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100章

项羽与刘邦-第100章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猪,变得疯狂起来,汉军就不可能有从容准备的时间了。〃当然,若能一举消灭项王,那就另当别论。〃

陈平这句话的意思是:敌方只要有项羽站到阵前,汉军全军都会抱头鼠窜,率领这样的军队能一举消灭项王吗?不消说,这正是陈平最担心的事情。

302

〃子房兄,你本人对这场追击战持乐观态度吗?〃

小。

张良停住脚步,从正面看着陈平的眼睛。

明知不乐观,为什么还要干呢?陈平不禁有些惊讶。

陈平很喜欢张良温文尔雅且又恬静淡泊的性格,对于张良制定计划时

慎重得令人心烦的特点也十分了解。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竟想进行一场孤注一掷的大赌博。而这场赌博如果失败了,就会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虽说没有成算,但越往后希望就越小。项王回到楚地让兵马休养生息之后,战斗力就会更强。那时就会成为一支可怕的势力了。〃

张良还说:〃而且项王年轻,汉王却已经临近老迈之年,等待只对项王有利,而对汉王不利。〃

〃迄今为止,汉王巳经一步一步地做了很多事情。尽管每战必败,但汉王还是在外交上下了功夫,把天下的弱者、沽名钓誉者和对现实不满的人都笼络到了一起,靠了这些条件,才好不容易发展到能和项王打个平手的程度,这从广武山上整整一年的对峙就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应该算是汉军力量的鼎盛时期了。〃

〃现在是鼎盛时期吗?〃

陈平对张良的分析感到很意外,但同时又觉得他的分析很有道理。在广武山跟项羽对峙的那段岁月里,面对粮食过剩的汉军,各地举兵的小头领们都被吸引过来,相继率领手下党羽前来投靠汉王。说得严重些,有的人前来投靠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吃饭,根本不是为了打仗。

这些人不久就会投奔到在楚地恢复战斗实力的项羽那里,其原因不言自明。

〃而且还有一个理由,楚军刚刚还在饿肚皮。只要看看士兵下山的那种疲惫不堪的步履就能知道,对迄今为止一直百战百胜的项王来说,现在正是战斗力降到最低点的时候。〃

〃你是说要以盈讨亏吗?〃

陈平的声音有些激动。

303

〃那倒不一定。〃

张良接下来说道:反正我想向主上进言。因为事关重大,我一个人去讲,主上肯定拿不准主意。如果陈平将军也有同样看法,那么主上就会大

胆下决心的。

刘邦有个毛病,喜欢在吃饭时接见人,嘴唇沾得油光光的,冲着来人

说:

〃来得正好。你也吃吧!〃

马上命人给端来饭菜。

今天早上,是从广武山上一年的对峙中解脱出来,进人城里后的第一顿早饭,所以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和活跃,离开坐席亲自往张、陈二人碗里拨肉,可是随着张良话题的展幵,他那双手却不动了。

〃你是叫我违反协议吗?〃

刘邦很快返回座位,把脸绷得很紧。

〃和项羽的关系由此也就宣告终结了。〃

刘邦这句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张良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楚汉这两

大势力的角逐,毫无疑问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生死搏斗,但他们二人之间却有一种属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感情,纵使不能称做友情,也和友情颇为近

似。当初,尽管是刘邦首先进人关中,但还是把霸主之位让给了后入关的项羽;在鸿门宴上,项羽根本没听范增〃杀死刘邦〃的劝告,刘邦才得以

保住一条性命。

刘邦虽然害怕项羽,但在内心深处也一直对这位死对头抱有某种感情。

至少可以说,刘邦对早先背叛自己,而现在又跟随自己的幼时同乡雍齿有

一种憎恶的感情,可是对项羽这个敌人却丝毫没有这种感情,有时心头泛起鸿门宴时的情景,反而会对项羽那种与人为善的独特品格和妙不可言的

人情味感到莫名的兴趣。

〃我在广武山上已经把项羽弹劾了一通。如果现在违约,失去项羽的信

任,我就再也无法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去面对那个小毛孩子了。〃

304

〃一切都永不复返了。〃张良说。

迄今为止,戏剧性的场面很多,其中有义,有侠,也有情。当时尽管在打仗,但也还有相应的闲情逸致,而现在这一切全都成了过去。从现在起只有一种选择,要么是刘邦抓住项羽把他的心脏剌穿,要么是项羽一刀把刘邦的头斩于马下,二者必居其一。

