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包囊,他伸手取过包囊,一层一层地打开,里面竟是一块长一尺有余的木牌,木质虽好,却已朽烂,可见年代已久,仔细一看,木牌上竟刻着五个醒目的大字:“点检作天子”。
柴荣看了木牌,犹如遭到雷击一般,一下子惊呆了,这不是谶符吗?此牌从何而来?寓意何在?他反复把玩着手中的木牌,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暗忖,难道这是上天向朕示警吗?如果真的是这样,自己在这个世上恐怕时日不多了,自己的儿子年仅七岁,想到这里,他真的不敢再往下想了……“点检作天子”,他在心里将这几个字念了几遍,心里想道,朝中点检是张永德。从前石敬瑭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后来篡夺了后唐明宗的天下,创立后晋。今张永德也是长公主的夫婿,莫非也要篡夺我家天下?左思右想,满腹狐疑,也不询问左右追究此木来由,仍然将木牌收贮囊中。
柴荣回京之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免去张永德都点检的职务,改任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之职。也就是说,解除了张永德的军职。
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同柴荣是郎舅姻亲,也是顾命大臣。
柴荣为什么要对他下手呢?道理很简单,就是那块木牌上“点检作天子”五个字在作怪。
木牌到底从哪里来?柴荣没有查,也不想查,因为公文是经驿站传递,时间长,路途远,牵涉的人员太多,即使查,也很难查出结果。
难是一回事,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要闹得满城风雨。
柴荣是一代英主,他在龙舟中发现木牌,秘而不宣。回来后就快刀斩乱麻,免去张永德的都点检职务,防患于未然。
柴荣皇帝的宝座坐得暖和得很,容不得有半点威胁,谁威胁到皇位,他就要将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哪怕是又有蛛丝马迹,也不会放过。
张永德就是这样,被撤销了一切军职,还觉得莫名其妙。他敢问吗?当然不敢,即使问了,柴荣也不会说。
都点检这个职务很重要,不能空缺,柴荣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这些人似乎统一了口径,一致推荐赵匡胤。
赵匡胤渔人得利,柴荣撤了张永德的都点检职务,接着又改用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傅。
柴荣不相信他自己亲戚,反而信任赵匡胤,可见,赵匡胤在柴荣心中的地位确实很高,至于这中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就很难说清楚了。
难道这是天意?前一个殿前都点检,其实并无做天子之念,后一个殿前都点检,才是一个深藏不露、最危险的人物,是一个真正的“点检作天子”的正选人物。
有人说,所有的一切,都是赵普在中间搞鬼,从那个神秘的木牌到新都点检上任,都是他暗中操纵的。说归说,谁也拿不出证据,隔了一千多年,这是个无头案。
赵匡胤的官越做越大,威望越来越高,似乎成为了周世宗柴荣驾下的第一宠臣。
7。巨星陨落
柴荣北伐回京后,病情时好时坏,到后来日渐沉重。宰相范质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担忧,建议册立太子。太子,就是储君,当皇帝一旦不测,太子可以随时顶上去。这就是正国本。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颁诏,立儿子宗训为太子,加封梁王。
柴宗训此时年仅七岁,还是一个孩子,什么事也不懂,只是挂个名而已。这一年,皇后符氏去世。办完了皇后的丧事,柴荣册封符皇后的亲妹妹继任皇后,继皇后也只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
柴荣的病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召宰相范质等大臣到病榻前,命他们善待储君,并对他们说,翰林学士王薄是他的故人,如果他辞世了,可召此人入朝为相。还一再叮嘱他们不要忘记了。
柴荣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知道此人可用,何必要借他人之手呢?此刻就下一道圣旨,事情不就解决了?如此做法,真的有些使人费解。
范质见皇上发了话,当面答应了,出宫以后,他对大家说:“王著整天醉生梦死,是一个酒徒,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当宰相呢?想必是皇上病糊涂了,说的是昏话。我们不必遵循皇上的口谕,大家也要保密,不要将这件事泄露出去了。”
众人会意地点点头,并不多说。
显德六年六月十八日夜,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三十八岁。
柴荣在位共五年零六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功业显著,政绩辉煌。他初登大宝之时,曾请王朴为他算命,王朴预言他执掌国柄至少三十年。后人根据他执政五年六个月的事实,便说五六是三十之数,正合王朴的预测。此说虽然牵强,但也属巧合。
周世宗的文治武功,在五代史上,乃至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都堪称卓著。可惜他统一中原的大业没有完成,便英年早逝,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范质是宰相,柴荣去世后,他主持大典,祭祀太庙,立梁王柴宗训为君,在历史上,宗训称为恭帝,尊符皇后为皇太后。
柴荣去了,后周的日子也到了尽头。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26节:我的天下我做主
第二篇大宋开国
赵匡胤的大军返回汴梁城,把守城门的石守信、王审琦立即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先头部队的首领王彦升,带领铁骑,一马当先冲进城,在大街上正好与韩通相遇,大叫道:“韩侍卫,快去接驾!新天子到了。”
一我的天下我做主
1。赵匡胤的心事
恭帝登基之后,按照周世宗的遗诏,赵匡胤与宰相范质、王溥同为顾命大臣,成为朝廷最高决策机构的核心人物。
赵匡胤改任归德节度使,仍担任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傅。他虽然不是首席顾命大臣,但他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执掌全国禁军的最高指挥权,比那些文人宰辅们更具实力,真正是位极人臣、说一不二的人物。可以说,周朝的国柄,大半已攥在他的手里。
赵匡胤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他并没有飘飘然,时刻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在与范质、王溥一起谨慎地辅佐幼主处理军国大事的过程中,不露声色地培植自己的势力范围。
半年来,禁军中高级将领的人事安排,悄悄地发生了变动。
