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14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14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
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
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
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
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
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
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
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
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
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
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
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
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
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
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
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
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
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
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
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
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
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
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


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
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
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
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梁朝自萧衍开国以来,崇尚佛学,推崇儒学。在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以
文学的兴盛,光耀文坛。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临高台》、《江南弄》、
《子夜歌》等都为人津津乐道。他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说:“山
水有清音,何必丝竹。”如今我们时常阅读的《昭明文选》,就是他替我们留
下的文章精华。其他如沈约的“回声八病之说”,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
的《诗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魏灵太后文武兼备

北魏宣武帝灵皇后胡氏,生在安定临泾,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是一
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

自从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汉化以来,举凡官制、教育、礼俗。语言、
文字、服饰、度量衡等都采用汉人的制度和习俗,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等
到宣武帝继位,鲜卑人已经充分汉化,后宫妃嫔也多为汉人女子。

据说灵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
兆?胡国珍将这件事拿去问当时很有名气的术士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
个吉兆,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灵太后长大,通过出
家做尼姑的姑妈大事宣扬,都知道胡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
子,宣武帝听到了风声,把她召到后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当时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贵嫔,正得宠而被封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
所有后宫嫔妃,都不准接近皇帝,惟独胡承华纤丽动人,善伺人意,楚楚可
怜,行止乘巧,颇得高皇后的欢心,于是网开一面,特准胡承华在晚上服侍
皇上,因而蓝田种玉,珠胎暗结,十个月后竟为皇家产一承继大统的麟儿。

北魏时期仿照汉武帝“留犊去母”的故事,严格规定:“子为储君,母
当赐死。”因而六宫嫔妃多相与祈祷上苍,但愿生诸王公主。却不愿生子为
太子,然而胡承华却慨然道:“国家旧制,未免苛刻,但妾却不惜一死,宁
可为皇家育一嗣续,却不愿为贪生计,贻误宗桃。”妊娠期间,后宫中妃嫔
多劝她服药堕胎,都认为:“生儿居长,必为太子,而生母则必死无疑!”胡
承华始终不为所动,不久果然生下一个男儿,宣武帝大喜过望,取名叫诩,
又担心高皇后妒忌,致生不测,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别宫中养育,不但高皇
后不得过问,就连生身之母胡承华也不准抚视。

拓跋诩已经三岁了,宣武帝册立他为皇储,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他的
生母胡承华赐死,反而晋封胡承华为贵嫔,高皇后大为愤惠,多亏朝中大臣
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华的生命安全。

宣武帝驾崩,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承
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成为灵太后。


从此灵太后亲览万机,裁决政事,随手批答,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
灵太后饬令制造一辆“申讼车”,设座车内,外垂帘幕,定期出巡云龙门及
千秋门等繁华地区,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
获得朝野的好评。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都由灵太后亲御朝堂,临轩发策,
自阅试卷,评定等级,然后量才使用,一般都认为十分公平。

当时于忠为尚书令,崔光为大将军,而灵太后出家为尼的姑母就成了
灵太后的最高顾问,于是特地在崇训宫侧,建造一座典雅庄重的永宁寺,大
殿禅房,共建十九层宝塔,四面悬挂铃铎,供姑妈居住。灵太后在位期间,
北魏宫中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除了宫中佛寺的铃铎在微风中清音远送,
使人尘虑顿消之外。灵太后还曾在法流堂前设置箭靶习射,并曾经亲自挽弓
搭箭,中正靶心。此外,在华林园中,春花竞艳,芳草如茵的时候,在落英
缤纷的曲水之旁,灵太后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赋七言诗一句,联吟为乐。
史书记载,当灵大后首先吟出:“化光造物含气贞”后,年方七岁的幼主孝
明帝拓跋诩立即续道:“恭己无为仰慈英。”意存谦仰,使灵太后心花怒放,
群臣当然是跟着凑趣齐呼“万岁”。

北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且与南朝设立“互市”以通有
无,因此府库盈溢。灵太后有一次来到绢库,一时兴起,命令随行的王公大
臣及妃嫔公主一百余人,尽一己之力,负绢布出库,能背多少出库就把所背
出来的赐给他。基于贪婪一念,大伙儿一涌而上,扛负最多的超过二百匹,
少的也有百多匹。尚书陈留公李崇,章武王拓跋融,扛负过重,体力不支,
颠仆在地,李崇伤腰,拓跋融损足,灵太后笑夺其绢,使他们空手而出,引
得时人作歌谣讽刺:

陈留章武,伤腰折足,贪婪败类,自取其辱。

另外长乐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表示不异于众人,得到灵太后的嘉许。
大将军崔光仅取两匹,灵太后怪其太少,崔光回答道:“臣只两手,唯堪两
匹而已!”使众人听后,皆有愧色。

