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

第15章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15章

小说: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两人甜甜蜜密享受新婚快乐的时候,一件突发的事情将高怀德拖出了温柔乡。

    什么事如此急迫呢?潞州节度使李筠反了,皇上下了圣旨,命驸马爷率兵平乱。

    3。有人不服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天下,面对新的政权,后周旧臣中识时务者俯首称臣,但也有不甘心俯首听命于赵匡胤的人,特别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周世宗去世后,想做皇帝的何止赵匡胤一个,只是赵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机会罢了,但并没有打消这些人想做皇帝的念头,他们也在做皇帝梦。

    驻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是这样一个人,赵匡胤做了皇帝,他就很不服气,他做了出头鸟,率先发难。

    李筠是太原人,勇健有力,善于骑射。历任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将校,后周立国,屡立战功,被郭威视为创业功臣之一,官授昭义节度使。

    他以昭义节度使驻守潞州,领泽、潞、邢、洛、卫等数州,跨河东、河北两个重要财赋之区,是藩镇中势力最强大的一镇。

    李筠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既飞扬跋扈,又有些优柔寡断,谁都不放在眼里,如果搞烦了,就是朝廷派去的监军他也敢关起来。在辖区内恃勇专恣,常任意截留本应上缴朝廷的赋税,周世宗在世的时候也要让他三分。

    如此一个专横跋扈的赳赳武夫,他怎么甘心俯首听命于赵匡胤呢?

    赵匡胤也知道李筠是一个不好剃的头,受禅做了皇帝后,下旨加封李筠为中书令,这是一个副宰相的职位。

    李筠根本就不领赵匡胤的情,拒不接旨,将朝廷派去传圣旨的使臣晾在一边,钦差大臣进也不是,退也不行,幸亏身边的谋士极力劝说,李筠才勉强接了圣旨。

    晚上设宴招待钦差大臣,酒过三巡之后,李筠突然命人取来周世宗的画像悬挂在大堂上,手捧一杯酒,举过头顶默祝一会儿,然后将酒倾在地上,凝视画像良久,突然放声大哭地说:“先帝啊!你在世之日,是何等英勇神武,大周正在国力鼎盛之时,你却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受小人欺凌,凤巢反被雀儿占,臣不能保护幼主,完成你未竟的大业,臣对不起你呀!”

    酒筵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奉命陪酒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显得很尴尬。几个幕僚出来打圆场,说李公喝醉了,酒后失态,请饮差不要见怪。

    钦差回京后,如实地把李筠先是拒接圣旨,后是看着周世宗的画像痛哭流涕的经过,详细地向赵匡胤作了汇报。

    赵匡胤听后,只是淡淡地一笑,冷冷地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看来,李筠的态度,似乎在他的预料之中。

    潞州的筵席风波很快传到了北汉。此时,北汉皇帝刘崇已死,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刘钧。北汉对高平之战的耻辱一直牢记于心,刘钧即位后,总想向后周寻仇,无奈北汉是一个小国,兵力薄弱,不敢贸然兴兵。刘钧听说李筠对宋不满,觉得有机可乘,便派人到潞州,给李筠送来一封蜡书,约李筠一同举兵攻打大宋。

    李筠接到刘钧的来信,当即便想举兵反宋。李筠的儿子李守节认为潞州乃一隅之地,很难与大宋为敌,请父亲慎重考虑,不要轻举妄动。

    李筠怒喝道:“你知道什么?赵匡胤欺负先皇孤儿寡母,谎称辽、汉举兵南侵,骗得了统兵大元帅之职,出兵陈桥驿,买通一些人,拥立他做了皇帝,然后回京逼宫。废少主,幽禁太后,这是大逆不道,伤天害理。我能向这样的乱臣贼子俯首称臣吗?我要为周室讨个公道,死而无憾。”

    李守节哭着劝道:“父亲要伸张正义,也要有个万全之策,依孩儿之见,不如将北汉的来书送往汴梁,赵匡胤见我们如此忠心,当然不会起疑心,我们再暗中准备,伺机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筠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派李守节亲自将北汉刘钧的书信送往汴梁。

    赵匡胤看信后,对李守节说:“你们父子忠诚,朕感到很欣慰,你就留在京师效力,你父亲那里,朕派人前去慰问。”

    李守节留在汴梁做了皇城使,赵匡胤亲自写了一封诏书,派人送往潞州。

    李守节留在汴梁,见京城的形势稳定,各镇都先后上表归诚,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于是写信给父亲,劝他不要再生异心,归顺大宋。

    李筠一意孤行,不听儿子的劝告,竟然扣押了朝廷派去的钦差。

    赵匡胤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恼火,立即召见李守节,冷笑着说:“你父亲反情已现,你就留在汴梁抵罪吧!”

