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25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25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逼着武则天撤除了秽乱深宫的“控鹤监”,这次他又硬着脖子对武则天说:
“臣过去请撤‘控鹤监’,不在虚名而在实际,今天‘控鹤监’的名虽已除
去,但二张仍在陛下左右,实在有累皇上的盛名,皇上志在千秋,留此污点,
殊为可惜,愿罢去二张,离他们是越远越好。”对此武则天没有大怒,只是
转弯抹角地加以解释:“我早已知道你是忠正老臣,所以把国家的重任委托
给你。但这件事情你特别不宜过问,因为我嬖幸二张.实际是为了修养身体。
我过去躬奉先帝,生育过繁,血气衰耗已竭,因而病魔时相缠绕,虽然经常
服食参茸之类的补剂,但效果不大。沈南璆说:“血气之衰,非药石所能为
力,只有采取元阳,以培根本,才能阴阳合而血气充足!”我原也以为这话
虚妄,试行了一下,不久血气渐旺,精神渐充,这决不是骗你的,我有两个
牙齿重新长出来就是证明。”说完把两个刚长出来的牙齿露给狄仁杰看。不
可一世的女皇武则天张大了嘴巴向狄仁杰逼来,使得狄仁杰这位忠梗正直的
大臣一时之间窘迫异常,狄仁杰不得不作出让步,但仍不屈不挠地说:“游
养圣躬,也宜调节适度,恣情纵欲,适足贻害,但我知道陛下不会象历史上
的秦、胡二皇后,希望陛下到此为此,以后不能再加添男宠了。”武则天和
颜悦色地说:“你讲的是金玉良言,今后我一定会有所收敛的!”虽然朝堂之


上,君臣竟以猥亵之言争论男宠的事,可说是千古少见的妙事,武则天能够
做到这样也算难能。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甘二史札记》中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
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
而且不必讳也。”应该算是比较公正的评论。

一个人权位越高就越难听进别人的意见,武则天贵为皇帝,对她最敏
感的问题,能以一种比较公平的态度来对待手下的意见,那么她在别的方面
的从谏如流就更加可以相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尤其在重大的问题上更
容易犯这个错误,武则天却能虚心听取手下人意见加以改正,除了上面讲的
男宠问题,下面一件事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武则天当上皇帝,谁来当她的接班人,武氏子弟营求不已,还是那个
狄仁杰向武则天说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应把皇
位与天下传给他的子孙。

高宗皇帝把他的两个儿子托附给陛下,陛下现在准备把这个基业移给
别人。这不合乎天意啊?况且姑嫂关系与母子关系相比,哪个更亲?陛下立
儿子做接班人,那么千秋万世后,还能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就没有听
说过侄子为天子,而在太庙中还能祭祖姑妈的?”武则天于是在圣历元年三
月从房州召还庐陵王李哲,立为太子。

对于武则天的用人纳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虽滥以禄位收
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
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著名的宋璟扬言要打碎张昌
宗的脑袋,她反叫张昌宗到来最那里谢罪,宋璟拒绝不见,张昌宗进谗言她
也不听,由于有一批愿为她效力的能臣,所以她成为成功的皇帝,她在位期
间,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开元盛世的局面就是她打下的基础。

武则天一生尊奉佛法,佛教就是在她统治时期成为民间的一种广为流
传的宗教,关于武则天信佛的原因,一种认为是说她觉得自己杀孽太重尊佛
以积德;一种认为是说她为了宠爱薛怀义之流;还有一种较为正统,就是道
教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聃,李渊、李世民都把他奉为祖宗,武则天夺了李家
的天下,崇奉佛教,借以贬抑道教。

就第一种武则天因杀孽太重而信奉佛教的说法中还引出另一个传奇,
就是武则天称帝后一直长住洛阳,而不住长安,是因为她在长安皇宫中杀人
太多,宫内常常闹鬼,使她心惊肉跳。牡丹是洛阳的名花,历史上就流传着
她贬杀牡丹花的事,至今槿树难登大雅之堂,用来编篱作墙,就是武则天为
它定下的身份和用途。

这年,武则天八十一岁了,终于病倒。张柬之五位大臣,在玄武门发
难,迎太子李哲斩关而入,刺死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令武则天退位,把
皇位传给李哲,李哲就是唐中宗。

武则天死了,她前后掌政四十六年,以皇后身份预政二十四年,以太
后身份称制七年,称帝十五年。临终遗命除去帝号,仍以高宗皇后的名义和
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但由于武则天的影响远远大于高宗,人们多称之为
武则天墓。整座墓是一座完整的山,山像一个躺着的女人,看她的墓室要从
下腹部走起,经过乳沟,花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

山势雄伟、墓室巍巍,盛唐风貌,必竟不同,听说她的墓是唯一没有
被盗的唐朝墓室。


唐末黄巢起义时,她在此显灵,保佑她的子孙。

对于武则天后人评说不一,功过是非众说纷坛。比较公平的论断还是
这样的话:“然则区区帷薄不修,固其末节。而知人善任,权不下移。不可
谓非女中英主也。”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都曾是武则天手下的得力干将。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
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
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
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
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
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
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
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
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
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
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
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
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
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
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说!不可说!如
之何!如之何!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了四男二女,杀的
杀、废的废、放逐的放逐、幽禁的幽禁,惟有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深得武则
天的欢心,于是在深宫内苑和朝堂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太平公主美
艳而富于权略,心性和行事模式与她的母亲武则天非常相似。

在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吐蕃国王曾慕名求婚,被武则天搪塞过去,
在她二十岁那年嫁给了名门贵公子薛绍,薛绍是城阳公子的第三个儿子,生
得一表人才,与太平公主是姑表兄妹,两人情投意合,可惜太平公主命毒,
没几年就克死了亲夫,但不久之后,太平公主就抖落了满怀的悒郁与悲伤,
重傅脂粉,再披嫁裳,强取豪夺式的成了武攸暨的妻子。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除了母女身份之后,太平公主还兼任着秘
书与智囊的职责,参与有关天下安危的国家大政,更且太平公主还无微不至
地为母后物色男宠,如张昌宗等。至此,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早已超
越了母女,君臣的界限,进入了亲密朋友的范畴。

由于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兵变,武则天垂暮之年终于传位中宗,不久武


则天病死,唐宫中最有实权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了。

唐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
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
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
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
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
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
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天
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湜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
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
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
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
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湜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
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
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
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
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
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
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
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
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
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
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
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
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
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
十卷,张说为她写序:“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
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
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
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
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
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太平公主为诛除韦后立下大功。武则天在位期间曾立过两个儿子为帝,


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儿子,韦后被杀后
温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样坐在龙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赶下来,李隆基先让父
亲过渡性地过一段皇帝痛。

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皇妹极为怜爱,朝廷大事都与她商量,宰相以下
的任用都凭太平公主一言为准,她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附权谋进的,
日夜奔走她的门庭,她的府邸成了幕后皇宫。她恃宠而娇,生活奢侈,长年
为她采办运送物品的专差络绎于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宫的还要出色,
单是她在陇右开设的牧马场,就有良马一万多匹。

唐睿宗共有六个儿子,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诛杀韦后母女有功被
立为太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太平公主当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维持得愈
久愈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适,三天两头要把皇位传给太子,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