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 >

第8章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第8章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战略的高度。张良说只三个人韩信、彭越、黥布三人可封。张良解决的正是刘邦封谁的问题。刘邦在这两个好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优秀的作业。
我们看一下刘邦在建国前的工作,七个异姓诸侯王中,大体分三类。一种是真心封王。代表人物是赵王张耳。这是赵国大名士,他曾到张耳处住过很长时间。两人是亲家。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儿子张敖。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铁。韩信要求封时,他立即同意。二是半心封王。像韩王信,许韩地称王,但这是军事重地,利用时封,洛阳淮阳南阳,一下子选定以太原去。刘邦的一次大拆迁。把韩王信弄到陕西去了。后来韩王信反了。三是违心封王,像齐王韩信。韩信拿下楚国写信要求封假齐王,他大怒,要不是张良提醒。这是他不愿意又必须干的事。情商高,能理智处理问题。这是称帝的第一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灭项羽封韩信彭越,紧跟着七个诸侯王联名上书要求上封号。刘邦也是王,他们也是王。楚王是汉王封的。还得想办法,让王升一升。就是上尊号。七个人商量。叫刘邦称皇帝。带来两个问题。为什么刘邦要称皇帝?七个人为什么一口咬定让他当皇帝?上皇帝,刘邦从来没说过自己要当皇帝。但是七个诸侯王都聪明。极其精明,不用说他们也知道刘邦要的是皇帝。怎么能够看得出来?看三条:一是目标,刘邦的目标是天下,最明显的是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说过刘邦这个人是“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不吞下天下不罢休,关键是尽吞天下。一个想尽吞天下的老王给什么尊号?只有皇帝。二是再看看杀回汉中地方的行政郡县制,他走的是秦始皇的路。他当然向着秦始皇的座上走。所以他们劝刘邦当皇帝。三是看反应。刘邦怎么说呢?刘邦要不想当,一句话能解决。当然七个人得找理由呀,给领导台阶是大智慧。七个人要叫刘邦升,得找理由。安排的是理由三条:一是功大,二是德厚,三是区分上下。刘邦就可以顺着爬了。他说,帝,不是一般的人,得贤者,我吧,怎么处理天下的事呢?这个回答得听音,他不反对称帝;质疑的是自己的资格;担心是当了皇帝后高处不好处事呀。说明他们猜对了,与上级相处得猜心事。七个诸侯上了第二份奏章,一是灭了秦,二是诛不义,三是功臣皆受地食邑。这种情况下诸侯王不足已。对天下百姓有好处。这得会说。刘邦回答,“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多巧妙。你们认为我对百姓有利,我就当了。当皇帝还是为天下苍生,高!这样一来,七个人推着上,就顺着爬吧。上去了。一个月后,刘邦就在定陶登基称帝。这样西汉建立了。刘邦也完成了从汉王到皇帝的转变。这个转变中,《汉书》记载写过:“诸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七个诸侯王一个太尉和一个博士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就称了帝。这两人与刘邦登基关系密切。特别是叔孙通为刘邦称帝做了些什么呢?
