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93章

项羽与刘邦-第93章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快速到达齐国的和平使者还是把事情办成了。只是刘邦忘记撤销对韩信下达的命令,这道命令还继续有效,由此看来,韩信实施武力征服并没有违反汉的军令。然而,当韩信抵达齐国边

252

境附近的时候,他确实是知道了和谈已经取得成功。再开战恐怕就不应该了。

〃还是撤军吧?〃

这才算是对齐讲信义的表现。韩信当时产生过这个念头,现在也还是认为当时若收回大军就好了。可是,韩信当时两眼盯着平原津(在山东省境内)的水,还是被樱ㄕ裾裼写实馗捣恕

直到现在,麵通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和精妙绝伦的逻辑,还清清楚楚地在韩信耳边回响。蒯通当时说:

将军啊!所谓用兵,本是一项很艰辛的事情。士卒离开故乡转战在山野,很难保证战后生还,至于战而获胜就更加困难。然而,拨乱反正历来都只能靠用兵来解决。靠文事,虽说在这一地区能得到一时的和解,但曰后必将事与愿违,播下战乱的种子。将军,以您的举世无双之才平定赵的五十余城,还要花去一年多的时间。用兵之难由此可见一斑。现在,一介懦生的郦食其,靠在马车的横梁上,转动三寸不烂之舌,就摧毁了齐的七十多座城池。一年多的武功还不及一只舌头,这究竟算怎么一回事呢?

就在那一天,翻通还讲到了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然而,只有一句话打动了韩信的心,那就是:〃用兵还不及一介靠在马车横梁上的儒生的舌头。〃

于是,对郦食其的友好情谊被置诸脑后,担心世人以后会谴责自己暗算齐人的恐惧砝码,也从心灵的天平上滑落下去。韩信当即挥鞭,命令全军展开进攻。

结果,韩信当上了齐王。

当然,齐王这个头衔也是抓住刘邦的弱点硬要来的。那会儿刘邦正在广武山一带与项羽对峙,陷入苦战之中。刘邦想到,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韩信,并造成他反叛,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便很不心甘情愿地封他做

了齐王。这件事也是麵通出的主意。

〃汉王会不会暗暗记恨在心呢?〃

韩信蓦然间想到这个问题,并把这个意思吐露给蒯通,蒯通当即说道:

253

〃小事一桩!〃

在蒯通来讲,什么顾及到刘邦的心情之类,在他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地位。尽管口头上绝不对韩信露出半句,但早巳有了想法,认为刘邦之流必

定要走向灭亡,既然如此,就只能积极地促使他灭亡。还有,虽说蒯通绝没有向韩信吐露过下面这件心事,但他毕竟还是一心想让韩信这个人成为天下之主的。不把自己抬举的人辅佐成天字第一号的人物,辩士的宝贵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至少,自己大半辈子历经风霜雨露遍游天下,要用自己的手把这一大片土地治理得像个样子的理想,就要化为泡影。蒯通可绝对不是只为当个汉的将军一韩信一的家臣才来辅佐他的。

韩信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竟会有这么一号人物。这个人有一个连韩信自己也想象不到的宏伟计划,他一直惦记的就是要把整个天下统一起来,治理得宛如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对于韩信来说,蒯通只不过是一名弥补他不足之处的、专管外交的一介书生罢了。至于蒯通说的〃小事一桩〃这句话,韩信也只作了一般的理解,心想:他说的就是不必拘泥于小事的意思吧?

因此,韩信也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当郦食其被愤怒谴责汉背信弃义的齐王广烹杀之时,韩信不禁致以深深的哀悼之意。然而蒯通却十分激动地说道:〃这是辩士追求的最完美的

4^11田,,境界。

这句话的意思是,辩士的舌头有时会惹来杀身之祸,但这是身为辩士的人的最高荣誉。蒯通本身就是辩士,所以他这句话在韩信心里很起作用。〃是吗?你是说不必惋惜郦生吗?〃

〃弄不好,这也可能是我應通的命运呢!〃

蒯通的这句话,韩信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韩信在外交方面是外行,

并不充分了解外交的重要性,尽管他一直很看重蒯通,但心底却始终把这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认做一种类似跑腿的差事。虽然韩信脑子里曾闪过一个

