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20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20章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未发现美舰队,威风凛凛的18英寸的巨炮未发一弹,不得已扫兴而归。此后,完全与敌舰队脱离了接触。日本机动部队遍体鳞伤,于6 月24日回到了濑户内海柱岛泊地。 
就这样,满怀信心发动的决心全歼美机动部队的最后决战,却以自己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日本若想再发动一场海上舰队作战,没有半年时间的修整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这次战斗,日本方面损失大型舰空母舰2 艘,轻型航空母舰1 艘,损失舰载机380 余架,虽然不能说日本从此失去了重建机动部队的能力,但是,要想恢复机动部队原有的规模将是相当困难的。此次惨败,使日军统帅陷入了困苦的绝望之中,日本方面在这一战斗中虽说并非一无所获,但战果却寥寥无几。据美国报道,美军损失飞机9 架,战舰“南达科塔”舰面中弹1 颗,重型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航空母舰“邦克山”遭日本飞机近弹袭击而起火——这对日军来说,是一次可耻的惨败!   
(八)惨败原因浅析——“突入作战法”萌芽 
包括小泽在内的日本海军指挥官们,在马里亚纳海战开战之初,曾满怀信心地准备为此战的胜利而举杯祝贺,可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会败得如此之惨,其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 
关于失败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作战计划过于脆弱,有的认为是飞行员技术不过硬,也有的认为是飞机的数量不足,还有的人把失败原因归结于没有雷达装置,更有甚者,则认为在海战中没有发挥潜艇的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上述种种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意义。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失败原因应该归结为以下两点:(1) 当时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已经日趋衰弱。(2) “天助”已经不在日本一方。 
具体地说:(A) 企图使日方在不损失一艘军舰的情况下全歼美舰队的作战计划(外围歼击战术),是在兵力之差为3:1 、兵员补充困难的状况下强行实施的;(B)错误地决定让第二航空母舰战队老练的飞行员用旧式飞机( 九九式舰载轰炸机) ,而让第一航空母舰战队技术不熟练的飞行员使用新式飞机( 彗星机) ,结果,飞机损失太大,而当时飞机的生产远远弥补不了战斗损失;(C) 由于起用了技术不熟练的飞行员,飞行中违反了飞行规则,致使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飞机从前方100 海里的第三航空母舰战队以及水上部队的上空通过,导致了自相残杀的悲剧;(D) 没有雷达( 日本已经研制成功,只是生产落在美国后面) ,因此,没有及时发现美舰编队。 
在这一决定日本命运的大海战中,笔者对没有充分利用潜艇这一说法持有异议,在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 
事实上,日本潜艇( 共21艘,即第六舰队的全部可以调用的兵力) 是全力以赴地参加了战斗。司令官高木中将并把司令部从吴港移到塞班岛,表示以决死之精神来指挥战斗。海战中,潜艇奉令在岛的周围巡视,其目的是击沉美航空母舰和战舰。这样,日本方面从空中、水上、水下三个方面为歼灭敌机动部队作好了准备。 
然而,日本潜艇设施陈旧,不仅没有雷达装置,而且通讯设备也老朽不堪,往往首先被美舰所捕捉——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美国的对潜攻击法是以装有雷达的飞机为主体,连驱逐舰、巡逻艇都备有性能良好的探测器和收发报机。而且,还装有特殊防潜炮和高速鱼雷发射器,在这一方面,日本的老式的攻击方式和它是无法相比的。 
