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关于张廷玉的小故事:张廷玉在给他的弟子、状元庄之恭外放赴任时,赠言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戒得。得与失是一对反义词,〃得〃有〃得到〃之意。得到什么呢?得到的无非是金钱、财物、名誉、地位、权势等等,这似乎很好理解。而〃戒〃字显然不能简单地作去掉或除去的意思来理解。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所追求的不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种光宗耀祖的荣耀吗?为什么张廷玉要对历尽寒窗苦读之苦好不容易获得状元的庄之恭赠言〃戒得〃呢?
第78节:鄂尔泰的崛起(1)
上一讲的结尾,我们讲到了一个小故事:张廷玉在给他的弟子、状元庄之恭外放赴任时,赠言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戒得。
我们的问题在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所追求的不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种光宗耀祖的荣耀吗?为什么张廷玉要对历尽寒窗苦读之苦好不容易获得状元的庄之恭赠言〃戒得〃呢?
我们的话还要从雍正皇帝去世谈起:
1雍正皇帝去世
关于雍正皇帝的去世,我们查看到的清宫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说是在1735年10月3日(阴历八月十八日),时年58岁的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与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议事;10月5日(阴历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又过了一天仍照常办公;10月7日(阴历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突然得病,当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寝宫,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皇帝宣布传位给乾隆;10月8日(阴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便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雍正皇帝去世之前,给朝中重臣和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留下了什么遗嘱呢?
雍正皇帝驾崩之前,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政,并命他日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允礼于1738年病逝;允禄于1739年以谋反被削爵,失去了权势;辅政四大臣就只剩下鄂尔泰和张廷玉二人。
而恰恰就是因为有了鄂尔泰与张廷玉共同辅佐乾隆皇帝,不但最终毁坏了鄂尔泰的前程,而且也差点使张廷玉不得好死。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先简单交代一下鄂尔泰其人。
2鄂尔泰的家事
根据现有的史料可知,鄂尔泰,姓西林觉罗氏,鄂尔泰的高祖叫做屯台(屯泰),世居汪秦(一称汪钦,今吉林省汪清县)地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初,屯泰率领七村归附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授予牛录额真的职位,归属满洲镶蓝旗。
牛录额真: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1601年,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牛录额真开始正式成为官员。1634年,皇太极改〃牛录额真〃名为〃牛录章京〃,汉译〃佐领〃。
屯泰去世之后,屯泰的儿子、鄂尔泰的曾祖图们承袭了〃牛录额真〃的职位。1631年,图们跟随皇太极征战大凌河,击明监军道张春,作战受伤身亡,授备御世职。雍正皇帝继位之后,祀昭忠祠。图们阵亡后,图们的儿子、鄂尔泰的祖父图彦图曾参与山海关之战,从多尔衮入关,官至正五品的户部理事官。图彦图有四子图拜、吴拜、鄂拜、苏拜。这其中,曾经担任国子监祭酒的鄂拜就是鄂尔泰的父亲。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简单交代一下:
一是鄂拜和鄂尔泰的姓名。这是一种〃随名姓〃。满族人〃随名姓〃的出现,实质上也是满族人名汉化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所谓〃随名姓〃,即以祖父或父亲名字之一作为本支子孙的姓氏,但仍不否认也不忘记其本来的满族老姓。鄂拜的四弟苏拜的子孙全姓苏,如苏拜的儿子苏海、苏山,苏海的儿子苏成阿等。
二是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是清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品等为从四品。该官职隶属于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辖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名著《红楼梦》一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就曾经是国子监祭酒。
我们的问题在于,鄂尔泰的父亲鄂拜官做到了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鄂尔泰怎么就一下子被雍正皇帝相中,遗诏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张廷玉等共同辅佐乾隆皇帝,并命他日与张廷玉一起配享太庙了呢?
这还要从鄂尔泰与雍正皇帝的初次交往谈起。
3鄂尔泰与雍正皇帝的初次交往
鄂尔泰,字毅庵,1680年生。鄂尔泰5岁入学,攻读四书五经,7岁开始作文,练习书法,14岁应童子试,次年(1695年)中秀才,18岁补廪膳生,19岁(1699年)中举,即进入仕途。
1700年,20岁的鄂尔泰袭佐领世职;1703年充任康熙皇帝的三等侍卫。此后官场蹭蹬,到1716年36岁时,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可是又淹滞不进,这时他很为自己的官场不利而烦恼。1721年元旦,鄂尔泰正值41岁,他作诗自叹:〃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又在《咏怀》诗中吟道:〃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他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绝没有想到后来能出将入相。
这个时候,正值康熙皇帝晚年,诸皇子纷纷结交官府,培植党羽,急需索取财物。而鄂尔泰所在的内务府是管理皇宫财务的机关。那时作为雍亲王的雍正要求鄂尔泰为其办理分外之事,鄂尔泰以〃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加以拒绝。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暴戾的郡王,强命鄂尔泰替他办事,鄂尔泰不从,郡王将杖责之,他却说〃士可杀,不可辱〃,迫使郡王向他谢过。鄂尔泰刚正不阿的性格,使雍亲王认识到这对皇帝的统治非常有好处,因而对他格外器重。
第79节:鄂尔泰的崛起(2)
于是,此后的鄂尔泰官运日渐亨通。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的1723年春,他被任命为云南乡试副主考;1723年夏,被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1725年又晋升为广西巡抚。在赴任途中,雍正皇帝觉得他仍可大用,改封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而名义上的云贵总督杨名时却只管理云南巡抚事。所以,鄂尔奉在西南开始官职虽为巡抚,而实际上行使着总督的职权。
