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46章

项羽与刘邦-第46章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连这种情报都得到了。所谓白马,乃是今天河南省滑县西面的一个地名,张良趁杨熊的野战部队尚未扩大之际,挥军北上发动进攻,对各路将领分别面授机宜,反复采取佯动、奇袭和包围等多种战法对敌予以沉重打击。杨熊为这种意外的打击大惊失色,率少数兵力逃到了曲遇(河南

省境内;),而张良早巳估计到杨熊会逃到这里,调动预备部队进一歩将其击溃。秦军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四散逃命,杨熊则只身逃进设有官仓的荥阳城。

〃秦军大败。〃

这项败北的情报似乎给秦都咸阳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连那位受到宦官赵高的蒙骗、整天在深宫后院淫逸享乐的二世皇帝胡亥都听到了。二世皇帝这才知道事志的严重和紧迫,他既狼狈又恐惧,决定拿在关

东大地上战败的那员战将杨熊问罪,遂命道:〃杀!〃

胡亥自即位以来,如果说处理过秦帝国的政务,那就只有这一桩了。

皇帝的使臣进人荥阳城,把杨熊拉到城外的野地上,在众人围观之下宣读罪状,砍掉了他的脑袋。

这一胜利不仅使刘邦军的声势壮大,也成为刘邦信任张良的基础。

〃用兵这件事,只要慎重地反复研究取胜的手段,就一定会打胜仗的。〃张良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对自己的作战方式愈发有了信心。

在这次大获全胜之后,张良又把指挥权交还到刘邦手上。大军的统帅,必须是举重若轻的人才能胜仟,张良在这几个月里,巳经痩得两只眼球都突出来了。

〃我很吃力。〃

张良对刘邦说道。刘邦笑容满面地说:本以为把一切都托付给公,我就逍遥自在了。不过,作为将帅,有那么多的事要去操心吗?

300

接着又说道:〃我只是在马上打了个盹儿。〃

张良听到这句话,不禁再次感受到刘邦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果然不假,没想到这个人的肚子里还有这么一套机关呢!',张良代行主帅大权之后,立即遇上了很多麻烦。因为他是一个自有主张的人,刘邦帐下那些协助他的将领本来各有才干,可称得上是群星璀璨,却为多方揣度张良的意图而煞费苦心,结果还只能是待命而动,完全失去了根据自我判断采取行动的主动性。这种弊端在萧何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萧何早就名声在外,在后勤补给和军政事务方面,其能力都在张良之上。由于张良作战讲究奇正交织、变幻莫测,萧何往往闹不清要将粮草送往何处,结果便陷人了并非恶意的怠工状态,张良每次都要急速派人到后方同

萧何联系,以传达命令和指示,弄得张良疲惫不堪,萧何也是筋疲力尽。然而,指挥权归还给刘邦之后,帐下的人们为了弥补刘邦的不足,立

即各自作出判断,在刘邦前后左右充满活力地行动起来,尽管这些行动有

时会发生矛盾,或者违反基本战略准则,却不会给全军带来不必要的疲劳。

〃由我指挥,开始会取得几次胜利,使得士气大振,但很快就会由于

其他原因而使全军陷人弛缓状态,说不定还会造成大军不攻自溃。〃

张良坦率地讲出了自己的弱点。应该说,坦率正是'这位军事家最突出

的特点。张良事先让刘邦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防止他对自己产生恐惧心理。总而言之,在取得上述为数不多的胜利之后,张良重新回到谋士行列,专心致志地从事他所喜爱的情报搜集工作。

刘邦本来就是一个目光敏锐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不时有所表现。

〃恐怕会有意外之人最先进入关中。〃

这个情报与北方赵国的单独行动部队主将司马卬的动态同时传来,刘邦当即采取了一项十分果断的措施。司马卬果然显现出从北方接近黄河,再进人关中的态势。这种情况本来是有办法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的,但刘邦却火速派出一支部队抢占平阴渡口,威胁友军司马卬军队,以武力阻

止其渡过黄河。

刘邦的主力正在距该渡口甚远的南方,而且正在南下途中。不用说,

301

南下正是根据张良的建议。刘邦善纳张良之言,将其作为新的战略方针,终于南下攻至现今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城〈南阳郡三十六县的郡衙所在