殿前司前四位实力将领依次是都点检赵匡胤、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侍卫司前五位实力将领依次是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副都指挥使韩通、都虞侯韩令坤、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在京城的禁军两司将领,除了韩通,基本上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或好友。
慕容延钊更是他儿时洛阳的旧友,可算是莫逆之交,现在又同殿为臣,过往更是密切,二人常常在一起密谈,至于谈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有一条似乎可以肯定,绝不会是商议如何效忠后周王朝,否则,此后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事情。
在文臣方面,除了有足智多谋的赵普外,幕僚中还有王仁赡、楚昭辅、李处耘等一批智囊人物。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似乎是一个不甘居于人下之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残年将至,过了岁末,将要迎来一个新年。
显德六年腊月二十七日夜,天空浓云密布,朔风呼啸,鹅毛大雪不停地下,汴梁的大街小巷上积雪有半尺来厚,屋顶上、墙头上、树杈上,到处都是一片银装。大冷的天,人们都躲在屋里,围着火炉拉家常,或早早地钻进被窝里,做起了黄粱美梦。大街上几乎没有看见行人。
这时候,从保康门的小巷子里匆匆忙忙地走出两个人,当他们走近点检府邸大门口时,守门的卫兵正要上前拦阻,一看二人,连忙谦恭地道:“二位大人请进,点检在书房里相候。”
二人也不客气,迈步进了点检府,无需人带领,轻车熟路地走过七弯八拐的回廊,穿过后院,直接向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书房走去。
书房里炉火熊熊,火旁烫了一壶老酒,桌子上放着的几碟小菜还在冒着热气,赵匡胤坐在火炉旁,用火筷轻轻地拨弄着火炉中的木炭,看情形,他是在等人,也在想心事。
忽然,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赵普,一个是赵匡胤的弟弟匡义。赵匡胤向二人招招手,示意他们坐下,二人先脱去外套挂在衣架上,双双坐在小桌旁,赵匡胤提起火炉旁的酒壶,斟满了三杯酒,一人一杯,边喝酒边聊了起来。一直到天将拂晓,二人才离去,至于他们商量了一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此后京城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汴梁沉浸于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全城的官民都在尽情地庆祝这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张贴对联,爆竹声此起彼落,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27节:出征
大道上,两骑奔马风驰电掣驰向汴梁城。路人见两骑跑得如此急促,眼里露出惊异之色,暗自思忖,这个年恐怕又过不安宁了。马上的骑士,顾不得路人的惊恐神情,仍然是快马加鞭,从城北的新桥门入了汴梁,直向宫城驰去。
刚继位的恭帝宗训还是一个孩子,值此新春佳节,他也和同龄孩子一样,在一群太监、宫女的陪伴下,在后宫尽情地玩闹嬉戏。符太后坐在绣榻上,看着他们玩乐,十分惬意。
就在这个时候,宰相范质和王溥慌慌张张地跑进宫,向小皇上和皇后奏报重大军情,镇州、定州飞骑传书,北汉刘钧勾结辽兵,兴兵南侵,声势甚大,请朝廷发兵增援。
恭帝宗训,还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只晓得嘻嘻哈哈地玩耍,哪知道什么军国大事,符太后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封皇后才一个多月便成了寡妇,哪里见过如此阵式?一时间,小皇上和皇太后都吓呆了。
范质是个文弱书生,不知道带兵打仗。他只晓得先皇在的时候,每逢打仗,都是叫赵匡胤带兵,而且赵匡胤打仗百战百胜,叫人放心。他急忙向符太后建议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智勇双全,勇冠三军,可命令他为统兵大元帅;副点检慕容延钊骁勇善战,是一员悍将,可以命令他为先锋;再命令各镇将军会合,一同北征。全国军队,统一归赵匡胤一人调遣。这样,定能打败来犯之敌。”
符太后什么都不懂,根本就发表不了意见,当然只能同意范质的意见。她立即代恭帝颁旨:
赵匡胤做统兵大元帅,慕容延钊为先锋,调度全国各镇兵马,会师北征。凡出征将士,统一归赵匡胤节制指挥。
2。出征
赵匡胤领圣旨,立即对人员和部队进行周密部署。赵普、高怀德、张令铎、郑恩、陶三春、张光翰,赵彦徽等随大军出征。石守信、王审琦留守汴梁。命先锋慕容延钊率领前军先行,正月初二离开汴梁,开拔前线。他自己率领大军,初三随后出发。
大队人马出城不久,京城突然谣言四起,百姓们沸沸扬扬地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谣言越传越广,似乎真的又要改朝换代了,闹得汴梁人心惶惶。
皇宫里并不知宫外之事,仍然是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皇宫与外界,本来就有一道墙,如果有人故意要封锁消息的话,那可能就是与世隔绝了。此时的皇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没有谁能说得清楚。
谣言到底从何而来,谁在暗中捣鬼?不得而知。大凡散布谣言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想必散布这个谣言的人,也是别有所图吧!不久的将来,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
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出城之后,一路向北进发。令人奇怪的是,部队出城之时,似乎是风风火火,出城之后,行军速度却明显放慢,似乎并不急着赶路,好像是在等什么,到下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才走了四十多里路程,来到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
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乡)坐落于汴梁东北方,紧傍黄河,位于陈桥与封丘之间,是汴梁通往北方的第一驿站。唐朝时始设驿站,称上源驿,后来又改称班荆馆,是对北方小国的使臣迎接赏赐的地方。多少年来,这里一直车水马龙,征尘飞扬。
陈桥驿,即将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使得陈桥驿这个地名与中国古代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永载史册。
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经过一天奔波,虽然说速度并不快,但仍然是人困马乏,于是传令各营停止前进,就在陈桥驿安营扎寨,休息一晚,明日再行。
赵匡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