正是在云贵总督任上,鄂尔泰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称耀的事:改土归流。
4土司制度的危害
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同它们临近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都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各异,各据一方,各自为政。这些地区经济上非常落后,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也很疏远。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他们的管理实行的是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原有地区和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土司管辖该地属民,他们的承继行世袭法,然需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纳赋役,仅向中央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定成文的或(和)不成文的法令,对属民生杀予夺,中央政府概不过问,在这里实现的是土司的意志,而不是中央的政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连中央政府承认的土司也没有,只受该族头人的统治(即土舍制),但他们往往受邻近的土司控制。
土司、土舍都是割据者,只是实力大小有所不同,而中央要加强对他们辖区的统治,这就形成了土司、土舍与中央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明朝时,土司还发动过对中央的战争,清朝虽无这种事,但是土司、土舍到邻近州县抢劫、屠杀汉民的事却屡有发生,于是出现了双重矛盾:一是土司属民与汉民对立,土司属民往往成群结伙骚扰汉民,有的在夜间乘人不备,焚屋屠戮;二则他们又害怕汉民,一离开村寨,就怕被汉人追杀。土民、汉民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土司制度造成的。到雍正皇帝统治时期,由于弊端的积累,暴露得就更清楚了。
土司、土舍和头人对属民任情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他们掠夺得比向中央上贡的要多很多倍。如云南镇沅土知府刀瀚,于雍正初年起每年向朝廷进贡银36两、米100石,而向土民征收的银子高达2348两、米1212石,强征的比上贡的多几十倍。
再者,土司恣意虐杀属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者的家属,要征24两、60两不等的银子,还名之曰〃垫刀银〃,实乃凶恶至极、惨无人道。属民们对土司无官民之礼,而有万世奴仆之势,子女财帛总非本人自有,他们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是土司的。
还有,土司之间的战争,常年不断,世代为仇。如广西隆州古隆地方土司王尚氏等,与贵州普安州地方的土司阿九等争夺歪染、乌舍、坝犁、鲁磉等寨,常年刀光剑影。1724年时上告官府,因事涉两省,地方官互相推诿,到1726年还没有得到审理解决。湖南永顺地方的诸土舍,也是如此相互仇杀,经年不断。
这些情况自然严重地妨害了国家的统一,造成政府与土司分立的局面,土司所属之地成为国中之国;而且由于土司制的奴隶性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的进步,使这些地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开发,始终是蛮夷烟瘴之地;同时,土司制不但危害本地的安定,也破坏汉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彼此仇视,是民族矛盾的制造者之一,对民族大融合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5鄂尔泰上书首倡〃改土归流〃
对土司制度造成的这些危害,清初诸帝都了然于胸,他们深知改土归流的必要性。之所以迟迟不对土司制度大肆开刀,不仅在于土司制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而且土司们的势力也十分强大。因此要革除土司制,必须具备两个现实条件:一是土司制引起本族人和汉人的公愤,自觉反抗,方可借机削弱;二是朝廷力量足够强大,使土司不敢作乱,即使作乱也可一举荡平。
第80节:鄂尔泰的崛起(3)
直到1725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贵州贵阳府广顺州长寨地方仲家族村寨建立营房,遭到土司武力反对。高其倬卸任回京,向雍正皇帝面呈土司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鄂尔泰正好出任云南巡抚,到任就遇上这件棘手的事情。鄂尔泰看到事态严重,认为必须用兵,〃穷究到底,杀一儆百,使不敢再犯〃。于是他上奏折,提出推行改土归流的建议。奏折要点是:
第一,阐明改土归流政策的必要性。土司相杀相劫,〃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解决者。〃办法就是尽快实行改土归流,〃将富强横暴者渐次禽拿,怯懦昏庸者渐次改置〃。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拟议改流的方针和方法。〃改流之法,计禽为上策,兵剿为下策;命自投献为上策,勒命投献为下策。〃对于投献者,〃但收其田赋,稽其户口,仍量予养赡,授以职衔冠带终身,以示鼓励。〃至于改流的策略,既要用兵,又不专恃武力,争取波及面小,尽量减少阻力,以便迅速奏效。
第三,任事大吏必秉公奋力才能达到目的。因为变革土司这样的旧制,困难很大,又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失败,主办人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和行政的制裁。要取得好的效果,主办人必须殚精竭虑,勤奋不懈,〃稍有瞻顾,必不敢行;稍有懈怠,必不能行〃,这就要求任事大吏要不计较个人得失,实心实力地去行事。
鄂尔泰在奏折中阐述了改土归流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以及推行这一政策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最后,鄂尔泰认为,即使费时十年乃至二十年之久,〃但能成事,实云贵永远之利也。〃雍正皇帝看了折本后十分高兴,当众称赞鄂尔泰:〃卿,朕奇臣也,此天以卿赐朕也。〃并全部批准了这个奏折,勉励他尽快实行,并说〃事定之时,应具体题奏,当以军功赏叙〃。
6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1726年,鄂尔泰接受圣命,进行改土归流。雍正皇帝授鄂尔泰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又把广西划归云贵总督管理,这样鄂尔泰管辖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1728年,雍正皇帝又破格授予鄂尔泰三省总督衔。
鄂尔泰受命后没有辜负雍正皇帝的厚望,他全面了解三省情况,认真研究各地的特点,上奏请求改土归流应分轻重缓急实行。雍正皇帝对鄂尔泰无限信任,对鄂尔泰所奏一一照准,并说:〃卿自有次第料理措置之道,实不烦朕南顾之怀也。〃雍正皇帝批示让他放手去干,不必要处处请示,这就更增加了鄂尔泰的信心。正是这种君臣间的充分信赖,西南改土归流工作才能得以大力推行。
1726年夏,鄂尔泰下令对向官兵挑衅的广顺州长寨用兵,并亲到长寨巡查指挥,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