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特务团第三连任指导员。
这时,中央苏区刮起一股打AB 团的恶风,说“赣西南党、团和各级苏维
埃政府里充满着富农反革命分子”,“必须严厉地镇压AB 团,处决AB 团的
一切活动分子”。总政治部秘书长李韶九负责打AB 团的工作。他采用极“左”
的政策,用欺骗和严刑拷打两种办法使人招供,整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所谓“AB
团骨干分子”,这些人被当作“死硬的反革命”处决。
当时三连正在进行军政训练。保卫局来人说,三连有一个战士是AB 团。
康克清想问个究竟,回答却是:“AB 团的事,你无权过问。”就这样,人被
带走了。没有两天又来逮人,被逮的两个年轻战士哭叫喊冤对康克清说:
“我们连什么叫AB 团都不知道,怎么会是AB 团?指导员,你帮我们说
说话吧!”
康克清了解这些年轻战士,不相信他们会是AB 团,便上前说明他们的情
况,请求不要把他们带走。来人把眼睛一瞪,说:“你少管闲事!”蛮横地
把人带走了。
对李韶九的所作所为,人人痛恨,可是无人敢说。谁说,谁就会被打成
同情AB 团的反革命。康克清把发生的事情对朱老总说了,老总听了心情沉重
地说,这样的事,他暂时也无法可想。
终于,抓AB 团抓到朱老总身边。一天,保卫局的几个人跑来,说朱总司
令的勤务员李少清是AB 团,要把他带走。李少清才十五六岁,是从农村来的,
勤劳质朴,康克清认为他绝不是什么AB 团,
于是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替他担保。
“如果日后发现他有问题,你们找我好了。”
那几个人根本不听,说:“我们只执行李秘书长和保卫局的命令,你有
话跟他们去说吧。”
没有办法,只好去搬朱老总。老总听了,出来气愤地对那几个人说:
“他跟了我这么多年,还是个小孩子,腿又有点残疾,怎么可能是AB
团?如果你们要从我这里抓他走,必须拿出证据,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
他们拿不出证据,说是某某说他是AB 团。
“不行!我要的是事实证据,不是这种不负责任的口供。没有证据、谁
也不准把他带走!”
李少清就这样被保护了下来。
1932 年春,红军不断胜利,苏区日益扩大,许多青年妇女跑来要求参加
红军,她们大半是农村姑娘,也有一部分红军家属,多在十八九岁左右。其
中有一部分是红军攻打赣州时,出来做支前工作的,攻打赣州失利后,她们
纷纷要求留在部队里。经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与江西省委协商,成立女子义
勇队,把她们集中起来培养成既懂军事又能做地方工作的妇女干部。组织上
委派康克清担任队长,吴仲廉任指导员。这支一百八十人的队伍,在康克清、
吴仲廉的带领下,根据朱总司令“治军必须严格”的指示,勤学苦练,从严
从难,无论是队列训练、实弹射击、内务卫生、日常作息、夜间查哨等,都
一丝不苟,很快就训练成一支出类拔萃、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队伍,受到了红
军学校领导的好评。
1934 年春天,中央苏区形势开始紧张起来,根据地一天天在缩小,原来
的后方渐渐变成前方。刚过端午节,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交给康克清一项
任务:检查赣县北部的工事。据说那里的工事碉堡里的枪眼,不是朝向敌人、
而是朝着自己,要她尽快查实纠正
并追究原因。
接受任务后,康克清即带了几个人迅速赶到杨殷县,检查完工事和碉堡
后,来到赣江边的索粹乡。她发现这里街上萧条冷落,群众流露出惊慌不安
的神色。在索梓乡政府,康克清见到乡苏维埃主席和武索区黄武游击队长游
联煜。从他们口里知道,前几天敌人过江来抢劫,还烧了两家红军家属的房
子,临走时声言明天还要来。
“你们看到白匪烧杀抢劫,为害百姓,为什么不打?”康克清忍不住严
厉地质问。
“白匪有两支队伍一百多人,我们只有五十几条枪,从来没有打过仗,
也不知道该怎么打。”
游联煜让康克清问得有些下不了台,犹豫了一下,马上又说:
“康同志,你是总部派来的,见过世面,打过大仗,请你指挥我们打一
仗,可以吗?”
