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43章

项羽与刘邦-第43章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这位年轻人,后来被誉为卓越的军事家。

张良一半的能力,肯定是在与东夷那位大力士共同流浪时培养出来的。为了探知唯一的敌人始皇帝的动态,张良供养了许多刺探情报的人,将他们撒向四面八方,连续不断地把纷繁杂乱的情报收集到手边,从瓦砾堆中

278

寻找璞玉一般挑选出准确的情报。除了始皇帝的亲信之外,普天之下也许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张良这样详细掌握始皇帝的动态了。

始皇帝从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的第二年起,便开始了他最喜欢

的外出巡幸。第四年春天,他到山东一带巡幸,经过一处叫博浪沙的地方

时,终于发生了一件大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此有简明的记载。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

上面所说的盗,就是张良和东夷那位大力士。

博浪沙地处河南省。自太古以来,黄河就连年泛滥不绝,博浪沙的奇景就是黄河泛滥所留下的遗迹,泛滥过后留下黄沙,形成如波浪般起伏的沙漠,附近地区也荒无人烟。

向山东行进的始皇帝,其出行仪仗队列及护卫队伍将通过这片沙漠中的道路。张良得知此事,便与那位大力士一同潜伏在沙丘背后。

那位大力士手持张良让铁匠给打制的重一百二十斤(合现在的二十七

公斤〉、拴着链条的大铁锤。不久,当始皇帝的仪仗队列走近时,力士猛然

站起身来,抡转铁锤,向始皇帝砸去。出手很漂亮,可惜并未击中始皇帝的车,而是命中了紧随其后的车辆,把车轮砸得粉碎。

〃糟了!〃

知道事情不妙,张良赶紧逃走。按照和力士事先的约定,两人分头朝不同的方向逃去,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始皇帝大怒,传令天下搜捕刺客,张良遂更名改姓四处逃避,最后到下邳〈江苏省境内)藏匿起来。

下邳是古代下邳国的都城,秦时也曾变成下邳县县衙所在地,在这一带称得上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城池。城中细流如网,小桥比比皆是。

有一天早晨,张良的心情异常地好,信歩走到一座桥头之时,有个衣衫襤褛的老人走近,故意将鞋子丟到桥下,回过头来望着张良喊了一声〃小子(孺子)〃,努着下巴吩咐道,〃给我捡回来!〃

张良一时间深感不快,然而抱着复仇的念头潜伏于此地,与人公开争执就会带来不利的后果。更何况,在中国这片大地之上,在以敬老为重要

279

道德内容的懦家学说诞生之前,尊重老人就早巳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了。张良转变念头,放下身架,两眼望着老人。只见这位老人身体痩弱,容貌丑陋,脸上毫无表情,一张嘴便露出几颗残存的牙齿,每颗牙都焦黄焦黄的,简直像某种矿物质一般。

张良走到桥下拾起鞋子,刚要递给老人,老人却抬起一只脚说:〃给

我穿上!〃

张良很有心术,面对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仍能心平气和。他的教祖老子教导,要采取如柳枝随风摇摆般柔和的态度。张良极其自然地弯下身去,将鞋子穿到老人的一只脚上,这种表现可能就是道引中修炼出来的所谓呼吸吧!

老人很可能是当时尚处于原始阶段的老庄的信徒。老庄崇尚无为。老人似乎感受到张良的举动和表情上都有一种训练有素的无为,便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没过一会儿,他又返了回来。

〃小子!〃老人再一次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教给你点东西。五天后,天一亮就到这儿来!〃

当对方展现出这种说来就是〃阳〃的态度,张良随即敏捷地变成〃阴〃,长跪在地上,为避害只好如此。

〃遵命。〃

见张良垂下头去,老人似乎感到十分满意。

张良遵照命令,于五天后的一大早如期来到桥头,一眼就看到老人早巳等在那里,得到的只是老人怒目圆睁的呵斥。〃和老人见面竟然迟到,成何体统!〃

随后又听老人说道:再重来一次!五天之后,张良半夜里就动身到桥头守候。不大工夫老人就赶来了,交给张良一个包袱,据说这是一部兵书。以上就是司马迁访问下邳时,从熟悉当地历史掌故的老者或张良子孙口里得到的有关张良的传说之一。

