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 >

第25章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第25章

小说: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作业。由 于这项不利生 产因素,意大 利成为第一 个发展 
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国家。 
179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国际化 
意大利瓷砖市 场在1 9 7 0年进 入饱和,停滞的国 内市场 
迫使厂商更 勤快地扩展海 外市场。在瓷 砖外销上, 相关与 
支援产业也 助上一臂之力 。瓷砖厂商通 常会在国内 外专业 
建筑杂 志上 刊登广 告, 而意大 利的 室内设 计与 装潢杂 志, 
原本就拥有 大量海外建筑 师、设计师和 消费者订户 。杂志 
的优势连带 强化意大利瓷 砖的形象。另 外,意大利 在大理 
石、建材、 卫浴设备、灯 饰、室内用品 等产品都是 世界一 
流,这些产业的形象有助于瓷砖业的外销。 
1 9 8 0年, 意大利瓷砖产业公 会在美国成立产品 促销据 
点;德国与法 国的促销据点则 分别在4年和7年后成 立。它 
举办的商展 从意大利博洛 纳到美国的迈 阿密,同时 大量刊 
登精美的广告促销意大利 瓷砖。整个1 9 8 0至1 9 8 7年间,这 
个组织对美国市场促销的经费,大约有8 0 0万美元。 
生产要素 
根据传统经济理论,生产要素条件如:劳动力、土地、天 
然资源、资本、基础设施,会决定贸易的流向。出口国所出口 
的商 品,必然是在 使用生产要素 条件上占有相 对优势的项目 。 
这 个理论 可以 回溯到 亚当 ·斯密 与大 卫· 李嘉图 的古 典经济 
学。
但是一个国家要有能支撑任何进步经济的精密产业,大多 
数生产要素条件,如技术劳动力或科技基础等,并非天生,而 



180

是创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特定时间内,该国拥有生产要素 
的多寡,还不及在特定产业内创造、提升与使用这些要素的效 
率来得重要。 
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条件,是那些涉及持续与大量投资,以 
及专 业化的部分。 基本生产要素 ,如劳动人口 、天然资源等 , 
并不 能建构知识密 集产业的优势 。企业可以通 过全球化战略 , 
接近那些基本生产要素,或以技术克服这些因素。不同于传统 
观点,现代的国际竞争中,光是靠大量只有高中学历或大学程 
度的一般劳动力,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要支持竞争优势, 
这项条件必须在一个产业的特定需求上高度专业化,如在光学 
专业方面的研究机构,支持软件公司的大量资金等。对外国竞 
争者而言,这些因素比较稀少,也更难模仿,而且需要持续投 
资才能形成。 
国家会在最能创造生产要素的产业上成功。竞争优势源于 
率先创造专业化因素,并有持续提升它们的世界一流组织。丹 
麦有两家医院专注于研究与治疗糖尿病,结果丹麦便成为出口 
胰岛素的全球龙头;荷兰拥有世界一流的花卉繁殖、包装和运 
输的研究机构,也就成为花卉出口的龙头角色。 
微妙 的是,基本 生产要素也可 能会妨碍企 业创新与升级 。 
因此 ,从静态竞争 来看的所谓“ 劣势”,通常是 动态竞争中的 
一项优势。当一国的劳动力充沛,天然资源丰富廉价时,企业 
会依赖这些优势,并导致欠缺效率。如果企业面对选择性的劣 
势,如土地昂贵、劳力短缺或本地缺乏天然资源等,想要在市 
场上竞争,就必须创新与升级。 
日本 人经常放在 嘴边的一句话 ,“我们是个缺 乏天然资源 181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的岛 国”,就充分显示 ,这些缺憾有 助于激发日 本人的竞争创 
新。像零库存生产就是节约运用昂贵空间下的产物。意大利在 
布雷西亚 地区(B r e s c i a)的钢 铁生产,也面对了相似的劣 势: 
高资金成本、高能源成本以及本地缺乏天然资源。这些位居北 
伦巴底(Northern Lombardy)的民间企业,面对着没有效率的 
国营运输系统,以及遥远的南方港口,后勤运筹成本因而大增。 
这些劣势也导致它们率先推出只需要相对较低的资金、能源和 
可利用回收废铁的先进冶矿技术,讲求小规模、高效率,容许 
生产商将工厂设在接近铁屑来源与最终使用者的地点。换句话 
说,它们将不利的生产要素转为竞争优势。 
要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首先,必须提 
供企业关于环境的适当信息,好让企业能比外国竞争对手抢先 
一步创新。以瑞士为例,二次大战后,这个国家首先经历劳力 
短缺的问题。瑞士企业以提升劳动生产力、寻求更高价值及更 
能持久的市场细分来回应这项劣势。大多数外国厂商当时仍处 
于劳力充沛的情况下,专注于其他事务,导致升级缓慢。 
第二个将劣势转为优势的条件是钻石体系具有其他有利的 
条件。企业要创新,必须拥有适当的人员与技术,以及能提供 
适当信息的本国市场需求。此外也需要激烈的国内竞争,形成 
创新 的压力。另一 个前提是企业 要对产业有永 续经营的信念 , 
缺少这样的承诺与激烈的竞争,企业会逸于劣势而非因势利导 
刺激创新。 
以美国消费电子厂商为例,它们面对相对较高的劳动成本 
时,便选择移往台湾等劳力密集活动为主的亚洲国家,以维持 
产品与生产工艺的不变。另一方面,日本竞争者面对密集的国 