康克清这时感到有点突然。虽说经历了不少战斗,也带人捉过逃散的零
星白匪军,可是还从未指挥过几十人以上的战斗呀!但转念又一想,红军有
帮助地方游击队的责任,眼前这场战斗是非打不可,只有当仁不让了。
“好吧!战斗由我来指挥,我们大家共同来打好这一仗。先弄清敌我双
方兵力,再去看地形,研究如何打。”
趁天未黑,康克清带领大家去看了地形,边看边研究,并制订了周密的
作战方案。
第二天天未亮,白匪军就从良境偷渡过来,在岸边一带进行抢劫。康克
清当即命令兵分三路,同时向良境之敌进攻。敌人是一群惯于打家劫舍的拥
有一百多人的靖卫团和守望队,平时从未吃过亏,狂妄自大。这次遭到突然
袭击,顿时慌作一团,狂喊:“红军来啦,快跑啊!”丢下五具尸体,仓皇
逃至江边,登上船夺路而逃。这一仗缴枪五枝,敌人死伤二十多人,我军大
获全胜。这一仗充分显示了康克清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
事后,敌人知道是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指挥的,一个个吐着舌头说:“原
来是朱德的老婆来了,难怪这样厉害。以后遇到她,可要当心了。”
以后很久,敌人不敢从良境一带过河。
李富春夫人蔡畅
在中央苏区,蔡畅曾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她外表优雅端庄,颇有大
家闺秀的风范。但她为人谦和,艰苦朴素,才华横溢,深为江西人民和苏区
妇女界所推崇拥戴。
1931 年11 月,蔡畅奉调进入中央苏区。当时,苏区军民粉碎了敌人的
第三次“围剿”,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刚到苏区,蔡畅
在瑞金的红军学校任政治教员,负责讲授社会发展史。她知识丰富、口
齿清晰流利,上的课很受学员们欢迎。
同年底,正是寒冬季节,组织上调蔡畅到中共江西省委担任妇女部部长
并代理组织部部长。于是,蔡畅便随同李富春策马来到江西省委机关驻地兴
国牛坑塘。那时,李富春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陈毅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
当时,苏区的妇女工作开展得很活跃。在江西省委妇女部,蔡畅有两位
年轻的得力肋手,一位是危秀英,一位是邓石香。她们都是兴国人,贫苦出
身,革命热情很高,又善于做群众工作。蔡畅常带着她们走村串户,宣传和
发动广大妇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支援战争,建设革命根据地。
她常说:“妇女要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凡是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要
力争能够办到。”
第一次全苏代表大会通过《婚姻条例》后,蔡畅又带着省委妇女部的干
部走村串户,访问调查,大力宣讲。当时苏区的婚姻纠纷很多,有卖到地主
富农家的贫雇农女儿要求退婚、离婚的,有因包办强迫而要求离婚的。每遇
上这样的事,蔡畅总是根据《婚姻条
例》的规定,给广大妇女撑腰,积极支持她们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对
虐待妇女的行为,蔡畅就发动群众开展说理斗争,严重的还开公审大会进行
批判。由于蔡畅的努力,苏区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妇女受压迫、
受歧视的现象得到了纠正和改善。蔡畅也因此在苏区妇女中赢得了崇高的威
望。
平时,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蔡畅总要把妇女干部中的积极分子召
集在一起,聊叙家常,研究问题。她总是亲切地对大家说:
“你们别称我的官衔,叫我蔡畅,或叫我蔡大姐就行,我岁数比你们大
一些哟!我很喜欢听你们说话,我到了兴国就要拜你们为先生,教会我听懂
兴国老俵话。否则,我就真不懂你们的‘国家’语言了!”
