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 >

第7章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第7章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免生后患。
六是坑秦卒封秦将。把秦二十万军坑杀了,把三个降将封了。并到一块有意思。一是坑一是封,为哪一件事恼火?肯定是封了三个关中王,雍塞翟王。刘邦被挤到巴蜀去了。坑秦卒是罪,但封秦将是不是,自己想。
七是分封不公。四个原来的诸侯王换了地方,魏燕赵齐,原来好好的,现在封了部下,把原王赶跑了。好地方都封给将领了,所以不平。其实指责分封不公的只四个人,有刘邦,陈馀原来跟张耳一样因赌气不干时只封了几个县。还有田荣,开始起兵有功,后来跟项梁矛盾,不入关没封。韩信说项羽不公是为了讨好刘邦。我觉得项羽的分封是公平的。
八是逐义帝,夺韩地,王梁楚。赶跑了义帝,把韩王成的地夺了。是因为韩王成张良在帮助刘邦。项羽恼火因此不让他回国,杀了他。韩地另封了。梁楚九郡自封了。刘邦不满意。这三件事,有真是不是罪?夺韩地,是有原因的。这是矛盾导致的。自封九郡,项羽立功最大,得有支撑西楚霸王的实力呀。刘邦封过七个诸侯王,还自己留了十五个郡。这个可以理解。项羽也应该。
九是杀义帝。这事应当说,义帝之死确实是项羽所为。但是有矛盾的地方。真凶难辨。史载的凶手差别太大。本纪记的是临江王。有记是黥布等人。真正的凶手今天不知道是谁了。嫌疑最大的是九江王。矛盾重重。如果黥布是主凶,有事不好解释。刘邦彭城打败时策反黥布,来到黥布前说项羽不好,负之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指责项羽杀义帝。假如黥布是真凶,怎么可能当面说这事?黥布也毫无反应。
十是大逆不道。这有意思。有四点,一是为人臣而弑其主。指杀义帝的事。二是杀其已降。指杀秦子婴坑秦卒。三是为政不平,主约不信。这是小结。整个十大罪状的小结。
我们应当合起来看。这十条中,真正列为罪状的是六条坑秦卒。认定是罪的只有一条半。其他的都不好讲。但从这事件中可以看出刘邦高明一点在善于打政治牌。在罪与错间,都说成罪。这人确实会讲。项羽不是他对手。项羽办法是放冷箭。刘邦站在那儿说十大罪状时,项羽箭射中刘邦,这是致命伤。六十二岁时死亡与此有关,人们都看见了,刘邦反应是赶紧捂着脚,喊着中了指头了,这叫反应快,应变快。谎话脱口而出。这种技能没有其他人能比得上。这一伤,让他伤得重,当场倒了。下来后,支持不住。张良让他巡视军营,然后去成皋养伤。

大风歌14…圆满收官
从汉二年五月到汉四年八月,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整整对峙了28个月,双方僵持不下。此时对于刘邦来说,绝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项羽手里掌握了刘邦的父亲、妻子等好几个人质。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该怎么办?掌握着重要人质的项羽又会做什么?本期节目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大家精彩讲述。
打仗像打牌,刘邦项羽的对峙是二十八个月,双方都筋疲力尽。项羽只十万军、刘邦的家人为人质。刘邦有二十万,再算上韩信的三十万,再加上集团六十万,到汉四年八九月时项羽没牌了,只剩下人质了。人质未到手前,刘邦不敢轻举妄动。刘项两家发生变化,刘邦两大优势,兵盛粮足,韩信等成了气候。韩萧何帮了刘邦大忙,韩信灭了魏灭代,调军队过来,为自己所用。刘邦败得惨时渡过黄河跑到韩信的大营中夺了兵权。韩信的军队都被刘邦调走了。韩信也把普通百姓变得成精兵,萧何也不断补充军队。征不少人。这二人补充,越打刘邦军越多。项羽后方不巩固。他不得不回防彭越。手下没韩信这样的人。龙且却送了二十万军。项羽是越打越少。到汉四年八月时,刘邦在上个月封了黥布做淮南王,形成南北夹击。项羽的主战场地位没变,但全国处于被包围中。手中唯一的只有人质了。但是这时刘邦盯上了这个。否则项羽不会放走人质。所以,仗打到最后时,刘邦要解决的正是人质,只能谈。议和,刘邦派人去,合适的是郦食其,被齐王杀了。他派了陆贾。这是学者,写过书,叫《新语》。陆贾去,项羽不听。刘邦不放弃。又派侯公去。这人会说,到了不知道说什么(可惜),说动了。放了人质。二十八个月扣了,现在放了。宋代苏轼都可惜。而且达成协议,以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归汉,这就是著名的楚河汉界。侯公立了大功。
