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实习记者 >

第6章

实习记者-第6章

小说: 实习记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时宇住了手,看看杯子里,茶叶似乎确实太多,又伸手抓了些出来。冲好水,递给杨蔓。
  杨蔓深深地嗅了一下,说:“好香的茶啊。这是什么茶?”
  汪时宇说:“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茶。这是我去云南捕蝴蝶的时候,云南的一个朋友送的。”
  杨蔓说:“就是啊。说到蝴蝶,我就是要采访这事儿呢。”
  汪时宇说:“你怎么找到我的?”
  杨蔓解释说:“你们区上不是有个科普系列展览吗?他们的资料送到我们报社了。我看了一下,其他那些展览都没多大意思,就你的展览比较新鲜。而且你完全是靠个人的力量做出来的奇。com书,这点就不简单了。”

  第23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2)

  汪时宇说:“其实我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我是一直想做个蝴蝶展,但没什么机会。自己租场地得花钱,还要宣传,挺困难的。以前给他们交过一个报告,都很长时间了。没想到现在他们居然愿意帮我做。虽然规模很小,但能展出,也是圆我的一个心愿。搞这个这么多年了,我收藏了一些珍贵的蝴蝶。这次就可以放到展览上,向人们展示一下。”
  杨蔓说:“呀,你这儿有些什么啊?我怎么没看到?”
  汪时宇看了看周围乱成一团的样子。杨蔓也马上明白了,说:“我现在不看,时间来不及了,我得回去上班了。下次我再来吧,到时你给我讲讲你捕蝴蝶的事啊!”
  杨蔓跟汪时宇互换了联系方式。杨蔓仍然留的是新闻热线的电话,汪时宇留的是传呼机号码。杨蔓看了看表,吐了吐舌头,跟汪时宇点了个头,快速穿上外套,拎着她的大包,一拉门就跑掉了,动作连贯。汪时宇都没来得及说句话,或者开一下门。
  汪时宇留在房里,定了定神,喝了口刚才那杯茶,再走到院子里。已经起风了,天色也暗了点。北京的冬天,天黑得很早。
  汪时宇把东西收好,搬回屋里。
  2
  第四天,那条关于科普系列展览的消息就见报了。没有发在头版,是在文化版上。消息很短,关于汪时宇的蝴蝶展的内容也很少,就两句话。
  汪时宇接到传呼,赶紧去回电话。
  他今天已经看到报纸了。这几天,他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张报纸。
  他看到这个号码,忽然有些紧张:“喂——”
  那头说:“我是杨蔓,你记得吧?”
  他说:“当然当然。有事吗?”
  杨蔓说:“今天报道出来了。”
  “哦。”他不知说什么好,他不长于跟姑娘打交道。他其实心里排练过的,但他现在仍然不知说什么。
  杨蔓说:“消息发得比较简单。”
  汪时宇说:“哪里哪里。”
  杨蔓也不知说什么了,就说:“那你买份报纸吧。如果你还想要更多的报纸,我改天送过去吧。”
  汪时宇感觉到杨蔓就要挂电话了,他终于说:“你去看了展览吗?”
  杨蔓说:“还没有呢?不是今天才开始吗?”
  汪时宇说:“我有票可以给你。”
  “好啊,那我明天过去拿票吧。我到你家去吗?”
  “你如果找不到那个区上的展览厅就先到我家吧,我带你过去。”
  杨蔓便和他说好了时间。
  杨蔓第二天上午十点如约到了汪时宇家。汪时宇已经在家里等了好一会儿了。
  他把杨蔓让进屋里,请杨蔓坐一会,问杨蔓有没有吃过早饭。
  杨蔓说:“哦,我不怎么吃早饭的。”

  第24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3)

