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史-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蠛鲇鲆蝗问胸姆颍涨竺蹋烁罩保晃啡ㄊ啤<蜗约抑星纺墒凶猓浼胰瞬赌茫樟钭方伞:蜗晕胖笈杷孪莺η笊蹋ǜ创嗽埂:挝渌档馈拔峒夷伤暗辈睿晃谌酥龋死羧朔罟焓拢酥胺值比唬窨尚鹎阆荨!彼烊爰兀胝偾笊涛涫罚谑窍缋镂胖苑挝渲!�
过了一时,何武被举贤良方正,拜谏大夫,出为扬州刺史,对于郡国守相,无论其人贤与不肖,一律以礼看待,因此地方之人各尊重其官吏,一州清平。何武每出巡部内,到了一处,必先往学官召见诸生,试其经学,问以得失。事毕,方到旅馆,发出命令,查问垦田数目,五谷丰凶,然后接见地方长官。遇有太守犯罪,随时劾奏,但当劾奏之前,必先将奏章宣布,使其本人得知。本人果肯服罪,即令其自行辞职,销去奏案;若不肯服罪,便尽法参奏,也有办到死罪者。当日九江太守戴圣学习礼经,与戴德齐名,时人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戴圣在任行事,多不遵法度,历任刺史因他是有名大儒,遇事宽容。及何武为刺史,巡行到了九江,清理词讼,曾将几桩案件发郡都中审判。戴圣见了冷笑道“后进小生,偏想乱人政事。”竟将各案搁起不理。何武使部下从事查得戴圣罪过,将欲举奏。戴圣恐惧,自行辞职。不久戴圣复被召为博士,心恨何武,时向朝庭出言毁谤。何武闻知,却终不言戴圣之恶。一日戴圣之子结交盗贼,劫掠财物,被官吏捕得,系入庐江狱中,庐江正属扬州刺史部下。戴圣在京得报大惊,心想此案落在何武手中,正好报怨,我子莫想望活。谁知何武却不问他是何人,只照案情依律秉公判决,戴圣之子竟得不死,由是戴圣惭愧服罪。
每遇何武入京奏事,戴圣必到门称谢,其感化人如此。何武在扬州每值年终照例入京奏事。河平二年何寿入为大司农,其侄在庐江为长史,何武未为推荐。此次其侄来京,何武适在长安。
何寿因欲托何武推荐其侄,又知何武为人公正,未便直言干求,乃备了酒席,请到何武之弟何显,并何武故人杨复众等入席饮酒。饮到酒酣,何寿命其侄出见,对众人道“此子在扬州部下为长史,才能低下,未蒙刺史召见。”何显等听了,觉得何寿语中含有讥刺,甚觉惭愧。席散之后,何显回家,便将席间言语告知何武。何武答道“刺史即古之方伯,主上所委任,为一州之表率,职在进善退恶,官吏治行有异及人民有隐逸者,乃当召见,不可徇私滥行访问。”何显、杨复众觉得终对何寿不住,一齐强求何武为之设法。何武被众人纠缠,不得已回到扬州,召何寿之侄来见,赐以酒食。于是庐江太守以为是刺史看重之人,即行荐举。
何武任扬州刺史五年,后为沛郡太守,曾断一案,为人所称。先是沛郡有一富翁,积有家财二千余万,正妻早死,遗有一女,长成出嫁。富翁复纳一妾,生一子,才数岁,其妾又死。
富翁年老病重,想起儿子甚幼,家产又多,并无近亲可以付托,惟有女与女婿,意欲托他照顾,无如女儿生性不贤,必然贪我钱财,难保不害死我儿,霸占家产。富翁反复沉思,忽得一计,便命遍请族人,自作遗嘱,交与众人阅看,其遗嘱写道悉以财属女,但以一剑与儿,年十五以还付之。
众人见了遗嘱,都觉诧异,因是他自己家财,只得照他遗嘱处分。不久富翁身死,他女婿及女儿竟据了他财产,并不照顾其子。富翁生前早留下一笔款项,密嘱亲信之人抚养其子,及至其子年已十五岁,便照遗嘱向其姊索剑。其姊贪心不足,连一剑都不肯交与其弟。其弟心中不甘,遂到郡署告状。何武见了状词,即命吏役往传女及女婿到案,询问一番,并将富翁遗嘱反复细看,忽然省悟,因对旁边掾史道“汝等知此富翁用意否?盖因女性强梁,婿又贪鄙,富翁心恐其儿被害,又念儿年太小,纵与以财,不能保管,遗命交付其女,实寄之耳;又命以剑与儿者,剑所以示决断也;限年十五者,已届成年,足以自活;且料其女不肯还剑,必致告到官府,希望官府明察,代为伸理。似此深谋远虑,岂庸常之人所能及?”于是判将富翁全部家财交还其子,又说道“劣女恶婿,温饱十余年,也算便宜了他。”此案既结,人人皆言何武原情度事,熊得其理,无不心服。
