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千古中医故事 >

第19章

千古中医故事-第19章

小说: 千古中医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带着气,肯定没死,只是气息微弱。一想,怎么办呢?干脆,你们赶紧给我找两棵大葱,找来两棵葱,剥完了,拿葱白抽这孩子。抽着抽着,这孩子哇的一声就吐出来了,紧接着就哭了。孙思邈说赶紧烧水,烧温水给这孩子洗一洗,最后也没吃药,也没打针,这孩子就活了。孙思邈把孩子治活了,他跟人家说,其实这孩子没死,你看他嘴里有血,那是生下来以后吐的血,能吐血,而且这血没定,就意味着还活着,只不过气被痰给憋住了,你一抽他就通畅了,所以自然就活了。这故事不神奇。
神奇的是下面这个故事,也是出自这《千金要方》的一个方。说一个大汉跟人家打架,让人打得眼睛肿得比桃还大,都充血了,眼睛都看不见了。这可怎么弄啊?开刀?一拉,把那血放出来?一不小心,把眼睛弄伤了怎么办?这太危险了。孙思邈一看,这怎么办?哎,徒弟,你下稻田,给我逮两条水蛭,水蛭就是蚂蟥,稻田里都有。它吸在人身上,越扎越深,使劲拍死了才能把它拽下来,要不把它拍晕了,拽不出来,越拽它往里越扎。他说,你去给我逮俩水蛭来,徒弟去弄了俩水蛭。他这边忙着呢,忙着给人擦脸,敷药,把病人的脸擦得白白的,然后把肿的地方敷上一层药,再把这两个蚂蟥左眼一个,右眼一个,往那儿一搁,这不两个大桃吗?病人的家里人害怕啊,这蚂蟥有毒啊,你到时候再把我们家人的眼睛给吃了,这行吗?一会儿再看,他那眼睛的肿慢慢下去了,再看那俩水蛭,肿得跟桃似的,他一看水蛭估计没劲儿了,啪一拍,水蛭晕了,于是就把两个水蛭扔了。扔完了这个人的脸就消肿了,然后敷点药,吃点药,过两天好了。
前面这两个故事都不神奇,没劲儿,都体现不出孙思邈的高超水平。下面一个故事,才能体现出孙思邈的与众不同。有一次孙思邈给人看病,来了一个病号,这病号上吐下泻。一般人认为,得痢疾啦,肠胃炎啦,或者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啦。孙思邈那儿一看病,孙思邈说,哟,您这是得的是脚气病啦。这病号说,你是孙大夫吗?我是孙大夫啊。你可真够损的啊,有你这么看病的吗?我上吐下泻跟脚没关系。孙思邈说,我告诉你这脚气病有好多呢,你这就是脚气病。那人家医生怎么都说我是吃坏了肚子?是啊,所以他没给你治好,你上我这儿来了。我看你也是蒙事的,算了,我还是找别的医生吧。这病号就走了。没过十天,他死了。其实啊,这是由于病号少见多怪,有一种脚气病叫冲心型脚气病,它就是没有脚气,手脚都没事,它的病症就是上吐下泻。但是由于病人少见多怪,延误了治疗,结果丢了性命。
孙思邈在他漫长的郎中生涯中,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时间过得很快,孙思邈在每天治病救人的忙碌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古稀之年。按说他早该老态龙钟了,但是这个奇特的孙思邈却偏偏在这样的高龄,开始动笔写那本着名的《千金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奋笔着书?而他的这部医书为什么用奇怪的“千金”二字来命名呢?