当然,灵太后生活也有出轨的时候。北魏名将杨大眼,虎背熊腰,孔
武有力,眼睛大如铜铃,炯炯有神,慑人魂魄,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
功劳。他的儿子杨白花,容貌身材长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丰仪更加俊朗,
力能举鼎,英武过人。灵太后正在徐娘半老的年纪,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她的
心灵时常感到空虚落寞,于是把杨白花当作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经常把他召
至宫中备致优渥之意,杨白花别无选择,只好俯首称臣在石榴裙下,做了深
宫内院的娇客。但他终究不是一般的佞臣,而是一个有本领的人,加上畏惧
大祸随时都会加身,心思一横,昼夜率部曲逃出洛阳,投奔南朝梁国。灵太
后思念不已,又不便明目张胆地声张,百啭愁肠,谱成《杨白花歌》一曲,
以暮春时节的杨花飘荡难觅踪迹,来抒发内心的怀想和期盼,并让富人连夜
唱熟。歌词如下:

阳春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含杨花入巢里。

灵太后的这首《杨白花歌》可以看作是北朝的贵族文学,受了南方民
歌的影响。当时南朝文艺作品偏重柔媚绮丽,而北朝则多骠悍豪迈的吐属,
灵太后循着南朝文艺路线而写出《杨白花歌》,着实令人惊异,也可看出她


的文学造诣。天象告变,天狗食月几乎不留余地,灵太后大力恐惧,以为不
测之祸即将及身,与姑母密议,想到了一个嫁祸于人的办法,选一个人作为
自己的替身,来代替将降到自己身上的灾难。瑶光寺中常伴青灯古佛的高太
后,就此意外得病身亡。

杨白花去后,灵太后的情欲反而更为炽烈,不久又看中了魁梧伟岸的
清河王拓跋择,于是授以重位,日夜召进宫中,名为商议国事,实乃饮酒作
乐,清河王虽然极力规避,但终于也在一次酒醉后作了入幕之宾。

任城王拓跋澄的儿子拓跋顺初为齐州刺史,灵太后在他为侍中,倚为
心腹。拓跋顺是一个完全汉化了的鲜卑贵族,基于汉人礼法,对灵太后的行
为深感不满,当廷进言;“妇人夫殁,自称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
太后母仪天下,年垂不惑,修饰过甚,何以仪型后世?”灵太后大为愤怒,
也大出意外,拂袖还宫,再召拓跋顺进宫责问:“干里相征,岂欲众中见辱
耶?”意思是我把你从齐州召还京师担任要职,怎么当廷口没遮拦,使我下
不了台面呢?拓跋顺却义正辞严地答道:“太后不畏天下之笑,而耻臣之一
言乎?”贤王之子,不辱令名,不屑甜言面谀,而作当廷谏诤,实乃骨鲠之
臣。

孝明市长大后与灵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私召驻兵晋阳的都督尔朱荣
率兵入京,诛杀母后身边的人,灵太后身边的人于是先下手为强,配杀了孝
明帝,另立幼帝。尔朱荣则奉长乐公主的儿子拓跋攸为帝,率军入京继位,
诛杀王公大臣以下官吏二千多人,灵太后尽召后宫妃嫔,喻令出家为尼,然
而尔朱荣却不肯放过她,把灵太后和幼帝都装入麻袋沉在黄河之中。

灵太后文武兼备,但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很难评说。

冯小怜红颜祸水玉体横陈

冯小怜是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原是皇后穆盈身边的侍女,
是后来才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的娇媚与荒唐,使北齐帝
国遭到覆亡的命运。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国,大致沿着今天的山西与陕西两省交界的地方,
以自北向南的一段黄河为界。东魏占有黄河以东以及淮水以北的土地,西魏
占有黄河以西及秦岭以北的关陇地区。东魏建都部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临
漳县。西魏定都长安,是历代帝王龙兴之地。

西魏的力量远不如东魏,就是南朝的梁政权也比西魏强。

北齐就是高洋夺东魏政权建立的,是实力最强的;北周是宇文觉守西
魏政权建立的,力量最小。当宇文觉建北周时,南朝梁也被陈国取代。

但不久之后,北齐与北周的力量渐渐持平,一方面北齐被南朝的陈国
侵吞了淮南一带地区,另一方面北同越过秦岭,掠夺了汉中和四川等地。高
纬就是这时成为北齐皇帝、冯小怜不久成了他的妃子。

北齐建国十七年后,高纬即位,就是北齐后主。他是个标准的纨绔子
弟,醇酒美人,声色犬马,过着豪奢浪漫的生活,用珍珠串缀而成晶光闪耀
的罗衫,用宝石镶嵌在玉辇上,日日夜夜与后嫔宫妃厮混在一起,过着醉生


梦死的生活。

冯小怜本是穆皇后身边的侍女。当时高纬正宠爱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
昭仪,穆皇后为了抵制曹昭仪而把冯小怜送给高纬,结果应证了中国一句有
名的成语:饮鸩止渴。

冯小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