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31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31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军中平日专一欺弄良懦,结交无赖,鱼肉人民,终被革除军职。又曾到
鲜于仲通家做管家,因克扣雇工银钱逃回家乡,住在杨玉环家中,一方面在
外面养个粉头,一方面和杨玉筝,也就是现在的虢国夫人私通,这时杨玉环


因虢国夫人闹出事来,贵为丞相的杨国忠便是最合适的调解人,要知道杨氏
一门的祸福都系在杨玉环的身上,他与高力士通力合作,终于又使得唐玄宗
带着杨贵妃到华清池沐浴,杨玉环那露在水面上的半截玉体,好似出水荷花,
清洁娇艳。

两个滑腻高耸的乳房,一点深深的脐眼,红巾覆处,微微映出的那私
处,再次撩得六十七岁的唐玄宗激动不已,在二十六岁的杨玉环回眸一笑中,
唐玄宗烦恼顿消。

唐玄宗的英明睿智渐渐消磨。在他前期有两个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爆,
出现开元盛世;而在他的后期,则有两个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终于
酿成天宝大乱。

有个成语“口蜜腹剑”最初就是形容李林甫的,他为人阴密,好诛杀,
喜怒不现于面。初相见的人总觉得他和蔼可亲,可胸中却崖井深险,心不可
测,每兴大狱,连坐数百人。他的儿子李岫深明大义,看到他父亲权势薰灼,
心常畏惧,曾向父亲进言:“大人居位久,积棘满前,一旦祸至,那些被你
害的人都不可得了!”李林甫闷闷不乐,斥责儿子:“势已如骑虎,毋多言!”
唐朝宰相原本丰功隆德,不务权威,出入骑从减少,人民见宰相车马,不加
躲避;到李林甫,因结怨太多太深,时时担心刺客,每当出入必以驺骑先事
清道,百步传呵,人民避走,宰相府第,皆重门复壁。李林甫的卧室更是一
夕数变,就是家人都不知他睡在哪里。开始杨国忠势力远不如李林甫,便勾
结安禄山对抗李林甫。

安禄山是营州柳域地方的胡人,他的得势也与杨玉环有关。杨玉环最
爱安禄山白嫩的肥肉,后来不知怎么地杨玉环居然成了安禄山的干娘,甚至
到后来玄宗不在宫中,安禄山也时时进宫朝见杨玉环,杨玉环赐安禄山在华
清池洗浴,浴罢用杂色碎锦,结成一小儿摇篮,令安禄山装作孩儿模样,卧
在摇篮中。数十个宫女,抬着摇篮来到杨玉环跟前,安禄山口中唤着妈妈。
据说越是丽质天生的女人,越是喜欢狂风骤雨式的爱情方式,近乎饿虎扑羊
般的野蛮动作,愈能赢得芳心的强烈振撼,安禄山与杨贵妃便是如此。有一
次安禄山把杨贵妃抱在怀里,在她身上最柔软的部位用力揉捏,居然使她的
酥胸上出现累累伤痕,弄得无法向玄宗交代,只好以红锦锻遮在胸前,称为
“诃子”,也叫“肚兜”,这便是“奶罩”的起源,“禄山之爪”的成语也由
此而生。事先安禄山曾对人说:“贵妃人乳,滑腻如塞上酥!”这个胡儿真不
是个东西!占了人家便宜还到处乱讲。

一次玄宗见安禄山肚腹肥大,便问:“吾儿腹中何物,却如此庞大?”
安禄山应声答道:“臣腹中更无他物,唯赤心耳!”四、五十岁的安禄山因有
杨玉环这位二十多岁的妈妈,从此飞黄腾达。

原来因着杨玉环的关系,杨国忠、安禄山联合起来对付李林甫,李林
甫一死,杨、安之间的矛盾激化,有两虎不相容之势,杨国忠时时在玄宗面
前讲安禄山的坏话,杨玉环爱护情郎,居然把哥哥的话传给安禄山,安禄山
渐起反意。唐玄宗渐知安禄山有反意,但每次听了杨玉环的劝谏,还是想望
安禄山回心转意。杨玉环把朝中政局弄得一团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
行。”七五五年,安禄山在范阳造反,诉杨国忠有二十条大罪,起兵二十万
向长安进发。

潼关不守,长安震动,在一个细雨迷蒙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带着丞相


韦见素、杨国忠、杨玉环姐妹及少数卫军,出长安延秋门西行,来到马嵬坡,
军士持戟鼓躁,请诛杨国忠以谢天下,杨氏一门终于被枭首碎尸,但鼓躁仍
未平息,玄宗策杖出来,行在都虏候陈玄礼奏称:“国忠既诛,贵妃不合侍
候陛下,请赐其死以塞天下怨。”杨玉环为情势所迫,乃以白绫一束,自缢
于驿馆院中的梨树下。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
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已成为太上皇,他的儿子在动乱中称帝,
就是唐肃宗。

