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林家工坊 >

第1章

林家工坊-第1章

小说: 林家工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更新时间2010…3…22 19:12:30  字数:902

 自从第一本小说没写完一半,就写不动后,自己就跟自己较劲,看能看写完一部小说。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写作经验看,军、史一类的小说,最难写的。这一点我在写第一部小说时已经体会到了。
这里主要的难度,是没有足够的史料作依据。人家都说《亮剑》好看,那是因为作者把这些老帅们的生平来了一个大综合、大杂烩,所以网上争论谁是李云龙的原型人物,我都觉得是一件很傻的事。
回头说来,如果有人说我写的小说内容很烂,那我必须承认,在没有找到足够的历史依据下,以我的文笔很难妙笔生花。
同时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白领,看军、史是我的乐趣,写这部小说也是我的乐趣所在。虽然码字很痛苦,但为写小说收集的资料,也让我收获不小。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终于从一个准陆军迷,晋升至陆军迷了。
关于书中国家领导人的问题。
我不得不说,我是尽量减少他们的戏份。
第一,作为一代伟人,开国的元勋。不是我们这些小辈人能随便亵du的。但是他们也不是完美的,我只能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历史记载的言语去照猫画虎。
第二,作为这类小说的惯有特点,不可能完全避免和国家领导人见面,所以我能不提起他们就不提前他们,改用一些概念性词语代替,如上级、领导层等等。
第三,伟大的时空管理局,班哉!1927规矩,班哉!河蟹大旗,班哉!(恶搞一下。)
书归正传,虽然我会努力校对错别字,但我仍然不能保证,此书没有错别字。毕竟咱不是文科出身,用错字的地方是难免的,所以希望有人发现能一一指出,我好更正。同时还可能有一些我没有发现的硬伤和情节不合理的地方,我也希望各位书虫能一一指出,毕竟我也希望能写一本好书(我自己认为的)。
关于有人看不惯拍砖和侮辱谩骂的问题。
我本人十分看不惯那种没事骂这个,骂那个的那种人,这是一个低级、下作、没素养的行为。既然人家错了,可以指出来,可以辩论,可以争论。但是人身攻击是不好的,对于这种人,我是很鄙视的。
至于拍砖的,那我没话说,自己写的不好,赖不到别人。
最后说一句,我通过写这部小说认识到,抗日战争不是一家独扛的战争,而且一场全民族的生存斗争。这一点是哪个党派也不容抹杀的事实。
至于争论某某党派、某某政府杀敌多少,不用去争论。只要知道我们现在还能说中国话,就是这场战争的意义。

2010年4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
更新时间2010…4…21 12:53:27  字数:192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原本打算停更一次,后来想不是那么回事。言必行,这是我的准则,还是更新吧。
看着新闻对玉树的报道,我只能说咱们国家还是太弱小。7。1级地震,如果震区的房屋是抗8级地震的,那会是怎样一种情景。
或许伤亡能减少一些吧。
国家不强,老百姓不富,分配不均,收入不均。只有自己去奋斗打拼!
愿活下来的人们,继续坚强地活下去,要活得更好。愿逝去的人们,不为活着的人们操心,不为世俗所打扰。

回复书友“夏日风景”有关设定模糊的提问
更新时间2010…4…25 21:57:34  字数:425

 这种设定这是我有意为之,因为在那本没传的小说中有交代,后文也有隐含交代,不过我可以提前交代一下设定。
1、林家拥有运输艇的使用权,但是并不完全会用,毕竟使用文字不统一,这也是林家只用运输艇做移动仓库的原因。
2、星系考察船正在月球上大修中,飞船主脑能利用大修基地的设备,为林家生产一些技术简单的工具(相对阿丝莱人的科技而言,如毫米级大小的科考用窃听器、各种机床、设备等。)。但是这只是科考方面的器材,像文中提到的防御模块,是林家借用月球大修基地中的防御模块,进行一定改进而成的,其主要作用只是防止陨石撞击和土著的各种骚扰。
3、由于是科学考察船,上面没有多少有关地球科学技术方面的详细资料,毕竟在阿丝莱人眼中,地球科技水平只相当于原始社会,武器方面资料更少。所收集的资料多为社会、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于是林家人只有一点点地绘制武器图纸。
4、既然是用于飞船大修的基地,自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工业基地。具体参见外篇中的《
阿丝莱人的基地系列星系考察船的研制简史》。