  汪时宇说:“那怎么行?胃会出问题的。”然后汪时宇就去给杨蔓冲了碗芝麻糊。
  杨蔓看着汪时宇的房间,跟那天比,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现在这个房间太整洁了,而那天乱到没有下脚的地方。
  现在靠里的那边,是整齐的一摞箱子,很新,窗下的桌子也很整洁,只有一些文具,笔筒里还插了一枝干花。
  杨蔓忽然想起什么,说:“咦,那天我来的时候,你在做木工活,那些箱子是你自己做的?”
  汪时宇有点不好意思,说:“嗯。”
  杨蔓啧啧称赞,便向那些箱子走过去,仔细看起来。的确做得很不错,刨得很光滑,露出木质本来的纹理。刚刨过的木头,居然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味。杨蔓伸手准备去摸那箱盖。
  汪时宇此时说:“那是些放标本,放工具的专用箱子。”
  杨蔓一听这话就把手收了回来。她最怕虫子了,蝴蝶也不例外。想着那些毛茸茸的绒小东西就全身发麻。
  她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做得真好啊。对了,我多带了些报纸给你呢。”
  一出门,汪时宇就推了辆自行车过来,对杨蔓说:“走过去也有三站地呢,我骑车带你过去吧。”
  杨蔓说:“我这裙子不好上车呢。要不上死的吧?”
  汪时宇便说好。扶住车,让杨蔓坐好。脚跨过去然后一蹬,稳稳地开始骑起来。
  汪时宇的车开始在胡同中穿行。
  杨蔓坐在汪时宇的后面,觉得汪时宇像堵墙一样,宽大无比,挡住了前面的风,这么坐着,居然也就不觉得冷了。
  她看着胡同里灰色的景物一晃而过,心情轻松,不禁开始摇晃她的腿。
  但就这样,汪时宇也觉得车子太轻了,他几乎疑心杨蔓没有坐在车子上。他想起一个笑话: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有一次放学,一个女生要求坐他的车,他红着脸答应了,然后开始慢慢骑。骑了很长一段,他一回头,发现那女生不在后座。他吓着了,以为那女生在什么地方被甩下去了。赶紧往回找,一直骑到刚才出发的地方,发现那女生还在原地。
  那女生看他找回来,笑得不行。原来她还没来得及上车,汪时宇就已经骑远了。
  现在后面又没有声音,汪时宇忍不住就怀疑杨蔓已经没坐在后面了。他轻轻地转了下头,看见杨蔓的脚尖正在摇晃,像打着拍子,又像夏天划船的时候,伸脚玩着水花。汪时宇觉得心里一阵温暖。
  到了区上的展览厅,杨蔓发现,这个展览厅真是不大,门口没人收票,里面也没什么人参观。
  汪时宇给杨蔓解释,说:“下午人会多一点,区上的有些学校会来参观。”
  杨蔓去到那个蝴蝶展厅。

  第25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4)

  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厅不大,门口有关于汪时宇的简介。杨蔓便凑过去细看。
  汪时宇不好意思,便假装有事,去和负责展览的那人说话去了。
  杨蔓看到介绍:“汪时宇,蝴蝶收藏家,从十八岁开始收藏蝴蝶,至今已十五年,足迹遍布……”
  杨蔓悄悄吐了吐舌头,真没想到他已经三十几岁了,还以为他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呢。而且他显然也还是单身一人。北京人一般比较显老,自己好些同事,才二十七八岁就开始发福,汪时宇真是看不出比那些同事还要大啊。
  看完简介,汪时宇走了过来,陪杨蔓看那些蝴蝶标本。他介绍起这些蝴蝶话就多了,跟之前的他判若两人,可杨蔓看得心不在焉。她掩饰着自己对这些昆虫木乃伊的心理不适,还是很客气地说:“哦,这一只好漂亮啊。”
  汪时宇不停地跟她说,这只叫什么什么,如何如何珍贵,是在哪里哪里才有,自己是怎么怎么捕得的。
  展厅很小,一会儿就转完了。汪时宇留杨蔓吃饭,杨蔓执意不肯,说:“我要赶回报社呢。”说罢就匆勿离开。
  她想着,才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听他讲虫子的故事。走了好几步,杨蔓无意一转头,发现那汪时宇正贴在展览厅的玻璃大门里,一直看着自己呢。
  她便挥了挥手,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
  3
  汪时宇看着杨蔓就这样跑掉了,一点也不灰心。
  她总是匆匆离去的样子,更激起了他的一些思绪。
  他是一个捕蝴蝶的人,他长于等待。
  他知道她会再来找他的。他从没有这么有把握地对待一个女孩。
  他其实不单跟女孩交往的经验少,就连跟一般人交往都缺少经验。
  但现在,他觉得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
  一周都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怀疑自己的等待。果然,杨蔓又打传呼给他了。
  星期一的时候,照例是开会报选题。最近,部门想做一个系列报道,报道一些有意思的普通人的生活。因为临近两会,算是新闻的淡季,就得搞一些软性的报道。
  杨蔓本来没什么选题,她不是本地人,对这儿也完全不熟,她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拿来报道的人,但突然就想起了汪时宇。这个汪时宇可算是个怪人了,应该合适报道。
  这个选题,石主任一听就觉得不错,挺鲜活,便让杨蔓去做。
  杨蔓在电话里说:“汪时宇,我们还想做一个关于你的报道呢。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找你仔细聊聊啊?”
  汪时宇谦虚着:“我有什么好报道的,你来玩就是了。”
  汪时宇认定这只是杨蔓的一个借口。
  杨蔓第二天一早就来了。汪时宇说:“你还是没吃早饭吧?我们到外边喝豆浆去。”