〃即使让全军掉过头去追击项羽,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打胜。然而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我们不去追击,陛下的首级就要掉在项王面前。〃

〃那么肯定吗?〃

〃陛下,能够救陛下的只有您自己的决心了。〃

〃好,把众将集合起来!〃

刘邦猛地一下把盘子拉到自己面前,大口大口地吃起肉来。在跟踪追击和进行决战这一长时间的军事行动当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吃上一顿好饭,刘邦一面这样想,一面不停地大口大口地嚼着。从侧面看去,他的脸又恢复了平时的本色。

项羽乘坐一顶轿子,顺着山路向下走去。

本来,照他这个人的体力,完全可以一步一个脚印,以连石头都能踩

碎的劲头自己走下去的,但楚军士卒们都希望能从远处看到坐在轿子上的项羽,尽管闷得慌,最后还是用上了轿子。

一到山下,士卒们立即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以前看不到别人,所以谁也没有注意,而现在,即使和正在田里干活的农夫相比,士兵们也显得面黄肌瘦,步履蹒跚。

〃回彭城叫你们吃个饱,把肚皮都撑破!〃

下面的将领们都在这样鼓励那些士兵。在沿途的平原地区也没有囤积的军粮,只好靠兵站仅有的一点粮食一站一站地吃下去。

项羽最大的失策就是让士兵饿肚子。这些士兵大多都是流民出身,只是在背井离乡出来找饭吃吋才到项羽手下当了兵。因此,这些人有个习惯,一旦没有饭吃,就要跑到别处去。而这些人直到现在还耐着性子没有离去,

305

其原因可以说只有一个,就是对项羽的强烈崇拜心理。

他们对吃饭问题的不满,不是冲着项羽,而是冲着上面的各路将领。

他们在背后偷偷地骂道:〃这些将军都是干什么的!,'

将领和士兵的关系是建立在授受食物这一默契上的。为将者不能圆满履行授兵以食的天职,却还要高居在士兵的头上,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滑稽更无耻的事了。在广武山上长期坚守阵地的时候,这种怨恨就巳经集中到几名不得人心的将领身上,甚至还出现了〃杀死某某〃的悄悄议论。

〃下山就会有粮食了吧?〃

士兵抱着这种期待的心情来到山下,谁知却要立即开始行军。说是到

彭城就能吃饱,可是彭城远在八百里开外的地方,即使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强行军也得十天时间。

〃为什么不早点在平地上储存粮食呢?这不是某某的有意拖延吗?〃

士兵们开始指名道姓地骂起将领来了。

有些人甚至成群结伙地到农民家里去抢,这就跟亡秦的官兵相去不远了。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一直到后世的多少个朝代,官军都是对人民蛮横无理,又杀又抢;而农民起义军在这方面则要求很严,尽管也有不少例外的情况。汉军和楚军本来也都是对秦造反的起义队伍。其中,楚军由于长期坚守广武山阵地而饥肠辘辘,对各路将领也充满憎恨,这使得楚军军纪顷刻之间就松弛了。这种现象很快又引起了逃跑。

项羽来到山下以后,换上了坐骑。他把马头朝向东边,说:〃什么都不要说了,赶快急行军赶到彭城。到彭城,让你们把大米和猪肉全都吃个够!〃

项羽一句话就把眼前的事态平息了。不过,对楚军士卒中正在蔓延的乌七八糟的现象,项羽却毫无察觉。

刘邦此刻巳经作出决断。〃马上追击项羽!〃

说罢,便把刚要西进的汉军向东调过头来,然而,刘邦却没有那股扬

306

鞭跃马、踏得尘土飞扬急追上去的勇气了。

他所说的行军根本就不叫战斗行军。那情形就跟一个半路打劫的胆小强盗蹑手蹑脚地跟在过路人的背后差不多。汉军将士们无法充分理解大本营的意图,根本弄不清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更不要提全军因刘邦的重大决策而处于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了。

