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就是宋史 >

第73章

如果这就是宋史-第73章

小说: 如果这就是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遂即皇帝位。”
就是这样的简单,赵匡胤死了,他的二弟赵光义即皇帝位,其间没有任何的蹊跷、謎团,更没有任何人有过什么异议,或者不寻常的举动。
因为,紧接着就是“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之后,“群臣表请听政”,而赵光义“不许”,“宰相薛居正等固请”,赵光义才勉强同意——“乃许”,并在即日起,“移御长春殿”。
他是合理合法的皇帝了。
而对于赵匡胤,人世间给他最后的一点印迹是“群臣谒见万岁殿之东楹,号恸殒绝。”只是一片哭声而已,紧接着就是商量怎样埋葬他了。而那极其的简单,在中国都执行了上千年,是一整套完整的、规范的专业流程作业了,再容易不过。
给赵匡胤定庙号,“太祖”,无论如何,谁也没法否认是他亲手开创了宋朝;给他定谥号,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而《宋史》中给他的盖棺定论是——“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以上文字,取自《宋史?太祖本纪》,看着像是极力在为赵匡胤歌功颂德,可是古人文笔精妙,尤其是此文为元朝人所撰,是好是坏,褒贬之间要细细的玩味。比如“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只说了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而武功大治则一点不提。这说来似乎也无可厚非,谁让宋朝在武功上一败涂地呢?而宋朝的朝政制度,尤其是军事制度,绝大部分都由赵匡胤手创,并且一以贯之,三百年不变的。
以元朝人的胜利者身份,能说出这样的话,似乎已经非常的厚道了。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总体说来,赵匡胤温和而不酷厉,貌似总有些妥协,不那么“英明神武、干脆利落”,在他的身上,没有太多的热血式的传奇。但是一切都平稳和谐,想像一下,我们的生活还需要什么呢?
你希望像契丹人那样,或者像五代时那样,每天都握着刀剑讨生活吗?
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区别。要知道,赵匡胤的生命是被突然终结的,宋朝的国运、权柄,它的施政纲领,也是突然间拐了弯的,这甚至带动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命运跟着一起滑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深渊。
这一次的巨变,一直影响到了此后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直在东亚洲处于主导地位的汉民族不断地没落、衰亡,直到第一次全国界的亡国……它造成的余震,甚至一直波及到了我们现代的每一个人心理状态。
曾经亡过国的民族,曾经全民族称“奴”的民族,被元朝定为“第四等”人的民族,此后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消除心底里的阴影和屈辱……
而这些,都随着赵匡胤的突然死亡拉开了序幕。如果他不死,如果他还能再多活几年,事情还会是这样的吗?
这是一个绝望中的猜想,注定了没有答案……在当时,也没有任何人能预知到这一点。每个人都争着擦干了眼泪,向新一任的皇帝聚拢,去进行下一轮的权力游戏。
公元976年10月21日之后,赵匡胤冰冷的尸体躺在棺柩里,被孤零零地安置在皇宫的一个角落,要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公元977年的4月27日,他才被运往洛阳,葬入由他本人选定的陵墓里。
他死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当他落葬入土为安时,他的故乡洛阳已经春满人间,柳絮纷飞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朋友们大家好
发布时间:2008…01…27 18:09
很抱歉,今天只写了一篇,恢复资料,有一些得重新写,就是这个样子了。
很多的东西没能顺利地加入情节,比如说,我很想用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那句话来形容宋太祖——强者善于与敌人打交道,却没法周旋在亲朋之间。
赵匡胤难道不是这样吗?可是一来我烦日本人,不愿在自己的文章里出现日本人的印迹,二来,太匆忙了,来不及细想。
其实作为赵匡胤终篇的一章,今天写得很不好,只能以后再改动了。
明天也一样,大概只能更新一篇,到后天,应该能恢复正常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太宗篇即将开始。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238)
发布时间:2008…01…28 17:23
《如果这是宋史》——赵光义卷
当很多年以后,年轻时“隆准龙颜,往之即知为大人也”的赵光义终于老了,终于“身带旧疮,每年发作,痛苦殊甚”时,他回望前尘,遥想20年多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会想些什么呢……
“当我全身心地追求一样东西,而终不可得时,我知道我会痛苦;可今生将尽,岁月蹉跎,我才终于明白,当你全力以赴,付出所有才得到那样东西时,或许会更痛苦……我发现,那东西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美妙。可是怎么办,难道能放弃吗?如果重回当年,我真的会改变什么吗?
不,就算它不够好,可仍然有那么多更糟的……那个冬天可真冷啊,哪怕它是一团火,我也要把它紧紧地握在手中,不给任何人抢走它的机会!”
公元976年10月21日,宋朝原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在其兄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灵柩前继位,成为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一切顺利。
不管此前赵匡胤是突然暴死,也不管赵匡胤的亲生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已经完全成年,且未闻失德,赵光义都没有任何争议的,更没有任何纠纷的登上了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仿佛人心所向,理所应当。对了,他还有他哥哥的传位遗诏,一切都显得合理合法,圆满得就像当年陈桥兵变,他哥哥赵匡胤进入柴荣的皇宫时,也有人拿出了幼帝柴宗训所写的禅让诏书一样。所以,挑不出任何的不是。
但真的是这样吗?
史书上的记载先不忙翻阅,野史里的传言更不足采信,如果真的要找到些让人信服的证据,不如来听一听赵光义本人怎么说。
