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83章

项羽与刘邦-第83章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

郦生一行经过韩信平定的原赵国的地盘,在一个叫德州的小城附近渡过黄河。

齐把黄河当做一条天然防线。

对岸是一个拥有庞大城郭的城市,名字叫平原。对于齐国来说,平原

城乃是第一线的要塞之地,城内外驻满了士兵。〃汉王使者郦食其。〃

这个名字早就传遍了齐国各地。这是郦生为做好谈判的事前准备,而

先期派出去的外交团队所做的工作。齐王向守卫黄河的主将们下达了命令:

〃汉的广野君〈郦生)乃是非常尊贵的使者,如果见到他的车马,一律放下

干戈,闪路让他通过!〃

在郦生的眼里,齐国充满了临战气氛,似乎把所有兵力都部署到了黄河一线,军阵密度极大,每个士卒的面孔都很紧张。

〃这是怎么回事呀?〃

郦生向守备平原城的将领问道。对方却当即反问道:大人是汉王的使者,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呢?大家都听说汉的韩信要来进攻,所以我们才

181

加强防卫的。

〃话里有刺儿!〃

郦生内心不禁紧张起来,但脸上却做出一副轻松自然的样子,说:〃知道。不过,这项情报早就过时了。〃

但对齐国人来说,并不过时。韩信在修武遭到刘邦训斥,像被催命似

的,已经朝齐国进发,这项情报十天后就到了齐国。自那以后,齐国就作好了准备,全国进人最高级的戒备状态,无论韩信何时到来,都能将其全军歼灭。

〃不,全权在我手里。我此行就是要为齐带来和平的。〃郦生在平原城说,随后又在齐卫兵的护送下朝首都出发了。接下来通过的是历城(现在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也可称之为第二线的要塞,是一座具有巨大城墙的城郭。

顺便介绍一下,现在的黄河就是从这座城市的北边冲刷而过的。可是在我们讲的这个时代,流过的却是另一条河流。这条河叫济水,就是在齐国的〃齐〃字边上,加了三点水的偏旁。齐的传统防御办法,是一旦黄河岸边的平原城溃败了,马上就由济水河畔的这座历城担负起防御任务。

历城在著名的泰山山脉北面的山脚下。北山脚这里有丰富的泉水,因此历城一济南^这一带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栖息了。

如今这座城里也驻满了士兵,当郦生的车骑快速经过时,有人朝这边

扔来石头。

郦生扭头一看,原来是个小孩子。

郦生心中在想:常听说齐人爱对别国人耍鬼点子,其实决非如此。只是保家卫国的愿望过于强烈罢了。对这样的国家是不该发动战争的。终于到了齐的国都临淄。

郦生一面急急赶路一面从远处望去,临淄的确如人们所称赞的那样,给人一种十分威严的感觉,修筑在低矮丘陵上的城墙又高又长,不愧是中原以东最大的一座都市。

182

在城外受到齐王使节的迎接,双方互相挥动旗帜,你谦我让热热闹闹地进了城门。果然名不虚传,城内十分繁华。看来临淄的繁华同早年苏秦在世时毫无变化。

比郦生早一百年左右出生的苏秦,曾是纵横家的始祖,当时虽说仅是一介游士,却说服六国,使他们结成了对付秦的军事同盟。当年他曾访问过齐的临淄,对这座都城的热闹场面作过描述,指出其户数有〃七万户〃。

以五口之家来计算,这座城市的人口就有三十五万,当时就已经有许多是游民了。

临淄甚为殷实富足。

这里的市民好游玩,或吹笛,或鼓瑟,或击筑,或弹琴。

此外还喜欢斗鸡、斗犬之类,还爱赌博。

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往来车辆几乎要碰到一起,行人摩肩接踵,

看上去,人们的衣袖仿佛组成了一道屏幕,汗水犹如降雨一般。

作为当时一大消费都市的临淄仿佛已经出现在眼前,由于经历了秦帝国的统治,郦生眼里的临淄,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显得有点衰退。尽管如此,这里仍然没有失去作为战国时代封建割据经济代表的消费都市的特

色。

在宫殿前面,郦生受到宰相田横的迎接。噢,这位就是久闻大名的田横啊?

郦生此刻的心情,仿佛已为自己的使命和脑海里大大小小的场面陶醉了,世上有云:出使千里,不辱君命。而作为一名男子汉大丈夫,能担当

如此荣耀的使命,恐怕找遍历史也是不多见的吧!

