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欺负吴襄他们人单势孤,企图迫使他们投降,于是这些八旗兵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祖大寿看见后金的八旗军人多势众,不敢派兵出城救援。这个时候的吴襄等人,眼看只有死路一条了。吴三桂眼看父亲被困,万分焦急,于是大胆向祖大寿请战。祖大寿不允,吴三桂便带着二十来个家丁,偷偷地溜出城去,准备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父亲救出来。
出城后的吴三桂提刀上马,亲自居中,左右各置家将一人,其余十八骑分作两翼,勇敢地冲入包围圈。八旗军队在突然之间见到二十余骑明军冲来,一时束手无策。吴三桂拈弓一箭,射中一八旗军队将领,那位将官立即从马上跌落下来。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心里面想,我要把他的首级割下来立功。于是从马上弯下腰去,不料那个将官忽然跳起,用短刀一下子就刺中了吴三桂的鼻梁。此时的吴三桂,哪里顾得上面部的鲜血呀,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将那个将官的首级砍了下来。接着,他与父亲吴襄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迅速率众突围。这些八旗兵,当时却错误地分析了形势。他们认为,为什么明朝出来作战的部队这么少呢?肯定是诱敌深入之计,我们可千万别上当。于是,轻而易举地,吴三桂就率领这可怜巴巴的二十来个人,一举突破了重围,将其父亲救回到了城中。
这几乎是小说演义中才会有的一战,既奠定了吴三桂军旅生涯的起点,也造就了他〃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传奇名声,以至战后他的〃忠孝之名,夷夏震慑,即四王子亦曰:'好汉子!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吴三桂纪略》中所说的四王子,就是大清皇帝皇太极。
一时之间,几乎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传扬着〃聪俊绝人〃、〃纯忠极孝〃、〃夷夏震慑〃、〃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三桂孤胆救父的英雄事迹。
2拒绝降清的吴三桂
1641年前后的大明王朝,在关外仅剩八城: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塔山、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而锦州偏偏就被皇太极包围了!
第25节:明朝灭亡前后的吴三桂(2)
为解锦州之围,明朝政府以洪承畴为主帅,率师13万,自宁远北上驰援锦州。清军主帅皇太极得知此事后,迅速调动兵力,围城打援,将援锦明军包围于松山。为了解除被动局面,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散,洪承畴手下的几个总兵也各自夺路逃跑,致使清军乘势追杀,明军损失惨重。
松山一战,明军全军覆没,5万多人马被歼,松山、杏山、塔山、锦州四城失陷,主帅洪承畴于松山城破后被俘,名将祖大寿降清,明朝经营数十年的宁锦防线土崩瓦解,此后的明朝再没能力抵抗清兵,只剩下一口残存的气息维持生存。
吴三桂逃至宁远后,积极收留残兵败将。前后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他便重新集聚了3万人马,继续坚守宁远孤城。在这个时候,在东北地区,明朝的崇祯皇帝,除了吴三桂,已无兵将可用。
在这个时候,清朝的皇帝对吴三桂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劝其投降。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祖可法,哥哥吴三凤,姨父裴国珍,表兄胡弘先,挚友张存仁、邓长春等人降清后都写信劝吴三桂降清。
1642年4月,清朝的皇帝皇太极本人直接给吴三桂写了亲笔信。10月份,清太宗又再次写信,劝吴三桂早降。吴三桂面对这种形势,却拒不降清。
1643年,清军迅速占领了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小城。这三城的失陷使宁远成为真正的孤城!此时,宁远守城军民人心惶惶。吴三桂仍然拒不投降。
3大明王朝的灭亡
1644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甲申年。甲申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大明,建立于1368年,其建立者是朱元璋,到现在已经存在了275年了可以说,这个政权现在已经到了行将灭亡的前夕了。危险,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权的内部。由于大明王朝的统治集团不思进取,鱼肉人民,最终引起了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这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的两支军队。尤其是李自成的部队,他们在1643年底占领了西安,并且在1644年正月初一(1644年2月8日)改西安为西京,正式在西京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大顺政权在这一年的正月初八,正式开始由李自成亲自率领百万大军,分两批东渡黄河,向明朝的首都北京进发他们准备一举拿下北京,夺取全国政权!
