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706章

中华野史-第706章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醇苫杏馔踉剑嘁源死埂!�

封公者,中书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以开国辅政功封。 

封伯者,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以辅政封,御史中丞城意伯刘其以筹策封,广东左布政使东莞伯何真以降附封。 

已上太祖时封,阶勋尚二品,而何公不言阶勋,顾岁禄至千五百石,已在一品上矣。 

兵部尚书忠诚伯茹常以迎附封。 

已上太宗时封,勋阶皆正一品矣。 

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以平麓川封,礼部尚书兴济伯杨善、华盖殿大学士武功伯徐有贞以夺门封。 

已上英宗时封。 

都察院左都御史威宁伯王越以破虏封。 

已上宪宗时封。 

南京兵部尚书新建伯王守仁以擒叛王封,真人恭诚伯陶仲文以修药饵封。 

已上世宗时封。 

汪、刘、陶不世袭。刘卒后,其孙推恩封一辈,至曾孙於嘉靖中复封;何、杨传一代废;茹、徐传世指挥使,随革。今得世袭者,基、骥、宁仁而已。 

嘉靖初,修定策功,内阁大学士杨廷和、蒋冕、毛纪封伯爵,子孙世袭,固辞,而许廷和子孙世袭在京四品文职,冕等五品,俱不就。 

文臣支伯爵俸者嘉靖中真人陶仲文以祈雨,少师嵩年八十加恩隆庆初,少师徐阶十八年考满加恩,辞;万历中,少师张居正十五年满加恩,辞。按嵩之伯爵俸,定议千二百石,又本色八分,折色二分,所以为优。若千石,则在正一品下,比之旧支正一品兼支尚书俸更薄矣。 

○录军国重事 

洪武元年,李宣公善长、徐信公达、常鄂公遇春,於阶勋下带录军国重事,若因元之旧耳。三年,宣公进封韩,信公进封魏,改带参军国事;而同封李曹公文忠为同知军国事,冯宋公胜、邓卫公愈为同参军国事,盖不无少轩轾也。十年,信公汤和加设知军国事,颇重,以后不入衔。 

○文职冒武号 

国初,公、侯为“辅运”,伯为“翊运”,武为“宣力”,而文为“守正”。汪忠勤广洋、刘诚意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而无“推诚”字,盖杀其礼也;茹忠诚常因之。其后王靖远骥号止”“推诚宣力”,杨兴济善有“奉天翊卫”八字,然俱称武臣,虽秩隆於前三伯,而文职冒武号,不自觉其误矣。后徐武功有贞自为诰券,始复改正。而靖远、兴济遂援以请,亦得称文臣。洪武中,公有“光禄左柱国”、“荣禄右柱国”,皆带特进,而侯止“荣禄柱国”、伯止“资善大夫护军”,靖远以后乃俱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虽伯阶已进次通侯,然职典章者亦不为不误也。 

○文武勋号之优 

勋号,在洪武者曰“开国辅运”,在永乐者曰“奉天靖难”,久之则曰“奉天翊卫”。或以祖勋而封后人者曰“钦承祖业”、其武职则曰“推诚宣力”,文职则曰“推诚守正”而已。惟张英公辅,初以“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为新城侯,洪熙给诰,以上公故特加“辅运”二字;《正统实录》成,加“佐理”二字,共得十二字。朱宣平永加“佐理”,与徐武功有贞加“奉天翊运推诚宣力守正”,得十字,而王靖远、杨光济因之;后王威宁、王新建亦因之。盖奄有文武之美,非故典也。嘉靖中,封常、李、邓、汤后四侯,诚意一伯,给本身诰券,只当称“钦承祖业”,不可言“开国”也。 

○文臣赠爵 

赠公者江西行省参政、姑熟郡公陶安,太子少师、荣国公姚广孝。 

赠侯者知处州府、太原郡侯王道同,知南昌府、南阳郡侯叶琛,左司郎中、高阳郡侯许瑗。尚书、靖远侯王骥,兴济侯杨善,新建侯王守仁。 

赠伯者吴王府参军、左司郎中、缙云伯胡深,中书参议、西河伯毛麟,临江同知、天水伯赵天麒,太子太师、汤阴伯郭资,少师、茌平伯吴中,太子太保、沐阳伯金濂。 

赠男者中书都事、丹阳县男孙炎,中书郎中、当涂县男王恺。 

○公世子 

令典亲王子曰“世子”,礼服视郡王;郡王子曰“长子”,礼服视镇国将军。公、侯子应袭者,授勋卫及带刀舍人,不当言世子也。惟汤信公和子儿已为前军都督佥事,二品矣,卒而赠世子。又高帝御撰《中山王神道碑》曰“世子辉祖袭”。想国初之制如此,但不知品秩何如。 