地),只打一仗就把城中秦的守将赶跑了。靠着这场胜仗,刘邦军一下子就获得了南阳城的武器和南阳郡一带广大地区的谷物,士兵们填饱了肚皮,还补充了装备,旌旗飘舞,令人眼花缭乱。

〃这回总该可以进人关中了。〃刘邦心中有些迫不及待,随即进行军事部署,命令全军幵始向西进入关中。战马奔腾,士兵们甩开大步。此时,夏日即将过去。

〃西进!〃

张良并没有听到这项号令。决定西进之时,他不在刘邦营帐之中,正在遥远的后方热衷于搜集情报。得知刘邦军主力巳开始西进,他不禁大吃一惊,立即找来百名壮丁,轮换抬轿追赶刘邦。在张良看来,还是应当继续南下。

弃宛城于不顾,将有大害。

这正是张良最担心的一点,他连脸色都变了。

当南阳城遭到刘邦攻击时,秦南阳郡守以这座城池不宜防守为由,立刻向南方逃窜,龟缩到作为宛县县城的宛城,似乎要在这里闭关固守。刘邦看到这种情形,想起了过去张良曾主张舍弃开封之事,认为这一理论完全适用于宛城。

〃宛这么个小城,放过去不必管它!〃不过,开封和宛城的条件大不相同。以下的想象完全可以成立。当刘邦军西进抵达通往关中的险要路段时,自然要与守卫的秦军发生战斗。倘若在这种时候,后面宛城的秦军快速出动,从背后进行袭击,刘邦军就会在狭窄的险要路段上进退维谷,被逼得掉人山谷,落个全军,没的下场。西进并无大碍,然而,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首先攻占宛城。

张良追上刘邦的车,得到允许后进入车内,将攻占宛城的必要性作了详细说明。

〃噢,是这样吗?〃'

302

在张良尚未说尽详细理由之前,刘邦即下令全军暂时停止前进,像丢弃一只旧草鞋一样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可以说,刘邦的虚怀若谷正是令人

赞叹之处。一般认为,一支庞大的队伍旦作出发动进攻的部署,并指令部队向各自的目标快速前进之时,是很难停顿下来的。而刘邦却能在这一点上泰然处之。

〃西进之事以后再说。还是先进攻宛城。〃

刘邦撤销前面的命令,全军大掉头,将宛城团团围住。

宛城很久以前曾是楚国领土,从战国的某个时期起就成了韩国的土地,因此,城内有许多人知道亡韩宰相之子张良。张良在刘邦帐下积极抚慰亡韩民众一事,更广为人知。有一位曾当过郡守舍人〈管家)的陈恢,对张良的这些情况也有所耳闻,便劝说其主人投降,并主动要求充当使者。

陈恢在宛城的城墙上表明军使身份,并很快顺着梯子来到城下,与刘邦见了面。陈恢这个人身材不高,刘邦一眼就看出他颇像个懦夫,他最初只是像驴似的喘着粗气,发不出声来。

〃接受郡守投降,对沛公来说是件有利的事。〃

陈恢打算就得失问题进行一番论述。早在战国时期,充斥于各诸侯王国的策士和周游天下的说客们就盛行过这种辩论,其格式、方法早已定型,就连陈恢这样的人,只要一张口,都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摆出一大套理论。

又过了一会儿,陈恢的嗓子里才冒出了声音。

陈恢一口韩国的口音。难以听懂的地方,就由张良为刘邦翻译。I

〃沛公啊,人们早就听说过,楚怀王曾经约定过,最先进入关中咸阳者为关中王。可是,公眼前的宛城,在南阳郡也是一座最大的城池,城墙高大,可充军的百姓很多,不仅粮草充足,而且还有几十座与此相连的城池。

官吏差役和城里百姓以为投降都会被杀,都准备为守城而决一死战。公若攻打这座城,决非短短数日即可攻下,这必定会拖住后腿,不容公顺利进人关中。〃

有板有眼的一席话,正中刘邦的要害。〃在下说的话有什么不对吗?〃陈恢反问道。

303

〃君所说的极是。〃

从道理上讲,刘邦也只能这样回答。〃反过来,从公的角度来加以考虑,〃这种说法也是固定模式。陈恢以硬要人知恩回报的口吻说:干脆公就

封郡守为侯吧!封侯就可以让他照旧留在宛城,担负守卫这一带的任务,

再将郡守辖下全副武装的精锐秦兵尽皆编入公之麾下,令其加人西进行列。这样不仅一举解决了公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前方阻挡公进攻路线的城池

