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35章

项羽与刘邦-第35章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余并不在巨鹿城内。

他组织了一支军队,与一个叫李良的原赵国的将军进行交战,将李良打败后,却又将其放跑了。李良曾与秦暗中勾结,弑杀了前赵王。由于这些情况,从赵军还在邯郸城内那个阶段开始,他就与张耳分开行动了。当赵王和张耳逃进巨鹿城内时,他还在其他地方。

当巨鹿城告急之时,陈余正在北方一个叫常山〈河北省境内)的地方养精蓄锐,并在当地得到几万名新兵。张耳派来求援的密使曾多次来到陈余所在的常山小城。他每次都答应马上行动,并让向张耳大人问好,但就是迟迟不肯动身。

权力有时会令人鬼迷心窍。此时的陈余就处于这种状况。

〃赵王和张耳早晚要死在巨鹿。〃

这种蛊惑人心的嘀咕,是不是巳经迷住陈余的心窍,实在是令人怀疑。赶到巨鹿战场周边来支援的代、燕以及齐国带兵的将领,也都愤愤不平地说:〃最关键的赵的大军不来,为什么偏要我们拼死命地前来救援

呢?〃^

陈余便成了众人怀疑的焦点,毕竟经受不住一催再催,好不容易才开始有所动作,只往南前进了一点点。然而来到巨鹿以北要害之地后,他却又按兵不动了。

说到张耳和陈余,以前在赵和魏的地盘上时,这两个人总是被相提并论,两人的交I肯已到了传奇化的程度。即使在强秦悬赏隐姓埋名逃亡的二

227

人的项上人头时,也照样流传着各式各样脍炙人口的佳话。二人本来是一对结拜兄弟,但因年龄相差较大,张耳居于上位,陈余便像对父亲一样来对待张耳,张耳则给予陈余超乎父亲般的关爱,二人之间结成的就是这种世上罕见的、生死与共的情义。

不过,现在义父当了右丞相,义子则当上大将军。他们的远大抱负算是实现了一半。可是,他们的初衷是否就是这种世俗所谓的荣华富贵呢?

〃打倒秦王朝!〃

这一目标在当时有些不够现实,从这一意义上讲,甚至很有些形而上的色彩,但却使处于贫寒之中的二人奋发向上,热血沸腾,结为刎颈之交。不过,倘若透过表面现象来看实质,恐怕还应当说,是他们当时尚未能享受到荣华富贵,产生了怀才不遇的心理,才使二人建立起火热的友谊,或者说使之诅咒秦而怜悯天下苍生。一旦担任赵的要职,他们立即就现原形一般露出了本来面目。这种为人处事的善变作风,在张耳身上尚不甚明显,而在陈余身上则几乎是展露无遗。

〃为何不由我自己来当赵王呢?〃

一种新念头死死地缠住陈余,使他的想法和行动都开始变得怪异。现在的这个赵王,只不过是二人从路边随便捡来一个人,给他戴上王冠而巳,事成之后要么将其赶走,要么将其杀掉,反正必将是二者取其一。接下来的候补者就只有他们二人了。张耳本来就年长,陈余很久以来一直以父亲之礼来对待他,自然张耳顺势就可以当上赵王。而权力欲就像一把魔术钳子,死死地钳住了陈余的脑袋,他满脑子想的就只有这件事。不过,事态的急剧变化,却也在陈余面前展开了一幅最具魅力的远景,眼看着成为自己泮脚石的赵王和张耳都被扔进一只锅里,也就是说,秦大将章邯巳将巨鹿城外的大地当成一只大锅,正在用熊熊烈火将他们煮死。

就陈余来讲,只消偷偷躲在一旁,笑着坐山观虎斗,即可万事大吉。

城中粮食开始告罄,士兵和老百姓甚至连站起来走路都很困难了。身陷如此困境,张耳已对陈余怒不可遏。他特地挑选自已的亲戚张黡和陈余

228

的亲戚陈泽作为最后一次前去催促的使者,趁深更半夜将城门打开一条小缝,让他们俩往北急驰而去。这二人化装突破秦军重围,一路快马加鞭,

抵达陈余营垒。

〃右丞相〖张耳)说,什么叫刎颈之交,不就是生死与共吗?如今吾之死正濒于旦夕之间,尽管如此,公仍屯军北郊而旁观,岂非无信而太甚

吗?〃

陈余对此自有一番理论。他说:秦军共有三十余万,其中二十余万布阵在巨鹿大地之上。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我的士兵只有两万,若现在就行动,无异于往饿虎口里送肉,只能白白葬送全军性命。还不如容我日后再为赵王和张耳大人报仇。如果现在死掉了,还由谁来报仇呢?说完就不再理睬了。

