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 >

第22章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第22章

小说: 迈克尔·波特_竞争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域的初步行动设定太高的报酬率标准。 
6。 管理技能适当或目前并无良好机会可打造企业内的交互 
关系时,便可以追求企业重组战略。当企业发现一家经营不善 
的公司,而且本身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与资源时,它就能运用 
企业重组战略。资本市场愈发达、市场对企业的影响愈大,就 
愈需要耐心地寻找特殊的机会,而非不论好坏地一味贪多。 



154

7。 发放股息以使股东能成为 资产组合经理人。发放股 息, 
要比基础不稳的多元化进而摧毁股东价值来得好。有些企业以 
税务理由来避免发放股利,但是企业如果不能展现获利力的话, 
它就缺乏多元化的合理理由。 
创造企业的宗旨 
要确保企业能创造出股东价值,设计、定义企业的宗旨不 
失为一良策。正确的经营宗旨,有助于统合各事业单位的努力, 
并强化彼此间交互关联的方法,以及在选择进入新行业时能有 
其 指导原则 。以“电 脑与通讯 ”(C & C) 为经营 宗旨的N E C ,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N E C处理它在电脑半导体、通讯与消费 
性电子产业时,就以电脑和通讯的观点进行整合。 
设计一个浅显易懂的企业经营宗旨,说来容易做起来困难。 
像哥 伦比亚广播公 司希望成为一 个“娱乐事业 集团”,因此建 
构一群与休闲生活有关的行业。它进军玩具、游艇、乐器、职 
业球 队以及音乐零 售业。这个企 业集团的经营 宗旨看似不错 , 
认真想却是华而不实。这些行业彼此之间并没有共享活动的机 
会,或进行技能转移的可能,更不用说它们与广播电视和唱片 
等核心事业的关系。除了少数出版相关行业,因为与哥伦比亚 
集团存有相关性而得以存活外,其他大多在历经庞大的亏损后 
被转卖出去。在我的研究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因为广播电视 
和唱片业的杰出表现所创造出的股东价值,却因拙劣无比的购 
并而侵蚀殆尽。 
第一篇 
竞争与战略 
核心概念 
: 
155

要由竞争战略上升到公司战略,是一项如同通过百慕大三 
角洲的任务。公司战略的失败反映出一项事实,大多数多元化 
企业未曾认真思考如何增加附加价值。一个能真正加强各事业 
单位竞争优势的公司战略,也就是对企业袭击者的最佳防御战 
略。如果企业更能把重心放在多元化测验之上,并对公司战略 
的概念能力加以明确地选择,往后的企业多元化记录将大不相 
同。 
注释: 
1。 研究显示并购中的卖方从购并交易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参见 
Mich ae l C。 Jensen and Richa rd S。 Ru back “The Ma rke t for Corp ora 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 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 p r i l 
1 9 8 3):5; and Micha el C。 Jensen; “Takeove rs: Folklor e and Science ;” 
H a rv a rd Business Re view 62; no。 5(1 9 8 4): 1 0 9。 
2。 近期的一些研究都认为被收购一方在被收购后,其表现总是越来 
越糟。参见 Frede rick M。 Sche r er ; “Me rg er s; Se ll…off and Man age r ial 
B e h a v i o r;” in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ic Planning; ed。 Lacy Glenn Thomas 
(L exing ton ; Ma ss。: Lex ingt on Books ; 1 986); p。14 3; and David A。 
Raven sc r a f t an d Fr ede r i ck M。 Sch e r er ; “Me rge r s and Manage r ia l 
Pe rformance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 e on Takeovers and Contests 
for Corpor ate Control; Columbia Law School; 1985。 
3。 许多学者都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Ma lcolm S。 Sa lte r and Wolf A。 
We inhold; Diversif ication Through Acquistion (New York: Free Pre ss; 
1 9 7 9)。 
4。 参见迈克尔·波特“How pe titi ve Fo rc es Shap e Str a tegy; ” 
H a rv a rd Business Re view; 1979年第2期,第8 6页。 
5。 参见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一书。 