话说650年,那一年,孙思邈的岁数已经很大了,行医也好多年了。孙思邈就想了,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也是个好几十岁的人了,我怎么着也得给百姓留下点东西。可是我行医这么多年,说起心得那可是太多了。我给百姓留下东西,从哪儿下手呢?正在想的时候,孙思邈就想出了下面的一段话,“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人的命啊,比千金还要重,如果有一个偏方,就治了这个大病,那它就比千金还值钱。对,干脆我就把我行医这几十年所掌握的药方编成一本书,起名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对,说干就干!他提起笔来从这一年就开始写,到652年这一年,就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共三十卷,其中的第一卷,应该说就跟我们现在讲的序差不多,它是一个总论,在这个总论中,孙思邈就论述了作为一个医生,最起码要做到的几点。
孙思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应该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他说,作为一个医生,病人和病人的家属,把生命都交给你,你怎么能够不认认真真,怎么能够敷衍了事呢?所以,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做到的就是“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首先得给人家认认真真地看病,看出来结果要非常准确,开的药也要非常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好的医生。这是第一点,你得认真仔细。
第二点,孙思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就应该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病人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男的,有女的,有穷的,有富的,有汉族,有少数民族的,有得的病干净的,有得的病脏的。然而,面对不同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得把所有的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不管他的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什么都不要管,医生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样把病人的病治好,不要耽搁人家的病。不能因为人家有钱,就敲人家竹杠;也不能因为人家没钱,就拒病人于千里之外。他说,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是“苍天大医”,否则就是“含灵巨贼”,你有本事,但我不认为你是好人,你是贼。这是第二点。
第三,作为一个医生,还应该做到,不避脏臭,不贪钱财。你看这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但是,遇到这种病人,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诊治,否则的话,人神共诛之,做不到这一点,就别当医生。
刚才这一段,只是他论述的主要部分,其实,在后面他还论述了医生应该谦虚谨慎,博学好问,不骄傲自满等等各个方面。在古今中外的医药学专着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讲如何做一个好的医生,孙思邈在世界上是头一号,专门讲了医生的医德。
从这本书的第二卷到第三十卷,依次讲的是妇科、儿科、五官科,还有伤风、脚气、伤寒,内科的五脏六腑,还有其他杂病,备急诸术,养性,等等。一共包含233个门类,有5300首合、方、论等,这就是《备急千金要方》,有述有作,图文并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是继《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之后,中国又一部中医药学着作,这本书被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于652年出版。
七十多岁的孙思邈写下了这样一部着名的《备急千金要方》,但让我们诧异的却是,高寿的孙思邈竟然在他一百多岁的时候,又开始动笔写另外一部书《千金翼方》。这一次,孙思邈会在其中写些什么?又是什么特殊的原因让他在如此高龄还继续笔耕不辍?
又过了三十年,这就到了680年了,孙思邈这回真的一百多岁了,他一想,我三十年前写过一本书,那时写书就想为百姓留下点什么,然后就想指不定哪天自己生老病死,就完了。谁想又活了三十岁,又治了这么多病号,又有了这么多心得,干脆正好卢照邻还在这儿,我赶紧让他帮我,把我这三十年的心得再写一本书吧。两人合作又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千金翼方》。翼,在这里是补充的意思,我原来写了一个《备急千金要方》,现在我又写一本书。到了682年,孙思邈临死之前,这本书终于正式写完出版了。这本书也分成三十卷,共计是189门,合、方、论等等一共是2900余首。
除了这两本书之外,其实孙先生还写了一些书,比如说《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等很多书。他在这些书里也有一些心得,除了他自己写书之外,还配合政府写书。658年,唐高宗继位九年之后,就想找一批医生写一本书,这本书叫《新修本草》①,为什么叫《新修本草》呢?因为前人写过一本书叫《本草》,所以唐朝要写一本书叫《新修本草》,这本书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叫《唐本草》。这写书的任务,就落到了孙思邈的身上,孙思邈和当时宫里的医生一道,就写成了这部《唐本草》。这本书大大丰富了我们中国原有的药学着作《本草》,其中有一百多种药物都是孙思邈自己亲自尝验过,而在《本草》中没有记载的。《唐本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孙思邈一千多年前所写就的《千金方》,以及他参与编写的《唐本草》,在为我们留下宝贵医学财富的同时,也用相当的篇幅记述了他自己的许多养生心得。那么,这个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究竟在他的书中留下了怎样与众不同的养生体悟?
