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人-王火-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霜威关心地问:“中惩会和司法行政部的情况呢?”
冯村不愿刺激童霜威,尽量平静地说:“中惩会的实权在毕鼎山手里。他同太太离了婚,新太太是个留美归来的基督徒,在励志社当副总 干事,据说通天。这条裙带关系最了不起。有人说:《红楼梦》上护官要靠贾、薛、王、史四家,中央护官也要靠蒋、宋、孔、陈四大家。毕 鼎山是还要飞黄腾达的。司法行政部的实权落在战前代替你的那个彭一心手里。此人也是C.C.的,臭名远扬。他太太丢在沦陷区,如今成立 了伪组织,将中央党部秘书处那个有名的‘花瓶’杨女士做了抗战太太。彭一心对您颇不友好,连见到我也不答理,可笑得很。”童霜威 听到这里,像冰水泼心,感到司法界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随口问:“于右任情况怎样?”
“此老您倒是可以去看看他的。”冯村说,“他为人比较公正,但态度不太鲜明,有时比较严正,有时又有些暖昧。去春纪念屈原,文化 界人士发起将端午定为诗人节,于胡子也签名当了发起人。我还记得宣言里有这样的句子:‘诗人眼看着明媚的山河被敌人蹂躏,横行霸道的 奸臣向敌人献媚,他的愤怒的歌,可以叫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听见了发抖。……目前是考验屈原精神的最突出的时代。……山林河水为中华民 族唱起了独立自由的战歌,在古老的土地上中华儿女迎接着新生的岁月……’很大胆吧?”
滂沱的雨声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停止,旅店里喧嚣的声音也开始平歇,一切变得静了,檐上的滴水声迟缓地“滴滴答答”未停。家霆一直 静静听着,这时起身给爸爸和冯村斟茶,又去灯上拨亮灯芯。
童霜威再问了些往昔熟人的动态。冯村都一一作了回答。又谈了一会儿前方战况和重庆琐事,不外是:每星期一上午照例做纪念周,唱“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背“总理遗嘱”,谈谈“以空间换取时间”……国民政府在上清寺国府路,中央党部也在上清寺。军委会就在储奇门原 重庆行营,行政院在歌乐山,监察院在金刚坡。物价飞涨,法币贬值,官场中人许多对战争都已感到厌倦。“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重庆是 发国难财的官商寻欢作乐之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与前方成了鲜明对照。香港紧急撤退时,孔祥熙(①孔祥熙(1880一1967):字庸之,山西 太谷人。此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家眷包了专机,连洋狗、马桶都带上飞到重庆。派系倾轧变本加厉,有人骂老蒋“不是民族英雄 ,是家族英雄”。
听了这些一团糟的情况,童霜威头里混乱,不禁更加心寒气短,冷冷坐着。他伤心:抗战初期一度激发出来的那种扞卫中华民族要把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精神振奋的状态,在国民党和中央要人中荡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早已是变本加厉的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和贪污腐化一类 世态了。怎么得了呢?
家霆问起空袭情况。冯村说:“去年夏天,日机空袭重庆,酿成五里长的公共防空洞近万人窒息死亡的大惨案。去年一年炸得十分厉害。 今年以来,在华日机因太平洋战事大批调走。美国和苏联来的飞机增加了,重庆空防力量增强,放过一次警报,日机却没能进城投弹。”这大 概就算是差强人意的消息了吧?谈到此时,已经夜深,灯也加过油了。童霜威觉得想知道的大致已经知道,听了冯村的介绍后,在这暑热的深 夜,感到百无聊赖。雨一停,天就燥热,他心里烦乱,不禁站起身来,背着手踱方步,征求冯村意见地说:“已经来了!而且来得如此艰难! 你看我该怎么办?”
他提出的是一个分量十分重的问题,是一个要冯村拿出对策来的问题。冯村思索着,终于说:“秘书长,您来了,这儿对您当然比在沦陷 的上海好。从长远看,我有一个建议,但不知当不当说?”
童霜威朝冯村看看,这个他以前的秘书,那时他喜欢冯村的机灵与善于体会他的心理,这次他却喜欢冯村的直率与坦诚。他说:“说吧! 我就是要听听你的建议嘛!”
冯村点头,发自内心地说:“从长远看,我要劝您在看看情况后,经过深思熟虑,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着想,考虑在政治上离开国民党另立 门户,另找出路。但从现在来说,您新来乍到,还是要先立定脚跟。”
窗外的雾,淡淡的,像是淡蓝色的,在随风灌进屋里来。
童霜威点头沉着地斟酌说:“长远的事,只能以后再说了。我的意思就是问你现在怎么先能立定脚跟?”