156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第六章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财富是后天形成,而非天生。它并不像古典经济学所 
称,与一个国家的天然资源、劳动人口、数量、利率、币值有 
关。
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企业要能与 
世界最强的竞争者展开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在国内的 
压力 和挑战。强悍 的国内竞争对 手,积极行动 的本国供应商 , 
挑剔的本国客户,锤炼出这些企业过人的筋骨。 
在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世界,国家的作用不减反增。当 
竞争的基础转为创造和知识累积时,国家的作用就变得日益重 
要, 创造与保持竞 争优势也变成 本土化的过程 。国家在价值 、 
文化、经济结构、制度和历史的差异,都与竞争发生关联。不 
同国家有不同的竞争力形态,没有哪个国家能在 
所有或大多数产业中独领风骚。因此,各国都能 
在特 定的产业成功 ,因为本国环 境对于这些产 业最有前瞻性 、 
活力与挑战性。 
这些结论可说是四年来对1 0个贸易强国竞争成功的类型进 
行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但也与许多政府和企业持有的传统看法, 
尤其是目前美国的指导原则有所冲突(有关这项研究:参看专 
栏“国家竞争优势的类型”)。根据普遍的看法,劳动成本、利 
率、汇率、经济规模是左右竞争最有力的因素,而企业界流传 
的词汇则是合并、联盟、战略性伙伴、合作、没有国界的全球 
化。经理人对政府施压,要求支持特定产业。政府之间也往往 
通过各种政策实验,从管制汇率到左右贸易到变相鼓励垄断等 
政 策 , 但 通 常以 适 得 其 反 收 场 ( 参见 专 栏 “ 何 谓 国 家竞 争 
力?”)。 



160 
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 
新与升级的能力。

这些当前广受政府与企业青睐的方法,问题其实很大。它 
们根本上误解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追求这些短期上很有吸引 
力的目标,绝对会让美国与其他先进国家,无法达成实质而且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我们需要新的理论和工具—一种与传统意识形态或理论 
风尚无关,真正源自国际化成功产业的竞争力分析。我们需要 
知道,哪种方法行得通?为什么行得通?接下来我们必须加以 
应用。 
。 专栏 。 
国家竞争优势的类型 
为了调查 为什么有些国 家能在特定 产业上出现竞 争优 
势,以及竞 争优势对企业 战略与国家经 济的启示, 我主持 
了一个长达四 年,涵盖1 0个重要贸 易国家的研究。 这些国 
家分别是: 丹麦、德国、 意大利、日本 、瑞典、瑞 士、英 
国和美国。这 个研究小组拥有 3 0多 位成员,他们绝 大多数 
是研究对象 为本国的学者 。但是使用的 研究方法, 则事前 
经过统一。 
1 0个国家中,美 国、日本、德国 是三个世界级 工业领 
先国家,其 他各国则在国 土面积、人口 总数、政府 产业政 
策、社会文化方 面各有差异。1 9 8 5年时,它们的 进出口金 
额占了全球贸易的5 0 %。 
大多数有 关“国家竞争 优势”的研 究,往往只针 对单 
一国家的表 现,或仅就两 个国家相互比 较。借由研 究各国 161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在特质和环 境上的广泛差 异,本研究将 特殊情况排 除在国 
家竞争优势的建构条件之外。 
在这项研究 中,被选中 的国家都从 两方面着手。 第一 
部分是通过 既有的统计数 字、补充性的 公开信息与 深度访 
谈,找出各 国具有国际竞 争优势的各类 产业。我们 对“国 
际成功”的 定义是:该国 的这项产业是 否拥有足以 与世界 
级竞争对手 较劲的竞争优 势。获利程度 等许多传统 衡量竞 
争优势 的指 标,往 往有 误导之 嫌。 我们选 择的 指标包 括: 
能对多国进 行实际与持续 的出口贸易; 或在母国发 展资产 
与技术,并 借以进行海外 投资的企业。 我们把国家 视为企 
业的根据地 ,不论这些企 业是当地人持 有的本土公 司,或 
能独立营运的外资子公司。我们观察1 9 7 1、1 9 7 8 和1 9 8 5年 
这三个时点 ,整理出各国 有国际竞争实 力的产业轮 廓。在 
这些国家, 有竞争力的产 业绝非随机发 生:我们的 任务就 
是解释这个 现象,以及这 些产业如何随 时间演变。 还有一 
个很 有 趣的 课 题是 , 各国 有 竞争 优 势的 产 业之 间 的关 联 
性。
这项研究的 第二部分, 则是借着回 顾一些特定产 业竞 
争力的历史 ,以了解竞争 优势是如何被 创造出来的 。根据 
各国的国力调查,我们选择1 0 0多种产业或产业体系进行详 
细研究。我 们尽可能回溯 产业发展的历 史,借以认 识某个 
产业为何以 及如何在国家 生根、成长, 其下的企业 又是在 
何时、以何 种方式发展出 国际竞争优势 ,又如何保 持或丧 
失这些国家 竞争优势的完 整过程。这些 产品史研究 或许不 



