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36大悬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以前稍有不同的是,首席辅政大臣方以哲也成了众矢之的。方以哲挡不住这股抨击狂流,慌忙上疏请求致仕(即退休),想借此得以逃脱。可是致仕之后,声讨他的疏文还是像雪片一般飞来,其中以礼部尚书孙慎行的论述最为严切。他说:“臣以为:以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实录》中即欲为君父讳,不敢不直书方以哲连药二丸,须臾帝崩。恐百口不能为天下后世解也。……罪恶逆天,万无可生之路。”
对此,方以哲只有一面尽力上疏自辩,一面自请削去官阶,并愿远流于边方异域。
这时候,有很多宦官在内廷为他打点,在外廷也有许多官僚站出来为他说话,但事情还是盘根错节,很难了断。
最后,韩爌上了疏,详细说明进红丸时他目睹的情景,又建议把李可灼、崔文升另行处理,才勉强压住了众议。韩爌为人老实,并不阿附方以哲,而且是进红丸前几天才入阁的,又是进红丸时在场的大臣之一,所以才能平复众议。
李可灼被判为流戍,崔文升则发往南京安置。“红丸”一案,到此才算暂时了结。
“红丸”余话
下一个皇帝是年号为天启的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年间,魏忠贤伙同朱由校的奶母客氏当权,以编修《三朝要典》为名,把“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翻过来。在“红丸”案中出尽了风头的孙慎行,受到了“削夺”的处分,被开除了官籍,夺除了所有的官阶封号,最后还定了流戍。论疏最多的东林党人也都受到了追论,党魁之一高攀龙投池而死。
明熹宗死后,崇祯惩办了魏忠贤,又把“三案”再颠倒过来。
崇祯死后,清王朝入主中原。逃窜到南方的明朝遗族组建了南明王朝。不幸的是,他们竟然在立足未稳之际,又一次地用“三案”做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的彻底灭亡。
党争之祸国殃民,难道不是很明显的吗?
5.魏忠贤:擅权之谜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腐朽、黑暗的时期应该是明朝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被称为“九千岁”。许多朝廷官员甘当魏忠贤的鹰犬,甚至当他的干儿孙,各地还争相为魏忠贤造生祠,规格竟然与“万世师表”的孔子比肩!
魏忠贤凭什么敢这样胡作非为,专权乱政呢?
入宫
明隆庆二年(1568)正月,魏忠贤出生在河北肃宁一个贫寒的农家,也许父母没有给他取名,人们根据排行叫他魏四。他不读书,不种田,没有正业,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日后的“九千岁”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泼皮无赖。
据《玉镜新谭》记载,他不仅结过婚,而且还有一个女儿。在一次豪赌中,他输掉了自己微薄的家产,而且输掉了借来的赌资,在汹汹的逼债声中,生性果敢的魏四带着几分愤慨,做出了一个日后影响大明王朝政治历史的大决定——用《明史?宦官列传》的话来说,就是“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即准备去当太监。
但是,想当太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自己解决净身问题,手术、疗养、饮食、医药等费用,合起来最低也要二十多两银子,对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其次,当时的净身手术师虽有一定经验,但一无麻醉,二无消毒,不只疼痛难忍,而且死亡率很高,而成年人净身更是风险倍增。第三,更重要的是,即使净了身,也不一定能当上太监。
明朝太监人数之多,创下了历史纪录。高峰时是十万,直到明亡时,宫中仍有七万太监。尽管如此,却仍然满足不了无路可走者的求职需求。明朝中叶有一次招收太监,初定名额是一千五百人,蜂拥而来报名的净身者却有两万多人,最后名额扩大到四千五百人,还是不免有一万多人落选。社会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无名白”,也就是净了身却没有当上太监的人。
面对这样险恶的前途,魏四的决定实在可以说是铤而走险。家里居然被他说服了,连他分家出去另过的哥哥魏钊也卖了家里的一头驴,来资助他这次悲壮的冒险。