更何况,这次所谓君命的内容,并不是刘邦的主意,而是根据郦生的思想制定的。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纽带不是靠利益,而是靠道义联结在一起的,只要废利就义,就完全可以避免干戈相向。儒家的这一理想,就要靠完成此次任务而得以圆满实现。

这出大戏的对手就是宰相田横。正因为如此,面对眼前的田横,郦生

183

甚至产生了一种充满手足之情的冲动,真想跑上前去拥抱他一下。田横有点发胖。

他脸盘很大,眼睛很小,再加上长了一些大小不等的麻子,有时就让人弄不清他究竟是往哪儿瞧。笑的时候,那张大嘴就像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嘴里没有一颗牙齿。田横对郦生也竭力表现出好意,挽着郦生的手把他领进宫殿里面。

二人当即拜谒了齐王。

这位早先称做田广的青年,个子细高,长得白白净净的,再加上一副眉清目秀的模样,作为国王来说,威严上稍嫌不足,也正因如此,才显得

平易近人。〃郦先生。〃

当他主动招呼郦生的时候,眼里含着敬慕之情,郦生险些就要热泪盈睚了。

〃简直跟刘邦大不相同。〃

那位汉王讨厌懦生是举世闻名的,对儒生以外的人也从来不讲客气,开口就是脏话,几乎没有一点文雅的风度。然而,跟刘邦相反,这位齐王又怎么样呢?

〃这才是当王的人。〃

郦生心里在说。

〃先生,请先到驿馆洗尘吧!〃

田横亲自带路,把郦生领到了驿馆。

无论外部的建筑式样,还是内部的用品陈设,驿馆给人的感觉都如同王宫一般。郦生在这里洗掉旅途的灰尘,换过衣服。

晚上摆酒设宴。

齐王虽未到场,但自田横以下,所有齐国掌实权的人物都出来接待了。对郦生带来的随员,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军校,以及从车驾的驭者,直到专千力气活的脚夫,一律都按等级高低,由齐派出相对的官员或属僚人等在各处设宴招待。

一连摆了三天。

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是郦生的想法和见解,所有各级随行人员内心的想法,统统都被齐国方面了解得一清二楚。

到第四天,当郦生拜谒齐王并开始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关于汉想要和

齐建立同盟的所有底牌,已几乎全被齐方掌握到手了。

〃齐必将繁荣昌盛,万世不竭!〃

郦生首先来了这样一句开场白,接下来又以华丽的辞句和严密的逻辑

全面论述了一番。

44

因此,必须了解民意。大王啊!您知道吗?〃

〃不知道。〃齐王表情认真地说。

这就不好办了。以大王的地位,若能知道天下之归属,齐国的安全就

有了保证。否则,纵使齐想保有百万精锐之师,贵国的安全也是不可靠

的。〃

〃天下将归向哪里呢?

,,

44

归向汉嘛!〃郦生断言说道,齐王的眼里则现出了吃惊的神色。

〃先生,为了齐国的利益,您能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们听听吗?

,,

实际上,现在是刘邦弱小,项羽强大。看来天下归楚巳成定局,事到如今,再怎么说汉会胜利,也近乎诡辩了。齐则始终保持着独立。

齐曾屡次遭到楚的威胁,项羽也曾亲率大军闯人齐的领地。根本敌不

过楚,这种可怕的前景,齐国上下已经有过心惊肉跳的切身体会,而如此强大的楚,最后怎么会败给汉呢?

郦生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他首先详细地分析了楚汉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又把楚方的致命弱点夸大其词地讲了一通,所举出的例子有:项羽心胸狭窄,不能举贤任能;性情残忍,杀人过多;特别是杀死他自己捧上台的怀王,更让世人完全清醒

过来了,等等

0

44

与此相反,汉王则完全具有另外一种品格。〃

185

郦生说:汉王重义,对贤能之士有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而且从不喜好杀人。这些究竟算不算是刘邦的天性呢?