182

内竞争饱和的国内市场时,却选择以自动化淘汰人力运作。此 
举导致装配成本降低,产品的零部件更少,并改善了品质与可 
靠性。很快地,日本厂商就在美国厂商大举迁出的美国本土时, 
建立装配工厂。 
需求条件 
乍看之下,全球化竞争会减少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实际情 
形却正好相反。在国内市场的规模可观时,国内市场的特质与 
组成,通常会影响企业如何察觉、解释与反应客户的需求。在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上,本地市场会给企业预告一个清楚的客 
户需求图像,而挑剔型的客户会迫使企业拚命创新,达到比外 
国竞争对手更精密的竞争优势。从重要性来看,国内需求的特 
质还胜过规模大小。 
当特定产业区间或国内市场的规模可观时,国内市场需求 
条件便有助于建立竞争优势。一个国家的市场区间愈大,企业 
的注意力就愈高;当市场区间较小而且较不理想时,企业的兴 
趣就较低。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其他先进国家中,水力挖掘 
机(hydraulic excavator)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市场区间, 
却是日本国内市场使用最广泛的营建设备。这个 
市场区间因而成为国际竞争中,日本厂商表现最 
为强悍的领域 ,也是卡特彼勒(C a t e r p i l l a r)在 
世界市场中无法维持实质占有率的一环。 
比市场区间组合更重要的是国内客户的本质。当国内客户 
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是全球最挑剔、也最精致时,企业会因此 183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当特定产业区间或国内市场 
需求条件便有助于建立竞争 
优势。

获得竞争优势。精致需求型客户是厂商迈向高级客户需求的一 
扇窗 ;他们对厂商 施加高标准的 压力,激励厂 商改善、创新 、 
提升自我以进入更高级的市场区间。一如生产要素条件,需求 
条件也是以强迫厂商面对最严苛挑战的方式,而令厂商形成优 
势。
本地的价值观与环境会导致极端严苛的需求。比方说,日 
本消费者居住在小型、紧密的家庭,必须面对湿热的夏季与高 
成本的电力能源,这真是充满挑战组合的环境。为了要回应这 
样的环境需求,日本厂商抢先开发出小型、安静,且具有省电 
型压缩机的冷气机。一个产业接一个产业,日本市场严苛的限 
制强 迫企业从事创 新,引导产品 走向轻薄短小 (k e … h a k u … t a n … 
s h o),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接受。 
当本地客户的需求能够预示或改变其他国家的需求时,也 
即 为 全球 市 场 趋势 提 供 持续 性 的 “早 期 预 警指 标 ”( e a r l y … 
warning indicators)时,本地客户就可以协助本国厂商获得优 
势。有时候会因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价值改变,影响到其他方面 
的需求,进而引发新的需求。瑞典长期关心残疾人士,引导出 
相关产业愈来愈大的竞争力。丹麦的环保主义,导致对水污染 
控制设备和风车产业的成功。 
一般而言,当该国的价值观在海外扩散时,企业便可以预 
期到,本国的价值观与品味将成为全球化趋势。美国企业在速 
食和 信用卡方面的 全球性成功, 反映出美国人 对便利的需求 , 
以及把此种经验传播至世界各地。国家要向外传递价值观和品 
味,可以通过媒体、培训外国人,或靠政治影响力与本国企业 
和公民的海外活动等渠道。 