念头,认为这位跑腿的又在讲什么大话,但转念一想,蒯通毕竟是个明达

254

事理的人,他都说郦生的死是一种美,韩信心里也就宽慰了许多。

项羽手下的名将龙且,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大军深人齐国,竟然在潍水河畔与韩信的大会战中遭到惨败,自己也战死沙场。这一报告极大地震动

了项羽。

〃是不是应该去讨伐韩信呢?〃

如果决定去,那就必须由项羽亲自率军前往。楚军只有在项羽亲自率领时才能百战百胜。可是项羽的对面就是刘邦,两军都像踩进泥潭里一样,根本无法动弹。

这期间,韩信在齐的威势日益壮大,终于平定了齐的全土,其国境已经跟项羽的势力范围(以现在的江苏省为最重要的根据地)接壤了。

项羽却正在现今的河南省跟刘邦对垒。本来后方的江苏省动不动就会遭到彭越那支独立活动部队的骚扰,现在又有韩信这一大股势力从北边压迫过来,前线的项羽军面临着可能被斩草除根的危险。

项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只要能击溃刘邦……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可是把广武山整个峰顶都修成要塞的刘邦,根本不想主动迈出一歩,就是想击溃也毫无办法。

〃干脆,把韩信从汉分裂出去,让他跟楚联合,如果能做到这一歩,结果会怎么样呢?〃

有人献出了这样一条计策。

项羽大感意外。

〃跟韩信这号人?〃

这可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事。韩信早先曾在楚做过事,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郎中。记得他个头很高,不时地献上一些莫名其妙的计策,每次都要遭

到人们的嘲笑。对这么一个人,竟要项羽主动采取行动,去跟他搞什么联合,这种下策根本不符合项羽追求完美的标准。

应该由韩信那家伙主动到这里来乞求怜悯嘛!

这才是项羽内心的态度。只要向我乞求怜悯,就可饶他一命,比如在

4

I1…

255

鸿门宴上就饶了刘邦一死。项羽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于在用兵方面总是高估自己的项羽来说,凡是能向自己摇尾乞怜的弱者,他都能抛却利害关系,对他们宽大为怀。

然而,此刻在齐的韩信既不是弱者,也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并不适用于项羽的上述准则。〃能让他主动提出归顺于我吗?〃

项羽问道。他一向都把外交之类看成弱者才用的小把戏,这是第一次

运用这种手段。然而,在当前这种情况下,项羽若是不能把韩信拉到自己

一边来,不要说战胜刘邦,甚至连自己都有埋葬在广武山上这座楚城里的

危险,就跟一棵小草枯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区别。〃有像样的辩士吗?〃

〃有一个叫武涉的人。〃

这位人士本是盱眙〔安徽省境内)人,自称对年轻时的韩信十分了解,近来已开始以此为傲。本来,他是为了能用上自己学过的纵横术(外交术),才来给项羽当属僚的,谁知项羽并不欣赏外交,因此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

临出发时,项羽咆哮般吼道:〃可不许你损害楚的威信!〃武涉把车骑都装点得漂漂亮亮的,特地请求带上一支大型的千人随从队伍,朝韩信所在的齐出发了。

韩信在齐的首都临淄会见了项羽的使者武涉。〃我和将军是老相识了。〃

武涉故作亲近地首先投去笑脸,但韩信却毫无记忆。仔细一问,据说当年在淮阴时,他经常跟穷酸的韩信在街市旁边的酒店里碰到一块儿,还

在一起议论过天下大事。

〃那可能是另一个跟我长相差不多的人吧?〃

韩信还是一介贫寒之士的时候,从来不跟别人议论什么天下大事。

〃不,是将军。令堂大人去世时,我还去参加了葬礼。〃

〃我当时没有能力为母亲举行葬礼。〃

256

韩信两眼一下子就噙满了泪水。他父亲死得早,只剩下母亲,当母亲

去世时,因为没有钱,韩信根本举行不起葬礼。〃只是求里的父老给划出了一块墓地。〃

〃那座墓我也知道。〃武涉仍旧装出十分亲密的笑脸说道。〃一直就没有修墓。〃

韩信又流下了眼泪。不知道他是否有所察觉,反正在旁观的蒯通看来,项羽的这位使者与其说是个辩士,还不如说只是一名江湖骗子。〃这么说,我是参拜的另一座墓啦?〃武涉还是说个不停。看样子韩信对这位武涉并不抱有恶意。纵使自己被错当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项羽的这位使者熟悉自己的故乡淮阴城。真

是令人怀念哪!韩信多次重复这句话。难道韩信还蒙在鼓里吗?