因此,把潜艇投入局部战场,并限制在一定的形式内作战,势必会被敌人摸清底细而遭到痛击。不允许潜艇在广阔的塞班海域自由地出击,而控制它的活动区域(原考虑为了避免日本舰队追击时产生相互误杀),也是导致潜艇没有获得战果的原因之一。结果,移向塞班岛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高木中将在战斗中阵亡,13艘潜艇再也没有回返。就这样,潜艇虽然对敌舰编队发动了攻击,却没有取得一点象样的战果。 
日本舰队大败而归,塞班岛的命运也危在旦夕了。即使有坚固的工事,但来自海上的供应线已被切断,孤岛的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海军,为了维持内南洋的生命线,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由于马里亚纳海战的溃败,日本海军失魂落魄,束手无策,唯一的最后一招,就是让“山城”、“扶桑”两艘战列舰急速突入塞班海域,以其主炮轰击美登陆部队,配合岛上的守备部队进行反登陆作战。 
这一作战方案就是以主力舰为骨干的“突入作战”法的开端。但是,在当时,由于这种作战法是置主力舰于死地,实际上是逼迫官兵前去自杀的一种作战方法,所以未被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采纳。同时,企图使用飞机携带炸弹与敌舰相撞的特攻方案也没有被采纳。把上述两种作战方法见诸于行动,始于后来的莱特湾海战,从而证实当时日本海军已经陷入了孤注一掷的困境之中了。 
尽管如此,“山城”和“扶桑”2 艘战列舰也没有摆脱覆灭的命运。就象在穷途末路的塞班战斗中提出作战方案时所注定的那种命运一样,当把这一设想在莱特湾海战中付诸于行动时,“山城”和“扶桑”2 舰便在这一场残酷的大厮杀中葬身海底了。 
虽然日本国力衰竭几乎达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遭到惨败的机动部队仍必须重建,这是当时日本统帅部首脑们的愿望。这样,在剩下的唯一的1 艘大型航空母舰“瑞鹤”号上又扬起了舰旗。旗舰在“隼鹰”、“瑞凤”、“龙凤”等改建的航空母舰以及“千代田”、“千岁”2 艘轻型航空母舰陪同下,再加上马上就要竣工的由战列舰改装的航空母舰“伊势”、“日向”,告别了栗田中将的水上部队,进驻到新加坡的林加锚地。这是由于燃料运输困难而不得不靠近石油产地的缘故。这样,日本海军又开始着手加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装备和对飞行员的训练。然而,对前途命运的悲观情绪时时袭向官兵的心头,官兵们的斗志实际上就象沙丘上的建筑一样从根本上崩溃了。尽管这样,小泽的航空母舰舰队并未知难而退,他们正在为航空力量的振兴而拼命。但是,当舰队刚刚重建到一半的时候,就被全部投入到了台湾近海空战之中,最后在规模宏大的恩加诺海面海战中全军覆灭了。   
(一)“舰队突入作战”法——“捷一号作战”的背景 
莱特湾海战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是最后的、也是决定性的海战。这一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海军从此丧失了作战机能,从而使第一流的、一度实力雄厚的日本联合舰队起码在今后几十年内不可能再现本来的面目了。因此,莱特湾海战的史实资料极为宝贵,在此,也有必要对此海战加以详述。 
莱特湾海战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联合舰队覆灭的话题,虽然战败至今已经10年了,但此战在英美海战史专家中,仍旧争论不休。这一海战从昭和19年10月22日舰队出击直到完全脱离战场,前后历时6 天,日美双方舰队在不同的4 个海面展开了殊死激战。当时,日本方面也已经充分估计到此战关系重大,其结果必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激战中,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残酷厮杀的场面,给后世的史学家提供了意义深远的研究题材。在这一点上,莱特湾海战恐怕要凌驾于日德兰大海战(1916 年5 月,英德主力舰队之间的海战) 之上。 
不言而喻,“大舰队突入”作战战术必将意味着这一决战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海军首脑们几乎都称它为“突入作战”,这是清水次郎长时间的构想,其代号为“捷一号作战”。这是日本在自己陷于全面崩溃的昭和19年秋天,抱着一丝成功的希望,力图挽回败局而制定的作战计划。 
