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崛起-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簧Γ对冻隽怂诼淦鞘б獾娜兆又兴胍锏降哪康模钪粘晌酥谢褡寰竦闹匾础H褰坛晌酥泄送ǔK档摹叭獭敝唬渌浇谭直鹗欠鸾毯偷澜獭�
孔子学说的精华是提倡圣人君子之道。就像释迦牟尼注重自我忘却、希腊哲人注重客观知识的探求、犹太人注重正义行为一样,孔子非常注重个人人格的修养。在所有的伟大哲人当中,孔子最为关心公众精神。他对世上的纷乱和痛苦,经常感到忧心忡忡。为了让天下变得高尚完美,他主张先培养每个人的高尚人格。他提倡尽最大可能约束规范个人行为,要求人们生活当中的每个行为都应该合乎严整的礼法。他树立了君子的理想形象:彬彬有礼、大公无私、严于律己,这是一个赋予了永恒形式的理想形象。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的北方得到了发展。
老子曾长期任职于周王朝的皇家图书馆(即守藏吏),他的学说比孔子学说更加玄妙、含糊、更加难以捉摸。他似乎要让人们对俗世的快乐和权力保持某种禁欲主义的淡泊思想,让人们回复到过去那种想像中的简朴生活。他留下的著作文体简约、语言晦涩,像谜语一样难懂。老子死后,他的学说也和释迦牟尼的教义一样,被演绎曲解,并不断掺杂上许多复杂离奇的仪式和迷信思想,变得面目全非了。中国和印度一样,新的思想不得不与人类在幼年时期产生的神秘的原始思想和光怪陆离的传说进行斗争,而结果往往是后者成功地在前者身上涂抹上奇怪的、不合理的、古老的仪式。在今天的中国,人们会发现佛教和道教(自称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都是一种有僧侣、庙宇、祭司和牺牲奉献的宗教。它们即使不是在思想上,也至少在形式上保留着和苏美尔、埃及的旧宗教一样的古代风格。但是孔子的学说却不同,由于孔子的教义有限、意思明了,简洁易懂,因此未被后世牵强附会地讹解,得以保持真传。
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在思想和精神上一般都信奉孔教;南方的长江流域,则大多信奉道教。因此,从那时起,我们经常可以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事件中寻找到两种精神冲突的踪迹,表现为南方精神与北方精神的冲突、北京与南京(后期)的冲突、北方的官僚气质、方正、保守与南方的怀疑、浪漫、松弛、敢冒风险之间的思想冲突。
到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时代,中国的分裂达到了极点。周朝积弱无能,老子辞去官职,归隐山林。
北方两强齐国和秦国,扬子江畔尚武好争的楚国,这三个势力强的国家虽然名义上是属国,其实三足鼎立,掌控当时的天下。后来齐秦结盟,使楚国臣服,楚国被迫与他们签订条约解除武装,中国历史出现暂时的和平。后来秦国取得了统治地位。到了阿育王统治印度时,秦王夺得了周鼎,取代周王而行祭礼。庄襄王的儿子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即位,公元前220年称帝)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
与亚历山大相比,秦始皇要幸运得多,他在位36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强有力的统治标志着一个统一、繁荣的新时代的开始。他奋勇抗击了来自北方沙漠匈奴人的入侵,并举全国之力,开始修筑伟大的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入侵。
第17章 罗马的兴起
虽然印度西北边境绵延的高山、中亚、印度境内的群山隔绝了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读者还是可以发现这些文明在历史上具有相似性。在最早的几千年里,古代的日石文化都分布在温暖和肥沃的江河流域,形成了具有祭拜神灵传统的祭司制度和庙宇制度。很明显,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就是我们在前面重点提到过的人类主要人种——暗白人种。后来,游牧民族出现了,他们随着牧草季节性迁移,于是,原始文明中又加入了这些民族的特点和语言。游牧民族征服并同化了原始文明,他们到处创新,并不断完善,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原始文明。起这种作用的少数民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初是伊拉姆人和闪米特人,后来是北欧体系的米堤亚人、波斯人和希腊人;在爱琴海地区是希腊人;在印度是雅利安民族;在埃及,人们深受祭司文化影响,所以,其统治者的影响力相对来说比较小;中国则因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匈奴人的侵略而接受了不同文明的熏陶。就像希腊及北印度被雅利安化,美索不达米亚被闪米特化及雅利安化一样,中国也被蒙古化了。游牧民族到处破坏,也到处传播自由解放的精神和道德革新精神。他们质疑古代信仰,把注意力投向庙宇。他们不再服从于祭司或神明,而是服从于从长老及同僚中选出的具有领导能力的君王。