○上柱国 

《会典》称正一品阶勋云加授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疑止为赠设耳。李韩公、徐魏公、常鄂公初俱带“上柱国”,然阶不过银青荣禄大夫。盖因元之旧,官未定也。后常公物故,二公俱改“左柱国”。近夏少师言独得“上柱”,为一时旷典。然在隋初为从一品勋,而唐则四,实不为异也。乙丑年,加严嵩,辞以人臣无“上”,则夏公此官,固骖乘之祸耳。乙丑,少师徐阶以十五年满加,固辞。辛巳,少师张居正亦以十五年满加,亦辞,后卒以为赠。今按“上柱国”一人,夏言;曾“上柱国”一人,张居正。 

○左柱国 

左右柱国不见《会典》。洪武三年始封李、徐二公,加“左柱国”,自李曹公而下,俱“右柱国”,文臣则绝无及者。正德初,刘文靖健以顾命大臣得“左柱国”,继之者李文正东阳、杨文忠廷和、梁文康储、杨文襄一清,大概皆异典也。万历时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俱以九年满加“左柱”,共八人。正德末年,梁文康以次辅与杨文忠同得“左柱”,尤奇。今少师时行以六年满得之,俱奇。 

洪武三年大封,唯太师李韩公、太傅徐魏公称“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而已,常郑公茂、冯宋公胜、李曹公文忠、邓卫公愈皆以“荣禄右柱国”封,见“左”之不易得也。汤信公和由中山侯进封,得“光禄左柱”,而胡梁公显以王亲,亦滥竽焉。若傅颖公、蓝凉公之大勋,亦仍“荣禄右柱”而已。永乐初,李曹公景隆以降附加禄千石,为“光禄左柱”,而元勋如丘淇公福、朱成公能,下安南如张英公辅、沐黔公晟,皆“荣禄右柱”。至洪、宣中,英公以国史完,始进“光禄左柱”。成化末,太师张英公懋进“光禄左柱”,而朱保公永封国时,亦止以“光禄兼右柱”耳。以后如朱太师希忠之崇贵,亦止“特进柱国”。然则“左柱国”亦非人臣所易当也。 

○左柱国不兼特进 

阶以“特进”为重,而勋尤以“左柱国”为崇。“特进”而止“柱国”者有之,未有“左柱国”而不带“特进”者也。嘉靖十五年,加武定侯“太师、左柱国”而不带“特进”,似不可晓。万历初,吏部拟加少师、江陵公亦如之,寻辞。 

○文臣特进 

文臣非伯爵而阶“特进光禄大夫”者,亦不易得。今按无“左柱国”者,刘文穆吉、严分宜嵩、徐文贞阶;带“左柱”者,刘文靖、李文正、杨文忠、杨文襄、梁文康、张江陵及申少师;带“上柱”者,夏文愍。前后十一人而已。 



   
   
卷二 



○文臣加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 

高帝时,李韩公善长为太师,而徐魏公达为太傅,常开平遇春赠太保。已后绝不轻授,其重惜之意可知。仁宗始加张英公为太师。嗣后武臣得之不以为异。嘉靖禄,杨少师廷和一品十二年,又以辞伯爵,有进阶二级诏旨,特拜太傅,四辞而止。万历初,张文忠居正一加太傅,三辞而止,辛巳始拜命。壬午张进太师,十日卒。今按太师二人,李善长、张居正;太傅一人,即张公。二公后皆削。 

○勋臣太师 

三公虽并经邦,而太师尤重,非人臣所敢当。以徐中山之勋德,而加止太傅。去韩公几五十年,而有英国公张辅、嗣公张懋、保国公朱永、昌国公张鹤龄、定国公徐光祚、翊国公郭勋、成国公朱希忠,并韩公凡八人。郭加太师时尚侯爵,尤为异也。 

