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民族的皇帝 >

第98章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98章

小说: 中华民族的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běi jing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běi jing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běi jing,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奕訢代表清zhèng fu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běi jing条约》、《中法běi jing条约》、《中俄běi jing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běi jing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咸丰帝统治后期的败笔主要有这些:

    第一,咸丰没有下诏决战。他没有作战决心,也没有周密部署。起初,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陆续开赴中国。咸丰皇帝没有发布诏书,动员军民,积极抵抗;也没有派军队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却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咸丰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园内的听戏欢乐中,英法联军却加紧了军事进攻。一个大清帝国,数以百万计官兵,难道还不如埃塞俄比亚的11万军队吗?而且,意大利到埃塞俄比亚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那么远;埃塞俄比亚是个小国,不像清朝那么地大、物博、人众、兵多!

    第二,咸丰没有政治韬略。咸丰战和不决,小胜即骄。打了败仗,签订《天津条约》;略获小胜,又撕毁《天津条约》;再打败仗,又拒绝妥协;施展猫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态不断扩大。没有使天津谈判就地解决,而支持肃顺、载垣、穆荫一伙,将英使巴夏礼等诱擒到běi jing,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咸丰帝没有韬略,没有格局,耍小把戏,玩小权术,使主动局面变成被动局面,又使被动局面更加被动。

    第三,咸丰没有身守社稷。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běi jing,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社稷危难之时,既不迁都逃跑,也不巡狩围猎,而是发出“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的哀叹,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可是,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丰皇帝铸成了历史之大错、特错!

    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做了些什么?是设法挽救国家危亡,还是关怀黎民涂炭?都不是。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里贪女sè、贪丝竹、贪美酒、贪鸦片!

    一贪女sè。有书记载:奕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sè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chun”:牡丹chun、海棠chun、杏花chun、陀罗chun。此外还眷爱“天地一家chun”,就是慈禧。还有野史说咸丰养着一位民间寡妇。《野史叟闻》记载:咸丰钟情于一位寡妇曹氏,山西人,长得秀美妖艳,妩媚动人。入宫以后,帝最眷之。野史类似的记载还有:“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shu)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召入宫中,最为眷爱。”

    二贪丝竹。咸丰爱看戏,爱唱戏,有时粉墨登场。在热河行宫,他都经常点戏、看戏。他有时指导太监演戏,如《教子》、《八扯》等戏,还演唱过《朱仙镇》、《青石山》、《平安如意》等戏。他在热河逃难,更醉心于戏剧。他把升平署(宫廷戏班)招到承德行宫承差,亲点戏目,钦定角sè。他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听戏,几乎每天都要戏班承应,有时上午刚听过花唱,中午还要传旨清唱。天暖之后,有时在“如意洲”看戏。“如意洲”有水上戏台,凭水看戏,别有情趣。薛福成《庸盦(ān)笔记》记载:咸丰帝在热河不但围猎,而且观剧。“和议刚成,即召京师升平署人员,到热河行在唱戏,使咸丰帝乐不思蜀”。

    三贪美酒。咸丰贪杯,一饮即醉,一醉便闹,大耍酒风。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所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

    四贪鸦片。咸丰继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咸丰北狩热河后,京师被英法联军侵占。他不亲率军民抗击外敌侵略,却以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咸丰皇帝没有国君的使命感,也没有历史的责任感。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侵入běi jing的历史责任上,不仅有过,而且有罪。咸丰皇帝应是《běi jing条约》签订的直接责任者。咸丰在外敌入京、义军蜂起、社稷多难、江山危急之时,逃离皇都běi jing,躲在避暑山庄,而且恐惧洋人,拒不回銮返京,是满清第一昏君。

第二百二十零七章 清穆宗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年号同治

    庙号清穆宗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在世

    在位1862年…1874年

    清穆宗同治(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是爱新觉罗奕裕奈ㄒ灰桓龆印F淠敢文抢彩洗褥蟆

    同治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年)清朝第八代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号同治。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驾崩,群臣忙着治理丧事,同时也为新登极的六岁皇帝cāo办政务,改元的年号为“祺祥”。遵照文宗遗命由八大臣辅政,两太后是不干予朝政的。权yu熏心的慈禧发动了一场宫廷内部的夺权斗争。咸丰十一年九月肃顺等人扶文宗梓宫回京,两太后挟小皇帝另程返京。慈禧一行先抵率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八大臣拿获,以“图谋不轨”之罪,斩首的斩首,赐死的赐死,革职的革职,废除了“祺祥”年号,十月九ri载淳即帝位,改元“同治”,寓两太后同时治理天下之意,两太后破祖制,实行垂帘听政,真正执掌国政的是慈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亲政两年,终年十九岁,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葬于清东陵惠陵。

    同治帝无子女,而后光绪、宣统二帝均无后代,数十年间宫中不闻儿啼,世名称为“宫荒”、“国统三绝”。讲求迷信的遗老遗少无不感叹大清气运将尽、天数兆定。

    同治皇帝的死因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ri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ri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xing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ri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ri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ri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ri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ri:‘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ri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ri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běi jing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同治帝载淳为咸丰皇帝独子,母为懿嫔叶赫那拉氏,即著名的慈禧皇太后。于咸丰六年(1856年)生于储秀宫,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皇帝位,年号同治。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传位于载淳。此时的载淳年仅6岁,便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儿突然被抛入复杂险恶的政治漩涡。因其年幼,咸丰帝临终前命赞襄政务王八大臣辅政。同时又赐“同道堂”印予载淳,“御赏”印予皇后钮祜禄氏,命用两印代替朱笔签发谕旨,以与八大臣互为牵制。然而正是由于载淳年幼,为其生母慈禧太后提供了“垂帘听政”的契机。极具政治野心的慈禧太后联合被排挤在八大臣之外的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将辅政的八大臣革职幽禁、抄家斩首,于是大权落于慈禧太后与奕欣之手。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ri,载淳登极后不久,慈禧与慈安两太后便携载淳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从此载淳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

    在清朝“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同治朝先后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而外国侵略势力由于二次鸦片战争所获实惠甚多,清zhèng fu在外交上又奉行姑息政策,国内外局势稍趋平和,这一时期被封建史家美化为“同治中兴”。实际上同治帝在此期间只是读书,并未参预任何军政。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两宫太后不得已交出权力,实行归政。但载淳的亲政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慈禧太后为了享乐,命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复圆明园,让太后离宫居住这一办法摆脱太后干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此策对国计民生极为不利,修复耗资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对,但此项工程竟然开工!同治帝亲政未及两年,就因病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修复圆明园工程亦因其去世作罢,然而唯有此事是载淳在其皇帝生涯中参与过的决断。

    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淳染上天花(另有一说是在ji院中染梅毒,但太医院为了替皇家遮丑,则说是天花),于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ri)死于养心殿东暖阁。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据《桃花圣解庵ri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ri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ri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ri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ri:‘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