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19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19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明院、绮阴院和降阳院;接着又选出三百二十名美女学习吹弹歌舞;次一
等的则分为十人一组,分配到各处亭台楼榭充当职役。

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在西苑的湖面上泛舟,在亭谢里赏花,在海山殿上
饮宴并欢赏歌舞,在嫩草如茵的草坪上驰马追逐嬉戏,其乐融融,惹人羡熬。
然而,待到华灯初上时,十六院的女主人,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由宫女簇
拥着站在院门前由炀帝挑选,炀帝与萧皇后同辇流览,炀帝看到中意的便下
辇到该院留宿,与该院主人欢度良宵;这时,萧皇后就独自乘辇知趣地走开,
回到海山殿独守空帏。

玩腻了十六院,隋场帝又命人建造了一座精巧别致的“迷楼”,楼内分
为四阁,分别为“散春愁”、“醉忘归”、“夜酣香”、“追秋月”;更选三千童
贞女子轮番入阁值夜,隋炀帝任意寝宿,真可谓是日日新婚、夜夜洞房,乐
不可支,把一切军国大事,尽抛脑后。萧皇后对此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就作
了一篇“述志赋”,婉转地劝规皇夫有所节制、用心国政,然而一点效果也
没有产生。

在隋炀帝左拥右抱,放荡酒色之际,萧皇后却冷冷清清地度过一个又
一个寂寞的长夜。这时萧皇后方才三十来岁,绵绣春心并没泯灭,虽然有享
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那充满激情的心仍觉得空荡荡的。不久,海山殿的护
卫校尉宇文化及年轻英俊的身影深深映入了她的眼帘,也逐渐印入她孤寂的
心底,于是她不时对他递送秋波,施以恩爱;宇文化及其实也早就被这位美
丽而孤独的皇后迷住了,他好多次都想冲上去把她拥进怀里抚慰一番,但碍
于她的身份,他不敢妄动。一个风狂雨骤的午夜,宫女们都已歇息,因心情
躁动而不能入眠的萧皇后起身踱步来到大厅,正好遇上值夜的宇文化及,四
目相撞,霎时撞出了闪亮的火花,一股热流冲击着两个期望已久的人心,他
们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不久,宇文化及又把萧皇后抱进了她的卧室,在
那张锦绣大床上,两人共作了一场鸳鸯梦。从此,两人借字文化及职责之便,
乘隋炀帝梦醉迷宫时,他们就悄悄共度春宵。

为了饱览江南秀色,隋炀帝下令凿通了连及苏杭的大运河,然后带领
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幸游江都。炀帝下江南时,只见运河中舢舻相接


绵延二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敝野;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
柳腰款摆,姿态曼妙,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而宫女们梳
妆洗下的脂粉流满了运河,香气数月都不散尽。

大业六年,扬州壮丽的离宫落成,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再次游幸江都,
炀帝还写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然而,这种艳丽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费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愤
四起。因而,大业十二年秋天,隋炀帝准备偕萧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时,众大
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乐,天下恐生变故!”隋炀帝却心不在焉在说:“人
生自古谁无死,年过半百不为天。”他觉得只需自己享尽了繁华,即使国破
人亡也不足惜。

第三次来到江都,可惜江都的繁花已开尽,隋炀帝又想东游会稽,命
人开凿通会稽的江南河。谁料运河尚未凿成,天下已经大乱。太原留守李渊
攻下长安;宇文化及与兄长宇文智及在扬州起兵造反,率兵进入离宫,刚满
五十岁的炀帝在寝殿西阁被乱臣缢杀。

这时宇文化及已经升为右屯卫将军了,好几年不曾单独与萧皇后相处,
这次速速杀死隋炀帝,也大半出于迫不及待地要与萧皇后重叙旧好的心愿。
萧皇后万万没有想到领兵作乱的贼子是自己昔日的情人,她责备他的恩将仇
报,愤怒地要求他为隋炀帝按天子之制举行厚葬;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
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为了宇文化及的偏房。

