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6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6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秦军在章邯带领下反扑,吴广在荣阳失败,陈胜在陈县被杀,形势逆转,
项梁也在定陶战死。

每当项羽在外苦战,虞薇就守在帐中等项羽回来,挂念着前线的战事,
心里七上八下,这天项羽回来,虞薇连忙把他迎人内帐,但见项羽形容委顿,
神色仓皇,不象从前得胜回来的气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项羽坐定,喘
息略平,便堆起笑脸,轻声细语地问起前方的战事,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
息时也止不住花容失色,媚脸生惊,芳心乱跳,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
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
羽解闷消愁。

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
翩跹舞姿,欢娱的唱和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以无限的柔情
蜜意给他抚慰,甚至她也会着了蛮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
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章邯打败项梁后,围攻赵地的陈余、引发巨鹿之战,楚怀王派宋义和
项羽带一支大军去援救陈余,章邯风头正劲,主将宋义逗留不前,项羽怒而
杀宋义,带领军队渡河进军,破釜沉舟,只准备三天的粮食向全军表示此次
作战有死无生。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大小九战,消灭秦军的主力。原来赶来援
救陈余的各路诸侯军怕秦军势力,只作壁上观,项羽带领的楚战士在战斗中
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各路诸侯军见了无不人人惴恐。

项羽大破秦军后,召见各路诸侯军的将领,这些人入猿门,无不膝行


而前。巨鹿之战后,项羽已成为各路诸侯军的领导者,成为诸侯上将军,凡
是参加巨鹿之战的诸侯军无一不归其麾下,听从他的号令,一直随他西征,
实际上成了他手下的将领,这些人中后来仅被项羽封王的就有:申阳、韩王
信、司马卯、张耳、吴芮、臧荼、田都、田安、魏豹。

接着他坑杀投降过来的二十万秦军,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咸阳。

秦亡了,项羽称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
虞薇也被封为美人。当时皇帝的内宫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
子、长使、少使八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于皇帝,以“美
人”封虞薇已经是比较高的名号了。

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虞薇这个名字知道的倒不多了。项羽是
一个暴燥的鲁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多情种子,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
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
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成千上万的美女尽行驱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
人。

韩信在谈到项羽的为人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项王暗恶叱咤,千人皆
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
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和敝,忍不能予,此所谓
妇人之仁也。”项羽的对手是刘邦,当刘邦在鸿门宴中用计逃走后,范增对
不听自己计谋的项羽十分气愤,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
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果然就在楚霸王项羽带着虞美人,踌躇满志,在
前呼后拥中回到彭城时,远在陕南汉中的刘邦早已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席卷了关中,东进洛阳,开始了为争夺皇位的龙虎之争。

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优势,却因他内心的仁弱,渐渐地处于不
利的地位,已经是楚汉相争的第四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该下展开激
战,虞美人在帐蓬中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
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枝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
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但自己的人马,十成中少了八成,他自从起兵以来,
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当项羽回到帐篷时、虞美人还象过去那
样去安慰,但项羽已自己忧惧起来,平日胆大包天的项羽,从无一件可惧的
事情,此刻也锐气全消,见了帐中的酒绿灯红,虞夫人的担青眉黛,仿佛有
无限凄凉的情景含在其中。当军士进帐报告汉军已把本营围得水泄不通,请
问怎么办时,项羽在要将领小心坚守的同时,冲口而出;“明日俺再与他们
决一死战!”此时虞美人在旁,一听到项羽说出个不祥的“死”字,伤心得
几乎要将她的眼泪从眼眶中迸出来,她心中只想挣出几句话来安慰项羽,谁
知腹内似有许多话说,及到喉管之上,不知怎的,竟会一句说不出来。两人
默默无言地饮酒,耳边只听得一阵阵凄风飒飒,角足粟呜呜,俄而车驰马叫,
俄而鬼哭神号。陡地一片歌声随风吹了进来,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忽
尔一声高,忽尔一声低;忽尔一声长,忽尔一声短。仿佛九宵鹤唳,仿佛四
野鸿哀,一齐入到耳内,一齐迸上口头。这歌声是刘邦的军师张良特地编成
的《楚歌》,教军士们晚上到楚营四周唱和,激动一班楚兵,怀念乡关,陆
续偷偷地走了,就连那钟离昧、季布,无战不与,无役不随,同生共死,永
无异志的人,也情不自禁地背地走了。只有那八百子弟兵,还守着营门。虞
夫人直挺挺地站在那儿,早变成一个泪人。项羽到此,不由得漫洒出英雄眼
泪,对着席上的残肴残酒,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