冯村明白:童霜威思想深处充满着矛盾,尽管他在对待日伪的事上有远见和定见,但在与国民党的关系上,他灵魂深处是存在着另一个世 界的。他明知这个党的那些人不对,但不忍与之决裂。明知什么是黑暗和光明,又怕光明刺眼。于是,常常显得矛盾,妥协。这可能同他过去 从小读的那些孔孟之书和后来研究过宋儒之学的影响有关吧?明哲保身以及封建道德上的一套深深植根于他的脑海之中。冯村也不想多逼他, 就知心知意地回答说:“看来,还是先找一找于胡子看看能否安排一个职务。司法界的那批人不找也罢。”
童霜威点头说:“C.C.我是深恶痛绝的。司法界那伙留法派、英美派我也不会去同他们狼狈为奸。也许今后我真的是永远要脱离司法界 了。司法党化,特务管法,与我学法用法的初衷完全违背,我绝不想去那里沾什么油水分什么赃!”
冯村叹口气,他明白童霜威的心态,说:“您来到了重庆,应当在报上发条消息。这件事我可以去办。当然,不宜给您在左的报纸上发。 我可以托《时事新报》和《商务日报》的熟人,给发一发新闻。报上一登,形成影响,有利于站定脚跟。您再到处跑跑,看看昕听,再作决策 ,您看如何?”
童霜威原来在脱离虎口飞出上海时曾考虑过到重庆要向记者发表谈话的事。现在,想法改变了。国共之间的磨擦,使他觉得如实说出自己 是依靠柳忠华等的帮助而离开“孤岛”过封锁线的,那样不会有利。如果不如实说,讳言这一切,他也不愿意。何况重庆的种种都使他泄气, 也不想沽名钓誉,他觉得没有向记者发表谈话的必要了。他叹口气对冯村说:“好吧!你看着办吧。”
家霆看到爸爸脸上泛出一种十分疲惫与失望的神色,明白爸爸的心情不好,劝慰道:“爸爸,我看冯村舅舅说的办法很对,照他的话办吧 !我们明天搬到他书店楼上去住。”
童霜威点点头,踱近窗口,看着黑黝黝的天空和雾气缭绕的空间,觉得胜利、前途……一切都好像这雾夜中的风景,看不清也说不明在哪 里,是什么样?思绪像在阴暗之处徘徊。他忽然低声吟起诗来,声音充满感情:“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 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是刘长卿的一首诗。家霆和冯村都熟悉。此时此地,童霜威吟出这首诗来,当然心情是有所寄托的。窗外,黑沉沉的,有着轻淡的夜雾在飘荡 。一幅会变幻的缥缈的夜景像巨画一般嵌在窗框构成的镜框里。原先有的一点零散的灯光,一盏接一盏地熄灭了,只剩很少的几盏。每熄灭一 盏灯火就使人觉得夜色深暗了一层。雨已停了,外边的一切好像在水里浸过似的,湿得能挤出水来。漆黑空寂的苍穹,像黑色的大海,无边无 际,无声无息地流动,使人产生少有的孤单和恐怖感,风尘岁月就似乎在这种摸不到而感觉得到的黑暗波涛中在流耗、消逝着。
二
童霜威带着家霆,由冯村张罗着迁到都邮街渝光书店楼上住以后的第二天,《时事新报》和《商务日报》果然都发表了他脱险来到重庆的 新闻。新闻每则虽只有二百多字,但措词恰当,写得很好,大致说明了他坚贞不屈逃离“孤岛”前后的情况。一早,报上发了消息,使童霜威 感到高兴。那一天,他主要是同家霆出外逛逛,看看重庆的市容,用“入境问俗”的态度了解了解民情。就像抗战爆发那年初到武汉时一样, 打算先到处看看,熟悉熟悉,然后再去拜访熟人。
古城重庆,历史悠久。相传夏禹分全国为九州时,在梁州有巴蜀地区。其中的“巴”,位于两江汇合处,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地方。因为 江流弯曲,像一“巴”字。隋朝时,古时的嘉陵江叫渝水,渝州之名就用了五百多年。重庆也就简称为“渝”。这是一座山川秀丽的山城。
赤日炎炎的山城,热得像一座大火炉,坡坡坎坎,确是“山高路不平”,但颇有战时“陪都”的气势。轰炸少了,市面繁荣。到处人头济 济,歌舞升平,看不到什么紧张昂扬的战争气氛。公共汽车不多,乘客拥挤。人力车不少,上坡时,车夫几乎挨着地一步步艰难移动;下坡时 ,车夫飞起来,两脚几乎不踮地,靠双臂和身体的重量取得平衡驾驭着车辆,行人必须提防被撞着。上清寺附近,开设了几家漂亮的咖啡馆和 大饭店,街上操着下江口音的人很多。常有些军官挽着涂脂抹粉女人的膀子招摇过市。
从两路口到曾家岩那段马路上,有一家“都城饭店”,装饰着霓虹灯,生意兴隆。楼上旅馆,楼下是餐厅和冷饮处,门口放着晚舞七点开 始的海报。这里与河南灾区相比,差别真是太大了。在陪都的有些人真是享福!