史载,刘邦封了侯公。至少五个人质放了回来,封为平国君。而且刘邦解释为,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所以号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侯公躲还是刘邦躲?不好解释。但总之议和了。项羽真的带兵回去了。这里有问题。侯公为什么能说成?我认为重要的是项羽的诚意,愿意讲和。双方一方不谈,再好的说客都谈不成。刘邦无所谓,项羽不同,放回人质,可收不回来。只能说明项羽的诚意。这是唯一的解释。但是刘邦也想回去。汉欲西归,张良与陈平都不同意。三条理由,汉得天下一大半了;诸侯都听我们的;楚军兵疲食尽。结论是是灭楚的最好时机,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刘邦撕毁协议,派兵追项羽。现在是刘邦负约。这个建议刘邦没想到?不大可能,一是刘邦志向高远,能克制贪欲是为了得天下,拒收礼物等都是为了得到民心,为得天下屈封时忍气吞声,但跟萧何说安能郁郁于此久乎,为保自己的命想得到天下,武涉评价他说非尽吞天下者不休,他有这样的志向能轻易退兵吗;二是他付出极大,要讨好项伯,心里看不起但得讨好他,要奉承项羽,只为了得天下,可以当孝子,为义帝发丧,不惜捐出函谷关以东地区,不惜以流氓行为对待项羽;三是经营有方,在决战前封了淮南王封了韩信彭越,联络北方少数民族,安抚将士。所以说汉欲西归不可信。真正想追杀的是刘邦,他为什么不提,他没法说出口。半推半就就是愿意。
垓下合围,刘邦二十万一直追到固陵,把项羽追急了,回马枪,把二十万打得大败,固守在淮阳城里不敢出来,韩信彭越不来。问张良,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说不来应该,眼看着项羽要灭亡,他们都没得到利益。齐王还不是真心要封的。彭越也想做王。过去有魏王,不封他不想来。这话张良说得有理,当时社会中诸侯最想得到的是资源就是土地。所以,张良建议要能够与他们共分天下,他们会马上来。否则不好讲。你二十万也灭不了他十万。建议把两块土地分给韩信彭越。刘邦马上派人,只要来了,灭了就是他们的土地了。二人立即出兵。这就是交易。雇佣关系。南方周殷占了九江,黥布也来了,合围了。汉五年十二月项羽战败,自杀,刘邦全胜。
刘邦做了四件事,精彩收官,一是封赏功臣,最后追杀的几个人。哪些人杀了项羽呢?项羽自刎着,送马给亭长,拿剑与汉军对峙,身上受十几处伤,看见一个人是当年老部下,叫吕马童。是刘邦手下的骑司马。若非我故人乎?听说悬赏金千斤,邑万户,送给你。吕马童不好意思。转过脸去,指王翳,是项王。项羽自刎而死。王翳没顾忌,一刀砍下头下。其他人分尸体了。其他四人各得一部分。依次杀了前者。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后都不再杀了只剩下五个人。有吕马童王翳,五个人得到遗体一部分。刘邦把他们的一万户分成五份,一千二千户。全部封侯。
二是招降鲁地。平楚战争顺利,只有一个鲁县宁死不降。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他们为项羽守节。刘邦想屠城,听说是守节,刘邦把项羽人头,让守城人看着证明项羽死了,鲁地人才投降了。刘邦以鲁公礼安葬了项羽。
三是哭祭项羽。举行葬礼,亲自到墓前大哭,怎么理解?汉武帝时,一个耿直大臣郑当时父亲也耿直,郑君,原是项羽部下,郑君归降了刘邦。刘邦对他们这些楚将士官员下命令,无论说与写,只要谈到项羽只能叫项籍。这是名,羽是字。更不得称项王。这个命令,只有郑君就坚持叫项王。表明自己曾是臣子。因为这,刘邦下令,凡是原项羽的部下,只要口头称项籍的升职,称项王的开除回家。所以郑君回家,穷困而死,至死而不拿这个做为求职的机会。放在一起看看,如果刘邦真胸怀宽广,何必计较称号?只能说明他仍对项羽狭隘。泪从何而来,自己想吧。
四是封赏项伯。帮过他四次,鸿门宴前帮他躲过军事打击。宴会躲过射杀,项伯私受贿赂,多要过汉中郡。支大锅要煮他父亲时说过话救过刘邦父亲。赐刘姓,这是莫大的尊宠;封为侯,至于亲家不再提了。