    李守节慌忙拜倒在地,颤声地说:“臣劝过父亲,叫他不要生异心,陛下若放臣回潞州,臣将会极力劝阻父亲弃邪归正,归顺朝廷。”

    “好!”赵匡胤不假思索地说,“朕知道你不像你父亲,现放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朕没有做天子的时候,他可以自由行动,朕既然做了天子,他就得守臣节,不可轻举妄动,如不识时务,公然与朝廷为敌,必将是死路一条。”

    李守节回到潞州,发现这里早已是弓上弦、剑出鞘,大战在即的气氛弥漫着每一个角落。他急忙赶到父亲的官邸,苦苦地劝说父亲不要轻举妄动,免遭杀身之祸。

    李筠是个犟驴子脾气,铁了心要反宋,谁也阻挡不了,他不但不听儿子的劝告,反而将儿子臭骂一顿,说他是个没有骨气的孬种,不配做他的儿子。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3节:有人不服(2)

    李守节大哭而去。

    李筠采取行动了。他向天下发布檄文,历数赵匡胤的罪状,说他起兵反宋,并不是与赵匡胤有什么个人恩怨,而是赵匡胤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谋夺了后周天下,他要为周世宗的后代讨回一个公道。接着,他将赵匡胤派到潞州的监军周光逊五花大绑捆起来,派人送往北汉,交给北汉皇帝刘钧作为觐见之礼,请他派兵前来助战,共同攻打汴梁。

    北汉援军还没有到,李筠的军事行动就开始了。他派骁将儋珪,率兵数百,袭击泽州。

    泽州刺史张福,并不知潞州李筠已经反宋,当儋珪率兵到达泽州城时还以为是友军来了,大开城门,迎接儋珪。谁知他迎来的不是友军,而是煞星,结果就可想而知。儋珪率兵进城,在张福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张福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莫名其妙地去了枉死城。

    李筠得知儋珪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拿下泽州,高兴异常。

    李筠手下有个幕僚叫丘仲卿,此人对兵法颇有研究,头脑也很冷静,他向李筠献计说,潞州孤军起事,非常危险,虽然有北汉支援,但赵匡胤兵多将广,很难与其抗衡。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驻扎虎牢关,据洛阳,向东以争天下,这才是上策。

    丘仲卿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从潞州、泽州一带撤军,西下太行。这样,就会点据黄河上游、进而控制黄河沿岸的回洛、河阳等大部分粮仓,切断东京汴梁的漕运之路,因汴梁的粮食都是从江南通过漕运运来的,切断漕运之路,就是断了宋的粮道。如果真的这样,到底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李筠刚愎自用,狂妄无谋,不但没有采纳丘仲卿的正确建议,反而还沾沾自喜地说:“我是周朝老臣,与周世宗义同兄弟,禁卫军中很多人都是我过去的部下,知道我起兵讨逆,一定会倒戈归我。”

    丘仲卿见李筠固执己见,默然退出。

    北汉皇帝刘钧接到李筠请求信,决定挥兵南下,会同李筠攻打汴梁。有人说,李筠举事轻浮,不足以成大事,倾举国之兵贸然与宋宣战,是很危险的。刘钧不听,率兵南来,李筠迎接到太平驿,向刘钧行跪拜之礼。

    刘钧笑纳了李筠的跪拜,封李筠为平西王,并赏赐三百匹战马。

    李筠为刘钧摆酒接风,筵席间,李筠说自己世受周室厚恩,无以为报,赵匡胤是个卑鄙小人,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谋夺了周室天下,心里不服,故而起兵反宋。他的本意,无非是说他与宋势不两立,反宋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李筠算得上是一个没脑子的赳赳武夫,他忘却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北汉与后周,有不共戴天之仇,周太祖郭威夺走了后汉江山,刘家的两任皇帝,一死一废。周世宗指挥的高平之战,更是让刘钧刻骨铭心。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引起了刘钧的极大不快,并对李筠的忠心产生怀疑。由怀疑而起了疑心,他将宣徽使卢赞派到李筠的队伍中任督军,监督李筠。

    李筠见刘钧给自己派了个督军,心里很不舒服,认为这是不相信自己,在返回潞州途中,与卢赞不断发生摩擦。卢赞将这件事情密报给刘钧。

    刘钧反过来又派人前来替他调解矛盾。李筠心里终究还是不舒服。只是箭在弦不得不发,只好命儿子李守节留守潞州,自己率兵南下。

    李筠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与赵匡胤叫板的人。

    4。去死吧!