事态已进入极其单纯的战术阶段。

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火速追上敌人,将其消灭。

不过,几年来一直重视政治策略和军事战略的刘邦,面对如此紧急关

头,却仍想使自己的部队避免陷入单纯的战术行动,企图寻求与各股原本

属于自己的势力进行联合作战。实施联合是要花费时间的。这就是说,战斗行军不再急如星火,而只能缓缓行进了。

在其他各股原属刘邦的势力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在东北方向的齐地

骤然强大起来的韩信。韩信当初只不过是刘邦手下的一员战将,但自从平定齐之后,趁当时刘邦在广武山走投无路的机会,可说是以强索硬要的方式当上了齐王。

既然当上了王,形式上就等于与刘邦平起平坐了。从法理角度来讲,论证这两者的等级差别是很困难的。只是中国历史上有个习惯,在〃王〃之上还有一个〃霸王〃,尽管在形式上都是平等的,但当了霸王的人却对其他的王具有影响力。刘邦就是根据这个习惯,以霸王的身份(尽管项羽也是霸王)让韩信坐到齐王的位置上去的。

既然当了齐王,从法理角度来讲,就等于从刘邦那里独立出去了。刘邦向这位当上齐王的韩信紧急派出特使,命其捎去话说:〃楚军粮草已断,军纪松弛,项羽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我此刻正在追击项羽,准

备将其消灭。拜托齐王赶快到我们这个战场上来会师!〃

使者赶到韩信在齐的大本营,大约需要七八天的时间。即使韩信同意并立即发兵行动,抵达战场肯定也要用去十天时间。虽说在这段时间里有失去一切战机的危险,但面对当前这种刻不容缓的局面,刘邦却一反常态地显得从容不迫。

307

无论如何,也得集结一支大军。

刘邦把这件事放到最优先的位置。其实,即使不这样做,现在的汉军也远远超过了楚军,因为有各地的杂牌军加人,汉军人数已大大增加。

对正在进行流动作战的彭越,也紧急派去了特使。让特使传的口信是:〃和我一块儿来攻打项羽。自秦末以来,多年的战乱由此一战即可宣告结束。希望你及时赶来会师。〃

然而彭越究竟能否老老实实地赶来,还是个疑问。

这个昌邑出身的家伙老奸巨猾,素来不喜欢项羽,才来投靠刘邦,自那以后,他便一直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热情,专门从事骚扰楚军后方的工作。他始终想自立旗号,对刘邦的所谓忠心之类,可以说一丝一亳都没有。

尽管如此,彭越的功劳却是汉军所有将领都无法相比的。他一直出没在汉军主力战区以外的地域,反复威胁楚军的粮草补给线,不断地抢夺粮食。忍无可忍的项羽曾亲率大军进攻彭越,但彭越和他的部队却像苍蝇一般逃向北方,躲进沼泽地里。一旦项羽返回大本营,彭越就再次出现在楚军的后方。可以说,广武山上的楚军最后达到食不果腹的地歩,其中一半的功劳都要归到采取这套战法的彭越身上。

彭越对有些事是很不满意的。

楚汉双方在广武山上对峙的时候,说来是由于韩信派使者去敲诈勒索,刘邦出于无奈才让他当上了齐王,但当时对彭越却没有任何表示。让彭越也来当王这件事,刘邦脑子里连想都没有想过。

然而,彭越那边却在心里记下了这笔账。

〃韩信和我,究竟谁的功劳大呀?〃

〃刘邦这家伙,〃彭越心里在嘀咕,〃你小子也明明千过鼠窃狗偷的勾当,却把我看成是盗贼出身,始终小瞧我。〃

本来,彭越对敌人是个英勇无畏的人,而在自己人面前却往往容易产

生精神上的创伤。韩信当王那件事使彭越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再也不派人

到广武山上跟刘邦进行联系了。

还有一种捕风捉影的说法:彭越和韩信之间曾有过一项秘密协议。虽

308

然韩信在这个问题上持消极态度,据说彭越方面却不断地带上方案前去说服韩信。

〃让我们采取一致行动,对楚汉双方均保持独立的态势。〃

局势发展到这个阶段,韩信和彭越均已意识到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看法是:楚汉双方很可能同归于尽。

即使一方尚能苟延残喘,也是气息奄奄,无法立即东山再起。如果趁此机会兴兵讨伐,天下就会归韩信和彭越所有……

〃楚汉的哪一方能免于灭顶之灾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韩信和彭越都认为是楚。他们认为,刘邦的汉军能勉勉强强与项羽保持势均力敌,全在于刘邦这面有占领齐地的韩信和活跃在旧魏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