大风歌15…登基称帝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的局势已定,但是在登基之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韩信,因为韩信不仅有天气第一的军事才能和功劳并且还有大部分的兵权,于是刘邦开始夺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另外封彭越做梁王,就这样解决了韩信对自己的威胁。
项羽自杀后,刘邦曾哭祭。刘邦立即赶回山东定陶。刘邦回大营,直接到韩信的军营中,先把军队控制了。夺了军权。韩信被架空。这是刘邦灭项羽后的第一件事,这是他心里一等一的大事。因为韩信太优秀了。第一,军事才能天下第一;第二,部队实力天下第一;第三,功劳天下第一。整个刘邦集团中,韩信是首,无可争议。刘邦着手解决的第一件事正是这个。它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韩信怎么想?对他刺激大。对其他诸侯王呢?会不会影响到下一步呢?刘邦处理的善后,怎么安排项羽之后天下的大事呢?当时中国向哪儿去,这是最大的问题。夺权在汉五年十二月。第二个月,下令楚平定了,义帝死了,楚地没人治理了,下令齐王韩信改封楚王。这是徙封。另外封彭越为梁王。两个王安排了。刘邦首先解决了韩信与彭越的问题。
我们要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要夺韩信的兵权?为什么要徙封韩信与封彭越?韩信本事太大功劳实力太大,刘邦不放心。他手下这样的军事奇才让他不安心,所以要夺兵权,他才会有安全感。部分满足韩信的欲望。这就是夺权的重要原因。急着封考虑有:一是还愿,因为灭项前许过愿。当时许陈郡以东直到海边归韩信,愿许过要还,否则会负约;二是安抚,韩信不是一个孤立的人,是七个诸侯的代表,七个几乎把整个国土一半占了,所以要安抚;三是便于称帝,刘邦这时想称帝了,如果处理不当,皇帝当不成。这些诸侯联手又会天下大乱。出于三种考虑,刘邦才这么急着解决问题。
徙封与分封玩得老练,跟谁学的?一是实践。二是高人。有高人指点。刘邦最初不是会分封的人。刚起兵时,一门想求封。想做关中王。实际上经历求封到分封的过程。这是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做了关中王后,野心大了。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思想随着地位变化而变化。脑袋跟着屁股走。职务决定你的思想。刘邦做了关中王,想得到的不仅仅是关中了,要天下。一个人想要天下,让谁来封他?没了。这时,他其实不再想求封了。他就想到怎么封别人让他为自己出力。这是重大转折。
刘邦到关中后,还定三秦,杀回关中,封的第一人就是韩王信。灭项羽的叫韩信。韩王信是他封的第一个诸侯王。原只是一个韩国被灭时韩襄王的后代,跟随过刘邦,被他看中过,将来把韩地打下来封你为韩王。到了汉二年十月,这个韩信把韩地收了十几座城后就封为韩王。刘邦许封和分封。一是打下前,许诺封,像房地产卖期房,韩国还在项羽手中,许给人家。这是一大发明,能调动积极性。分封,是在打下来后真封。还要看到别人的影响。
有两个人,一是韩信。韩信在被命为大将军后,就启发他杀回关中,与项羽争天下,这就是汉中对策。韩信出主意,要想战胜项羽最好用的就是分封。得了地就封给功臣,如果运用成熟就会有一大批人来玩命打,最终夺天下。这是韩信告诉他的。韩信讲的分封作为夺天下的手段高明。刘邦与项羽的差别在项羽分封是目的,刘邦是手段。二是张良,帮封谁的问题。楚汉战争激烈时,郦食其叫封给六国诸侯的后代,刘邦听信了,甚至刻好印,张良刹住了。刘邦醒悟过来了,骂了郦食其,销毁印章不封了。张良与郦食其不同的是张良主张封的是功臣,谁立功出力多就封谁。张良帮助刘邦解决的是封谁的问题。张良有下邑画策,刘邦败得一塌糊涂时,刘邦讲过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全捐出来,但是给谁?这是主动分封。刘邦这个把分封从手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张良说只三个人韩信、彭越、黥布三人可封。张良解决的正是刘邦封谁的问题。刘邦在这两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