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

第3章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3章

小说: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1568年,青年才俊张淳进士及第,得授浙江永康县令。行前,心中一定有些忐忑不安。因为那地方的老百姓听说可不太纯良,刁钻得很,县太爷在此地不是青天大老爷,而是受气包,动不动就被告到省里。这不,在此之前已经接连被撵跑七任县令了。不过张淳也不怕,他仔细研究了当地情况,发现原来那地方的老百姓喜欢告状,包括告官员的状。而那些被告罢的官员都是因为审案不力,才引起了民愤。已经被撵跑七任了,可见一定积下了不少的诉案,等着他去处理。他想就以此立威吧,不信自己公平决断,老百姓也不依。再者说了,喜欢告状也不见得就是坏事,说明那里的百姓觉悟高哇。对于这种所谓的〃刁民〃,只能让其信服,而不能压服。于是,他到任后,公告全县,大开衙门,将陈年积案都清理出来,一一审理。他审案不像那些贪官污吏,吃了原告吃被告,中饱私囊。他是真心为百姓办事的。所以四乡八镇的当事人,接到传令,带上一包饭,来到衙门,就可以将一场诉讼了结,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场官司动辄打几年,开堂一次动辄好几天。断案又公正,审理又及时,百姓们还有什么话讲?不仅不再撵他,还送了他一个绰号叫〃张一包〃,意思就是〃带一包中饭就能打完一场官司〃,也有人说这〃张一包〃有〃张大人是一个包公再世〃之义。总而言之,自张淳来永康后,永康的县情民风完全改了,百姓们再不热衷于打官司了。因为张大人明察秋毫,以前那些靠两边挑唆而发诉讼财的讼师们也无隙可乘了,渐渐地也就转行去做其他营生了。几个春秋下来,永康就被治理得吏廉政清,民心向化。
3张淳计擒卢十八
早在张淳到任十余年前,永康曾发生过一桩大案,原本应该上解国库的库金在县衙内被盗,盗匪就是有名的卢十八。这卢十八屡犯大案,却一直逍遥法外。朝廷派了多少捕快都拿他不得。张淳到任后,御史大人又重提此案,发来专函,限他三个月破案。他拿着公函,指着御史的批示,在公堂之上发牢骚:〃这不是瞎白话吗?卢十八都逃了十多年了,让我到哪里去找他?说不定早就死了呢。〃每日按部就班办自己的公事,根本不以此案为念。其实他暗地里早就查明此卢十八之所以总是逮不住,原来是县府里有他的内线,那内线是一名衙差,衙差的老婆与卢十八有私情,这衙差是个肉头,戴着绿帽子吃软饭,每有追捕行动必给卢十八通风报信,所以这卢十八才屡屡逮他不着。张淳这样一放话,先麻痹了众人,然后私下里把那名衙差招到密室,告诉他:你干的那些破事本老爷早已查证确实,眼下你只有立功赎罪一条路。三个月内,拿得卢十八万事皆休,拿不得卢十八就定你一个通盗死罪。那衙差倒也机灵,立刻献上一计:把咱家那贱妇关入大牢,看我骗那卢十八自来入瓮。果然不久,那妇人便以欠债为由被抓入县牢。妇人被抓,衙差去找卢十八筹钱救妇。卢十八倒也有情有义,不仅拿出钱来,还亲自到牢里探他的情人,让那衙差置办酒菜,要与情人一醉。二人在牢中喝得痛快,谁知那酒中早已被人做了手脚。卢十八三杯下肚,便被麻翻在地。这真是找上门来送死。等到卢十八被押送刑部,御史大人哈哈大笑:这张淳真是个干将,定他三个月之期,不到两个月就破了案。
4张淳临行捕盗
话说张淳吏治有功,朝廷考绩时,得了个〃治行第一〃,要回京升职去了。老百姓们攀着车辕,流着眼泪,来送他们可亲可敬的〃张一包〃。张大人把行装都放到车上了,且不忙走,又下了一道命令:快到某地某家,将负案在逃的某某抓来。手下人将信将疑,然而他们都知道张大人是很能神机妙算的,也不多问,照办就是。一队差役出发,不到一顿饭功夫,果然将那名盗贼抓捕归案。大家都惊骇: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张一包这才呵呵一乐:什么料事如神,不过是猜到盗贼的心理罢了。你想啊,这盗贼常年潜逃在外,岂有不想家的。如今听说我要走了,新县令未到,此时不正好可以回家探亲嘛。他没想到,本老爷还在这儿等着他哩。