第二,政权的外部。在东北地区,1616年,满洲人的前身女真人建立了大金政权历史上称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大金〃为〃大清〃。这个政权现在正在坐山观虎斗。看着大明与大顺两个政权之间鹬蚌相争,就等着自己渔翁得利了。
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负责替大明王朝守卫孤城宁远的吴三桂几乎同时接到了大明、大清、大顺三方的邀请函。
我们先看大明方面: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于正月初将已闲居在家的吴襄招进京,命他提督御营。这显然是因为吴三桂手握重兵,为了拉拢吴三桂,不得不重用吴三桂之父。接着,崇祯皇帝又想把吴三桂这支生力军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因此,他亲自招见吴襄。吴襄慷慨陈词,说农民军不是吴三桂的对手。崇祯皇帝欲调吴三桂,又害怕落得个丢弃宁远的罪名,一直下不了决心。众大臣互相推诿,谁也不愿就此事负责。
1644年4月7日,农民军已进至宣府城,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
这时,崇祯皇帝才做出了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四将均封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伯。
这时,山东总兵刘泽清托辞坠马伤脚,拒不奉诏;吴三桂与蓟辽总督王永吉路远,一时间还来不到北京;只有蓟镇总兵唐通带了八千人马先到北京。
崇祯皇帝封唐通为定西伯,命他把守居庸关。不想,唐通却投降了农民军,居庸关不攻自破,农民军直趋北京。
这个时候,33岁的吴三桂受封为伯,他的高兴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受命平西,当然是让他与农民军作战,只要能脱离宁远这座危城,他也是迫不及待的。
第26节:明朝灭亡前后的吴三桂(3)
那时,吴三桂有精兵4万,加上辽民数10万,他4月12日受命,16日便率军民抛弃宁远,向山海关进发。庆幸的是,清兵直到4月22日才得到吴三桂撤离的消息,而这时,吴三桂已带领兵众到达了山海关。
吴部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军已攻至北京郊外,各种消息传到了吴三桂的耳中,他有些犹豫。但君命难违,吴三桂还是领兵向北京进发,4月26日(阴历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在这里,他打败了投降李自成军的原明降将白广恩、唐通,并收降了8000人。但是北京已于4月25日(阴历三月十九日)被农民军攻破,明王朝灭亡了,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寿皇亭下。
4吴三桂接到大顺政权的邀请函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顺方面:
其实,这个时候的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及其所属的军队是当时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哪一方能操纵中国政权。
因此,李自成进北京后,马上听取了手下人的建议,在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就从狱中放出吴三桂的好朋友、原明朝的职方郎中张若麒,让张若麒担任山海关防御使,前往山海关从事劝降吴三桂的工作。
李自成为了迅速促成吴三桂投降,采取了很多措施:
第一,派人两次前往山海关,赏辽兵白银四万两,赏吴三桂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千端,并封吴三桂为侯;
第二,命吴襄在北京写信给吴三桂,劝其归顺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第三,派专使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面见吴三桂,许以封侯之位。
对吴三桂来说,在这个进退维谷的困难时刻,他应该怎么办呢?彭孙贻的《流寇志》里面做了如下的记载:
〃有客平西(平西,指平西王吴三桂)幕者云,世传吴襄作书招平西,平西告绝于父,起兵勤王,非也。都城既陷,三桂屯山海,自成遣使招三桂。三桂秘之,大集将士。告之曰:'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恩,宜以死报国,然非藉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之何?'将士皆默然。三问不敢应。三桂曰:'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诸将同声应曰:'今日死生唯将军命。'三桂乃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吴三桂在开始的时候是打算以死报国的,但是他的属下经过他的三次问讯,结果全军将士〃三问不敢应〃。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不能领导他的军队他失去了对于他的军队的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提出,投降是大势所趋。咱们是否也走投降这条路呢?结果,全军将士同声回答说〃今日死生惟将军命〃!吴三桂于是决定归顺大顺政权。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吴三桂对于是否归顺大顺政权,是曾经存在过犹豫心理的。但是,他从全军将士的由〃三问不敢应〃到〃今日死生惟将军命〃的情绪变化中,最终确定了归顺大顺政权的决定。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5由归顺到背叛的吴三桂
1644年4月29日(阴历三月二十三日),吴三桂正式决定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且亲自率部进京朝见新的主人。1644年5月3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吴三桂的军队抵达永平(今河北卢龙县)西沙河驿站。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却突然之间又背叛了李自成!不久之后,又正式投降了大清朝!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一般而言,我们都相信《庭闻录》和《小腆纪年附考》里面的记载是真实的:
在西沙河驿站,吴三桂相继见到了逃出京的家人以及父亲派出的亲信傅海山,他们向吴三桂叙说了吴襄以及吴三桂爱妾的情况。当开始听到父亲吴襄被捕时,吴三桂并不在意,以为这是李自成为迫其投降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他一投降,父亲必被释放。当听到父亲被拷打将死,交了5000两银子还不顶用时,吴三桂的头发便不禁竖了起来。及至听到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走时,吴三桂十分愤怒,他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他马上下令,停止前进,掉头返回山海关,并一反常态,纵兵掠夺,直接率兵杀回山海关。
第27节:明朝灭亡前后的吴三桂(4)
这就是我们尽人皆知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了。
我们知道,《庭闻录》和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这类著作出自清朝中晚期甚至更晚。这些著作出现的时间太晚了。他们出现的时间已经离吴三桂的降而复叛大顺政权、投降大清王朝八九十年了。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比《庭闻录》和《小腆纪年附考》更早一些的著作,在这些著作里面也同样记载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实呢?
更早一些的记载着吴三桂事情的书有很多。但是,这些书里面都没有关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记载。
其中涉及到吴三桂和陈圆圆关系的书籍主要是《明季北略》一书。《明季北略》这本书成于清康熙十年(1670年),此时吴三桂尚未叛清。在这本书中记载着下面的话:〃自成入京,刘宗敏系吴襄,索沅(沅,指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三桂闻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将自成守边兵二万尽行砍杀,止余三十二人,贼将负重伤逃归,三桂遂居山海关。〃这本书中,说的是刘宗敏没得到陈圆圆,对吴襄严刑拷打,是吴三桂与李自成反目的原因。
按照《明季北略》一书的说法,〃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严刑拷打。支持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严刑拷打这一论点的论据还有很多。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吴三桂长期守卫边关,和大顺政权没有什么接触。他既然要决定投降大顺政权,就肯定要派人进北京了解情况。了解的结果居然是大批官员被拷掠追赃,连自己的父亲也被拷打到快要死了的地步,证明投靠大顺政权根本不可能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前往北京城无疑是自投罗网。吴三桂和许多部下在关外都是有很多财产的大地主,现在他们的主帅吴三桂连自己的父亲性命和家产都保不住,就更谈不上保护他们在关外的土地财产了,所以吴三桂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因此,我们说,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大顺政权的革命措施触犯了吴三桂等地主阶级的利益。
那么,吴三桂又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