○公孤真任 

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后,有上疏请设三公府,俾之坐论燮理。上欲从之,而未定也。考宣德三年,敕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少傅、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保、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太子少傅、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杨荣。按义等敕云“卿等祗事祖宗,多历年所,嘉谟谠议,积勋勤诚。联嗣统以来,尤深赞辅,夙夜在念,图善始终。盖以卿春秋高,尚典繁剧,优老待贤,礼非攸当。况师保之重,寅亮为职,不烦庶政,乃副倚毗,可辍所务,朝夕在朕左右,相与讨论至理,共宁邦家,职名俸禄悉如旧。卿其专精神,审思虑,益致嘉猷,用称朕眷注老成至意。钦哉。”其辅敕云“卿以亲以贤,祗事祖宗,多历年所,忠存社稷,功著国家。逮朕缵承大统,勤诚辅弼,元勋厚德,岿然于今。方当注倚之时,矧居燮理之任,不烦以政,乃理攸宜。可辍中军都督府事,职名傣禄悉如旧。朝夕在朕左右,相与究论军国重务,共安家邦。卿其专精神,明道德,益弘启沃之功,用臻治平之效。”盖真领公孤之职也。十年上崩,蹇、夏后先卒,而二杨还领阁务,寻复为虚衔,盖迄今云。又,永乐中,姚广孝以立东宫,自僧录左善世进太子少师,而无他兼职。又有敕云卿资性笃实,学行老成,事朕藩邸,积有年岁。朕靖难之初,卿侍左右,谟谋弼赞,裨益良多。今建储嗣,简求良辅,以卿旧人,特授太子少师。夫太子,天下之本也,必赖启迪良正。辅成德器。仰尚勉尽厥职,副朕眷倚之重。钦哉。”以此考之,不兼它官,不领他职,亦真任也。 

○四夷三公 

永乐中,也先土干来归,赐名金忠,洪熙元年加太子太保,宣德六年加太保,俱二俸兼支。又,永乐赐阿鲁台太师、中书右丞相、和宁王诰命,然亦因故号而称之耳。 

○三孤兼东宫卑秩 

按师、保兼东宫官,或带本秩,如少师兼太子太师之类;或以小兼大,如少保兼太子太傅之类,无大兼小者。唯宣德初,夏忠靖原吉以少保仍兼太子少傅,欲优以二俸故也。嘉靖初,杨文襄一清以少师兼太子太傅,亦官制一变也。席文襄公书尝言宜厘正,不报。 

○公孤自相兼 

嘉靖中,京山侯崔元已加太傅,左都督陆炳已加太保,二公俱兼太子太傅。太保正一品阶矣。后以圣诞,前后元加少师、炳加少傅。元后同大学士嵩辞,得免;炳至终身称太保兼少傅。上时亦不安于心,有御札云“以公兼孤亦可”。 

○公兼三孤及侯兼东宫三少 

国公自加三公外,有东宫三太而无三孤。万历,英国公张溶加少保,再加少傅。侯、伯兼公孤外,其于东宫有三太而无三少。天顺中,广宁侯刘安加兼太子少傅;隆庆中,恭顺侯吴继爵加兼太子少保。若洪武初李韩公兼太子少师、徐信公兼太子少傅、常鄂公太子少保,其时官制亦未定也。 

○三少相兼 

嘉靖中,真人、礼部尚书陶仲文兼少师、少傅、少保。古今所未有。 

○三品兼三少 

东宫三少以上,旧制惟尚书、左右都御史得兼之。洪熙初推恩,大学士杨士奇以礼部左侍郎加少保,杨荣以太常卿加太子少傅,金幼孜以户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无何,俱进尚书。景泰间,备署宫官,且以易储故推恩,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礼部左侍郎兼学士王一宁、户部左侍郎兼学士萧兼太子少师,吏部左侍郎俞山、太子少傅兵部右侍郎俞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通、大理卿萧维祯、通政使李锡俱太子少保。前后所无。 

○孤卿兼宫官 

洪熙中,少师蹇义、少傅杨士奇、少保黄淮,例不兼宫臣。其自东宫三太、三少而进三孤者,则削其旧衔,如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太傅胡氵荧、太子太保王直进少傅是也。故景泰以前,当以孤卿兼宫秩为异,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仅一人。 

○孤卿不兼宫官 

自景泰备东宫三太,而三孤俱有两职。然成化初犹有不兼者,曰少保李贤、彭时。彭公没,绝响矣。故成化而后,当以不兼宫秩为异,曰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璁,亦仅一人。 

○南部三孤 

南京大臣以三孤兼者,独少保、参赞机务、南京户部尚书黄福一人而已。若太子太保,则有四人兵部乔宇、秦金,吏部王用宾,户部周经。 

○节镇三孤 

弘治王襄敏越总制陕西三边,以少保兼太子太傅。嘉靖杨文襄一清总制西三边,以少傅兼太子太傅。正德陈金总督两广、胡宗宪总督浙、直、江西、福建,俱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凡四人。若太子太保,则景泰两广王翱,成化宣大王越、俞子俊,正德四川洪钟、彭泽,嘉靖三边王宪、王琼、王以、刘天和,征倭赵文华,隆庆宣大王崇古,万历宣大方逄时、张佳胤、郑洛。 

○尚书一品 

建文初,特崇加六部尚书皆正一品。于是,吏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