当时,日本军队把美军的反攻方向估计为4 个方面,并决定在这4 个区域分别布署相当的兵力以利反击。这一总的防御作战称之为“捷号作战”。详细地说,“捷一号作战”是指在菲律宾群岛方面;“捷二号作战”是指在台湾和九州方面;“捷三号作战”是指在日本本土方面;“捷四号作战”是指在北海道方面。昭和19年10月,麦克阿瑟将军把反攻大军的矛头指向了莱特湾,17日,美军在苏尔安岛登陆——菲律宾争夺战并没有等到昭和20年春天,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迅速拉开了战幕。在美军反攻作战的后半期,所向无敌的进攻者提出了跨越一岛或数岛展开攻击的新的作战方式,即跨越那些为抵抗对方反攻而固守的日本海军的防御据点,迅速向前推进的作战方式。结果,美军跳跃特鲁克群岛杀向塞班岛,再跳越台湾岛直插冲绳。正是运用这种“越岛进攻”的战术,美军跳越了日本人精心设防的腊包尔基地,进攻锋芒抵达菲律宾群岛海域。 
10月17日晚,日本军队发布了“捷一号作战”的指令。早在10月10日前后,日本侦察机就已发现美军在荷兰迪亚集结,并正加紧作战准备。这种种情形,就好象在日德兰大海战时,英国海军部已经获知德国舰队在作出发前的大集合,并即刻用电报同苏格兰基地司令部联系,制定了海上会战地点,指出了进攻方位和舰队速度一样。但是,万无一失、令人满意的作战部署往往是很难办到的。10月14日,当美军舰船队从基地出发的,日本大本营就曾想发布“捷一号作战”命令。可是,等到“捷一号作战”命令正式下达时,麦克阿瑟的60余艘登陆运输船只已经抵达莱特岛,登陆作战已经开始了。当日本舰队从新加坡对岸的林加泊地拔锚启航,长途跋涉到达莱特湾海域时,麦克阿瑟的大队人马已经登陆完毕。正在全力以赴地向日本陆军最后的防线发起猛攻。   
(二)溃败恰似“平家”——被迫南下 
( 这里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平清盛(1118…1181年) 。1180年富士川之役,平清盛为源赖朝所败,次年抑郁面死,平氏势衰。) 
太平洋战争爆发至今已近3 年,同一个人一样,日本的“耳朵”和“眼睛”连同它的“肉体”日渐衰老了。日本联合舰队也一蹶不振,因为决没有国家衰弱而舰队兴旺这样的道理。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当日本方面获悉了敌人的下一步行动之前,自己的作战企图早就被敌人所掌握了。“耳目”( 无线电、雷达、情报技术) 的优劣,是导致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山本司令长官的战死,都是日本的密码电报被美军破译从而遭到伏击的结果。在摸不清敌人的作战动向的情况下盲目进攻,决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塞班海面惨败后,日本联合舰队也身患“耳目”失灵之症,这是任何“五官科” 
名医也无法医治的疾病。在医治“耳朵”方面,日本终于采取了应急措施( 即指下文要叙述的使用雷达装置一事) ,而“眼睛”方面犹如患了无法再作手术的白内障一样,陷入了不可救药的绝境。 
早在昭和19年6 月19日,栗田舰队在收拾马里亚纳海空战残局,准备脱离战场时,忽然发现在战舰“大和”的上空有1 架敌机在跟踪。原来,这架美国飞机一边在日舰队上空飞行,一边用无线电向后方100 海里处的舰队司令官报告着日本舰队的动向。通讯联络中一直是用英语对话的。“大和”和“武藏”上的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二世指生在美国取得美国公民权的日本移民。在特别参谋室里获悉了该机发回的一系列报告。内容如下: 
“目前,战舰‘大和’‘武藏’等20余艘舰只正在高速南下,地点在提尼安岛以西X 海里处。” 
“左方5 海里处有航空母舰1 艘,正在燃烧。” 
“另外,有驱逐舰2 艘正在收容被击沉的舰艇上的官兵。” 
“日本主力舰队后方10海里处,高雄型重巡洋舰3 艘正在南下。” 
由于美机是从高空俯瞰,所以,对战局的观察甚至比日舰队司令官掌握的还要准确。对此,恼怒也是无济于事的。最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军舰上已经不存在追击美机的飞机了。 
耳聋眼瞎的日本舰队同时还在不断地失掉自己最重要的、也是依赖其进行最后决战的重要武器,即战争开始时,在珍珠港和马来亚海战中,日本海军用以取得“赫赫战果”的锐利武器——飞机。在美国方面,仍然源源不断地将大批飞机供应前线,而日本却已面临消耗殆尽的危险。日本国内飞机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飞行员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时间。在各类战斗中,再也没有比战舰与飞机作战更残酷的了。就象盲人挥舞着拐棍向持手枪的凶汉进攻一样,虽然日舰上的高射炮也许能够击毁几架敌机,但是,敌机的炸弹和鱼雷雨点般地袭来,终于把日本战舰一艘接一艘地送入海底。所以,一支舰队如果没有能够驱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