280

据说这部书上题有四个大字:《太公兵法》。

所谓太公,就是因垂钓而闻名的太公望吕尚,是周文王发现的名将。当时,他巳经是一位相当模糊的古代人物了,不过,在传说中似乎仍然非常有名气。

传说中张良从老人那里得到的《太公兵法》,是不是真的存在,人们并不十分清楚。

顺便说明一下,《六韬》这部据说为太公望吕尚所著的兵书还是有的。这部兵书不是当时的产物,是到汉以后许久,才被人假托太公望之名编写

而成的。即使有关张良的这个传说是真实的,这部兵书也不会是《六韬》。

〃读了这部书,日后你就能成为王者之师。〃

老人在桥头说道。当张良想问老人的大名及住址时,老人不慌不忙地说道:十三年之后你会见到我。老人的预言是:十三年后,你将经过济北的谷城山(山东省境内;),在山脚下会看到一块黄色的石头,那块黄石就是

我。

据说,张良十三年后经过济北的谷城山,真的看到了那块黄石。张良将其带回汉都城的宅邸,十分敬重地供奉起来。据说,张良死后,其家人

曾将黄石与他那小小遗骸葬在一处。今天若能发现张良的墓葬,进行发掘,黄石是否真的存在即可大白于天下。但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即这个黄石之说,或许是张良自己编造出来的瞒天过海的手段。

以后张良便一直住在下邳,投身于游侠的行列,预先组织起自己的势力,以备他日之需。然而他并不像刘邦那样是个能当头领的材料,只能指望得到那些有实力的侠义之徒的信任,与之结下肝胆相照的兄弟之盟。不过,仅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张良具有相应的势力和侠义心肠一一他搭救了一个突然跑来的楚人逃犯的性命,将其窝藏起来。

后来才知道,这位楚人竟是项羽的一位叔父。在众多的叔伯父当中,

项羽只得到了项梁的抚养,后来随之一同举兵起事,此外他还有几位叔伯父,其中有一位叫项伯的十分忠厚的人,在项羽形成一股势力之后,他就

281

寄身于楚军,再也没有离开过。张良在下邳搭救的逃犯正是这位项伯。项

伯不忘此次救命之恩,为了向张良报恩,后来还引出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连刘邦也跟着捡了一条命。考虑到当时的侠义之心、人们的日常习惯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说侠义精神本身就具有戏剧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张良光辉灿烂的一生,很可能正是源于侠义这种非同寻常的伦理观

^0

不久,始皇帝驾崩,加上陈胜起义,天下顿时陷人了烽烟四起的混乱

局面。

四处漂泊的苦役和流民很快就聚集在陈胜的旗下,形成一股巨大的势力,直到自称陈王的时候,张良都未能作出迅速的反应。从对秦复仇的志向来说,他本应即刻起兵的,但他却没有足以吸收流民的实力,好不容易才将下邳一带的百余名年轻人聚拢到一起。

张良率领这支小部队一路行军,想投奔到陈胜的麾下,但中途却得知陈胜已被秦军击败战死,还得知一个叫景驹的人取代陈胜,被推为首领。

〃真是无路可走了。要么就到景驹那儿去?〃

张良内心曾冒出这个想法,却提不起兴致。在这段时间里,连张良这样的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情绪波动得十分厉害。尽管伐秦的大好时机巳经到来,他却无法跟上急速发展的时势。秦帝国的根基如同一口锅底已经破裂的大锅,完全丧失了元气。陈胜战死之后,失去主帅的反叛军犹如破缸里冲出来的水,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流动,战国时期的旧王国也开始在各自的故地复活,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王族后代。当时最为关键的,是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

张良一时间也曾想过自立旗号,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是那块材料。〃

在这件事上,张良早就把自已看透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他如饥似渴地想找到的,就是一位可以为之出谋划策的、能成大器的人物。

说句实在活,张良推迟出山,很可能就是奔走四方、见过太多人的缘

282

故。每听到什么地方有率领几百几千游民的首领,他就要前去会上一会,谁知竟都是些徒有虚名的无耻之徒。张良认为,哪怕对方是酒襄饭袋也无妨,只要能听取采纳自己的意见即可,但是,哪一个头领都是靠雕虫小技把头脑填塞得犹如粪桶一般,根本没有听取他人意见的雅量,只图眼前的