听到宛城的先例之后,也都会争先恐后地前来归顺,全部成为公的人马。〃有道理。〃刘邦深为佩服。

刘邦原本不过是一介草寇。自参加反叛以来,还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秦军投降,更何况还要接受郡守这样一个大官主动送来的降表,郡守所管辖的地盘,那可是大到可以和战国时期诸侯王国的领土相匹敌的。更何况,刘邦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无法无天的事情,竟然要封郡守为从前封建诸侯制下的〃侯〃,最重要的是,来自秦那边的主动求降还从来没有过。天下大势确实已经今非昔比了。

〃秦人巳经心虚了。〃刘邦心里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正是张良的白马

一战,挫掉了这一带秦人的锐气。〃

尽管刘邦内心将功劳归于张良,但作用更大的恐怕还是项羽。因为去

年年底,项羽在北方的巨鹿让秦的野战大军吃了个大败仗。在今年的酷暑

里,又发生了一桩尤为重大的事件,独力支撑着在平原地区四处征战的章邯将军向项羽投降,并被授予楚国的雍王称号。这个风声也传到了这里,

本地郡守的想法也随之转向投降和改换门庭,在几个月之前,这种情况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刘邦自然答应了他的条件,在城外会见了郡守,不仅将这个胆小的秦帝国的地方官吏称为殷侯,而且连充当使者的陈恢也一并行赏,封以千户

之邑。

〃秦的大厦开始崩塌了。〃这种切实的感受令刘邦心潮澎湃。〃不过,还只是极小部分的崩塌。〃

304

这一点,刘邦也想到了。在此之前,真是步履维艰,常常想到秦帝国

实在是很难打垮,他还曾想过,靠现在这种局面,是很难推动整个形势的。

刘邦年轻时就狂妄至极得令人厌恶,现在已年过四旬,加上树起反叛大旗以来的千辛万苦,他就像历经磨难的老狐狸一样,对眼前的小事已不再沾

沾自喜。

不久,刘邦大军便离开宛城,红色旌旗迎风招展,浩浩荡荡地向西挺

进。

炎炎烈日把士兵们的甲胄烤得烫人。刘邦随着车子在摇晃。这位不拘

小节的人几乎半裸着身子歪歪斜斜地躺着,有时还把脚浸泡在凉水里。说

到中国这片大地的文化,尽管后来发展到儒家学说,礼教才变得越来越严

格,但之前很久,赤身露体就是受人鄙视的,即使是一人独处,裸体也被

认为是野蛮人的行径,但刘邦对此却毫不介意。唯有手下谋士来见时,他

才慌忙装饰一下外表,戴上原来那顶竹皮制的刘氏冠,将衣服披到肩上。

果真能进人关中吗?在这次行军途中,刘邦依然心存疑问。

关中盆地是秦这个半开化诸侯王国兴起的地方,秦统一天下建成帝国

之后,也从未迁至异地,这里成了帝国的发源地,咸阳则从王都升格为帝

都,统治着整个天下。

刘邦等各路反叛军你争我夺、闹腾得热火朝天的舞台,从关中高地来

看,乃是在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即所谓的中原地区。说到中原,即是指自古以来汉民族的发祥地。按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其范围就是以河南省为中心,东至山东省西部,西至关中地区。但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讲,关中位置特殊,是中原西部的一个巨大高地,北方和西方均与游牧民族的居住区域相连接,似乎总能听到羌族和匈奴等所谓夷狄的胡笳声,令人印象深刻。

由中原进入关中高地的时候,有天险阻拦。天险之一就是函谷关,上面有人力修建的要塞工事。到达函谷关之前,还有开封、荥阳、洛阳等一连串的城池。将这些城池逐一攻破之后,才好不容易到达函谷关。

〃攻破函谷关,最先进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305

楚怀王说过的这句话,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攻破函谷关的难度。刘邦

当初也是沿着东流的黄河沿岸向西前进的,但所到之处遭遇大小城郭的阻挡,最终还是采纳张良的主意,远离黄河南下到宛城。就是说,刘邦离函谷关更遥远了。

张良这个人的思考能力的确非同寻常。为进入关中,谁都只会想到经由函谷关这条路,但张良却摆脱了这一思维。

尽管关中被称为〃天府之国〃,但却有许多天险环绕四周,有〃金城千里〃的美称,对外界来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