宇文化及醉心于美人萧皇后的缠绵之中,暂时忘了自己的政治扩张。
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节节胜利,直通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及,
一败再败,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改称萧皇后为淑妃。
不久,魏县又被攻破,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
杀死了宇文化及。这次距隋炀帝的死,还不到一年时间。

取得暂时胜利的窦建德又被萧皇后的美艳姿容和高贵气质迷住了,收
她为妾,在乐寿地方纵情于声色之娱,几乎忘记了自己逐鹿中原的初衷。无
奈窦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是一个醋意颇重又十分厉害的女人,她对窦建德迷
恋萧皇后一事横加干涉,常在他们两人沉浸于温柔乡中时不期而至,撒泼发
怒,弄得窦建德大失情趣。这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
逼中原之势。原来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
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来到乐寿
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
人交给来使。

中原频频的战混已吓破了萧皇后的胆,丈夫及情人的相继惨死更伤透
了她的心;她也愿意远走大漠,离开伤心地,而来平复自己的情绪,更希望
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天生美质难自弃,突厥可汗见到萧皇后的风采,顿感天下之美都集于
此女一身,当天夜里蒙古包中春情洋溢,无可奈何中,萧氏便由隋天子的皇
后变成了番王的爱妃。时势至此,命运已经不能由她自己掌握,反正当初袁
天纲就预言她命带桃花,在劫难逃,那也就只有听天由命吧!

后来,老番王死了,由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
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两人又被新任番玉接手。虽说萧皇后要年长于
义成公主,但由于她那卓卓迷人的风韵,颉利可汗更中情于她。


十年后,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大将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萧
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岁,
但萧皇后入朝时,李世民见她云髻高耸,雾鬓低垂,腰似杨柳,脸似牡丹,
美眸流盼,仪态万千,完全没有按年龄而应有的老态,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
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再
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
怜。

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
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小母亲般的温
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
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

李世民作皇帝后,为了避免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在宫中励精图治,崇
尚俭节。萧皇后来到宫中时,他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
张挂着华丽的宫灯,歌舞姬们献上轻歌曼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
为这种场面已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
比如何?”。

其实,眼下这点排场距离隋宫的豪奢情形还差得远呢!隋宫夜宴时并
不点灯,而在廊下悬挂一百二十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
十座,焚烧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
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车。对此,萧昭容不便明说,只是平静地说道:
“陛下乃开基立业的君王,何必要与亡国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话中的含义,深为她的明晓事理和言语得体而折
服,对她愈加敬重和疼爱了。

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十八年平静的岁月,六十七岁时嗑然而逝。在
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桃花劫。

侯巧文为情幽怨死深宫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荒淫奢侈的帝王不乏其人,而隋炀帝杨广可
以说是到了极至。

洛阳郊外的西苑之中,为了尽享天下的声色之乐,隋炀帝极尽奢华淫
乐之能事,设置了诸如“如意车”、“神秘镜”、“长枕大被”、“剪彩为花’多
穷奢极欲的花招。

“如意车”外表看来只不过是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而已,里面的装置却
大有文章。

车篷上悬有许多精巧无比的金铃和玉片,车行时叮咚有声,仿佛仙乐
一般;车内安有宽大舒适的床榻,隋炀帝可以和宫女们在车中为所欲为;四
周张以绫罗帏幔,上面绣着活灵活现的龙凤,既能装饰车马,又能遮掩住车
内的小天地,不必担心春光外泄。

其实春光外泄也无所谓,象隋炀帝那样大权在握又极贪淫乐的人,根
本不在乎什么羞耻,甚至还带有一份浓烈的“曝露癖”,不但想炫耀自己的


权势、财物,也想好好地展示自己的艳遇、甚至赤裸裸的身体。“神秘镜”
就是这种曝露心态下应运而生的产品。

当时用的镜子还是铜镜,隋炀帝命人铸造了一些六尺见方的大铜板.打
磨得极其平整光亮,然后悬挂在寝宫的四周,每当与宫人缠绵于床第之际,
大铜镜中就一览无余地映照出他们的淫乐之形,如此取乐,可谓荒淫至极。
如果当时有摄像机的话,他一定还要拍下些淫秽色情片来。