我后面就要讲一讲,孙思邈的养生方法。因为孙思邈最拿手的便是养生。但是说到养生,这还真的挺难说,它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所以还是分分类。
首先说一说食疗。如果有谁去过孙思邈的家乡,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孙家塬,从那门口的药王山,您会看到山上刻着大字,很长很长的五言诗,写的是:“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诗很长,但是我们冷静下来一想,说得很有道理。亥,晚上九点到十一点,睡觉之前先练一段气功,“鸣云鼓”就是气功。寅,早上三点到五点,得起床,孙先生的意思是,早睡早起身体好。不过有的人说,孙先生还会写五言诗啊?这诗是不是孙先生写的?现在我们不敢肯定。可以肯定的是什么呢?诗不管是不是他写的,但是所反映的是孙先生的思想,这是毫无问题的。因为我们可以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找到刚才这首诗的每一点的确切出处。所以,我们下面把目光放到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这一卷讲的就是食疗。在食疗中,他提出了食疗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节制饮食,不要吃饱了还要吃,吃个八成饱就行了。吃太饱了,最后上下都胀气,肯定会得暴病。
第二就是要注意节气,到了什么节气吃什么东西。那么具体什么时候应该吃什么呢?得看这个食物它含有什么营养。孙思邈就对当时他能见到的一百五十多种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蔬菜,各种米面,各种肉类,各种奶类,一一说明,一一分解。当然不是用我们现在的化学分解方式,而是用物理分解的方式一一说明。
不过说到这儿,我们倒要注意一个和食疗有关的话题,就是减肥。节食减肥,这个话题孙思邈也谈论过,不过他说的减肥跟我们现在说的减肥不一样。他说,吃饭得吃八成饱,不能吃十成饱,就是吃饭的时候首先得问,我吃完这个饭饿不饿了,不饿就行了,别反着问,我吃饱了吗?他说,“饱则伤肺,饥则伤气。”
第三,怎么吃?那讲究大了,他告诉我们得细嚼慢咽。怎么叫细嚼慢咽?嚼到什么地步吃了才能咽?这米得嚼出这米是今年的新米啊,真的很香,得嚼出香味再咽,不能囫囵吞枣。如果不大会儿,两分钟,三碗米饭吃下去了,这不行,得细嚼慢咽。
第四,搭配的菜也有讲究,搭配的菜要淡食,味道要淡,不能过甜、过咸、过酸、过苦,什么都不能过。为什么呢?“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所以最好是淡食。如果我们吃过多咸的,筋就会不好;吃酸的过多了,对骨头不好,老了就会麻烦,病就会找到胳膊腿上,这都是从小时候不注意的结果。
第五,吃饭时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吃饭不能生气。孙思邈就认为,吃饭就别生气,生气就别吃饭。吃着饭生着气,晚上会做噩梦的,用孙思邈的话讲叫让人夜梦飞扬。白天生气,晚上胡思乱想,最后这都对人体不利。
第六,关于饭和菜的搭配,还有讲究。孙思邈建议,少吃肉,多吃饭。我们现代医学证明,多吃了肉,胆固醇、脂肪就会超标。另外在这里面,他还说到,要少吃菹菜,就是酸菜、腌菜,太咸、太酸对人身体不好。并且他很反感吃各种生菜、生米、生豆,还有陈臭物,比如臭豆腐,很好吃,都是我们发酵过的东西,但是他认为这种发酵过的东西最好还是少吃。
第七,吃饭和饮酒的关系,吃饭时能不能喝酒啊?他认为最好是不喝酒。如果实在抗不住了怎么办呢?有这么几条,就是“饮酒勿使欲醉”,你喝酒不要喝醉了,实在想喝,实在经不住人劝就喝一点,但是不要喝醉了。有人说孙先生,如果我已经喝醉了怎么办,已经喝多了、喝高了怎么办?那赶紧抠出来,找一个地方迅速吐出来,“多则速吐之为快”。千万不要让它伤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