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的香味。
贺军尧轻叩黑漆木门上的铜环,很快就有人来开门,当看见门外来人之后,“贺少!请进。”声音甜美悦耳,脸上挂着完美职业般的微笑。
“呀!四少什么时候回来的,请进。”她看清贺军尧身后之人,笑得花枝招展的。
“青玲是越来越漂亮了。”叶老四上下打量着她,笑着打趣道。
“四少,难道青玲以前不漂亮。”范青玲故意嘟着嘴,一副小女人的娇态。
“我说错话了,该罚!”叶老四和范青玲旁若无人的‘打情骂俏’。
“咳咳……”贺军尧轻咳了两嗓子,提醒两人,闹够了吧!
范青玲听到贺军尧轻咳的声音,心里惴惴不安的瞄了他一眼,立马乖巧了许多。“还是老地方,两位请。”她率先朝前走去。
范青玲可是真怕这位爷儿,冷峻地脸上面无表情,冷眼扫过来,眼神冷到极致,气场孤傲冷寂,看人无差别地冷飕飕,那真是冷的让人如坠冰窖。饶是她见多识广也怕他。
贺军尧和叶老四落在在‘书’厢,范青玲亲自给他们二位斟茶,“二位点什么?”她站在离两人两米开外的地方,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微微弯腰,恭谨地问道。
“上今晚的主打菜。”叶老四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道。
“好的,请稍等。”范青玲微笑着欠身出去。
贺军尧和叶老四默默的喝茶,叶老四这才有空闲打量下这间奢华地书厢,地面上铺着一块很大地真丝地毯,房间以华贵地宫廷装饰为主,刺绣的精美装饰画悬挂在四壁。工艺考究地陶瓷饰品摆放在博古架上。一排排的书籍整齐的码放在墙边的书架上,当真是古香古色,餐桌是仿明清风格的花梨木圆桌,精雕硬木龙椅,处处透着一种高贵气派。
“几个月不来,这里又变样了。”叶老四扫了一眼房间问道。“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摩挲着下巴,尤其是那把摇椅,“哦!对了南南家的书房好像就是这样,不过没这里华贵。”
叶老四扭头看向贺军尧眯起眼睛,“你让人整的。”
“嗯!”贺军尧轻点了下头。“觉得很适合就弄了。”
叶老四刚要说什么,范青玲去而复返,身后是一派穿着银白色旗袍的服务员,把一道道菜摆满桌子后,范青玲道,“今晚是厉家菜,二位请慢用!有什么需要请打内线。”她的笑容得体大方。
话落范青玲欠身领着众女人悄莫声息的退下,房子四周也不留任何人在这里待命服务。
厉家菜深受慈禧和皇帝喜爱,所以此菜来自宫廷。
今晚上仿制慈禧日常食用的“燕翅席”:第一道为小菜,计有炒咸什、酱黄瓜、虾子芹心、芥菜墩、京城熏肉、凤干鸡、琥珀桃仁、桂花糖藕、玫瑰小枣、炒红果等;第二道为熟菜,计有黄焖鱼翅、白扒鲍鱼、软炸鲜贝、浇汁活鱼、烧鸭和清汤燕菜等;第三道是汤和甜食,计有鸟鱼蛋鸡汤、炒蛋羹、核桃甜酪。
别看摆满了餐桌,走的是精致路线,白色的底盘上面描画着蓝色的图案,里面的菜肴是只有两人份儿的,碗筷都有些清代餐具的感觉,时光倒流的感觉。
两人彼此知道对方明天都有要紧的事,所以没叫酒助兴。
“唔!大厨的厨艺又精进了不少。”叶老四拿起餐巾纸抿了抿嘴唇。
“这份养气的功夫见长啊!”贺军尧看着叶老四气定神闲、不紧不慢的吃东西,真是感慨万千,前几年的变化还不是特别的大,今年让他感触最深。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有着阳光笑容的纨绔子弟了。
叶老四手中的筷子顿了一下,眉眼没抬,接着吃。
两人都不说话,专心的吃饭,饭后移驾到沙发区,叶老四缓缓从衬衣的口袋中抽出一根细长的香烟,打火,点燃,轻轻啜了一口,一系列的动作,他做得不紧不慢,像是在进行一场华丽大气的表演。
缭绕的烟雾隐匿了他的表情,只隐约能看见那张邪肆如撒旦般的俊颜透露出丝丝狠戾之色,寂然,森冷,让人陡然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即便是再明媚的阳光,也照不亮他眸中暗沉的角落。
“老四,没事吧!”贺军尧拍拍他手,见他摇头,又重新泡起了功夫茶。“我不希望你变的想我一样。”
“没事?”叶老四摆摆手,沉声说道。“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他说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
贺军尧泡茶的水,停顿了一下,接着又开始泡茶,“后悔吗?走在钢丝绳上,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呵呵……”叶老四自嘲地笑了笑,“不后悔。”已经走到这一步那里还能后悔,只能走下去。
贺军尧微蹙着眉头道,“既然要走下去,那么就要想好退路。苏联的乱局已定,这无论是哪个国家。大乱之后必然有大治,老毛子也是人。他们地国情或许与咱们国内不同,但是这一条社会的基本规律他们也无法摆脱。所以,我相信虽然老毛子地国家现在闹的欢,但是当这乱象过后,一切终究会有归于平静的时候。就像当初国内那场‘拨乱反正’一样,像咱们这种异国他乡的外人,此刻在那里虽然风光无限。但是当那尘埃落定之后,咱们难免会被老毛子揪出来秋后算账。”他继续道,“那么就要有自保的能力。”