                  第8节:张家的先世之谜(2)
5百岁妪赠丝
且说张大人收了盗贼,正要登车起程,忽然急匆匆赶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攀住车辕就说:老农今年七十多了,哥哥年已九十,家中高堂老母尚在,一百一十多岁了。我家可是公认的长寿之家呵。老母敬爱大人,想见一面,因年高行动不便,可否请大人移步一往。张淳最是爱民,听说有这样的百岁人瑞求见,岂有不见之理。当下轻骑快马,就去了乡下。那老妇人颤巍巍拿出一绺丝线,说:老妇我活了一百多岁,没见过您这样的好官。这是老妇亲手缫的丝线,您拿它缝件衣裳,给您添寿。张淳接过丝线,感动不已。
5不入张阁
对下爱民如子的张淳,对上却不畏权贵。回到京城,升任了礼部主事,又升礼部郎中。那已是万历朝了,内阁是张居正管事,他可是个铁腕宰相,巴不得能人都为自己所用,偏那张淳看不惯他拉帮结派、排斥异己的作风,一直与他不疏不近的。这一回,张居正老母去世,大办丧事。派人带信给张淳:你的文笔好,给我母亲写篇祭文,立马就可给你越级提用。张淳说:谢谢了!这祭文我写不了,因为我病了,正要乞休哩。当然他没病,要说病也是心病,他想我是给朝廷做官,给百姓做官,又不是给你张居正一人做官。他不屑于做张阁老的门下客,只好托词养病,辞职还乡。在乡下躲了8年,直到张居正死了,他才重新回到朝中。
6乡居治盅
回到朝中后,他又做了几年官,无论在什么任上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但万历皇帝却不鞠躬尽瘁了,甚至于罢朝不上了。张淳灰心了,50岁时就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他仍然像居官时一样品高德劭,令人敬畏。相传有一次,一个村妇被妖盅附体,遍请法师做法也驱除不去。那妖怪借妇人之口洋洋得意地说:〃我呀,除了张一包谁都不怕。〃那家人赶紧来请张淳,张淳真正好笑:〃世上哪有妖盅,我又何能治之?〃奈何不过那家人苦苦哀求,张淳只好写了几句斩妖除魔的咒语。说也怪,烧了那篇符咒,妇人立刻清醒了。张淳当然知道,所谓被妖所盅实是妇人心魔所致。她认定张一包能除妖降魔,当然张一包就能除妖降魔喽。
张淳有名气,他奶奶的名气也不小。
7张淳的奶奶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张淳之祖母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张鹏的老婆逝世后,一家人为殓葬时辰颇费踌躇,此时有位久慕这位江南断案如流的〃张一包〃大人之名的方士,煞有介事地说:〃老夫人下奠,必恃鱼上树,马骑人,行者戴铁帽,方为吉时。〃张大人一向正直,这番玄乎之说更不为信。可出殡那日,雨过云开,菜子湖旭日东升一片瑞气。张大人突然见到有位驮着牛鞍(即木马)的农夫,将手里拎着的两条鲤鱼挂上松树,再放下木马歇息观望。而另一位打鱼模样的汉子,头顶着从肖家店刚买来的一口簇新的铁锅,小心翼翼地向这边走来。张大人眼睛一亮,这不是〃鱼上树,马骑人,人戴铁帽子吗?〃他恍然觉悟方士所说的话,便一声令下,棺柩安然下穴。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张淳的事迹这些事迹可都是写在了《明史》里的啊,您要是不信您得埋怨《明史》,别说我瞎说啊。
不过,有一点是真的,就是这个张淳可是张英的曾祖父。自他之后,张氏一门开始发迹,直到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宰相。
前面,我们给朋友们讲了张英的曾祖父张淳的事迹。很快,明朝就到了没落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张家怎么样了呢?