粮食和人马。

〃我愿授你兵法。〃

尽管张良这样讲,也没有一个人肯听。

〃方才我所说的兵法,并不是出自我个人的才学。〃

大概就是在各地和这些首领接触的过程中,张良才不得不讲出兵法乃

为神授之说的吧!张良过于年轻英俊,身材也痩小,更尚无名气,盘踞在哪座城池的首领,都不肯把命运寄托在这类无名者的说教上。

出于无奈,张良只好聚集少年,组织起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开始行动。但他无法解决吃饭问题,结果只好投奔陈胜的继任人景驹。

有一座叫留的小城。

这是自春秋以来就有的一座小城,位于现在江苏省沛县的东南,跟刘邦出身的沛差不多。当时,景驹正在这座小城里。

张良在直奔留城的途中路过沛地。这时刘邦巳被称为〃沛公〃,不过仍

旧是一支只有数千人的小股势力,正在不断地进攻这一带势单力薄的秦朝

势力。

〃且慢,这位刘某的名字过去听到过。〃虽然张良只了解这么一点点情况,还是主动派人,请求见上一面。

刘邦是个性情爽快的人,不仅马上答应会见,还敬张良为上宾,听取了他的意见。

〃所谓听,竟是这么一回事吗?〃张良望着正在洗耳恭听的刘邦,顿时有一种新鲜感,备感欣慰。

刘邦满面春风,一直注视着张良,将高大的身躯倾向这位年轻人,对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用心地听着,仿佛要吞进肚子里去。这不是在故作姿

283

态。刘邦有一个长处,早在出生之前,他似乎就把小我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以虚怀若谷之心望着眼前的张良,而且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听着听着,刘邦就明白了:〃这个人有真才实学。〃虚心大概会使人变得聪明。

其实,要说刘邦的可取之处,也就仅此一点。张良侃侃而谈,感受到

从未有过的痛快,仿佛正在向一个巨大无比的容器里灌水一样。

最后,刘邦说:〃我是一个粗人,先生若不嫌弃,可以做我的宾客

吗?〃

话音中略带一点乡土味,但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请求。〃十分荣幸。〃

张良红着脸说道。内心不禁感到一丝狼狈,因为他已经向景驹提出了申请,希望投靠到他的旗下。

〃景驹之流,有什么本事!〃张良把自己狠骂了一通。侠义之士从无二言,然而眼前就有个刘邦,要让这位刘邦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如此宏图大志面前,对景驹的不义就是小事一桩了。

刘邦给张良〃宾客〃的待遇,还在军事建制上暂时给了他一个厩将的

官衔。所谓厩将,本是旧楚国的官名,并不直接参加打仗,但可作为将领出席最高军事会议。这真可谓是正中张良下怀,第一次见面就能给予一个恰如其分的职务,刘邦的眼力应当受到充分肯定。

在这段时间里,刘邦只能算是初起阶段,还是一小股盗贼的头目,也

还没有见过项梁。

之后刘邦才去薛〈山东省境内)跟项梁会面,并投入他的麾下。不久,项梁就根据范增的建议,找到一个亡楚的王孙^尽管其来历十分令人怀疑,立为与亡楚末代君王称号相同的怀王,使楚国得以复兴,此时刘邦巳等于成了楚的一员部将。

张良则是这一员部将的幕僚。

〃沛公若只当一员部将,势必难成大事。〃

284

当时,张良有过这个想法。

本来,刘邦投到项梁旗下时,最多也不过带来两三千人。后来,虽然凭着项梁的好意又借了一些人马,但实力仍然有限。既然要依据直接指挥的人数来确定刘邦在楚军中的地位,那就只有大量招兵买马了。

〃楚巳经再次复兴了。〃张良给刘邦出主意说,〃也应当让韩再次复兴。

如果把韩的势力置于公的指挥之下,公就能在楚军中占据更大的席位。〃

刘邦知道张良出身于亡韩的宰相之家,心想,若把这个人放回韩的故地^秦的颍川郡,让他立韩的王孙为韩王,再把那些遗民吸收过来,岂

不就可以得到巨大的战斗力了吗?

〃是吗?〃

刘邦显得很高兴。

〃不过,这件事需要以楚的名义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