162

是历史学者 巨细靡遗的大 作,但是它给 我们提供产 业发展 
与国家经济的新视野。 
被遴选为 各国样本的产 业,必须能 代表这个国家 在特 
定产业经济 上的竞争优势 。它们都在该 国贸易量中 占有重 
要比例:在 日本、德国和 瑞士,具有竞 争优势的产 业占了 
全国出口的2 0 %;在韩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出口占全 
国出口的4 0 %以上。这当中不乏当代国际最著名的产业成功 
故事,诸如 德国的高级轿 车和化工产品 、日本的半 导体和 
录像机产业 、瑞士的银行 和制药业、意 大利的纺织 和制鞋 
业、美国的 民航业与电影 业等。我们也 选择一些知 名度不 
高,但具有 高度竞争优势 的产业进行研 究,如韩国 的钢琴 
业、意大利 的雪靴业和英 国的糕饼业。 另外,我们 也注意 
到一些与传 统理论相互矛 盾的产业:例 如,在内需 市场不 
存在的情况 下,日本的英 文打字机不但 出口强劲, 而且还 
进行大量的海外投资。我们撇开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 
因为它们的 竞争优势问题 比较适合采用 传统理论解 释,而 
且已不是发 达经济体的骨 干产业。不过 ,我们的研 究对象 
也包括与自 然资源相关但 技术密集度较 高的产业, 如新闻 
印刷业或农业化学业。 
这里所选 择的国家和产 业,为发展 与测试国家如 何形 
成竞争优势 ,提供了丰富 的实证基础。 本专栏集中 于单个 
产业形成竞 争优势的关键 要素,并描绘 出我们的研 究对政 
府政策与企业战略实践的总体意义。我在《国家竞争优势》 
(The 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 ions)一书中,发展出更 
163 
第二篇 
地点的竞争力

完整的理论 及其更深层的 含义,以及更 多的案例。 该书也 
包含对所研 究国家更详细 的描述,以及 经济发展的 未来展 
望。 
。 专栏 。 
何谓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 的盛衰,一 直是个热门 话题,但是各 家说 
法之间却经 常相互矛盾, 更缺少放诸四 海皆准的理 论。更 
重要的是,我们对有竞争力的企业之说法愈来愈清楚之际, 
却对有竞争 力的国家的概 念模糊不清。 直到今天, 我们并 
没有一个能应用在国家“竞争力”的定义。 
有些人把国 家竞争力看 成是由汇率 、利率、政府 预算 
赤字等变量 所引导的总体 经济现象。但 是有预算赤 字问题 
的日本、意 大利、韩国, 面临货币升值 压力的德国 ,以及 
实施高利率 政策的意大利 和韩国,这些 国家的生活 水准仍 
在快速提升。 
有些人则主张,国家竞争力源自廉价而充沛的劳动力。 
然而如德国 、瑞士或瑞典 等国家,不但 薪资高,而 且劳力 
短缺,它们 的经济照样繁 荣。此外,高 薪下的竞争 力似乎 
代表一个更合理的竞争力目标。 
还有一派将 竞争力与国 家资源丰富 与否划上等号 。不 
过,又该如 何解释德国、 日本、瑞士、 意大利和韩 国这些 
资源有限、必须依赖进口原料的国家? 
近年 来,也 有人 将左 右竞争 力的 源头 指向政 府政 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