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45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45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第恭亲王奕诉去全权处理,自己以“且乐道人”为号,整天沉缅于声色犬
马之中。

咸丰帝刚到木兰行宫位定,英法联军就攻占了北京城,为了报复,更


为了示威,不但把圆明园中历代珍宝异物尽行劫掠,还一把烧掉了这座占地
五千余亩,有“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包括马
克思、法国大文豪雨果等人在内的中外人士纷纷撰文,痛斥这一种野兽行为。

咸丰皇帝眼看国家形势更加艰难,照例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变本加
利地糟蹋自己,连纷至沓来的奏章也懒得批阅,懿贵妃兰儿便主动地代策代
行。这种日益专宠的形势引起了权臣肃顺的惊恐,然而肃顺也是个无能的人,
想出一条以毒攻毒的策略,找了两个民间尤物来与懿贵妃兰儿分庭抗礼,一
个是曹寡妇,一个是唱戏的小花旦朱莲芬。咸丰帝左右逢源,旦旦而伐,整
天喝着鹿血泡人参来补充元气。日夕纵欲的结果使本来就十分单薄虚弱的皇
帝,终于油尽灯熄,三十一岁时驾崩于热河行宫。这时懿贵妃兰儿是二十七
岁,皇子载淳年仅六岁。恰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尚书肃顺。军机大臣景
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赢等八人受咸丰临终之托为顾命大臣。拥立皇
子载淳登基,年号“祺祥”,是为清穆宗,尊载淳生母为慈禧皇太后,尊皇
后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后。紧接着一场宫廷政变秘密地展开。

御史董元醇上疏说;“皇上冲龄,未能亲政,暂访皇太后垂帘听政,并
派近支亲王一二辅政。”两宫太后慈搏与慈安召见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
把董元醇的上疏交给他们看。肃顺首先反对,抗辩道;“臣等奉遗诏赞襄皇
上,不能听命于皇太后,且本朝家法,向无母后临朝之例。”

自从到了热河之后,肃顺颇受咸丰倚重,尚书头衔之外,更加了大学
士及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义,严然就是宰辅的地位。这一次领头抗辩,还不等
两宫太后裁示,便把董元醇的奏章交给军机处驳回。老好人慈安倒还罢了,
眼高气傲的慈德却不肯善罢甘休。

留在北京与外国交涉的恭亲王奕诉,是咸丰的亲弟弟,很有才能,别
号叫“鬼子六”,一直受咸丰排挤。现在慈德要夺权,那就凡是敌人反对的,
我就拉拢。当即密诏奕诉前来热河奔丧,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中,定下诛
除肃顺等人的大计,慈禧然后又马上与手握兵权的情人荣禄取得联系,布置
既定,下旨回銮。

一八六一年九月二十三日,由肃顺护送着咸丰的灵枢先行,第二天两
宫大后偕小皇帝由载垣、端华等扈从,打从捷径日夜兼程,比肃顺先一步赶
回京城。第二天就把由醇亲王奕環,也就是慈禧妹妹蓉儿的丈夫,预为拟定
圣旨,洋洋洒洒地向天下臣民宣示:先帝蒙尘,崩逝行宫,肃顺等人擅权抗
旨,欺膜孤儿寡妇,说是:“伊等辜负先帝厚恩,若再事姑容,何以仰对在
天之灵?又何以服天下公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顾命八大臣—一逮捕
治罪。紧接着任命奕诉为议政王,奕诉立即以“咆哮狂肆,目无君上,抗旨
违法,离间宫帏”等罪名,赐令载垣、端华自尽,而肃顺则被斩首抄家,其
他五人分别革职充军。慈禧太后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寡妇,使满朝文武
惊惶骇异,面对着仆萄满殿的文武百官,慈禧清楚地感到登上权力顶峰的快
意和满足。当时慈安住在东边的绥履殿,慈禧住在西边的平安宫,因此被分
别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又把皇帝的年号由“祺祥”改为“同治”,
寓有两宫太后共同治理的意思。