在重庆上半城中心都邮街广场修建的“精神堡垒”附近,是重庆城的繁华区。“精神堡垒”是方形的,有七丈七尺高,分五层,像个炮楼 ,顶悬国旗。为防轰炸,涂成了灰黑色。倒使人刚看到时会想起战争,但看多了也就不在意了。银行,不少集中在陕西街附近。这里使人想起 上海那种熙熙攘攘的交易所、股票买卖,想起金融家、经纪人、掮客和操纵市场的大人物。
走到朝天门,更能领略山城的风味。童霜威和家霆对这一带最有兴趣。密密麻麻的人群从一级级数不清的很陡很窄的石阶上上下下。周围 脏乱无序,房屋破旧,傍水而居的棚户密集,俯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视野辽阔。江上,宽广深厚的江水静静地流。有重浊的轮机的闹音和汽 笛的长鸣在震响。轮渡往返,
还有些小划子来回。江水洄旋,对岸朦朦胧胧,看到的都是密集的鳞次栉比、肮脏破旧的房舍和麇集在江边的船只。
这里真是富有重庆特色的地点。用白布包着头赤脚穿草鞋抬“滑竿”的佚子,两个人像抬轿子似的用竹子做的兜子抬着一个客人在上坡下 坡,爬坡上坎,十分费力。滑竿走在平路上,坐的人上半身比下半身高。上坡时则人的形体会颠倒过来,悬在踏板上的脚往往比头高得多。抬 滑竿的脚夫,赤胸裸背,大汗淋漓。初看到这种景象,家霆觉得人间实在太不公平。坐滑竿被抬的人,衣冠楚楚,轻松悠闲,抬滑竿的却像在 走火焰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挑筐背篓的农夫在狭窄、热闹、用石条铺垫的小路上拥来挤去。物价贵,乞丐多。有穿便衣的人掏出派司要无票看电影,在影院门口同检 票的闹架,有军人在小饭馆里砸盘子和碗,使人感到乱糟糟的。橘柑早已上市,有的通红,有的青里泛黄。甘蔗也成捆在小摊上出卖。用竹竿 搭起篷屋的一溜饭摊,挂着“开堂”的牌子,门口大铁锅里煮着豆花,出售堆尖的“帽儿头”米饭。小客店门口,家家挂着“未晚先投宿,鸡 鸣早看天”的纸灯笼招徕客商。
童霜威和家霆发现:汤团这儿叫汤圆,白面饼叫“锅盔”,馄饨叫“抄手”,酒酿叫“醪糟”,切薄的牛肉片叫作“肺片”。到处可以看 到红色的辣椒,闻到刺鼻的麻辣味。有些小菜馆在杀兔子,雪白的兔子血淋淋杀了扔在门外街道上,四脚还在颤动。茶馆店很多,坐满了聊天 、吸烟、看报、下棋、打扑克、看手相和面相的男男女女。有的茶馆里还有瞎子说书。这一切构成了四川特有的地方气氛,使童霜威和家霆感 到新鲜、古怪。“天府之国”富庶而又贫穷,前方和后方的差别与距离,战争与和平的矛盾统一,五光十色而又扑朔迷离的尘世现实,复杂的 感受,难以把握和捉摸,也难以确定和认清,只能在心头激起一阵阵莫名的触动。
逛了几乎一天,午饭和晚饭都是在街上饭馆里吃的。童霜威和家霆天擦黑时浑身汗湿疲乏地回到渝光书店楼上。小楼,开了窗就能闻到煤 臭。开了电灯,见钨丝发红,既不亮也不灭,有等于无。刚洗完脸擦过身,冯村匆匆来了。童霜威扇着扇子说:“这灯怎么回事?”
冯村笑了,说:“供电不足,就出现了这种奇迹:既不死,又不活,像这世道一样。有人做诗说:‘电灯虽设光常无,更有自来水易枯, 名实不符君莫怪,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