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 >

第13章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平原,刘备打天下的根本特点也全部显露并基本成形:为人行,打仗不行;屡败屡战,但永不放弃。
刘备从县令很快就做上了平原国的“国相”,成为郡守一级的局级干部了。在平原,刘备有时间也有可能把一贯的哥们义气作风发扬光大。现在,他不仅是简雍、关羽和张飞的老大,也成了当地人民的大哥。做老大的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刘备就果真把境内的强盗土匪剿得干干净净,境外的黄巾余孽也不敢来犯。黄巾现在遇到了不少霉头,曹操、公孙瓒都让他们栽了大跟头,现在又多出一个刘备。不能说刘备这时多么英明神武,只能说他对付几个黄巾贼还是绰绰有余的。即使到此时,“勇武”的地方官也并不多,他们大多像青州的北海国相孔融一样文弱。童年就懂得让梨的孔融在和平年代声名鹊起,但在乱世他自己却成了一个软柿子,黄巾军经常打得他满地找牙。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7节

那时,地方官员如果无法保境安民,当地人民便无法安于土地,于是乎只能聚众自保并进行掠夺,成为像蝗虫一样不断流动的“就食”集团。东汉末年人口大量减少,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来自战火和屠杀,而是来自社会秩序无法恢复,生活和生产活动无法被重新组织起来,人口在持续的内耗中大量减少。刘备刚到平原时的情况就是“人民饥馑,屯聚钞暴”,但刘备通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很快就让平原变了样。

除此之外,刘备还把与自家兄弟吃吃喝喝的场景扩大了,吃喝的对象已扩大到平原“市委”“市政府”的一般办事员以及素不相识的父老乡亲。刘备不分老幼,不论尊卑,与大家一张席子上喝酒,一个碗里吃菜,于是平原上下没有不夸刘书记好的。(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这一切,曹操与袁绍都做不到。刘备做得到,而且不矫情不做作,因为他打内心酷爱这种生活。这个曾经浪迹街头的苦孩子,获得尊严与快乐的方式就是与哥们一起吃吃喝喝。境内平静,人民安居,刘备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像这样的好干部,人民不爱戴那才怪呢。刘备声名鹊起不是偶然的,他给苦难中的人民带来了梦想,这也是刘备的最大资本。

刘备搞定了平原的老百姓,但却没有搞定土著富豪。平原城里有个叫刘平的豪强,不知怎么就是看刘备不顺眼,甚至还买通了一个外地农民工去刺杀刘备。刘备一看来人,以为又是一个吃客,于是像往常那样热情款待。对于刘备来说,找上门来吃饭是给自己面子。这个农民工受到市委书记的亲自接待,自问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贪官?于是不忍下手,扔下匕首,主动坦白交代。刘备当然也没有难为他,赏了银子让他走。叙述至此,陈寿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刘备真他妈能忽悠呀!”(其得人心如此。)

在此,我必须指出,在涿县和平原的时光,也许是刘备一生中最美妙的,他得到了尊严与快乐,却不用背负更大的责任。但这段时光注定无法长久,因为对于袁绍来说,田楷的青州势力好像是在他背后插的一把尖刀,是必须要拔除的,于是,他委任自己的大儿子袁谭也做了“青州刺史”,前来攻打田刘。田刘力量薄弱,而且在这个时刻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张飞,都没有创造演义中的光辉业绩,于是败下阵来,向东撤退,退到了齐国(也是郡级单位,今山东益都一带)。北海国国相孔融派太史慈来求救,大致就是发生在这一时刻,因为齐与北海是接壤的。

孔融在朝廷里做到了虎贲中郎将,因为与董卓顶牛,被发配到北海这个危险万分的贼窝(贼冲)。在北海六年,孔融大力发展文化,却因不知兵事,结果被黄巾张饶部打得“连年倾覆,事无所济”,只好弃守北海,跑到都昌(今山东临朐东北)。不想刚到那里,还没把气喘匀,管亥率领另外一支黄巾贼又打了过来,并将都昌死死围住。结果,孔融的部下太史慈(字子义,后为东吴大将)突出重围,向刘备求援。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备说了句:“什么?大名鼎鼎的孔北海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在草根里蹦跶的刘备呀!”

