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皇帝-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绘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社会图画啊!事实真的这样么?有一点,但被夸大了。在贞观时期,农民生活还是很苦的。隋炀帝时,人民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残肢体,称之为福手”、“福足”,贞观时期,这种“遗风犹存’”。它说明了在封建社会的治世,人民的负担依然沉重,生活很艰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历代历史学学家夸大美化了。贞观时期比乱事当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时期强,但远没有现在通常吹捧的那样美好。
二、开放的国界。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xing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这使人想起今ri美国的绿卡)。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ri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ri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ri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ri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ri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
一千二百年后,ri本帝国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运动,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跃进几百年,并把昔ri的老师踩在脚下,在老师的“庭院”里制造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ri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克林顿事件是美国政治上的最大丑闻,可一位中国人说:我国的一个村长也比克林顿要风流好多倍,美国总统真是当得太窝囊了……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jing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惨刑,可明王朝的贪官之多在历史上仍属罕见。可见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zhong yāng,zhong yāng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xing、主动xing和灵活xing,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zhong yāngzhèng fu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min zhu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cháo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皇帝华盛顿有点象他的学生)。
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xing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zhèng fu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chun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xing的大都会。
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绘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社会图画啊!事实真的这样么?有一点,但被夸大了。在贞观时期,农民生活还是很苦的。隋炀帝时,人民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残肢体,称之为福手”、“福足”,贞观时期,这种“遗风犹存’”。它说明了在封建社会的治世,人民的负担依然沉重,生活很艰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历代历史学学家夸大美化了。贞观时期比乱事当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时期强,但远没有现在通常吹捧的那样美好。
晚年错误与反省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这是专门写皇帝ri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di du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在636年(贞观十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开始服用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到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骗子的“延年之药”,结果使病情恶化。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xing发作,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仅五十岁。
曾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这件事应该影响不大,因为接下来的武周对贞观实录等应该又进行了修录,而此时的史官名声相当差,从武周出现太宗入冥记看,武周对唐太宗并不友好,所以说,玄武门之事大抵可信。
皇后
长孙皇后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后之一,当代史学家评论最具有知xing的皇后。秦王妃期间,众臣属就莫不感激,在皇后位,治理后宫井井有条,对贞观政策路线颇有影响,早逝,太宗皇哀伤不已,常举目远眺昭陵,自后未再立皇后,皇后生幼子幼女晋王和晋阳公主被太宗亲自带在身边,太宗崩,与皇后同葬一穴,开创帝后合穴先例。
众妃
韦贵妃
徐贤妃
杨妃(隋炀帝女)
yin妃
燕妃
杨妃
王氏
杨氏(李元吉之妻)
武才人(武则天)
子女
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因谋反被废)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
吴王李恪(有文武才,母隋炀帝之女)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因争皇位被贬,高宗年间备受尊崇)
齐王李佑(母yin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同母弟,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