使者二人以激烈的言辞劝说道:在讲究信的道义面前,日后之事又有何意义呢?倘若全军覆没,对张君〈张耳)岂非无信可立了吗?有鉴于此,陈余也终于招架不住,只得提出一项折中方案。

〃那就只派五千人去吧!〃仅此而巳。

这项折中方案给五千人带来的是悲惨的结果。两名前来催促的使者率领这支人马想要进人城内,谁知半路上遭到秦大军重兵包围,无一人生还。

在巨鹿城内及其郊外大地上,赵军饥饿日甚一日,赵国正面临覆灭的

危险。

楚军也出动大军前来救援,前面我们巳经讲到过,还曾讲过因上将军宋义中途按兵不动,故而被项羽在愤慨之余将其斩首,并由项羽掌握了全军的指挥大权。

项羽只身闯进宋义的住所将其斩首,应该有许多动机,其中包括项羽性子直、易冲动及极端好战,还有人们对宋义一意孤行的明哲保身外交的愤慨等等。但就诸多将领和全军士卒来说,能够接受项羽所采取的非常措

施,意义格外重大。

229

楚军巳彻底休息了四十多天,附近的粮食已被吃得一干二净,饥寒交迫的士卒开始发牢骚,维持军队秩序已难上加难,而且随时可能发生暴乱、

逃亡之类非常事态,处于紧急关头。

楚军本属于那种为找到食物而四处流动的流民队伍,本该提供食物的

宋义从根本上放弃了应履行的义务,实际上就等于违反了契约。众将都十分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安抚部下的不满和牢骚,就在这个时候,项羽只身奋起,采取了非常措施。从破坏了属于区区小节的尊卑有序来讲,项羽的

行动也许可以算做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但有一传统观念要说清楚,时逢乱世,为一大群流民队伍提供食物本是为将最大义务,若将这种义务作为基础来看,可以说正是项羽取代宋义,才使这一基础有了可靠的保证。

项羽将获得粮食作为目标,从他早前用来说服宋义的话语里就能看得十分清楚。这在《史记,项羽本纪》里也有记载,其原文是:

士卒食芋菽(甘薯和大豆〉,军无见粮(现成的粮食〗。引兵渡河(黄

河)因赵食……

意思是说,赶快率领士兵渡过黄河,到战场上去吃赵的粮食吧!措辞虽然有点粗俗,但却很符合流民军队理所当然的运动规律,就是要从粮食枯竭的地方运动到食物丰富的地方去。项羽并没有玩弄什么花言巧语。

项羽将宋义斩首之后,当即昭示全军,粮食就在赵的大地上,由此士气才好不容易得以恢复。人们都来了精神,朝北方赵的大片土地前进。可

以说,他们这种奋勇向前的心理还多半是出于饥饿。项羽始终骑在马上。

属于公卿身份的上将军宋义总是使用华丽的座车,而项羽却从不用这种东西。头一天即将出发之际,宋义的座车被浇上油点上火丟弃在路边。坚硬的木材跟油一起燃烧,冒出的浓烟高高升起,走出几里地之外再回头望去,也能看到背后高空中的烟柱把天上的云彩都给染成了茶褐色。

项羽根本不想如宋义那样,靠装饰来特地显示自己的权威。宋义为了让人们亲眼看到自己是旧楚第一号贵族子弟,竟然有时在军旅之中也采用公卿贵族的华丽装束,有时还特意将车子装点得十分豪华,让很多扈从的

230

车辆排成一字长蛇阵,摆出一副像是王的威严架势

0

宋义自有其理由



〃只有这样,楚人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他老早就曾对跟前的人透露过这种想法

0

战国时期,楚与居住在华中和华北地区的汉民族相比,具有强烈的贵族崇拜意识,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巳经提过。楚人对高贵种族具有一种带

