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艳后-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的刀枪剑戟,齐刷刷地逼近对准了她。于是,她顿消了逃生念头,正欲拼个鱼死网破,就见潜伏于殿檐下的四个徒弟,个个都将手中的宝剑舞得明光四射,一边呼喊一边朝被围在中间的她奋力拼杀过来。于是,她疾疾地吼道:“汝等都听着:能逃者快逃,切莫救我,亦莫互相救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汝等千万莫干傻事!”
四个徒弟听了她的指令,居然谁亦没有恋战——她们运足轻功,各使一个平地拔葱的绝技,便互相跟着跃上了殿顶,然后翻墙越脊,在夜色中幻化成四条黑影,向皇城西北角的桦树林飞去。
清宁见徒弟们逃逸远去,便弯腰从绑在小腿上的剑囊中抽出一柄袖剑,眼疾手快地朝自己的心窝刺去……
7睹鸳鸯太后律自身 望流囚元俨走惊魂
清宁的自戕虽给刺杀案蒙上一层阴影,但其剥去黑衣面纱之后的白衣白眉道姑之身,又使案情柳暗花明,渐趋于明朗化了。因为,经杨威、杨风辨认,自杀于乾宁宫丹墀之下的女刺客,正是此前夤夜潜出荆王府后花园西北角门的那个白眉道姑。另外,与清宁同时潜入皇宫行刺的四个蒙面人,有一个在逃遁的途中中镖坠地,经抢救,已从死亡线上挣脱,如今正控制在张耆、夏守恩手里。目前这个法名道静年仅十八岁的女道姑,已经承认了她们一行师徒五人月前就住在了韩钦若家里。道静还讲,她们四人随师傅下山,只知道此行是为师傅讨债报仇,但此仇的前因后果,以及她们师徒为何要住在韩钦若家里,她们统统全然不知。然而,仅凭女刺客白眉道姑潜居韩钦若府第这一事实,夏守恩便秘密搜查了韩钦若的府邸,结果在后花园的一间密室里,搜出了真宗皇帝御赐给八御弟荆王赵元俨的“千里眼”。于是,由此而始,韩钦若便被杨崇勋、夏守恩监押了起来。几经审讯,韩钦若为了活命,出人意料地供出了他同荆王赵元俨长期勾结、狼狈为奸的全部事实……
当杨崇勋、夏守恩进宫将审讯韩钦若的结果禀知刘太后的时候,刘太后正为一件家事纠缠着,她听了禀报以后指示杨崇勋和夏守恩:“汝等亦转告张耆和夏守赟:此案对于荆王赵元俨,乃至所有朝臣,依然是秘而不宣;对于荆王府,亦沿用老办法——只监视,不查抄。至于将来如何处置,吾将另有手谕!”
待杨崇勋、夏守恩去了,刘太后仰视一下南向的日头,这才蹙眉对任中正道:“驾临乾宁宫!”
任中正惶然跪地道:“皇太后是否又忘了,您老还没有用午膳呢!”
刘太后再次不悦地皱了皱眉头:“驾临乾宁宫,吾要同皇帝他们共进午膳!”
皇太后至乾宁宫下轿,只见在宫门外迎接的只有皇后郭元凤一人。皇太后甚为奇怪,问皇后:“皇帝呢?”
经这一问,郭元凤居然潸然泪下地哭了起来。皇太后立刻明白了为什么,便责怪地斜白一眼皇后:“哭什么哭?就知道哭!”
刘太后气呼呼地迈进宫门,走进皇帝皇后的用膳间,只见居中的膳案上,摆陈着丰盛的午膳;桌案一侧的白瓷钵里还正温热着一小壶香气四溢的十三香酒。皇太后指着摆好的午宴问:“这是所为何来?”
郭皇后慌忙跪地诉苦道:“皇帝对孩儿,一向比这桌筵席还冰冷。新婚的前两夜,他和衣趴在案上不理不睬孩儿,此后他虽亦眠于帐里,却依然像躲瘟神一样躲避着孩儿。白天,他亦总是借故不同孩儿同案用膳。今日是他答应要同孩儿一起用午膳的,孩儿还特意命御膳房备了佳肴美酒。可他,又不知为了什么,竟然又是迟迟不肯赴宴。这对孩儿,实在是太有失公平了。据伯父对孩儿讲:孩儿是皇太后钦选进宫的,可孩儿这个皇后,是不是亦太可悲可怜了……”
“住口!”不知哪来一股怒气,刘太后勃然喝住了郭元凤,“世间谁个不知,缔姻取决于父母,美满在于自身?汝身为宦门闺秀,自幼饱读孔孟之书,怎么连这个理儿亦不明白?对于已婚男子,自古父母可限其身难收其心,更何况汝之夫君是九五至尊的皇帝!”