大风歌16…立仪定都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登基称帝,揭开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历史的序幕。然而习惯于在马背上打江山的刘邦在坐江山时却遇到了难题。虽然已经拥有了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却丝毫没有帝王的尊贵感受。另外国都究竟应该设在哪里也成了困扰他的难题。就在这时,两个小人物出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出色表现不仅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还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历史。本期节目,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大家讲述在刘邦登基称帝的过程中这两个人物所扮演的角色。)
叔孙通在《汉书?高帝纪》里特意点了出来。一是陈绾,一是叔孙通。这是谁?为什么被特意点了出来?先看其人,他是一个儒生。在秦始皇时代就被政府发现了。召进朝中做咨询工作,没正式命名。几年没机会。后来终于来了。不过机会有好有坏。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消息传到中央政府,秦二世把博士加侯补的叔孙通,问他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事?这些博士都认为这是造反。应当镇压。这话气得变脸的是秦二世。他最不愿意听见百姓造反。叔孙通没话。一可能觉得人家是博士,二可能等着看领导反应再表态。二世脸色一变,他看出门道来了。不对,哪有造反呀?是明主在上,法令完备,官员奉职,天下一统,哪有什么造反?不过是小毛贼,不足挂齿。这样一说,二世龙颜大悦。再问大家看法。博士们分成了两派。少数人说是盗贼的。凡说是造反的抓进监狱。说是毛贼的赏了。任命为正式博士。这是叔孙通第一次的机会。这是幸运还是噩运?一下朝大批博士逮着他就抱怨,怎么那么巴结呀?叔孙通说,不这样说能行吗?否则不是进了监狱了?不要正式博士了,逃了。这是他第一次亮相。
回老家后,老家被起义军占了,项梁到了。叔孙通参加了他的起义军。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他深知秦法令严酷,这是什么罪呀?这么敢赌。项梁一死,楚怀王来了,夺了项羽军权,项羽不能指挥了。叔孙通一看,离开投奔楚怀王了。到了怀王掌权,跟在他身边。后来巨鹿之战后,看到项羽掌权了,跑到项羽那儿了。刘邦打到彭城后,叔孙通看到刘邦占了彭城,要成气候了,投奔刘邦了。刘邦受挫,他再也没变,一直跟着刘邦。这是他的经历。一停地跳槽,跳到刘邦处不走了。
刘邦怪,是楚地的人,穿衣是短的衣服。叔孙通是山东儒生,穿长袍,刘邦不喜欢,叔孙通一剪,就成短的了,刘邦一看高兴。叔孙通带了一百多弟子,一个也没得到重用。叔孙通推荐了无数人,但一个学生都没推荐。全骂他。话传到耳中,找来学生们,看刘邦忙着什么?打仗,你们谁能上战场,能打,我立即推荐。我不会忘掉你们,等机会,机会没到。
这个经历让后来人们提到就骂他。骂他反复无常。六易其主。但是叔孙通也不要看死,他这个人要分析一下他,他的价值观里把成功放在第一位,跟着谁能成功就跟谁。别管跟谁。嫁对一次就行了。他也有毛病,看不准。看谁势力大就看谁。跟刘邦后可再也没变。
刘邦在称帝过程中,曾让叔孙通制作一套仪式,让叔孙通设计,太麻烦。刘邦删繁就减,刘邦发现又不行。他发现庆贺宴会上,群臣都在争功,甚至拿出剑来乱砍,刘邦恼火。叔孙通觉得机会来了。他找到刘邦,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争天下儒生不管用,但是守天下离不开儒生。所以帮助刘邦制订一整套规则,上朝会井然有序。刘邦有条件,让我觉得可以做,他最不喜欢那种繁琐的礼仪。叔孙通到山东招聘儒者制定,三十多人,两人不愿意走,说话难听。“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不去。叔孙通没恼火。笑着说,“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然后带着他们进了京城,搞了几个月,在城外演练。刘邦指示,吾能为此。要我做得到才行。到汉七年,长乐宫改修完了,这个仪式也行了。然后这一天上朝时完全按这个做法。司仪官领着百官进大殿,台阶两边是郎官,整个台阶上成百的士兵,文武官员分成了两列,入场由九个礼仪官分九批领进来,皇帝车驾引进来。皇帝登上来。按次序拜贺。敬酒。完全按叔孙通一遍遍地走,直到散朝,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演练完了,刘邦高兴,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叔孙通机会来了,拍对了,任命他为太常,这是礼官。专门负责宗庙朝廷的高官,一步登天。一次奖励五百金。叔孙通抓住机会说,我的学生出力大,希望给他们一个官做。刘邦说,多少?一律提拔为郎官。叔孙通把五百金全部分给弟子。这就是叔孙通。一个六易其主做到太常安排弟子把赏金全部分了的人,自己去评价吧。