我们发现,公元前6世纪后的几个世纪里,到处可见古代传统的崩溃,一种寻求新道德及新知识的精神开始崛起,在人类的巨大进步中,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我们发现,读书和写作不再只是祭司们的秘密武器和法宝,而成为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的少数人掌握的普通而又易学的才能。随着马匹的增加和道路的扩展,人类的旅行日渐频繁,运输日渐简便容易;铁币的流通,为商业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东方的中国转到地中海西半部去。在那里,我们要为读者讲述一个命中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伟大的城市的出现,那就是罗马。
到目前为止,本书一直没有提到意大利。公元前1000年前,意大利还是一个高山连绵、森林繁茂、人口稀少的荒野之地,雅利安语系的部落占据了这个半岛,并在这里建城设镇;希腊人的殖民地散布在半岛的南端。珍贵的裴斯茨姆遗址向我们述说着早期的古希腊民族的尊贵与辉煌灿烂。还有一种可能和爱琴海民族相近的非雅利安人——伊特鲁里亚人,在半岛中部自谋生路。他们逆转传统模式,出乎意料地征服了各个雅利安民族。在最初走上历史舞台时,罗马只不过是台伯河上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的一个小商城,其居民都属拉丁语系。据古代的纪年史记载,罗马城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的,比伟大的腓尼基城迦太基建立晚半个世纪,这个时间正是首次奥林匹克竞赛后的第23个年头。然而,在古罗马广场遗址中,我们却发现了公元前753年以前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坟墓。
在公元前6世纪这个备受瞩目的世纪中,伊特鲁里亚的国王被废黜(公元前510年),从此,罗马就成为一个贵族阶级支配平民阶级的贵族共和国。除了说拉丁语外,他们和许多希腊的贵族共和国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罗马史就是平民阶级为了追求自由、获得参政权利而长期顽强不屈斗争的历史。希腊民族中也出现过这种斗争,这就是希腊人所称的贵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最终,平民阶级打破了大多数贵族阶级的特权,建立了与贵族同工同酬的制度。平民阶级打破了贵族阶级旧特权,又通过吸引更多的阶级外人士,努力在可能和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扩大罗马的公民权。当时,虽然罗马内部的斗争还在不断持续,但罗马却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的脚步。
罗马的对外扩张,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在此之前,罗马也曾经多次和伊特鲁里亚民族交战,但大多数战役都以失败而告终。虽然罗马距离伊特鲁里亚的堡垒——威伊只有区区几公里,罗马人却总也未能攻克它。然而公元前474年,大灾难降临到伊特鲁里亚人头上,他们的舰队被来自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希腊人击溃。与此同时,北欧的侵略者高卢人从北方杀了过来。伊特鲁里亚民族腹背受敌,在罗马人和希腊人的夹击下一败涂地,最终在历史上消失。后来罗马人占领了威伊。接着高卢人又入侵罗马,在城市中大肆破坏(公元前390年)。但他们自始至终都没能攻占议事厅(罗马人在卡比多山冈上的议事厅)。据说,高卢人曾发动一次夜袭,但偷袭的晚上群鹅高鸣导致计划破产。最后,罗马给这些入侵者供奉了一些钱财,高卢人又退回意大利北部区域。
高卢人的入侵,不仅未使罗马人一蹶不振,反而促使他们不断向外扩张。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征服并同化了伊特鲁里亚人,罗马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从阿尔诺河到那不勒斯的整个意大利中部地区。同一时间内,菲利浦正在马其顿和希腊扩张势力,亚历山大则正在侵略埃及和印度。当亚历山大的帝国土崩瓦解时,罗马人已经开始在东方文明世界中声名远扬了。