宗教色彩的尊崇观念,甚至还有贵族当上巫师



〃楚人只有这样才行。〃

宋义企图以这种强加于人的办法来抓住士卒的心,这表明他总算还了

解一点楚人的习俗

0

不过,项羽却从来不用这

^…!…^

0

项羽总是一身武将打仗时惯常的装束,摇摇晃晃地骑在马

0

这样就巳经足够了,他那伟岸的身躯,比任何车驾或华美的服饰都更

能打动士卒的心。

说到项羽的身躯,早在吴中〈苏州)时,他那高大健壮的个子就给人们一种非同寻常的感觉,简直就像一匹高头大马走在路上。后来随着战斗

的洗礼,项羽的大小肌肉都宛如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钢块一般,变得十分坚韧,他骑在马上,一个随便的小动作都能让人感到有种铿锵有力的韵律。

〃可惜只有一点不足,就是很少运用智慧。〃

范增这号人常将这位年轻人与其叔父项梁相比,才会有这种不满的心理。但若让项羽来讲,他却认为范增的什么智慧之类纯属徒劳无益的雕虫小技,有时也只不过是上了年纪、老成持重的人消磨时间的话题而已。面对这种乱世之秋,要么取胜,要么败北,需要的只是挥剑一举定乾坤的勇

气和力

0

〃智慧十分重要。〃

项羽曾这样说过,仿佛是在嘲讽范增。

44

不过,说到底似乎还是要相信,^胃智慧只在善后时才有用,对胜败本身是不起作用的。〃

231

仿佛这才是他始终如一的信条。

项羽这种对武力的信仰,决非来自教导过他的项梁,从项梁甚至具有某种智者的繁琐,便可略知一二。项羽就是这个样子。

只能说,项羽天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人。他的有趣之处,还在于他的天性中既没有怯懦也没有不安,还与楚人一样相信鬼神。他是极为自然地相信这些鬼神,或者说,他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抱有这种信仰。项羽就是以本来面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按照范增对世人的划分方法,对这种人该如何处置呢?索性放到人类以外的范畴里去吗?总之,实在是非常困惑。

〃唉,反正还是个小毛娃子嘛!〃

范增只能说给自己听,再勉强设定出一条与项羽接触的标准。〃我要是不帮助他,他可能就会一事无成。〃

随着不断地向北推进,巨鹿平原的情况逐渐明朗化。在这片大地上的秦军有二十多万。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国前来支援的军队在城外左一处右一处设置营垒,都是五千或一两万人的队伍,连城内的兵力加到一起,也不足八万人。项羽这支军队是七万人。〃简直毫无优势可言。〃

范增经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因而行军路上,他一直都在绞尽脑汁地思索是否还有什么意外的良策。在当时,胜负全靠敌我双方兵力来决定。将帅的工作就是增加自己这方士兵的人数,为此,开战前就使尽了一切外交上的手段。范增思索的方案也集中在这个方向,可惜士兵来源已经枯竭,巳经根本无计可施。

当然,士卒们对这种状况尚一无所知。一般都是告诉士卒,敌军的数

量很少很少。在军中不得议论敌我双方的强弱,则更是军队都普遍采用的一条军规,而项羽军在这方面执行得尤为严格。〃赶快抵达赵的广阔平原。〃

232

跟关心敌我双方的强弱相比,这件事在楚军士兵的头脑里占据了主要位置。赵那里有食物。楚军士兵本来就性情豪爽,深刻思考并不是他们的长项。他们很喜欢放声高歌,行军途中,动不动就来一段惊天动地的大合唱,这正是楚人的癖好,北方军队里是很难见到这种情形的。

对范增而言,章邯所筑的甬道也是一道让他感到棘手的难题。当这方面的详细情报送到手时,范增便来到项羽的住处,用枯树枝折成甬道的形

状让他看。

〃章邯军的强大,主要是靠这些甬道来保证的。〃

讲完这第一句,刚要全面论述战场状况时,项羽就把范增的话给打断了:章邯军的强大在甬道,把甬道破坏掉不就成了吗?

〃就是毁掉嘛!〃〃可是……',

范增又说,若是能毁掉,那谁也不用大动干戈了。巨鹿城外各国派来

的支援部队哪怕只想向甬道靠近一点点,立即会遭到秦军的袭击。不过,项羽根本不听这些枝枝节节的问题,只说了一句:〃毁掉,就这么简单。〃

接下来,他也只是说道:至于方法,就是边战边毁嘛!为了毁掉那些甬道,每支军队都要带上工兵部队。在这次作战当中,范增所干的事就是负责指挥这些工兵部队了。

当项羽所率大军到达黄河岸边时,已是人冬之际,寒气愈发逼人了。

河水减少,河道变窄,荒芜的河滩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