大家见这个留过洋的蔡畅这么坦率、诚恳、随和,都很乐意和她谈心,
并亲切地叫她蔡大姐。
春耕到了。那时苏区百分之八九十的青壮年男子都参加红军上了前线,
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幼,田地面临荒芜的危险。怎么办?蔡畅就大力号
召妇女下田,挑起生产重担。江西的妇女都很勤劳,会干很多农活,可是一
说顶上男子去犁田、耙田,她们却往后缩了。蔡畅起初不知道什么原因。经
调查了解才知道,这个地方历史上就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妇娘学犁,母鸡
学啼,触犯天理,要遭雷劈。”这种说法对妇女精神上的束缚和威胁很大,
乡间没有女人敢摸犁耙。为了破除这种迷信,宣传科学思想,蔡畅带头挽起
裤脚下田,拜老农为师,学习犁耙。学会之后,把各乡妇女代表集中起来分
批训练,传授操作技术。她们都是本乡本土人,思想通了,很快就掌握了操
作方法。她们回到乡里,又采取同样的办法对妇女进行轮训,全省上下迅速
形成了妇女犁耙田的高潮,适时地播了种,插了秧,当年就取得了粮食丰收。
全省也没有一个妇女遭“雷公打”。苏区妇女也在实践中破除了迷信,发展
了生产。1933 年12 月,在江西省第一次女工农妇代表大会上,兴国县被评
为全省妇女工作模
范县。
江西苏区的妇女,有劳动习惯,有革命热情,就是没有文化,给工作带
来不少困难。为了提高妇女的文化知识,蔡畅要求各级妇女组织会同文教部
门,普遍办起夜校,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师资不足,就采取能者为师的办
法,把初通文化的人也聘为教员;缺少煤油,就点上松明子照明,在艰苦的
条件下,使苏区不少妇女识了字,学了文化。
蔡畅还极为重视培养妇女十部。她通过举办各种妇女干部训练班,组织
妇女干部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以及群众工作方法等。经过培训,妇女干
部的素质和水平有明显提高。到1933 年,江西苏区十六个县,就有县一级妇
女干部二十七人,兴国一县有二十多名妇女担任乡苏主席,她们在苏维埃政
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
蔡畅在江西苏区工作时,生活相当清苦。当时省委领导干部不多,吃饭
时到齐还坐不满一桌。大家经常同桌进餐,同盆吃菜,有时菜不够吃,就找
来几个辣椒切碎拌点盐吃,照样吃得很开心。
1934 年10 月,蔡畅和李富春一起,随长征队伍告别了中央苏区。
李维汉夫人阿金
阿金,即金维映,浙江岱山人、一个颇为干练、出色的女革命家,我党
历史上早期的女县委书记之一。
阿金在1931 年8 月同邓小平一起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共江
西于都县委和胜利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中革军委动员武
装部副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在中央苏区,阿金以扩大红军和收集粮食的“突击模范”而闻名遐迩。
当时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多次在显著位
置上报导阿金的先进事迹。
1933 年10 月,正值中央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之际,为了支援前
方战争,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在全苏区开展一个扩大红军的突击月活动,
阿金被任命为瑞金突击队总队长。阿金受命后,立即在瑞金县委的配合下,
投入了紧张的扩红动员之中。她夜以继日地走村串户,向苏区群众宣传扩红
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青壮年积极参加红军队伍。在她的努力下,瑞金的扩
红任务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超额完成了。由于阿金出色的工作成绩,她受到
中革军委的表彰,名字上了苏区“光荣的红榜”。红军的各种小报、小册子
都宣传了她的工作成绩与工作经验。
由于“左”倾领导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推行的是一套“左”的冒险
主义路线,导致战争连连失利,根据地范围日渐缩小,红军伤亡很大,兵力
急剧减少。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中央苏区又一次掀起了扩红的热潮。阿金
再一次担负了扩大红军二千名的任务。阿金又忙开了。她以火一样的热情和
旺盛的精力,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宣传鼓动与说服工作。在她的具体领导与
努力下,瑞金再一次超额完成了任务,共扩大红军三千名,获得了惊人的成
绩。
1934 年5 月底,《红色中华》报派记者专访阿金,请她介绍瑞金扩红的
宝贵经验。她很谦虚,介绍了下面同志如何深入宣传鼓动,如何发动妇女做
工作,如何抓中心带全局,干部们如何模范带头等,但她很少谈到自己。阿
金介绍的瑞金扩红经验在《红色中华》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