在罗马的势力范围中,北面是高卢人,南面也就是西西里及意大利半岛的脚趾尖和脚跟部分,是大希腊的殖民地(南部地区)。高卢人骁勇善战,所以罗马人在其边界线上修筑堡垒,保卫殖民地。以大伦吞(今塔兰托)为首的南部希腊城市和以叙拉古为首的西西里的希腊城市,不仅未能构成对罗马的威胁,反而害怕罗马人,因而迫切希望有外来势力帮助它们来反抗新崛起的征服者。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亚历山大大帝国的领土如何被其麾下将士及随从瓜分,从而四分五裂的。皮洛士就是其中一个分割者,也是亚历山大的密友。他在伊庇鲁斯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位于亚得里亚海对岸——那个与意大利南端相对的地方。皮洛士野心勃勃,妄图和马其顿的菲利普大帝一样征服大希腊,成为塔兰托、叙拉古及其附近区域的保护者及统帅。他拥有当时极其强大的现代化军队;有密集的步兵阵营;有来自萨利的骑兵队——这是一支和当初最先创造这个兵种的马其顿骑兵一样优秀的骑兵队;另外还有20只战象。他入侵意大利,在希拉克利(公元前280年)、在奥斯卡兰(公元前279年)两次战役中大败罗马军队,将之驱逐到北方,之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到征服西西里上。
然而,此举引起了一个比罗马更可怕、更强劲的敌人腓尼基商城迦太基的反感。腓尼基商城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迦太基距离西西里并不远,若是再出现一个亚历山大式的人物占领西西里的话,必然危及到迦太基的安全。迦太基人还清楚地记得半世纪前他们的母城提尔所遭受的不幸命运。因此,迦太基向罗马派遣舰队,鼓励或者说是胁迫罗马继续战斗。迦太基的舰队切断皮洛士的海上交通。皮洛士发觉了罗马军队发动进攻的迹象,于是在位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之间的贝尼温陀向罗马发起进攻,结果遭到了强烈地反击。
恰在此时,皮洛士突然得到高卢人正在侵扰国土南境的消息,便匆忙赶回伊庇鲁斯。罗马边防线上防卫严密,高卢人无法攻破,所以他们没有侵入意大利,取道伊利里亚(今天的塞尔维亚及阿尔巴尼亚),攻入马其顿及伊庇鲁斯。皮洛士一方面被罗马人击退,另一方面又在海上与迦太基人的斗争中失利,再加上高卢人入侵国土,三面受敌的他不得已放弃了称霸的梦想,于公元前275年狼狈回国。罗马的势力也因此扩展到墨西拿海峡。
墨西拿是一个希腊城池,位于墨西拿海峡一侧的西西里岛上,当时处于海盗的控制下。迦太基人那时已经成为了西西里岛上的霸主,他们与叙拉古结盟并在公元前270年驱逐海盗,在那时驻扎军队。海盗向罗马求助,罗马欣然答应。于是在墨西拿海峡,以商业著称的迦太基和新兴的霸主罗马形成了正面对峙之势。
第18章 罗马与迦太基
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了布匿战争。同一年,阿育王刚刚在贝哈尔掌权,中国的秦始皇还是一个小孩儿,亚历山大博物馆里的科学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野蛮的高卢民族则蛰居小亚细亚,强迫柏加曼进贡。由于距离的限制,世界上的各个地区依旧相互隔绝。因此,虽然闪米特种族的最后命脉迦太基和雅利安语种族中的新兴者罗马在西班牙、意大利、北非、西地中海一带持续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战争,可是对于其他的民族来说,却只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
那次大战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虽然罗马最终战胜了迦太基,但也因此导致了雅利安民族和闪米特民族之间的敌对观念,这为日后非犹太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埋下了种子。这些事件的后果及人们对此的歪曲理解对当今世界各地的冲突和斗争造成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于公元前264年,导火线是墨西拿海盗事件。后来战争逐渐升级,除了希腊叙拉古的统治区域外,整个西西里岛都卷入了战争的漩涡。最初,迦太基在海上有明显优势,他们的大战舰体积非常大,闻所未闻,舰上有五列桨,舰首有大撞角。在两个多世纪前的萨拉米斯战役中,他的主战舰只有三列桨,共计三层。尽管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