骓辨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夫人在旁听了,已知项羽歌意,泣不成声,若断若续的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陡
听到营中更鼓,已敲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
出重围,卿将奈何!”虞美人突然立起,竖起双眉,喘声对项羽说:“贱妾生
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说到重字,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
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血溅珠喉,香消残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
命人就地掘坑埋了这么多年一直相随自己的夫人,跨上乌雅马,杀出重围。
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自刎于乌江,这年项羽才三十一岁。

生前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
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
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
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地啮着他的心,她无限哀伤地在死前唱出
了:“虞兮虞兮奈若问!”它包含着何等深沉的爱,是那样刻骨铭心。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至今安徽省定元县南六十里,留有一座
香家,坟上生长的草修长而秀挺,迎风舞摆,摇曳生姿,它被称为虞美人草,
它在不断地诉说着虞美人的柔情与贞烈。后来一班文人,钦佩虞美人节烈可
嘉,描写词曲,就常以由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留芳千古。

大汉公主西域和亲

这里讲的是汉代细君与解忧两位公主到西域乌孙国和亲的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门关。”这都是唐代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西域就是指阳关、玉们关以西的
广大地区,在汉唐时代人们的概念中,一出这两个关,就算是置身异国,塞
外荒凉,再加上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一旦分离就成永诀,这一份离别感情
自然融入诗中,感人肺腑。

自从汉高祖在对匈奴作战中遭逢“白登之围”,深知步兵车战难以匹敌
飘忽来去的骑兵部队,接受了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从而揭开中
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

到汉武帝时,骑兵已训练成功,于是数度开塞击胡,特别是经卫青、
霍去病的打击,匈奴从此远飓漠北。为了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
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
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原先乌孙国世居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
一向与匈奴算是世仇大国,汉武帝派张春第二次出使乌孙,表示愿遣公主下
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

汉武帝元封六年,以江都王刘达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


乌孙国王知道汉武帝爱马若渴,就献上骏马千匹作为聘礼;汉武帝也
赐予丰厚的奁装,包括随从人马,宦官侍婢数百人,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
荡地将细君送到九千里外的乌孙国。

细君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喜出望。外,
也喜欢由长安而来的嫔从,立即封细君为右夫人。

有右夫人就必有左夫人,左夫人是一位匈奴公主,就在汉武帝拉拢乌
孙的同时,匈奴也在极力拉拢乌孙。

自幼长在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对塞外生活的适
应,匈奴公主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一下子便习惯了乌孙
国的生活模式,相比之下,细君真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不由得把满腔的
愁绪化成一首悲歌,整天就抱着琵琶弹唱,说不尽那怨恨之情。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旗为墙,以肉为
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当这歌辗转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时,这位百代之帝王也不禁为之潸然下
泪,于是派遣专使、馈赠许多珠宝锦绣,以安慰细君公主的寂寥,然而这黄
金千两,又怎能填补细君公主的落寞与空虚。

两年后,老乌孙王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早已死去,于是孙子岑阳继承
王位,按照习俗也继承了祖父的妻妾。这在大汉王朝被认为是禽兽般的行为,
匈奴及西域等变夷之邦,却视为理所当然的传统。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
于是派人上书汉武帝,不料得到的答覆却是:“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
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细君既然得不到汉廷的支持,只得含悲忍辱
再嫁岑陬,天天以泪洗面,内心怆痛不已,勉强支持了三年,为岑陬生下一
女,却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恶劣的心情始终无法恢复正常,不久之后就
忧伤而死。

细君死后,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
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这个解忧公主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丰腴
健美,生性爽朗,娇姻中含蕴着浓郁的英挺气慨,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
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
此,产然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一般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
国效命。

岑陬同样拥有大汉公主与匈奴公主,几年下来,解忧无所出,匈奴公
主却生下一子;取名泥靡,后来岑陬突然暴毙,因为泥靡还小,王位就由岑
陬的族弟翁归廉继承,这人痴肥不堪,乌孙人都跟称他为“肥王”。

按照习俗,肥王也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大约是性情相投的缘故,
解忧与肥王恩爱异常,接二连三地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肥王
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密切关系,双方
信使往还,不绝于途。那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
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以至于大有一触即发而诉诸战争的态势。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蜂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明敏爽朗的女子,
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
快婿,嫁给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这样解忧与冯妹在王庭内外连成犄角之
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等事,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
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


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遣使邀请汉廷出兵,分进合击,对付匈奴。当时汉
廷由大将军霍光独揽朝政,立即派兵分五路进击,又派人到乌孙监督作战。

匈奴人听说汉军分五路出击,当年卫青、霍去病的神勇,使他们几乎
全军覆灭的往事记忆犹新,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乌孙国
的军队正好以逸待劳,拦腰截击,匈奴人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