184

相关产业与支援性产业 
第三个国家优势的关键要素是,该国在相关与支援性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国供应商,以数种方式在 
下游产业中创造优势:首先,它们以有效率、及早、快速,有 
时甚至是特惠的方式,传送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原料。意大利金 
银珠宝厂商能独领风骚,部分原因是,其他意大利厂商供应全 
球三分之二的珠宝制造与贵金属的回收机械。 
然而,比零部件和机械更重要的是,本国相关与支援性产 
业提供创新与升级的优势。这也是一种基于密切工作关系形成 
的优势。供应商与最终使用者毗邻而居,在沟通距离、速度和 
信息流通,以及持续交换想法、创新上都占有优势。企业有机 
会影响供应商的技术,也能充当研究开发工作的测试地点,加 
速创新的步伐。 
图6 … 2“意大利鞋类的产业簇群”说明,一群紧密结合的支 
援产业,如何在交互关联的产业领域中创造国际竞争优势。以 
皮鞋制造商为例,它们定期与皮革制造商进行互动,就新款式 
和制造技术、开发阶段的新纹路和色样进行讨论。皮革制造商 
从中取得研判风尚的洞察力,协助规划新产品。 
这种互动具有相互受益与自我强化的效果,但并非自然形 
成的:它的形成与地点邻近有关,更重要的是制造商与供应商 
共同合作。 
当供应商本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者时,本国厂商受益最大。 
若是有哪个国家或企业试图想“俘获”那些完全依赖国内产业 
的供应商,阻止其与国外竞争者交锋,只会弄巧成拙。同样地, 185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任何国家并不必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强迫自己在所有的支 
援性产业都具备竞争力。企业可以从海外获得原料、零部件或 
技术,同时又不会对产品的功能和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电子 
或软件等产业在应用领域的一般性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关产业的本国竞争,也有类似的效果:信息流通与技术 
交流,会加速创新与升级。本国相关产业也会增加企业取得新 



186 
图6…2 意大利鞋类的产业簇群 
注 射筹 
造机 
专 业工 
具机 
木 工设备 
铸模 
模型 
滑雪 靴 
A p r e s滑雪靴 
运动鞋 
鞋类零件 皮鞋 
皮 革处理 
皮 革制作 
机械 
皮包、 
皮手套 
皮衣 
设 计部门

技术的可能性,同时提供新进厂商进入该产业的管道,而导致 
新的竞争方式。瑞士在制药业的成功,来自染料产业的国际竞 
争力;而日本主宰电子琴,源自它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地位和 
乐器的成功。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国家状况与所处的时空背景,会创造一种强大的趋势,关 
系到企业如何创造、组织和管理,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以意 
大利为例,成功的国际级厂商,大多是私人经营、家族型的中 
小型企业;德国正好相反,企业倾向于科层式的组织结构与管 
理实务,高级经理人通常是技术背景出身。 
管理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坏,当前走红的日本式管理也不例 
外。特定产业的竞争力,来自能汇集这个国家具有优势的管理 
实务与组织模式,以及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在意大利,如照 
明、家具、皮鞋、毛织品以及包装机械等世界级龙头厂商,其 
战 略重心 为锁 定市场 、产 品的客 户导 向、利 基 
营 销、快 速变 化和具 有惊 人的弹 性; 如此种 种 
都 是为了 适应 产业的 动态 和意大 利管 理制度 的 
特 质。德 国式 的管理 制度 正好相 反, 着重于 技 
术或工程导向的产业,如光学、化学、精密工具机等,主要是 
复杂的产品需要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