何武为人仁厚,喜称人之善,荐引皆贤士。所居之官,并无赫赫之名,及其去后,常为人所思慕。成帝末年召入为廷尉,擢御史大夫,改大司空。遇事每多举奏,时人讥其烦碎,不以为贤。武有后母在本郡居住,遣吏往迎。适值成帝驾崩,吏恐道途或有盗贼,不敢起程来京,左右近臣遂有言何武事亲不笃者,哀帝乃下诏将何武免官就国,拜师丹为大司空。师丹字仲公,琅玡东武人,少从匡衡学诗,举孝廉,累官光禄勋侍中。
哀帝为太子,师丹为太子太傅,至是由大司马迁大司空。师丹自以师傅居三公之位,见哀帝封拜丁傅,多变更成帝时政事,因上书极谏,言多切直。时傅太后从侄傅迁官为侍中,性尤奸邪。哀帝深恶其人,下诏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闻知大怒。哀帝不得已只得下诏仍将傅迁留祝孔光与师丹一同奏道“诏书前后相反,天下疑惑,无所取信,请仍令傅迁归故郡。”衰帝明知所言甚是,无如受制于傅太后,竟不能遣,复命之为侍中。
过了一年,哀帝初次改元,是为建平元年。此时师丹既迁大司空,尚余大司马一缺,便以傅喜补充,又封为高武侯。先是王莽辞职时,傅喜告病在家。哀帝赐以黄金百斤,遣归养玻何武、唐林皆上书保奏。哀帝心中亦自看重傅喜,故至是复拜为大司马。
当日司隶解光自参倒王氏后,又想到赵飞燕姊妹在成帝时,与王氏一般横行。曾闻人言许美人与曹宫皆得幸成帝,生有子女,不知去向。乃遣部下属吏四出查问,遂查得当日在场眼见之人,如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英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及宫人于客子、王偏、臧兼等人,解光、傅齐诸人,逐一讯问。诸人知难瞒隐,遂将飞燕姊妹杀害皇子情形详细供出。解光据情奏闻,哀帝因碍着赵飞燕尚在,便把罪状归在赵合德一人身上。哀帝得奏下诏将新成侯赵钦、成阳侯赵欣免为庶人,家属移徙辽西郡,于是议郎耿育上书请勿穷究。哀帝因想起自己得立为太子,颇赖赵飞燕之力,遂将此事作罢。傅太后也念旧情,对于赵飞燕厚加看待。赵飞燕心畏傅太后势力,要想保全自己,乃一心一意奉事傅太后买其欢心,竟将王太后冷落,因此王太后甚为怨恨,但又无如之何,只得忍耐。王、赵二家,既皆失势,权力全归傅太后一人。傅太后也可心满意足,安静无事。谁知却有一班小人,欲图自己富贵,偏又设法讨好,惹出许多事来。
是年秋日有郎中冷、褒黄门郎段犹等奏言“恭皇太后、恭皇后皆不宜加以定陶藩国名称,应请除去。所有车马衣服,宜皆称皇。设置二千石以下之官属,各供其职,又宜为恭皇立庙于京师。”哀帝见奏,发交有司会议。朝中群臣畏惧傅太后之势,都道应如二人所言。独有师丹、孔光、傅喜三人以为不可。师丹议道“定陶恭皇太后、定陶恭皇后以定陶恭为号者,乃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今欲设置官吏车服与太皇太后相同,非所以明尊无二上之义也。陛下既继体先帝,承天地宗庙社稷之祀,不得复奉定陶恭皇之祭。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哀帝见群臣都无异议,偏他三人不肯顺从,三人之中师丹尤为敢言,欲将此事作罢,博太后岂肯甘心?待欲独断施行,又因师丹等皆是大臣,所议甚正,未便违反,哀帝左右为难,便想借事将师丹免官,方好行事。
一日有人上书言古代用龟贝为币,今以钱易之,故民多贫,应请改变币制。哀帝便问师丹道“币制是否可改?”师丹答言“可改。”哀帝又命有司议奏,众人皆言钱币通行已久,不易骤变。师丹年老,忘却前次曾对哀帝之言,遂从群臣之议。
复奏既上,哀帝觉他前后言语不符,以为有意如此,心甚不悦。