袁谭占据平原,田楷与刘备集团孤悬海外,齐国已成一块飞地。他们从公孙瓒的一步闲棋,已经沦落为一步孤棋,乃至死棋。田楷与刘备无力反攻,处境极其困难。向北发展已经不可能了,而此时南方却突然向他们打开大门。
此时,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跟,把攻略的目标对准陶谦盘踞的徐州,陶谦在危难之际,想起了公孙瓒在青州的残余势力,于是向田楷求救。我们不清楚公孙瓒是否知道此事,但抗击曹操也是间接打击袁绍,因此田楷欣然应命。他和刘备立即启程,一起率领少得可怜的士兵去“援助”陶谦。也许是因为在青州的日子并不好过,因此他们想到广阔天地里换个活法。

没有这次出征,刘备很有可能无法在《三国志》里留下名字,三国的历史也许是另外的样子。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过去,陈寿即使想歌颂刘备,也找不到素材,甚至找不到他参加过的大事或大仗。当时的其他历史作者估计也是如此,因此在《三国志》注里只引用了一个“装死”的故事,大概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机智”吧。而夺青州时,刘备总算“数有功”了,但具体到什么战役还是不值一提。在徐州时代开始以前,《先主传》里最佳的故事,其实就是那个感动农民工刺客的佳话以及得孔北海青睐求援的事。这件事对于刘备而言,确是大事,因为他赢得天下的法宝,不是战争,而是仁义之名。自然,以后我们还要说到他的另一个长处,即死缠滥打的过人品格。

现在的徐州,是中原地带仅剩的一块可以与兖州曹操抗衡的地盘了,有兵有粮,假如统治得得当,是完全可以与曹操一争的。可惜也跟豫州、青州一样,徐州缺少雄主良将。刘备在兴平元年的夏天及时赶来,看来也是天意。不过刘备能够在徐州搞出名堂吗?他能否抓住机会改变由袁绍和曹操所主导的历史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第十二回:驰援郯城。
第十二回:驰援郯城
刘备进入徐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偶然的,出现这一事态的背景,是同盟国(公孙瓒—陶谦—袁术)与轴心国(袁绍—曹操—刘表)两大集团的抗衡达到白热化的严峻态势。
兴平元年(194年)夏,作为公孙瓒的属下,刘备以陶谦盟友的姿态出现在徐州。事实上,在刘备援助徐州的两年前(192年),也就是初平三年的冬天,“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就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刘备已经参与其中了。在北线,作为田楷的部下,在高唐的刘备和在平原的单经,对袁绍发动了进攻。在东线,陶谦从徐州进军东郡的发干,主动向曹操发起进攻。当时曹操刚刚大胜黄巾,大概还没有修整完毕,来不及消化黄巾军,有点力不从心,于是袁绍立即派部将朱灵前来支援他。在南线,袁术也向刘表发起攻击。但最终,轴心国获得胜利。

然而以袁术和公孙瓒为首的“同盟国”并不甘心,仅仅隔了半年,也就是转年(193年)的夏天,盟军再次发动进攻,陶谦进攻兖州,攻占了泰山郡的华县和费县,并进击任城国。但到了秋天,曹操从对袁术的战争中摆脱出来,腾出手来还击陶谦,陶谦不敌。曹操趁势杀入徐州,并连下十几座城池,最终双方在彭城展开大战,陶军惨败,死了一万多丹阳兵,尸体狼藉,泗水为之不流,陶谦吓得龟缩在郯城里不敢冒头。这一回,估计是曹操带着青州军来练兵的,因为来的人太多,粮食不够吃,于是在结束所有演练科目后,胜利回师兖州。

在兴平元年(194年)夏天,刘备援助徐州时,正是在陶谦与曹操之间进行第三次战争期间。说是战争,其实是曹操在肆无忌惮地扫荡徐州,而战争的起因是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部下杀害。曹操这个老父亲,前面提到过,就是那个与袁家斗富,花了一亿过了几天太尉瘾的宦官干儿子。
曹老爹离休后,住在风景秀丽的徐州琅邪郡。自从曹操成了陶谦的死敌,再住在那里就不合适了,于是曹操让老爹从琅邪搬到自己控制的兖州。结果,满载着无数金银财宝的庞大车队走到与兖州泰山郡华县交界处时,曹嵩不明不白地被害身亡。《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应劭传》和《世语》上说他是被陶谦派兵截杀的。而《后汉书·陶谦传》却说他是被陶谦将士杀害的,陶谦并不知情。而《吴书》则说当曹嵩向兖州迁移时,陶谦专门派部将张辏Тに停抨'在半路上因为受不了这位亿万富翁的金银财宝的巨大诱惑而动了杀机。