    李筠在潞州公然起兵反宋、并勾结北汉兴兵来犯的消息传到汴梁,举朝震惊。文武百官纷纷上表,请求平定叛乱。

    赵匡胤并没有惊慌,反而非常平静,因为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区区一个有勇无谋的李筠想与赵宋叫板,那就是螳臂当车。他知道自己做了皇帝,不服气的人很多,李筠只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叫板的人。

    赵匡胤要杀一儆百,枪打出头鸟。打掉了出头鸟,看你其他鸟还敢叫?他命令石守信为统帅,高怀德为副帅,率兵北上。

    这就有了新婚燕尔的高怀德告别娇妻燕国长公主,披挂出征的事情。

    赵匡胤久经沙场,对战事显然是胸有成竹,他命令石守信、高怀德统帅前军,从西路洛阳出发,再由孟津北渡黄河,昼夜兼程,直插太行。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大军渡过黄河后,要快速前进,直扑天井关,扼守险要,不要放李筠西下太行,以防他切断宋军粮道;告诉他们,他将命慕容延钊、王全斌从东路出兵,与西路军遥相呼应,叫李筠插翅也难飞。

    真是智者所见略同,赵匡胤所施用的排兵布阵之道正是李筠的幕僚丘仲卿向李筠所献的进兵之策。

    石守信、高怀德大军走到长平,发现前方有敌军营寨,迅速列阵待敌。

    李筠率兵前来挑战,见是石守信、高怀德,大家都是熟人,便大声叫道:“石将军、高将军,你们是周室大臣,为何要依附逆贼,赶快倒戈,随我一同杀入汴梁,取了赵匡胤的首级,也好将功补过。”

    石守信大怒,呵斥道:“李筠,你是唐、晋旧臣,为何又改投于周?唐、晋亡了,你坐视不理,今日赵宋受禅,周朝幼主安然无恙,你反而跋扈猖獗,是何道理?快快下马投降,免你一死。”

    两人的观点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没有调和的余地。嘴巴上不能分胜负,那就手头上见高低。两军立即展开了一场混战,从上午杀到天黑,互有死伤,却是个不胜不败之局。各自鸣金收兵,约定次日再战。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4节:赵匡胤的缓兵之计(1)

    次日再战,还是胜败难分,正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际,忽见慕容延钊率领一队宋军从斜刺里杀入李筠阵中,李筠的军队顿时大乱。石守信、高怀德的队伍见援军到了,顿时士气大涨,乘势一阵猛杀,李筠见势不妙,不敢恋战,杀开一条血道,拼命逃去,宋军追了一阵才收兵。

    宋军清理战场,杀敌三千余人。

    慕容延钊告诉石守信、高怀德,说王全斌已绕道直捣泽州,孤军深入,必须赶快去接应。石、高二人不敢耽搁,命士兵饱餐一顿,立即拔寨起行。

    长平到泽州,必须要经过大会寨这道关卡,大会寨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李筠收拾残兵退守大会寨。宋军虽然组织了几次猛烈的进攻,都被滚木礌石击退,高怀德杀得兴起,欲亲自带兵攻打山寨,被幕容延钊一把拉住。劝说高怀德不要操之过急,如果王全斌到了泽州,寨内必有动静。等他们的军心一乱,再乘机攻寨,定会事半功倍。高怀德觉得有理,于是择地安营,命士兵们休息。

    次日再战,无奈山势险要,仍然不能接近山寨一步。晚上,几个人商量战事,慕容延钊提出,不能强攻,改为智取,接着便说出了他的谋略。慕容延钊的战略思路立即得到了石、高二人的赞同。

    第二天,慕容延钊带兵到山寨前,点名向李筠骂战,声言要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李筠先是龟缩在寨内不理不睬,骂得多了,终究还是忍耐不住,率兵出寨迎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