言毕,她怒不可遏地离开乾宁宫,径直驾临了凤仪宫,亦不叫人禀报,冷不丁便步入了张雪娟的寝宫。只见身心交瘁的张雪娟,面色黄黄的,侧脸儿似在倾诉着什么;仁宗皇帝趴在凤榻的边沿儿上,脸上亦同张雪娟一样,满是泪迹。
仁宗皇帝见母后骤至,猝然色变,顿若犯有过错的孩子,束手垂肩,木呆呆地立在那儿等待着母后的训示。张雪娟因背对着宫门,没注意到皇太后的驾临。但当她发现皇太后已至榻前时,更是愕讶非常——慌忙挣身下榻,不小心居然踉踉跄跄摔倒在地上。
刘娥见自己将一对少男靓女吓成这般模样,当下心儿一软,惶然趋步近前,手脚麻利地扶起了张雪娟。
“谢皇太后!”张雪娟挣脱身子,哆哆嗦嗦地伏地跪了下来。
皇太后反而手脚无措起来。她示意赵祯帮忙,两人不问三七二十一,硬是架起张雪娟的两只胳膊,令其在床上躺了下来。
室内的空气凝固了似的,异常寂静。赵祯和张雪娟心里都像揣着只小鹿儿,嘣嘣乱跳,他们不敢正视皇太后的目光,耳朵却张得大大的,专心致志地等待着皇太后的训示。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皇太后的脚步声。当他们循声去看皇太后时,只见皇太后已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了。
“儿臣恭送母后!”几乎是下意识的,赵祯冲着母后的背影跪了下来。
“奴婢恭送皇太后!”张雪娟虽还难测皇太后的匆匆离去是祸还是福,亦强自挣扎下床,同赵祯跪了个并肩。
刘太后仅回首瞥了一眼两个年轻人。但就在这一瞥之间,仁宗皇帝和张雪娟都发现皇太后的眼睛里滚动着泪花儿。“何以如此?”他们惊奇地面面相觑,似乎欲在此短暂的对视之中寻求皇太后垂泪的答案。但此答案,藏在皇太后的心灵深处,是局外人难以窥知的。所以,当赵祯和张雪娟满怀狐疑地慌忙起身送至门首时,刘太后已经上了四人抬小轿。她坐在轿里,一边颤颤悠悠地坐着,一边反反复复地在心里念叨着:“罪过啊!罪过!吾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居然干出了棒打鸳鸯之事!”之后,她脑际清晰地浮现出四十多年前她同韩王之间的一幕幕。那时她同韩王之间的恩恩爱爱跟今日赵祯与张雪娟之间的难分难舍,是何等相似啊!
——那时她正同韩王相知相爱得如胶似漆,忽然太宗皇帝的一道圣旨,将她逐出了韩王府,逼令韩王迎娶了潘美之八女潘娇儿。今日之吾与昔日的太宗皇帝何其相似尔——居然逼令皇儿放弃了出身寒微的张雪娟,一道懿旨为皇儿钦选来一个素不相识的郭元凤,这不是棒打鸳鸯又是什么?今日的张雪娟,多像那时的她啊!孤苦柔弱,孑然无依,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以泪洗面,忍辱偷生,就似路边的一棵小草,任人践踏。那时,韩王迎亲的仪仗,吹吹打打,正好打张耆家门前经过;她独自一人病倒在张耆家的小东屋里,如一只受伤的羔羊,一边流着凄苦的眼泪,一边用舌尖儿轻舔着流血的伤口。今日的皇儿多么像昔日韩王啊——昔日的韩王,于新婚次日的清晨,便跑来张耆家里,去温存她的身心,抚慰她的伤口,向她表露至真至纯的爱情;今日之皇儿,他虽不像先帝那样,在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却亦放纵自身地多饮了几杯酒,于醉与不醉的朦胧恍惚之中,和衣熬过了漫长的花烛之夜,第二天黎明即奔了凤仪宫,向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张雪娟敬献出了全部的柔情与慰藉。在两代皇帝的比较中,她得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不论今日的皇儿赵祯,还是已乘鹤西去的先皇帝赵恒,他们父子皆是多情多义之人。对多情多义之人不讲情义,更是罪孽深重,不可饶恕……
刘娥于重重的内疚与沉沉的懊悔中转回宝慈殿。上丹墀尚未进殿门,便看到了杨太妃正于正殿打坐等候着她。
“姐姐是不是又找皇帝训示去了?”相见礼毕一入座,杨太妃便话中有刺儿地说。
“不!吾是赴宴去了。可惜……”可惜什么?皇太后没有说,就收住了话头。
“雪娟心事沉重,其疾渐笃。我知会皇帝到凤仪宫看雪娟去了。”杨太妃说这话的当儿,她那双丹凤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刘太后,“我是怕姐姐怪罪,忙赶来禀告的。但来迟一步,姐姐已经起驾了。”
刘太后亦十分夸张地狠剜了皇太妃一眼:“少绕弯子,打开天窗说亮话——汝到吾这里来,是不是有话要说?”