慈禧太后春秋正盛,权力、物欲、情欲各方面的需求部表示得相当强
烈,慈安则恰好相反。原来咸丰还是大阿哥的时候,原本以太常寺少卿富泰
的女儿为嫡福晋,可惜她命薄福薄,在丈夫即帝位的前一年便一病不起,咸
丰即位后,便收了她身边的侍婢为贞嫔,后来就被册封为孝贞皇后,即现在


的慈安。慈安生性柔顺,又未尝学问,所有奏摺不但全由慈禧太后批阅,还
得唇焦舌躁地向慈安解释其中的意思,慈安觉得十分厌烦,便说;“妹子!
凡事儿你就看着办吧!得空儿把大概的意思跟我说说,实在忙不过来也就算
啦!”就这样名义上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成了慈禧一人独揽一切朝
政。

慈禧掌权后,进一步扶植自己的亲信势力,树立自己的威信。比如授
予曾国藩节制四省的重责大任,赋予他征讨太平天国的一切权柄。终于在同
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攻克金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又大力支持一批新贵举办的洋务运动,于是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
馆、江南制造局、马尾造船厂、天津机器厂等等相继成立。一时间,开学堂、
购军舰、买机器、设炮台、翻译书籍、派遣留学生等工作都次第展开,给这
个已十分古老的国家,装点了一些新气象。

依依高处不胜寒,慈禧太后也有很深的寂寞孤单感。同治乙丑会试,
试题是“芦笋生时柳絮飞”,慈禧也就此题拟定了一首诗:

南蒲篙三尺,东风笛一声;

笛声连夜雨,萍踪故乡情。

另外同治癸酉年会试,试题是“江南江北青山多”,慈禧也就此题拟了
一首诗:

雨后螺深浅,风前雁往还;

舍连春水泛,峰杂夏云间。

这些都流露出她很深很深的对童年的追忆,追忆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追忆那里的山山水水。慈禧正当壮年,守着寡,自有难言,的苦处。早在圆
明园中就已经与荣禄陈仓暗渡,于今地位尊荣,反_倒不便于常常往来,慈
禧只好就地取材,把满腔欲火渲泄在太监安得海的身上。据说安得海有“嫪
毒之术”,更服用了一种特制的春药,能够使阳道复生,于是慈禧与安得海
在宫中无法无天,惹得恭亲王奕诉、慈安、小皇帝联成一气,密诏山东巡抚
丁宝帧,趁安得海招摇出京,路过山东的时候,抓起来就地正法,大大地伤
了慈禧的心,吃了个哑巴亏。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大婚,在前一年选后时,慈禧所中意的察富氏只当
了慧妃,而选了慈安中意的人为后,也使慈禧气恼不已,因此便对皇后阿鲁
特氏处处挑剔,年轻气盛的同冶对母亲的横加干预闺房之私颇为反感,因而
独宿乾清宫以示抗议,使慈禧更加烦忧。继而同治在不肖太监与无耻佞臣的
引诱下微服出游妓院,染患梅毒,不治身亡。

慈禧立即意识到这是她进一步加强权力的机会。同治死后,理应由他
的后辈“溥”字辈中选一人为帝,然而慈禧却决定由四岁的载湉入承大统。
载湉是同治帝的堂弟,慈禧妹妹的儿子,一来沾亲带故,二来如果由“溥”
字辈的人入承大统,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地位愈尊,与皇帝的距离就愈远,
从中操纵,多所不便。立载字辈则可仍为皇太后,可再度训政。那天慈禧召
集亲贵大臣,一面吸着淡巴菰,一面慢条斯理地说;“醇亲王之子载湉生性
聪慧,必能继承大统,吾欲立之,卿等以为如何?”这些人都领略过她的厉
害手段,一个个唯唯诺诺,四岁的载湉成了光绪帝,慈禧再度垂帘。

也有传说,说载湉慈禧的私生子,是她与荣禄私通的产物,生下后由
妹妹帮她带大。

甚至还有人说这孩子是北京京华饭店堂倌史集的种子,或者他的父亲


就是戏子杨月楼。

慈禧正在为自己的这一步棋洋洋得意的时候,接下去发生的一件事情
使她进一步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

那天,慈安自作聪明地对慈禧说:“吾姐妹今已老矣!早晚归天仍会服
侍先帝咸丰。

吾二人相处二十年,始终同心,无一语勃谿,这里有一样东西,是过
去先帝咸丰交给我的。”说着从袖中抽出一纸,递给慈禧,慈湾一看,勃然
变色,只见上面写着:

西宫母以子贵,不得不并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
汝亦当专决;彼果安份无过,自当始终曲全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
近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

慈安索回遗诏,慈禧已经吓出一身冷汗,只听慈安喃喃说道:“吾今日
可以向先帝复命矣!”说着将遗诏放在烛上烧掉了。

从此慈禧心存戒惧,无复过去的骄纵,同时杀机迅速升起。过了几天,
慈安吃了慈禧弟媳送来的点心,就此死去。到中法战争以后,慈禧又以“因
循贻误”的罪名,免除恭亲王奕诉的一切权力。于是慈禧唯我独尊的局面奠
定下来。光绪皇帝大婚以后,在形式上慈禧已把政权交给了皇帝,然而皇帝
的“起居服御”乃至于朝廷的“军国机宜”,仍然在慈禧的掌握之中,光绪
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如火如荼的维新运动便兴起了,新兴的势力与保守
的势力由对立而火拼,最后是维新变法灰飞烟灭,慈禧太后第三度垂帘听政,
而且这次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都还有一个小皇帝坐在朝堂上,她是隔着帘
儿在旁遥控,这次是把光绪抓起来,自己坐到朝堂上处理政事,因而这次又
叫“临朝听政”,或者“亲政”。

六十开外的慈禧已经成为旧势力的核心,她先是想利用义和团运动来
对抗洋人,结果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自己狼狈逃到西安,一面下令清军
斩杀义和团,一面派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说什么“量中华之物力,结
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二十世纪初,全国上下纷
纷要求革新,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光绪帝囚禁在瀛台,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慈禧太后居然说出:“宁亡外人,不与家奴!”这种混帐透顶的话。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日,慈禧在宫中热热闹闹地度过了她七十四岁的
生日,忙累了一天精神已感不支,夜里又贪看庆祝的焰火节目,初冬时节霜
寒露重,上了年纪的人受了一点风寒,第二天便浑身酸疼,卧床不起,病了
十来天了,病情不见好转,这时她念念不忘光绪,时刻派人打探光绪的情况,
有人报告她,光绪听说她病重不起后,喜形于色,她默念着:“我不能比皇
帝先死!”她身边的人也老是想着倘若大后有个三长两短,而皇帝仍然健在。
他们哪里还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在十月二十一日上灯时分,紫禁城里敲起了
丧钟,好端端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二十二个小时后,慈禧也离开了人间,
弥留之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再让妇人当国!”

终慈禧一生,在英法联军攻北京之前,中国向以天朝自居,此后便觉
得洋鬼子的枪炮不容忽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海军一败涂地,开始对洋人
产生一种痛恨的心理,终至割地求和;经过八国联军的一阵猛攻猛打,中国
的尊严与信心已经彻底被击溃,到日俄两国作战,中国竟划出东北给他们做
战区。

在慈禧七十岁生日,章太炎写下的这副对联广为流传: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抛,只顾
一人歌庆有;

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
万寿祝疆无。

据史实考证:满清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事”为借口向明
朝开战,许多仍忠于明朝的藩属,便起而与努尔哈赤作战,其中尤以叶赫那
拉部族奋战最力,及至被灭,青壮男丁尽被屠戮。首领杨古临刑时曾恨恨地
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州!”有人说叶赫那拉兰儿,也就是慈禧
的所作所为,正应证了这一句临刑时狠毒的咒语。

洪宣娇与太平天国的沉浮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日益显示出来,不断地被迫割地、
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九州大地怨声载
道。终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八年,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
事,目标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朝廷;在顺应民心的情况下,太平军的势力迅速
扩展,咸丰元年攻占永安后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攻取了南京,正式奠定
了基业;直到同治六年,由于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内部争斗厮杀,削弱了自
己的力量,才导致城破国亡、太平军由数百人的教会组织发展到声势浩大的
太平天国,前后持续了十五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除了靠足智多谋的天王洪秀全及手下一批得力的干将外,洪秀
全同父异母的妹妹洪宣娇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娇媚女子的
一举一动,和太平天国命运的沉浮,有着密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