看这家伙那副俗不可耐的面孔,简直是厚颜无耻,有时还偷偷地看上

韩信一眼,即使只看过一次他这种眼神,也能判断出这家伙的本来面目。〃韩信毕竟只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用兵之人。〃

蒯通很喜欢韩信的这一面,但一想到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名人物在用兵方面出类拔萃,而在其他方面却很欠缺,最终都没能得到好下场,又愈发替韩信担心起来。

〃项羽不也是这样吗?〃

麵通倒是替敌人惋惜得几乎要捶胸顿足了,因为在这个可称做是项羽命运转折点的紧要关头,他竟然派来了一个如此水平的家伙!

武涉已经进人了正题。

由于背后有项羽的声威,武涉完全以平等甚至是颇具优势的腔调和身为齐王的韩信讲话。

〃世上再没有比汉王刘邦更无赖的家伙了。〃武涉首先讲了一大套道德伦理。

武涉说:当年秦朝灭亡时,项王把地盘分给诸位^领,有的封为王,

257

有的封为侯伯,以借此安抚天下,然而唯有刘邦兴兵侵人别人的领地,找上门来向项王挑畔。由此造成天下大乱,平民百姓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然而汉王刘邦在欲望得到满足之前是决不肯罢兵的。项王有几次巳把刘邦的性命掌握在手里,但因为可怜他,还是放虎归山,让他跑掉了。汉王却根

本不领情,脱离危险之后,马上又找上门来跟项王大动干戈。武涉反问道:对这种人还能相信吗?

〃只要跟着汉王不回头,将军您最终也只能落得个束手就擒的下场。〃

武涉进而又说:〃汉王有项王这位可怕的敌人。正因为如此,汉王才需要您征战沙场,现在才不杀您。这就等于将军您的性命是项王给的。〃

武涉还为韩信出了一个主意:〃将军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反汉联楚,三分天下,将军您就会得到其中的一份。〃

武涉陶醉在自己的话语里,用力拍了一下桌子。

〃还是休息一下吧?〃

廳通对韩信说道。所包含的意思是,不必立即表态,应该利用休息时间把武涉拿出来的主意慎重研究一下。可是韩信却认为没有这种必要,首先把结论讲了出来:

〃很遗憾,我不能接受。〃

〃为什么?〃

武涉也对韩信的直截了当感到意外。

〃我这次是遵照项王的旨意,千里迢迢专程赶到这里来的。尽管如此,将军却不假思索地当场就予以回绝,这^何道理呢?〃

〃道理吗?〃

韩信突然激动起来。他那张比一般人要大的脸涨得通红。

〃我讨厌项王!〃

〃讨厌这个词儿,好像是妇道人家的话。〃武涉也很狼狈。、〃您为什么要讨厌呢?〃武涉的用语又变得谦恭了。

258

〃因为他没有重用我。〃

韩信说:我在楚军营时,身份只不过是个郎中,所干的事只是宿营时的一名卫士而已。

〃所有进言、献策,没有一项被采纳过。〃〃那可能是因为项王太忙了吧?〃〃当时忙的人,不只是项王自己。〃韩信说:近乎是败者的汉王要比他忙得多。〃那么,将军对汉王如何?〃武涉问道。

〃很喜欢。〃

〃原因呢?〃

〃因为汉王重用了我。〃

韩信说:仅此而巳。说完,就用袖子擦起面前的桌子来。这是韩信思考问题时的一个怪毛病,只见他擦得十分认真,擦了又擦,直到把桌面擦得能照出人影。从擦桌子的举动来看,尽管他是个声威大震的男子汉,却也给人一种宛如怨妇的印象。

〃所谓的士,就是这么一种人。〃韩信平静地说道。

〃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绶,又从自己的军队里分出好几万士兵给我。不止这一件事。汉王有时会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有时还把自已正在吃的东西推过来让我吃。而且,汉王听得进我的建议,采用我的计策。如果没有这些,此刻正在齐地的韩信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了。你是作为项王的使者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你的目的不是会见从前的韩信,而是会见现在的这个韩信,但造就现在这个韩信的,可否有项王的一份功劳呢?〃

接下来韩信又主动搭话,叫了一声武涉的名字:〃叫什么涉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