“我不是说了——雪娟疾笃,皇帝情深。除了上朝批阅奏章,其余时间,两人难免要厮守着。”
“就这些?”
“就这些还不够么?”
“汝是不是期望姐姐亡羊补牢?”
“听姐姐这般说,我只能这般告诉姐姐:亡羊补牢,虽晚却比不补要好。”
“汝认为,吾将如何弥补?”
“趁热打铁——速速赐封雪娟名分。此法比看御医灵验。妹敢担保,只要姐姐这样做了,雪娟所染之疾,将会不治而愈!”
杨太妃所言正中刘太后下怀。从凤仪宫转来的途中,她便想到了这一招。但她不愿在义妹面前公然承认前非,便故作沉重地踱步来到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前,对着画出会儿神,忽然回首问义妹:“以汝观之,雪娟当受何封?”
“起码美人。”杨紫嫣的口吻,底气十足,“不然,雪娟一旦离心,姐择定的那位皇后,就甭想有一日的安宁!”
“汝认为照此办理,帝后之间,就可以相安无事了么?”皇太后进一步问皇太妃。
“雪娟是个聪明且顺从的孩子。”皇太妃诠释说,“只要姐姐将话讲深讲透了,她会不走样儿地遵照姐姐的嘱咐去做。但在姐姐百年之后,帝后之间是否还能和睦相处,妹是鼠目寸光,看不了那么远。”
皇太后当即接受皇太妃的建议,即日便命皇帝宣旨,册封张雪娟为美人。于是,果如皇太妃所预料,帝后之间的不协,自此而休。然而,同样正如杨太妃所预料,仁宗皇帝与郭皇后之间的不睦,起始于刘太后为皇帝择后,亦就是说,从择后伊始,便埋下了不睦种子。所以,当刘太后健在之时,此种子不具备发芽的气候,一俟刘娥仙逝,这不睦之种子便萌发了出来:终于明道二年十二月,即皇太后刘娥之灵驾发引后的第三个月,仁宗便借故废掉了郭元凤。此时,张雪娟已卒。仁宗皇帝为感念雪娟,毅然挥泪颁诏追封张雪娟为皇后。当然,这是后话。
皇太后触景生情的自律,加之杨太妃积极争取,终使做了皇帝十余年伴读、又居后宫佳人和才女之首的张雪娟有了一个后宫皇眷的名分。此对张雪娟而言,美人的名分虽不算高,但毕竟令她备受践踏和伤害的情感得到了补偿,同时使仁宗皇帝那颗因失去雪娟而无端厌恶郭元凤的心,亦似乎暂时找到了新的均衡点。皇帝和雪娟的这种感情变化,无疑为后宫创造了安定气氛——帝后之间暂时停止了情绪对抗;皇后和雪娟之间,亦似乎多了几份谦让,这种后宫氛围极大地愉悦着刘太后的身心,为她更加专注地处理朝政廓清了环境,摒除了后院起火的隐忧。于是,在她的躬亲下,清查清宁刺杀皇帝一案进展十分顺利,不仅弄清了白眉道姑清宁和韩钦若的真实身份,查明了这一对姐弟预谋刺杀仁宗皇帝的前前后后,还将太宗、真宗两朝发生的重大疑案,一一理出了眉目。
这天,刘娥览过韩钦若的全部交待材料,她大海一般的胸怀里亦难免怒涛澎湃——她恨不能即刻传下一道懿旨:凌迟了韩钦若,甚或用白布裹了,将韩氏姐弟点了天灯。然而,她早有口谕:只要韩钦若彻底交待其罪行,可以免其死罪。常言道: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常人如此,她作为一言九鼎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岂能出尔反尔?故此,不管人后她怎样咬牙切齿,痛恨韩氏姐弟,人前她还须履行承诺,特旨免去了韩钦若的死刑。对韩钦若的同案犯——罪大恶极的赵元俨,她更是义愤填膺,恨不能即刻处他极刑。但是,因赵元俨是人人皆知的八皇叔,她就更不能这样做。先帝健在时,荆王是先帝心目中最宠信的八御弟,现如今她若诏旨天下惩处赵元俨,势必影响先帝的圣明形象,这是她最不欲为亦最不愿看到的。但若不惩处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赵元俨在此后的日子里,必然还会或明或暗与朝廷为敌,她决不能因此一块臭肉,坏了朝廷的满锅香汤。况且,赵元俨心狠手辣,罪恶昭彰,在朝中的势力更是盘根错节,若就此放虎归山,其嚣张气焰何时方休?前不久不是还有人上疏乞请要以赵元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么?若不趁此给赵元俨一点儿颜色看,还要等待何时?于是,她敞扉望一会儿低垂的云脚和飘飘洒洒的雨丝,忽然心生一计,便踅回案头先援笔给杨崇勋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