  第26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5)

  杨蔓说:“别出去了,外面的风很大。”
  汪时宇说:“那你等等我,我马上回来。”说完就出去了。
  杨蔓开始仔细打量汪时宇的房间。
  汪时宇的房间和上次一样整洁,干干净净的。很旧的桌子,擦得漆都能照出人影来了。书架上的书多为地理和昆虫之类的书,也有好多外文版的书,想必也是些昆虫书。杨蔓可不愿拿下来。最后,她看到两本影集,她便伸手拿下来。
  翻开其中一本,发现基本是本家庭影集,全家福,从黑白的到彩色的。杨蔓没什么兴趣,就翻开另一本。这本应该是汪时宇去各地捕蝴蝶的照片吧。他在野外,穿着迷彩服,戴个帽子,很像想象中的捕蝴蝶的人。照片照得都不怎么样,光不对,或者表情不对,甚至是模糊的。
  也有在一些风景名胜的标志处拍的片子,比如在昆明的金马碧鸡坊下拍的,在黄果树大瀑布前拍的,但那部分都表情呆呆的,脸上黑黑的。
  想必这些照片,不是自拍,就是随便抓个路人拍的,所以才这么难看。
  正翻着,汪时宇就回来了,拎着两个煎饼果子。汪时宇说:“这个小摊做得不错,你试试。”杨蔓谢过,想起照片中汪时宇的样子,说:“你照片里怎么跟你现在不大像啊?”
  汪时宇愣了愣说:“你是说照片里很黑是吧?”
  他笑起来,说:“我平时是很黑啊。现在冬天,哪都去不了,才白了点。夏天,到处跑,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当然又黑又瘦了。”
  杨蔓终于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你房间现在这么整洁,可第一次看见的好乱啊。”
  汪时宇说:“嗨,那是正在做木工活啊,我把以前的两个大木箱,改成了这几个小箱子。”
  杨蔓还是不大明白:“你要是这么爱整洁,那你出门怎么办?”
  汪时宇说:“我一出去,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汪时宇便对杨蔓讲起他出门收集蝴蝶的事。
  杨蔓听着感觉挺新鲜的,但汪时宇讲得太简略。于是,杨蔓只好不停地提问题,要求汪时宇仔细讲。
  在汪时宇看来,那些查阅资料,打听消息,确定方向,以及坐长途车,住小旅店,在野外寻找守候,这些经历都没什么好讲述的。这些在他看来就是平平常常,跟其他人经历的也差不多。那些跑长途的司机,跑推销的推销员,出外打工的民工,也都经历着差不多的事情。他愿意讲述的,他觉得特别的,是他的那些珍贵的猎物。
  汪时宇说:“我还是给你看蝴蝶吧。”
  杨蔓说:“你不是都送去展览了吗?”
  汪时宇说:“有个别特别珍贵的,我舍不得送去呢。再说,我还有照片。”

  第27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6)

  杨蔓忙说:“那就看照片吧。”
  汪时宇另外从抽屉里拿了几本厚厚的相册出来,给杨蔓讲述,哪种蝴蝶怎么珍贵,他又是怎么获得的。
  杨蔓真的拿了采访本子,开始记录。
  汪时宇想,原来她真的要做报道,他心里一热,觉得杨蔓为自己要做这么多事情啊。
  一会儿就到了十二点过了,汪时宇才忽然发现。他忙请杨蔓原谅,并请杨蔓去胡同里的小店吃饭。
  杨蔓这次没有推辞。
  在小店坐下,汪时宇开始向杨蔓发问,问她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时候来的北京。
  杨蔓心里想着这篇报道的布局,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现在材料应该是够了,所以她放下心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