“嗯!这个我明白。”叶老四黑眸半掩低声道。
“眼下老毛子那边状况如何?”贺军尧问道,他需要第一手资料。
“在那里,你感觉不到丝毫的朝气,甚至感觉不到丝毫的生机,在这种氛围下,根本找不出几个负责任的人来关心自己的国家,关心那些所谓的国家资产。在那里,人们更关心的自己能够得到多少利益,能够拿到多少好处,至于说其他的东西,根本没有人去关心。人们为了能够顶住对手所制造的压力,整个苏联全境从东欧到远东的所有军区就能够拿大批的国有资源、军工企业作抵押,换取少得可怜的那么点所谓军费;为了能把自己的荷包装满,整个官僚机构他们什么都敢卖,以超低廉的价格卖出去,套取国有资产。”叶老四感慨道,“眼下苏联的局势这样发展下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想用不了几个月,这个曾经称霸东方的国家就会分崩离析了。 腐败的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腐蚀性,一个人的腐败原本成不了什么气候,可是这种东西一旦出现,它就会如同杂草一般飞速蔓延,侵蚀大片大片的良田,最终,当荒草密布、荆棘丛生的时候,任何人再想来动它,就是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了。”
布尔什维克党在苏联存在了九十余年,执政七十多年,目前在全国拥有党员一千七百余万,像这样一个政党,其内部的势力纠葛必然是复杂中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样的,其内部的利益分配也是复杂中带着一定的规律性,而从外部来看呢,整个的布尔什维克党,却又一个统一的利益群体,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章程、组织结构,将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凝合在一起,主导着整个苏联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因此,从这方面讲,无论是党魁还是党内各方面的负责人,他们所拥有的权威绝不是与生俱来抑或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屁股下面的宝座要想继续坐下去,就必须迎合党内大部分人的喜好,否则,他们的座位就坐不稳,手中的权力也得不到保障。
当政者是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他们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好一点儿把烂摊子传给下一任,戈氏只是倒霉蛋儿,传到手上的是炸弹,‘砰’的一下炸了。~
第469章
第469章
“这么想来戈氏还真是个倒霉蛋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到了他手里的国家已经是个千疮百孔了,回天乏术了。什么时候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叶老四轻哆了一口清茶道。
“苏共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贺军尧眯起眼睛,慢悠悠地说道。
“噗……”叶老四笑道,“想想还真是精辟。特权、腐败使苏共渐失人心。背弃人民必将被人民唾弃。”
叶老四把玩着手里的白如雪的小瓷杯,背靠着沙发,淡淡地说道,“自1922到今年,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整整70年。这70年里,自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干部集团的腐败,始终如附骨之疽,苏联整个一部70年腐败史。”
“列宁时代:防范干部特权,可是特权已经泛滥。工资上对干部的限制虽然很严格,但干部工资外腐败早已泛滥成灾。而斯大林时代:公然将干部的特权腐败制度化、合法化。最高领袖带头堕落,给高级干部发“钱袋”行贿,整个干部集团特权腐败泛滥。领导干部们住在世外桃源;普通民众的居住条件反不如沙皇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向干部特权腐败体系发起首次攻击,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丢掉特权的官僚们下决心要赶走赫鲁晓夫,成了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盟友”。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腐败干部们最幸福的黄金期,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很得力于“在赫鲁晓夫手里失去腐败特权”的干部们的支持;作为回报,勃列日涅夫为这些干部们创造了苏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好的腐败环境。
