的灌木,虽然草深过膝,到也不碍甚事, 刘武叫道:“到啦,前面便是大河了,你们看。”
毕炜向四处眺望,但见那四处荒草从生,直过人膝,一阵微微掠过,那些荒草随风摇摆,竟然能看到几只鹿惊惶跑开。便向各人笑道:“阴山草原是风吹草低现牛羊,朱崖却是风吹草低现麋鹿啊。” 
刘武正好赶来,闻言道:“公子不说我到忘了,朱崖土人捕杀鹿群,卖给贾人,运到南海给郡兵做皮甲,利润可是高的很。” 
毕炜道:“我何尝不知不过,我宁愿少杀一些,给若是有需要,咱们自会组织人猎杀一点,竭泽而渔,这种蠢事咱们不干!” 
一个少年咂嘴道:“公子,日后杀鹿是免不了的。” 
毕炜亦知让古人明白现代人保护动物的理论无异于对牛弹琴,而且保护动物的理论在此时此地是多么的荒谬和可笑,但他心中总是对猎杀野生动物有些抵触,便也不再多说,指指前方不远处的大河,问道:“这河叫什么名字?” 
少年皱眉道:“黄麻河,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地图测绘中在这条河边发现了大量的野生黄麻。”黄麻是一种很有用的经济作物,据说远洋船的船缆就指定要用上好的黄麻制成的,这也是造船的一项战略物资。 
“很好,这些木头运来了,大桥完工就指日可待了。”毕炜和刘武郑问等人站在被命名为黄麻河的河边,看着三百多土人劳工喊着号子,将一根根粗大的原木锯成木板,劈成柱子,一座木桥得雏形渐渐显露。毕炜微笑的看着边上的人,除了几个年老的,都是些嘴角洋溢着微笑和自信的少年,这是他未来的军官团,项梁起兵之前,在会稽秘密培训军官,就是像他这样,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每吴中有大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以至于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三个月的殖民,一个精干的团队已经出现。
“老刘,听说你和南海郡的军官多有交情。”
刘武得意的道:“那是自然,南海郡刘家,可是郡中数一数二的大族了,郡兵的那些军官,到有三成是刘家子弟。”
“那么我们用盐和朱崖土产,和他们私下换些军器怎么样,你也看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