河北肃宁历来是出太监的地方。魏四很快打听到了进宫的门路,和专管招收太监的吴公公搭上了线。然后,他揣着家里东拼西凑来的银子,到京城净身。他的运气不错,伤口没有感染,顺利度过了危险期。可是家人带来的消息让他发愁:房子已经卖了,全家搬进村边的土地庙,然而用这点钱作见面礼,吴公公根本不收。走到这一步,魏四的孟浪就已经变成了全家的投资,不能眼看着事情半途而废,让他当“无名白”。哥哥魏钊狠了狠心,把仅有的三亩薄田卖了,让侄子把钱送了来。
这回吴公公收是收了,但能不能进宫,他却没有说。秋去冬来,魏四整天窝在京城乞丐们聚集的龙华寺的偏房里,吃不饱,穿不暖。万历十七年(1589)腊月十四日,在龙华寺待了四个月的魏四终于赶上了那一年的最后一次挑选。
这一年,魏四二十二岁。
升迁
进了宫,管人事的太监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叫“李进忠”。他被安排到司礼监掌管东厂的太监孙暹手下当差,每天的任务就是早晨起来倒前宫的马桶,这一倒就是好多年。
后来,他渐渐琢磨出升迁的门道,就开始巴结颇有权势的东宫近侍魏朝,拿出他烧菜的手艺同魏朝吃吃喝喝,还结拜成了“金兰兄弟”。魏朝一高兴,就常常在秉笔太监王安面前说他的好话,他也不失时机地开始巴结王安,王安一高兴,就安排他在储备粮棉的甲子库办事,开始有了些油水。随后,又安排他主管东宫王才人的膳事。从这时起,他才脱离了底层太监的行列,一年能有个百十两银子的“外落”。
他安于现状,心满意足,即使做梦,也不会想到日后有人会把整个帝国的权力交到他的手上。
万历三十三年(1605),就在李进忠伺候东宫王才人不久,这位相貌平常的才人,居然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长子。李进忠因为侍候王才人,自然而然也兼管小皇孙的伙食。能承担如此重任,他感激涕零。对王才人与小皇孙,他有一种出于本性的忠诚与依恋。当时,人们对这位太子并不看好,因为皇帝喜爱郑贵妃,总想把郑贵妃的儿子换成太子。但李进忠不管这些,既然是他的主子,他就无条件地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才人一高兴,就让他恢复了本姓,改名叫魏进忠。不久,又提拔他为东宫“典膳”,即整个东宫的膳食总监。
按明宫的规矩,后妃不亲自抚养婴儿,皇子是在奶妈、太监和宫女们的照顾下长大的。小皇孙朱由校还未出生,皇宫里就开始张罗为他找奶妈了,这个找来的奶妈就是客氏。
据记载,客氏原是河北定兴县农民的妻子,当时生下一个女婴没有成活。她长得眉清目秀,肌肤白皙,奶汁充足,便被选入宫中。按照皇宫的规矩,孩子长到三岁,断奶了,奶妈就应出宫回家。有趣的是,朱由校对这个奶妈特别依恋,离开了她就大哭大闹,不吃不喝,生母王才人无奈,只得破例又把客氏请回宫中。后来王才人死了,小由校就很自然地把这位叫“客巴巴”的女人,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朱由校渐渐长大后,出阁读书的事根本无人过问,所以他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是个贪玩的孩子。少年之后,他对木匠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显示出了杰出的工艺天赋。从那时起,魏进忠开始刻意地给这个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制造和提供各种新奇古怪、机关巧妙的玩具,并以此博得了孩子的欢心。一老一少的感情也在日常生活的积淀中逐渐稳定而牢不可破。在朱由校的眼中,这个忠诚好玩的老仆,给他郁闷飘摇的皇子生活注入了非凡的活力,更多的时候,他都愿意与这个鬓发渐白的太监待在一起,这不光是因为魏进忠能给他带来许多新奇的玩具,最重要的是在与魏的相处中,朱由校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人少年时代应有的轻松和乐趣。而这种直接积淀自童年的情感,就成了魏进忠日后翻云覆雨的最大资本。
专权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魏进忠五十三岁。这一年,他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首先,这一年的七月,万历皇帝死了,战战兢兢做了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登基,成了明光宗。魏进忠所在的皇长孙居所一下子成了准东宫。更出人意料的是,明光宗登基才一个月,也一命呜呼。转眼之间,由魏进忠一手操持长大的朱由校即位,成了皇帝,史称熹宗。