过出门游玩,特此更新四集
更新时间2010…4…30 21:13:05  字数:197

 由于要出门游玩,所以不能保证更新,特此更新四集。按正常说应该更新三集,但有书友催更,那我就多更一集。
不过我希望各位书友能高抬贵票,多送些点击和推荐就行,催更票还是少来,如果有打赏更好了。
此外说点题外话,这本书是给我自己和我的家人的。现在本人在河南工作,想换的离家近点的地方工作。不过好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再加上本人是那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主,没看到落脚点是不会把脚拔出来的。
不多说了,还是看书吧。

感谢书友“西西里人”的校对,特此更新一章
更新时间2010…5…9 21:18:05  字数:165

 书友“西西里人”
感谢你的校对工作。虽然我在该书完本后,请我的父亲帮助校对过一遍,但仍有大量错误没有找到。由于你的校对使我的小说更加趋于完善,无以为报,特此更新一章,以表感谢。
希望书友“西西里人”能继续帮助我校对书中错误。顺便说一句,书中用错冒号的地方太多了,只有慢慢改了。不过以后我写小说时,一定会注意的。
五月残雪
2010-5-9

参观世博,特准备在12日更新4集
更新时间2010…6…11 21:42:54  字数:179

 由于单位组织去参观上海世博会,所以小说暂时无法更新,所以我将在12日提前将假期的更新量上传。
我的单位挺能能整,12日晚上去,13日白天参观一天,13日晚上回来,14日早上10点回到单位。现在我只祈祷13日参观世博的人能少点。
不过我已经想好了,热门馆一定不去,因为排不起队,也不想去排队,就找小馆参观吧。听说世博会里的东西都挺贵,不知道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不够花。

后记
更新时间2010…6…19 14:09:15  字数:91

 现在这本小说暂时结束了,尾巴我也留下了。如果我有时间,我会试着把原先写的第一本书重新写一遍,我的原则是不完本,不上传。如果以后我不上传的话,请把这本小说的末尾,改成一个林宪天。哈哈!