还有娄敬,本是戍卒。在定陶登基,但是这儿封给彭越,刘邦选了洛阳为都城。洛阳是周的东都。在洛阳建都名义上直接承接了周。这是光荣的。接秦的班不光彩。洛阳有现成的宫殿。洛阳地理位置好。靠近东部,手下许多部下都是江苏人,刘邦是丰县人。跑到关中太远了。刘邦开始选的是洛阳。在洛阳定都当皇帝。娄敬想见刘邦。得换衣服。娄敬说,我平时穿什么就这样。他去见刘邦,刘邦还真见了。见后,先赐食。问他有什么要事?娄敬说陛下建都洛阳,是不是想与周比个高下?刘邦说,然。是这样。娄敬说,你得天下与周不同。周得天下,是和善累德十几代,最后得到诸侯拥护灭商建的。洛阳是东都,你怎么得天下的?三千人在沛县起兵,定三秦战荥阳,大战七十小战四十,死了那么多人,换来天子之位,周是凭德,你是凭力当皇帝。这能一块相比吗?刘邦不知道怎么答。大臣们一边倒,全支持在洛阳。因为他们都是江苏人。想迁到长安远了,不愿意。一个人出来支持。这就是张良。就应当迁到关中。张良讲了道理。有四个方面,一是关中的地理好,西北高东南低,居高临下。所以占据关中,去统领全国重要。关中有险,古代的关中都是关,四边全是山中间是秦川,最适合称帝的地方。洛阳呢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都能打。关中要好得多。二是关中有经济文化优势。秦以来关中百姓种地内行卖力。关中支持战争的大后方。汉代承接秦制关中是最好的地方。三是关中是刘邦的根据地。刘邦进关中后就封闭宫室,深得父老的关爱。不能丢根据地。有了关中,即使把东边全丢了,也不怕。四是关中是周的发祥地。平王东迁是不得已。实际上根据地也在关中。张良说应当把关中作为定都的根据地。张良在所有谋士中最得刘邦看重。
刘邦一看到张良赞成,当即迁都,应当说,刘邦称帝过程中,娄敬也立了大功。刘邦也是幸运的,每到关键时都得到人的帮助。他只用了七年从一介布衣成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二例。刘邦为什么在这么短内完成?还会讲。像秦始皇努力多久,在他手中才折腾几年。刘邦北漂成功了。这是极其不容易的。他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呢?
大风歌17…汉初三杰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由一介布衣到登上天子宝座用时间最短的一个,在他速成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对刘邦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就是:韩信、萧何和张良,本期节目邀请王立群教授为大家讲解这三个人是怎么和刘邦走到一起的以及他们的战功等。)
刘邦当皇帝与以前所有君王相比,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速成。从布衣到皇帝只有七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草根到帝王时间最短的。所以,当皇帝后,刘邦手下有人曾提议迁都,这是娄敬。你建立汉与建都在洛阳的周相比,最大不同,是时间长短不同。周是周文王周武王先前十几代不懈努力才得到诸侯的认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也有三十五代秦君的努力。没有刘邦这样的速成。七年就当上了皇帝。这个速成带来问题,许多人有看法。像刘邦与项羽打过几年仗的广武,五百年后的魏晋时期有文人叫阮籍,登上主战场看遗存时说过,“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所以刘邦当皇帝让后人多评论。刘邦怎么看待自己成功的呢?
刘邦登基不久定都洛阳。在南宫召集了大臣们喝酒。刘邦提出有意思的问题。大家说说你们的看法,我为什么最后当上了天子。一出来,马上有大臣说话。也不客气。一个人说,你对人傲慢,远不如项羽仁厚。但你有特点,打下地方后,分给他人,让他们做侯做王。而项羽不封。你封过大家都有劲。这就是你成功的原因。刘邦听过后,打断了,“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刘邦虽然傲慢但对张良从来只称字。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所以我得了天下。这一番高见一发表,大臣们都心悦。这就留下话题,即汉初三杰。
张良,是韩国贵族。家世不一般。张良祖父曾为韩三代国君的相国。父亲做过两代国君的相国。这就是五世相韩。张良祖父与父亲曾辅佐过韩国五位国君。直到父亲去世。死后二十年韩国灭亡。但去世后,张良没有出任国相。当年年龄小,可以为官时韩国灭亡了。这时他成青年了。他家并不穷。韩国灭亡时,他家富到有三百奴仆,但弟弟夭折了。这样的时刻,张良把弟弟简单地安葬了。把三百奴仆全部放走。把财产变卖,拿着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