大概总要算做是他在世人眼里的品格吧!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项羽的个性及由此而生的行为实在是太显眼了。作为项羽的对立面,刘邦就被世人赋予了一种与项羽截然不同的性格。刘邦也察觉到了其中的奥妙,有意识地扮演了社会上赋予自己的那种形象。当然,还要补充一句,刘邦天生就具有一种可塑的性格,就像手工制作中的黏土一样,很容易塑造成任何一种形态。

不过,类似这样孰优孰劣的论述,纵使把重点放到项羽方面,也是能够充分展开的,因此,齐王和田横等人都始终只把郦生那些丰富的辞令作为艺术来进行鉴赏。

只有一次例外,郦生在自己的论述中提到了粮食。当他举出具体事例,说明在粮食方面,汉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时,齐王和田横脸上都露出了豁然开朗般的表情,意思好像在说:唔,有道理!

郦生抓住时机,赶紧说道:〃与此相反,楚在军粮补给方面却是举步维艰。〃

他说:楚要从遥远的南方大米产地,靠老年人〔因为青壮年巳被赶去当兵了)排成一字长蛇阵,把粮食运到前线去。

郦生又补充道:项羽对粮草补给问题基本上漠不关心。楚军攻占了亡

秦手里的天下第一粮仓一敖仓以后,他也只派出极少数由犯人组成的队

伍去守卫,所以又被汉夺了回去。不过,郦生在这里却隐瞒了一个事实,即楚军后来攻陷荣阳、成皋时,也把敖仓一起收复了。

这之后,郦生回驿馆休息。在这段时间里,齐王和田横等作出了站在汉一边的决定,并于傍晚设宴招待郦生和他的全体随行人员。宴席上,有许多齐的美女陪酒。

〃真痛快!没想到如今世上还有这般快活的事情!〃郦生喝得酩酊大醉。齐王和田横看上去也十分高兴,撤销了前线的守备,把大批士兵遣送

186

还乡,众将官都回到了临淄。

酒宴连续摆了好多天。其中也有齐的儒生们设宴,甚至还有从前线返回来的将军们做东道主摆的宴席,而预定要举行的宴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完。

一系列的宴会还没有举行完,郦生却被齐王给烹死了。

临淄街头的广场上,架好了一只青铜制作的烹猪用的大鼎,里面灌满

了水,把剥光衣服的郦生扔进去,在下面用火烧。

〃这是要我把在齐吃的肉,再统统还给齐吗?〃

郦生尽管被捆绑着,只有头露出水面,但还是发出了这样的嘲笑。

齐王宫里接连传来了两项战报,一是韩信军巳在黄河西边出现,一是巳经大举渡过黄河。亳无戒备的平原城当即陷落,历城也在半天后落到韩信手里。接下来韩信军就如潮水般即将逼近临淄了。

齐王和田橫都把这一切看成一项事先串通好的诡计。就说,郦生前来哄骗齐人放松警惕,韩信则乘机发动进攻。从结果来看,肯定就是这么一

回事。

然而,郦生根本就没有这种打算。韩信事先也没有想到这一层。

他率军临近齐国时,事先派到齐的探报们相继返回军中,报告说郦生

已经来到临淄,又一项接一项地报告说:郦生的任务是和平谈判;谈判的结果,已经决定握手言和,等等。

〃好吧,我们就把军队停在赵的地盘上吧!〃

韩信曾当机立断,但后来又被人挑唆着改变了主意。让他改变主意的

就是刚投人帐下的一名游士个叫蒯通的纵横家。此人坚信旧战国时

代的诡辩和诡计今天还行得通,经过多年研究,竟写出了八^〃一篇这方面的论文。

只是刘邦和项羽都不肯用他的这种纵橫捭阖之术,使他在兵荒马乱的世上徘徊无主,但最后终于找到韩信,当上了韩信的谋士。

187

韩信这位军事天才一向缺乏政治头脑,让人怀疑他脑子里的这个部分肯定是一片空白。他认为蒯通的纵橫术就是政治上的战略战术,且深信不

疑。

〃郦生只不过是一个腐儒。〃蒯通开口这样说道,并作出结论:〃不错,他是凭三寸不烂之舌把齐给说服了。然而,如果赞扬他的成功,那就等于小瞧了军事。也就是说,如果将军的功劳还不如儒生的一只舌头,汉恐怕也就无药可救了。只要现在就去攻齐,汉的精髓尚可得救;倘若不去攻齐,给汉带来的无形灾难将无法预测。〃

韩信接受蒯通的意见,从平原城的渡口渡过了黄河。

齐王和田橫只好各奔东西地逃命。临逃命之前,齐王亲自来到大鼎前

面,朝郦生骂道:〃你这个撒谎的骗子!〃

他骂够了,又说:如果不是撒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