至于“长枕大被”则是萧后想出来的花样,她根据寺院禅床的灵感,
命人制作了一个硕大的床,再配以异常宽大的被褥和枕头,一夜可容数十美
女与隋炀帝同寝,隋炀帝辗转美女之间,左右逢源,象是蝴蝶旋飞于百花丛
中一般,乐不可言。

更妙的还有‘剪彩为花”一项,因为秋冬时季草木凋零、园中肃瑟,
隋炀帝为之闷闷不乐。当时西苑十六院的众嫔妃们集议商量出一策,用五彩
绸缎剪制成鲜花嫩叶,点缀在树木枝桠之间,红娇绿嫩,恍如春满人间。

宫的淫乐生涯,嫔妃宫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宫中女子相竞在自
诩为“好色怜才,雨露普施”的隋炀帝面前,竭尽自己的姿色、风情、才华
和心计争宠献媚,以便得到荣华富贵。他们中间幸运者倍受恩宠,甚至福泽
荫及家庭,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大多数却只能冷落幽宫,在无
尽的期盼中耗尽青春红颜,有的甚至到老死也无缘见上皇帝一面。侯巧文就
是隋炀帝宫中这样一位饱尝冷落孤寂之苦的才人。

侯巧文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先祖原是北魏的文学近臣,父亲院靖颇
受北周武帝的信任,入隋后携家隐居在宛城乡曲,过着耕读课子,与世无争
的恬淡生活。侯巧文自幼饱受父兄董陶,作得一手空灵秀逸的诗文,更写得
一手娟秀无比的好字。十七岁那年,适逢隋炀帝的西宛建造完成,隋炀帝下
诏征选天下美女,品貌端庄秀丽、性情娴静柔和的侯巧文应选来到洛阳,被
分配在槐阴深处的挹翠亭,担任数名宫女洒扫、烹茶的指挥工作,身份是“才
人”。

西苑的富女是定期选拨的,选中的就被送到十六院伺奉隋帝,那样就
有接近皇帝和献媚争宠的机会。依照侯才人的身份、姿貌、才情,原本是应
可入选的,却因不肯贿赂主持选拨工作的许廷辅,以至于名落孙山。侯才人
手下的宫女都劝她说:“作人不妨稍微圆滑些,花些心思打通关节,才能有
希望获得皇帝的恩宠。”侯才人知书通史,自恃才貌双全,总想与名垂青史
的汉宫王昭君相比,不肯放弃气节,贿赂钻营,因此她始终被冷落在挹翠亭
中,一凭芳华虚度。

宫院深深,长夜漫漫,灯昏梦醒之际,她常感叹日月如流,韶光易逝,
自己的妙龄芳颜、满怀柔情就这样伴着孤灯无声地流走。每到春光明媚,鸟
语花香的时节,就是西苑选拨宫女的时候,这时,她总是刻意妆扮自己,企
望幸运和奇迹的降临;然而,却一次又一次的换来了失望和落寞。遥闻远处
传来的笙歌笑语,她心中十分不平,内心充满了幽怨的情怀,因而写成“自
感”诗三首。

其一: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

隐隐闻萧鼓,君恩何处多?

其二:

欲泣不成泪,悲来反强歌;


庭花方烂漫,无计奈春何?

其三:

春阳正无际,独步意如何?

不闻闲花草,反承雨露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蜗居在挹翠亭畔的宫舍中,遥望十六院的繁花
似锦,自己却冷清清、孤零零地打发着寂寞无奈的时光,使得侯才人那颗柔
弱而机敏的心受尽了煎熬。

她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