唐玄宗对杨玉环思念不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此作《长恨歌》。

在这首长篇斜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与抒情
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
叛乱断送了,活着的唐玄宗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苦果。“鸳鸯瓦冷霜花
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夕殿萤飞思悄
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天长地久有时
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关于杨玉环的后事,还有一说就是她并没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
点理由来。更有人传说安史之乱的时候,杨玉环被日本商人趁返国之便把她
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保存着许多杨贵妃的传说,器物、庙宇、坟墓及好
几本有关她的书,她到日本那年才三十八岁,整整在日本的政坛上又活跃了
三十年,到六十八岁才极尽哀荣地死去,一直到今天,日本人仍认为杨玉环
是中国最美的女人。

总讲盖棺论定,但历来都难,杨玉环也不例外,表扬她的和为她鸣冤
的如徐夤和狄昌:

徐诗:

当年从龙如从云,只有杨妃死报君。

势穷一身殉社稷,中兴应作荩臣论。

狄诗:

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地下阿瞒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就连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对杨玉环寄予同情。

但批评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
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虽安史之变,不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怠,惟耽乐之从,
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酿成大祸而不知,以至渔阳鼙鼓,陷没两京,而河朔
之镇,从此遂失。”

万春公主梅开二度

万春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儿,母亲是杜美人,在后宫粉黛中品
级十分低微,也不很受唐玄宗的重视。但杜美人的女儿万春公主,小小年纪
便被父皇视为掌上明珠,获得格外恩宠,并成为后宫中的一位活跃人物。

为什么万春公主能够摆脱她母亲受冷落的阴影而被唐玄宗喜欢呢?原


因全在于她自己,这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相貌甜美,苹果似的小脸儿因
为好动总是红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生性活泼,爱唱
爱跳,皇帝父亲常戏说她是番邦进贡来的“洋乖囝’,闲暇时总爱把她抱在
膝上,逗她说笑取乐。

正因为她深受父皇宠爱,所以活泼好动的性格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
常常肆无顾忌地在宫中到处乱问,旁人看了觉得太失检点,但既然唐玄宗都
不管束她,其他人谁又敢说半个不字。

万春公主天资颖慧,跟着老师读书,很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人
们都称她是“女才子”,十二三岁的年纪,她便能作一手绝妙的诗文。除了
读书外,她似乎更喜欢音乐歌舞,曾跟从当时的琵琶圣手张野狐研习音乐,
又随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学习舞蹈,都能很快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万春公主的青春年华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唐玄宗喜文学
歌舞,因此在宫中设置了左右教坊,专门教习和演奏器乐歌舞;还设有丽正
书院,广聚文学之士,作诗论文,宫廷内外文学和音乐气氛极浓。这种气氛
正合万春公主的心意,她时常随父皇出入教坊和书院中,参加音乐演奏和歌
舞,与知名文人切磋诗文。长安城中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艺的
公主,虽然倾慕者甚多,但竟没有人胆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龄的万春公
主的亲事竟耽搁了下来。

天宝四年秋天,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在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女道士生
活之后,终于被老当益壮的唐玄宗册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是一个慧黠的女子,
通晓音律,擅长舞蹈,除了学问稍逊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万春公主相似。
虽说论辈份杨贵妃要长一辈,但实际上两人年岁相仿,加之爱好和性情相近,
所以成了宫中的一对密友。她们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嬉笑玩乐,象是在后宫
中刮起了阵阵清新爽朗的春风。据说流传后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与“霓
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构思,由杨贵妃和万春公主揣摩编排而成的,
后世多把它们作为杨贵妃的功劳,其实里面也包含了万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
心力呢!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自然忘不了一直无人敢折的名花万春公主,
由她引线撮合,二十三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二十五岁的杨炪。杨炪是杨
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一门显贵的杨氏家族中,杨炪的风仪绝佳,不
但气度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所以杨贵妃认准了只有
他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炪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大唐皇朝国力强
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鸿胪寺
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杨炪因经常接触性情
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
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炪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在鸿胪寺的职
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
的外交部长,以他一个二十五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
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万春公主与杨炪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对
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因为杨炪担任鸿胪寺卿,所
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番邦与外夷文化传统与中国


绝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都是夫妻双
双手挽手而至。万春公主与杨炪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感到很能体现夫
妻的恩爱,因此也如法炮制,两人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外来人
士对杨炪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漂亮大度又热情爽
朗,与一般中国人的恭谦含蓄大不尽相同;但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
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频呼:“简直是不成体统!”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
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她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
换各种见闻与观点,她发现汉族人一味地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
点,不但太过武断,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他们都有很多
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
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鉴的优点。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杨炪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
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于是杨炪便把这一情况向他作宰
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
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准
备付诸实践,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
化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
炪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盘和地位,建立了
各自的居驻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
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
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万春公主与杨炪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
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
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
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
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