一般认为,要想在宫中飞黄腾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就魏进忠来说,心机和野心不是没有,遗憾的是,他一字不识。而识文断字则是进入宫廷权力机构司礼监的必备条件。但是,魏进忠还是很快就飞黄腾达起来,究其原因也有三:
一是,小皇帝朱由校绝对的信任。
据载,魏进忠“形质丰伟,言辞佞利”,能挽强弓,射奇中,有胆气,家无余资而敢一掷千金,又善于弹棋、蹴鞠,曾嬉游于青楼翠袖之间,这些早年的经历,成了他后来侍奉皇帝的优越条件。对于朱由校这个没有认真接受过教育的小顽童来说,魏进忠的英俊、胆识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必然会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不只是亲密的玩伴,而且是一个足够让这个未来的小皇帝仰视的高大的偶像和忠诚的教父。
熹宗继位时年仅十六岁,可以说是举目无亲,步履维艰。宫内,养母李选侍把他夺去抢来,在“移宫”之后,简直与他视同仇敌。宫外,大臣们满口“之乎者也”,咄咄逼人,他们所言之事,所指之人,对于文化不高、涉世不深,而且有些“弱智”的小皇帝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很难同他们交流,更不必说处理朝政了。每到这个时候,他游移的目光最后总是落在他忠诚的教父身上,魏进忠恭谨谦卑,三言两语,总是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明代有二十四监,司礼监冠于二十四监之首,领东厂、内书堂、礼仪房、中书房等。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有秉笔随堂太监八九人,掌章奏文书,照内阁票拟批朱。一般入司礼监者须能读书识字,尽管魏进忠目不识丁,但朱由校还是叫他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且赐名“忠贤”。小皇帝对他绝对信任而又绝对依赖,是魏忠贤——现在,我们开始叫他魏忠贤了——得以专权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小皇帝朱由校绝对信任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奶妈客氏,客氏同魏忠贤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更加重了他的权势。
熹宗即位后,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她的儿子封为锦衣卫指挥,给了两千亩香火田,她成了后宫里的实权派。
明宫中盛行宦官与宫女结成假夫妻的行为,称为“对食”。客氏原先和魏朝“对食”,魏忠贤入主东宫膳食后,同这位漂亮的东宫奶妈朝夕相处,他也看上了客氏。他本来就是个无赖之徒,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金兰之交”、提携之情,横刀夺爱,立马把这个狐媚妖俏的客氏揽入了自己的怀中。
不过,客氏同魏忠贤相好的事,很快就被魏朝知道了。一天夜里,魏朝带着几分酒意,把个忘恩负义的魏忠贤骂了个狗血淋头。魏忠贤越想辩解,魏朝就骂得越凶,把个清静的皇宫之夜闹得个人仰马翻。
小皇帝朱由校也被吵醒了,魏朝、魏忠贤并排跪在小皇帝面前。客氏知道此事跟她有关,也不声不响地跪在一旁。
朱由校虽然没正式结婚,但对男女私情还是能一知半解,他看着这三人跪在一起就觉得有趣。他毫不犹豫地对他的奶娘客氏说:“客巴巴,你别着急,你要谁替你管事,我给你断。”
客氏装出一副羞态,低着头,一声不吭。
“那叫魏朝替你管事,如何?”
客氏仍是低着头,一声不吭。
“那就叫魏忠贤替你管事,怎么样?”
客氏好像是不好意思地转了转身子,又好像是点了点头。
看着这有趣的一幕,情窦初开的小皇帝乐了。结果是皇帝做主,魏忠贤和客氏正式结成“对食”,魏朝出局。
皇帝大婚后,因御史刘兰等人请求,客氏曾被遣出皇宫。但事后不几天,客氏又被召回。皇帝对大臣们说:“朕思客氏朝夕勤侍朕躬,未离左右,自出宫去,午膳至晚通未进用。暮夜至晓忆泣,痛心不止,安歇勿宁,朕头晕恍惚,以后还着时常进内奉侍,宽慰朕怀。”
皇帝出此凄苦之言,实在叫大臣们意外。此后,客氏长居宫中,任谁也不敢反对了。
魏忠贤和客氏合流,则朝里、朝外,都是他一家的天下了。
第三,这两个人阴狠毒辣,不遗余力地清除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