8明末宰相何如宠
不过,要想了解这个时候的张家的动向之前,我们还得先来了解一下跟他们家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这个人叫做何如宠。
为什么要介绍何如宠呢?原因很简单:何如宠是安徽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个宰相。因此,他当宰相要比张英、张廷玉父子早了很多年。可以说,他做宰相的经验教训是非常值得他的同乡总结的。
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何如宠是明朝末年的宰相。
                  第9节:张家的先世之谜(3)
当然所谓宰相是民间说法,延续的是古旧称谓,明洪武时就废了宰相之职,此后的宰相实际官职乃是内阁大学士。何如宠就曾任武英殿大学士,还差一点做了首辅大臣,所以民间也称他为何老宰相。只是他当宰相是在明朝崇祯年间,国势衰微,政局不稳,大学士走马灯似地换,史称〃崇祯在位17年,所用大学士计49人〃。所以他这宰相做得没滋没味的,他自己就没把这相位当回事,别人家为此争破头打破脑,他却是一辞再辞。
纵观何如宠的一生,虽官至宰辅,但在仕途上却一直是消极退步的。他这消极退步的态度当然是与当时的阉宦当权、朝纲不振有关,但恐也与他有位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夫人不无关系。我们有两条证据可以简单证明这一点:
一个证据出自《桐城县志》,是一条歇后语:〃何夫人吃鲥鱼拣大的。〃这条歇后语的出处是:明天启年间,熹宗请礼部侍郎何如宠夫妇及朝臣们品尝鲥鱼。席间,何夫人嗔道:〃我道是什么,原来是鲥鱼。我们桐城鲟鱼嘴产的鲥鱼又大又多,我在娘家吃鲥鱼是常餐。〃熹宗不悦,何如宠忙说〃白鲢与鲥鱼相似,臣妇无知,有眼不辨鲥鲢。〃搪塞过去。这条歇后语在民间流传的本意是说何夫人不分场合,不知礼数,胡乱吹嘘。但我却从中觉出何夫人的可爱来。你想,皇上请客,作为大臣之妇能够出席就该诚惶诚恐了,何夫人不仅不恐慌扭捏,反而大大咧咧地挑三拣四,编排皇家的不是。当然她说的是实话,桐城鲟鱼嘴产的鲥鱼确实又大又多,而她作为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在娘家常吃鲥鱼也绝非吹嘘,更不可能将白鲢与鲥鱼搞混了。
然而仔细想来,此事也可反衬出当时政局的尴尬。天启皇帝朱由校,一生只活了23岁。可怜他16岁当皇帝时,还是个小小少年。而他接手的所谓江山社稷,是在他的爷爷神宗皇帝罢朝20多年之后、他的父亲朱常洛继位不到一月就被害死之后的烂摊子。朝政掌握在宦官和后宫的手里。可怜的朱由校,他本就不喜欢当皇帝,也不知该怎样当皇帝,他喜欢干的活是土木工程,他的木工工艺水平是很高的。可惜生在皇家,必得做这个傀儡皇帝。他得了几条在北方京城难得一见的鲥鱼,好心好意请大臣们共同品尝,还落了个何夫人一个不稀罕。你说这皇帝做得多窝囊。而何夫人这样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私下里一定也不稀罕他家老爷给这样的皇帝当臣子。
史载何如宠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与其兄何如申同时考中进士,但兄弟相约,两人轮流,一人在朝做官,一人在家奉养老母。这样,断断续续地他做过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等职,他哥哥断断续续地做过户部主事、处州知府、嘉湖参政、浙江布政使等职。所谓奉养老母虽是体现儒家子弟的孝,但也常常是逃避官场是非的一种借口。天启年间,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其中就有桐城人左光斗,何如宠和左光斗同乡相好,当然要救左氏,也当然要受牵连。儒家经世,讲究的是〃有道则显,无道则隐〃,对着无道昏君,来个〃道不同,乘槎浮于海〃岂不快哉。然而,如果何夫人是个愚妇蠢妇,贪权好财,何老爷想随时退步抽身也是不容易的。我私下里觉得,对于老爷的辞官不做,何夫人不仅不阻挠,说不定还推波助澜,催他快点还乡家乡有又大又好的鲥鱼哩。
有的朋友说了,那,这个安徽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个宰相何如宠到底对于日后的张家有哪些影响呢?
                  第10节:明清之际的张家之谜(1)
上一讲,我们给朋友们讲到了张家的祖先张淳的一些事迹和张家的同乡安徽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个宰相何如宠的一些趣闻。我们说,何如宠对于日后的张家有很大的影响。有哪些影响呢?我们还要再听一个故事之后才能听明白。
1贪睡的宰相何如宠
这个故事也是关于宰相何如宠夫人的故事。
何如宠,字康侯,号芝岳。死后谥文端。文才出众,在南京居住时,方以智、冒辟疆等复社诸公子常出入其门下。他的夫人不知姓甚名谁,却因两则并非褒义的记载让我对她心生好奇,好在过去人出嫁从夫,就叫她何夫人罢。
故事来自张英所写的《聪训斋语》中的一则札记,说的是何如宠在京为官时,有一次同僚来访,日高三丈了,何大人竟然还未起床,客人坐在那里也无人招呼,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