不但恢复了被赫鲁晓夫取消的所有干部特权,还增加了新的特权项目。和斯大林一样,勃列日涅夫也始终冲在腐败的最前线。整个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的许多书记、州委书记、边疆区委书记、中央委员都卷入了肮脏勾当。”高级领导人彼此勾结、滥用权力、贪污受贿的案件层出不穷。除个别案例外,大多数腐败案件都是勃氏去世后才被揭露出来。勃氏个人的贪婪在这场腐败盛宴中起到了强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勃氏对各种送上门来的贵重礼品几乎照单全收。”
“嘿嘿……到了戈氏这个倒霉蛋儿上台,全面腐败下他的经济改革只能是悲剧,对特权腐败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经济改革最终沦为贪腐狂欢。戈氏上台后,启动了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政策,但对干部特权阶层的腐败问题,却未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勃列日涅夫时代遗留下来的种种特权,大都被保留了下来。其结果是:随着经济领域自由化改革的深入,官僚特权阶层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而且又缺乏有效监督的优势,迅速将自己手中的管理权置换成经营权,使自己从国家财富的管理者,纷纷蜕变为国家财富的占有者。所谓“改革”,实际上成了特权阶层抢夺国家财富的一场竞赛。改革前谁是管理者,改革后谁就成了占有者和所有者。”叶老四说的不胜唏嘘,感慨万千,他抬眼看向贺军尧,无声地说了声,‘咱们呢?’
“ 治国先治吏。”贺军尧手中的茶一口而尽。
““治国先治吏”。我国自先秦时期起,所有明智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对各级官吏的严格要求和管理。 查阅历代纪元表,桓公二年,即是公元前710年。屈指算来,距今已然2721年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就提出了如此振聋发聩的伟大思想,怎能不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钦佩和自豪!这个光辉的思想,影响了由古至今一代代的政治家。从正面来说,这个思想,是所有志存高远、雄才大略的明君贤相,恪守不渝而又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每一个太平盛世的铺垫基石。
从反面来看,我国历史上,每一个积贫积弱、乱象丛生、腐败溃烂的朝代,又无不是违背了这个思想所酿成的苦果。国家之兴衰治乱,原因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追根溯源,九九归一,根子大都出在“吏治”上。从这个思想共识出发,以治国安民为己任的政治家们,自然就领悟并推导出了“治国先治吏”的治国方略。
被史家誉为“西汉中兴之帝”的汉宣帝,在总结自己的治国经验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政论家,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的唐甄,在他的名著《潜书》中写道:“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而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这自然是观察了多少个朝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吏治清廉,则国泰民安;吏治腐败,则国破家亡。披览史籍,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也。古语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回首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国家之兴衰治乱,“成也吏治,败也吏治。”叶老四洋洋洒洒一通长篇大论,发泄心中的郁闷之气。“然而人类总是在愚蠢的重复不断的犯同一种错误。”
贺军尧食指轻轻叩着扶手,不说别的,单单就抚恤金案件,就向南儿说的,贪腐也是积少成多,贪腐时间长达十年,这么长的时间还不是上下沆瀣一气。他们真的都是吃干饭的。
“不是犯同一种错误,而是人性如此。”贺军尧已有所感道。
“戈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