赵光义在晚年,至道元年(995年)10月,曾对大臣说——“朕……继位之初,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政,以其习俗既久,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于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为异。”
这其中“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是地道的吹牛,因为他在当天的开业大典上,当着天下所有臣民们的面,宣布的《即位赦天下制》是这样说的——太祖“猥以神器,付与冲人……凡开物务,尽付规绳,予小子伋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逾违,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前旨,成规,庶 冲人,不坠鸿业。”
冲人,即小孩子,他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什么都不懂,全凭死去的大哥作主,才勉强登台办事的小娃娃,他保证什么事都会踩着他大哥的脚印走,“尽付规绳,不敢逾违……”之后才敢谈一下“不坠鸿业”。
从哪里来的“革故鼎新”?真正说露了嘴,到了老年忍不住诉一下苦情露出的真相是最后的那一句——“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为异。”
当时有人反对他,而且是太祖朝里的“旧德耆年,二三大臣。”而他自己也承认,这些大臣之所以这样做,也“不能为异”,都是情有可愿的。
只不过当年的工作做得实在到位,把什么都盖住了,那些人是谁,曾经做过些什么,都再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人们所能看到的,是他登台伊始,就大赦天下,并且马上给皇室所有宗亲加官进爵。
如赵匡胤的皇后宋氏,加封为开宝皇后;其长子德昭终于封王,可惜,只是武功郡王,连个亲王都不是。官职从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改为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注意,是改,因为官职不升反降了,像检校太傅这样的头衔要等到两年之后,德昭再婚时,才重新颁发。唯一的彩头,是他位于宰相之上。可具体要怎样才能居于宰相之上啊?可以事事都管着宰相吗?
开玩笑。
太祖的次子德芳,由贵州防御使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同平章事,他倒是真正的升官了。而最大的彩头给了现任皇帝的三弟。这时的“光美”再一次改名,从此叫“赵廷美”,此人一步登天,由原来的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升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位于宰相之上。
并且从这时开始,赵匡胤的儿子以及赵廷美的儿子和皇帝赵光义的儿子们并称为皇子,赵匡胤的三位女儿,王、石、魏氏三公主并称皇女。
平心而论,以上的条件,赵光义已经让步到了悬崖边,除了最后的皇位留给他自己之外,已经把什么好处都推给了旁枝的亲属,尤其还有皇位在他之后的继承权。所以,德昭、德芳,还有廷美就都满意了,因为他们都非常的平静,平静到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的记载。
但这不是真的,不管赵光义怎样隐藏危机,怎样改动史书,他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政局可以安定,甚至可以摆布,人心可以压制,也可以收买,可是环顾当时,还是有一样东西是那时的赵光义所搞不定的。
这是股力量,它可怕并且敏感,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只要有一个稍微异常的冲动就会把它突然点燃,而一但它发作了,就会让宋朝的天下瞬间四分王裂,无论谁都没法收场!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239)
发布时间:2008…01…29 17:20
是军队。此前完全听命于赵匡胤本人,除了赵匡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调动一兵一卒的宋朝军队。
这时候是当年的10月末,在2个月之前,宋朝征调了绝大多数的禁军分五路进剿北汉,也就是说,在赵匡胤暴死,赵光义越侄登基时,开封都城内的军力是空前薄弱空虚的。
这时就没法不佩服或者羡慕赵光义了。说佩服,就要佩服他眼光独到,选择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做他生命中这件最重要的事;如果说羡慕,就是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他哥哥暴死的时候,居然正是国都军备空虚,握刀子的人少得可怜的时候。
这时要分析一下赵光义的能力组成元素了。他强在哪儿?弱在哪儿?
赵光义从20岁刚出头时就当上了开封府尹,此后一直在全国的行政部门里主持着重要工作,至今已经有近16年之久了。他官场经验丰富,处世待人得体,甚至全国一盘棋,他比谁都明白该怎样去下,是当时宋朝的第一号能吏。这都是他远远超过赵家其他男性成员的资本,甚至历史都证明了,在某些方面,他大哥都比不上他。但可惜的是,他瘸腿。
军、政不分家,可他只有一手硬。
也就是说,赵光义唯一的致命缺陷就在军队里。因为他没有资历,更没有军功。而军队是个奇妙的世界,在那里,不管你怎样的和蔼可亲,又或者多么的慷慨大方,甚至哪怕你天生就长了一张皇帝的脸都没有。
想在军队里称王,你必须要有实打实的能耐,“钱压奴婢手,艺盖当行人。”是骡子是马,你得能拉出去遛遛!
偏偏赵光义是个斗智不斗力的人。
这怎么办呢?想想当时的宋朝北征部队,以党进为首,潘美、郭进、杨光义……个个都是桀骜不驯,满手血腥的人,这些人平时对赵光义都极其的客气,但那时每一个人都对赵光义非常的客气,原因只有一个,他是赵匡胤的弟弟!
除此以外,这些人还在乎他什么呢?这些赵光义都心知肚明,于是这些人就都得远在国境线之外,在北汉境内,既要面对太原城里的北汉部队,更要扛着已经赶到的契丹援军。明明知道了国内已经天翻地覆,皇帝都换人了,可就是等不来撤退的消息。
等来的,只有一个个严令不许撤退,原地待命的命令。
但小心着,这些人也都是从阴谋诡计里爬出来的,甚至每个人的职业就是盘算着怎样把别人送进地狱。赵光义的举动他们都懂,而他们也不敢反抗,谁让他们的家小都在开封城里呢。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千万别给他们那个机会。
一切都取决于一个机会——一个人是否会突然到来。
这时候让我们回顾几年前那部经典的战争大片《角斗士》,想一下,当罗马的老国王被亲生儿子活活闷死在胸口,然后这位新国王立即出去干掉自己的皇位威胁者,那位飞兵团的将军蒙特西莫斯时,将军的活路在哪里?
怎样才能让他在当时的绝境中死中求活,甚至夺取更大的利益?
这位伟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