有人说陶谦与曹操恶拼了好几年,而且曹操两次痛宰陶谦军,陶谦不可能派兵护送曹老爹。还有人说因此陶谦怀恨在心,派兵截杀也属正常。但我看以陶谦一个老官场的经验,派人护送一说倒有可能。经过二次对决,陶谦已经知道曹操的厉害,应该不会主动与曹操结下杀父之仇。
无论曹老爹怎么死的,无论是否由陶谦指使,无论是官兵杀的还是强盗杀的,反正不是陶谦歹毒,就是陶军军纪太坏,要不就是徐州地面太乱,总之陶谦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许正是因为原因不清不楚,曹操才更加恼恨。
总之,曹操怒了,他亲自率兵杀入徐州。首先,他对他父亲殒命的琅邪郡实施“三光政策”,然后一路横扫东海郡。看来,曹操这次来徐州,并不想杀死陶谦,而是——吓死他。在曹操的三光政策下,郯城已经成为孤城一座。就在陶谦差一点被吓死的时候,盟友田楷和刘备来到了郯城。
假如徐州丢了,同盟国势力范围将被从中切断,同盟国将土崩瓦解。从大局出发,田楷和刘备无私地领兵火速增援徐州。他们只带了一千骑兵,那是因为他们的家底的确不多。陶谦有难,盟国前来支持是分内的事情。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8节

历史上的陶谦,当然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也不太好惹的主。陶谦,字恭祖,出生在民风刚健的丹阳(今安徽省宣城),古代有个伟大的仙人广成子据说就出生在丹阳。陶谦从小就很“不羁”,也就是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根本管不住,都十四了,还骑着一个竹马跑来跑去,说是练习飞行。如此酷而且执著的举动,弄得街坊邻居的孩子们都纷纷效仿,也都弄了把扫帚排成一条长龙跟在他屁股后面一块瞎跑。做个孩子王也就罢了,但陶谦的能耐还不止于此,很快连大人也看出他的不凡来。前苍梧太守的同乡甘老太爷,一次偶遇陶谦,奇其表,异其言,怎么看怎么喜欢,于是不顾妻子的阻挠,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这个故事到是有点像公孙瓒的经历,难怪他们老哥俩成了盟友。看来将女儿、妹妹许配给英雄或候补英雄,在那个时代是一件非常风雅的惯常做法。

陶谦的家底不薄,到他父亲时还做过余姚长。不过,陶谦自己也很能混,仕途一帆风顺,又做诸生,又仕州郡,又举孝廉,更举了苦孩子做梦也不敢奢望的茂才。真是又有学历,又有党票,想不进步都不行,想进步不快都不行。结果,陶谦在地方上做过两任县令,便被选派到中央去镀金了,然后立即外放到幽州做了纪委书记(幽州刺史)。虽说没有太大权力,但凭借这个职位已身居当时名人之列,毕竟整个大汉朝剌史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三四个。

更重要的是,在乱世到来之时,陶谦还被朝廷当做知兵大员来用,至少中央觉得他可以被培养成为文武双全的后备干部。这与现在的各级团干部一样,都是年纪轻轻就登上高位,并时刻准备着被补以肥缺。中央果然没有放弃任何一次锻炼后备干部的机会,陶谦先是被派到征西将军皇甫嵩帐下做了一名扬武都尉,结果在抵御西羌的战事中还真没掉链子,经受了一些考验。随即,又入司空张温幕,再次来到西凉平定边章、韩遂之乱。现在看来,张温那次出兵,真是一次小小的群英会,江东基业的拓荒者孙坚、乱世的开启者董卓以及在乱世中创下第一个大势力的公孙瓒都曾被征入幕。作为一颗政治新星,那时的陶谦脾气已经不小了。本来张温待他不薄,可少壮派陶谦就是看不上自己的上司。有一次喝酒,大概因为陶谦年纪轻、职务低,张温就让他给大家行行酒。这本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