又一日师丹自作奏章,命属吏替他书写。属吏私抄草稿,传与外人观看。事为了傅两家子弟得知,遂使人上书告说师丹上奏时,行道之人皆传观其草稿。哀帝遂将师丹发交廷尉查办,廷尉劾师丹大不敬。哀帝遂将师丹免官,并夺其侯爵。尚书令唐林上书言师丹夺爵太重,哀帝依言,复赐师丹爵为关内侯。以朱博为大司空。未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七七回 任权术武吏显名 验鼓妖大臣遭戮
话说朱博自元帝时救免陈咸出狱,义侠之名闻于一时。至成帝即位,王凤秉政,奏请陈咸为长史。陈咸引进朱博,并萧育同在幕府。王凤一见朱博,甚奇其人,举为栎阳县令,累迁长安令,擢冀州刺史。朱博本由武吏出身,初为刺史,所有文书法令,素未练习。一日出巡所部,行至一县,到了旅馆暂歇,方欲预备起行。从人报说外面忽来吏民数百人,拥挤不开,欲见刺史言事,请示办理。朱博未及开言,旁有属吏请朱博暂留此县,传见众人,事毕再行起程。朱博不听,吩咐速行驾车。
少顷从人入内,告知车已驾好。朱博出外登车,望见许多吏民,便遣属吏宣告道“汝等欲言县丞以下官吏者,刺史不察小官,可向郡署告发;欲言二千石以下长吏者,俟刺史巡行回署后,前来具呈。此外人民被官吏冤枉以及盗贼词讼等案,各归该管属吏办理。”朱博宣告已毕,便在车上将来人依照所言逐一发遣,不消片刻,四五百人一时散去。旁观吏民都道此位刺史判事迅速,于是人人皆惊以为神明。
读者试想,此数百人何以不约而同趁着刺史出巡一齐到来?原来朱博部下有个老吏,因见朱博初为刺史,料他不谙吏治,暗地指使多人哄动他一番。待到众人聚集,又故意请他缓行,看他如何办理。谁知此等诡计,早被朱博看破,不但不落圈套,反借此显他本领。事后朱博留心查访,果被他查出真情,竟将老吏办成死罪,因此州郡皆畏朱博威严,不敢轻犯。
过了数年,朱博迁为琅玡太守。琅玡乃是齐地。当日齐人生性迟缓,又喜自为高大,博取名声,历久成为一种风气。朱博新到任上,一班上级吏人同时告病不来。朱博心疑,便唤到一二吏人问是何故。吏人答道“向例太守新到,须先遣人用言抚慰,方敢出而就职。”朱博闻言大怒,须髯尽张,拍案骂道“齐儿欲以此成为风俗,我偏不许。”于是尽召下级掾史并各县吏,自行选择其可用者,拔补各缺。所有告病吏人,一概罢斥出府。郡中传说,莫不大惊。朱博生性不喜儒生,每到郡必将议曹一职裁去。偶遇儒生向之陈说道理,朱博便用言拒绝道“太守乃汉朝官吏,但知奉着三尺律令治理。君等所言圣人之道,吾不能用;君等且持此道归去,等候尧舜君出,再为陈说。”儒生被他当面抢白一番,无言退出。朱博又见吏人衣服长大,命功曹勒令众人所服之衣,皆须离地三寸。有门下掾姓赣名遂,乃一老儒,教授学生数百人。朱博嫌其拜起迟缓,吩咐主簿道“赣老生不习为吏之礼,可令其练习拜起。”朱博在任数年,齐地属吏礼节为之一变。
朱博治郡,常令所属各县选用其地之有名豪杰以为属官。
每遇县中出有大贼及非常之事,朱博便责成其人办理。立有功劳,必加厚赏;若不称职,即加诛罚。当日琅玡有一属县名为姑幕,一日竟有八人在县廷中杀人报仇,县中官吏擒捕不获,县令县丞畏罪自行系狱,一面申报到府。府贼曹掾史向朱博自请前往姑幕捕拿,朱博留之不遣。又有功曹掾史自请前往,朱博亦置之不理。郡署中人见朱博对于此案毫无动静,莫测其意,于是府丞到署请见。朱博始对各属吏道“吾意以为县中自有长吏,一向办事不曾由府干预,丞掾意谓此事府当干预之耶?”诸人闻言,不敢对答。朱博乃命作成檄文,饬下姑幕县,命县令、县丞各就原职,照常办事,责成游徼王卿办理此案。王卿奉檄异常惊惶,亲属等皆为之忧惧,急遣人日夜四出,侦探杀人罪犯。不过十数日,竟被他拿获五人。朱博下令褒美王卿,命其到府叙功,其余三人交与部下追捕。朱博常用此法操纵其下,由此豪强无不帖服。
朱博在琅玡数年,召入为左冯翊,治法多尚严酷,敢于诛杀,然亦有时从宽,故属吏皆为之尽力。其时长陵有大姓复姓尚方名禁者,少年时曾与有夫之妇私通,忽被其夫撞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