第一集 意想不到的意外
更新时间2010…3…21 19:43:14  字数:3128

 “老爹,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和我妈想先听哪个?”儿子林宪天进屋后一脸木然地说道。
“先听好的”父亲林玉山坐在椅子上郁闷地抽着烟。
“好消息是,以后不用为我买房子的问题犯愁了。”儿子抽抽着嘴角回答到。
“那坏消息呢?”母亲许红莲紧紧抓着父亲林玉山胳膊问道。
“我们来到了乱世,如果我没算错时间的话,现在应该是34年。”
“也就是说,我们回到了过去?”母亲许红莲一脸不信地问道:儿子林宪天点了点头,母亲许红莲起身冲出房间。屋里只剩下对视中的父子二人。
林玉山一家三口比较倒霉,出门郊游竟然让外星飞船给“劫持”了。这是一艘阿丝莱人制造的星系考察船,不知为何原因里面已经空无一人,但飞船主脑根据程序设定,必须返回母星。但是程序又要求飞船必须有人控制返回,所以飞船主脑自作主张“劫持”了林玉山一家三口。
更倒霉的是,在飞船启动没多久,遇到时间裂缝,飞船反应不及一头扎进了时间裂缝。就这样一艘体积相当于一座小县城的星系考察船来到了西元1934年。
这一家三口,都是很平凡的人。父亲林玉山,国营化工575厂工人,钳工技师,后经自身努力脱产,在工厂内部调整时留厂维护设备,年轻时当过民兵。相貌不出众,身体有些发福,唯一优点是他看起来,不一点不像是五十岁的人,倒像是四十左右的事业有成的男士。
母亲许红莲,国营化工572厂工人,高级气焊工,技术精湛,因工厂内部调整,内部退休,后来一直在外打工,说是为给上学的林宪天挣生活费,林宪天毕业后还在打工。典型的北地女子,性格坚韧,甚至有些执拗。同时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优缺点都能在她身上找到。
儿子林宪天,林家独子,大学毕业,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串行到某机械厂工作。爱好之一是喜欢看军事杂志,人有些懒散,为此没少挨父母的批评教育。长相一般,也基本属于那种扔人堆里找不到的那种。
许红莲和林玉山在经过一番紧张、仔细的探查,确定自己的确在34年。证据是林宪天通过运输艇上的扫描仪在附近的一座县城城门上扫描下来的一张旧布告,上面的内容是抓共党的,落款是民国二十三年五月。
“怎么办?”在家庭会议上,林宪天和许红莲看着一家之主的林玉山。
“我和儿子先把现在的时间确定下来,对照简明历史书把历史进程搞明白,再看看我们现在哪里。最后红莲你看看我们还有什么吃的,到现在咱们还没吃饭呢。”林玉山一脸轻松地说道。
晚饭是一盆炒饭,许红莲红着眼睛说:“听电脑说,我们还有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其他的东西我也去看过,估计维持一个星期没问题。但这些粮食吃没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又不是没有依靠”林玉山安慰许红莲。
必须迅速融入这个乱世,这是这一家三口在饭桌上的集体共识。
林玉山和林宪天反复用地图和历史书相互对照,这才选定了落脚点。山西义牒镇附近,比较而言山西境内的治安环境还是不错的,而且义牒地区很有可能成为红军东征的地域,到时候和红军接触的可能性比较高。
筹划了半日,一家人才发现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服装问题,二是使用文字的问题。
毕竟时代的变化,服装最突出,一家人翻腾一圈,长袍马褂没找到,西服皮鞋等现代服饰倒是有不少,这是这些衣服太新款了,怎么看也不像时下的西服。不过也没办法,先找合适的对付穿,相信乡下人没有那么高的眼光。繁体字没别的说,只有重学,林宪天和林玉山都还好说,看繁体字基本没问题,写有些费劲。许红莲就有些困难,不过这年代女人识字不多,一般不会有人深究。
“爸,咱们是不是应该在衣服上撒点土,这样看起来更风尘仆仆”林宪天建议道。
林玉山回头看一身洋装的许红莲和一身学生装的林宪天,心里总是觉得别扭,“这像逃难的人吗?”林玉山自己问自己。
一路上,背着帆布包的林宪天问许红莲:“妈,你是怎么找这些衣服的?”
许红莲一脸得意:“你们爷俩稀里马哈(粗心),这些衣服都压在最下层,一翻就出来。”
这一家穿的服装并没有引起当地老百姓的骚动,只是穿的比较洋气,让沿途老百姓多看了几眼。
在和预定目标村的村长谈了一阵,在交了一笔钱后,村长同意这一家人住在村外,但是他们没有土地可种。这样林玉山一家算是在这里定居了。
“这里真埋汰!”林宪天一边抱怨,一边和父母打扫着“新房”。
“小伙子,别抱怨了,就这间草房还值30块大洋呢!”林玉山一边清扫垃圾,一边说。
“有房契吗?”在糊窗户的许红莲问道。
“那还好了,30块大洋,住三年。”林玉山说完,直了直腰。
“林先生在家吗?”林玉山抬头一看,在院门外站着近十个人,长短打扮的都有。
林玉山出门迎客:“屋里尚未打扫干净,还请园里坐。儿子!搬凳子,有客人。”
这群人中长袍的是村里的保长和头面人物,短打扮的是他们的随从和来看热闹的。经过一番东拉西扯,林玉山终于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一是摸底这一家人的底。二是见机收钱。
最后,林玉山用50块大洋把他们打发走了。许红莲知道后骂道:“这世道真黑,知道没背景就狠宰,照这样二千块大洋,没几天就要被(他们)榨光。”
还是老百姓淳朴,经过一个月的修缮,这家人在村子里老百姓的帮助下把旧草房翻新了一遍。林玉山为了酬谢来帮忙的老乡,特意托人卖了一头猪,然后再托村里的屠户把猪宰了。一村的老少都分到一些肉食。
冬天快到了,虽然山西的冬天不像东北那样冷的邪乎。但单薄的茅草屋很难让人感到温暖。林玉山有先见之明,在修缮草屋时没有按照当地的翻修惯例来干,而是按照他印象中东北茅草屋翻修惯例干。结果就是林家的草屋比其他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