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风云人物-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内,他重视军队建设,并一直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九·一”革命后,利比亚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1983年2月,卡扎菲命令实施“革命总动员计划”,对全体适龄男女进行军训。1988年8月,卡扎菲宣布取消正规军,将正规军改编为“民众国卫队”,并在各省建立由省政府防御人民委员会领导的地方部队,称为防卫区卫队。1988年11月,卡扎菲决定撤销最高指挥部和总司令之职。1989年9月,他宣布成立全国临时防务人民委员会,也就是全国最高武装力量司令部,负责处理具体军务。
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抗争的问题上,卡扎菲另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动员组织群众,实行全民皆兵,打一场人民战争。
卡扎菲说,我们准备发动圣战抵抗美国和西方的进攻,用我们的鲜血来书写解放宣言。我们依靠的力量是民众国的广大民众,因为群众是巨大的洪流,人民的力量是使敌人畏惧的力量。对待新殖民主义的新攻势,我们不只是口头上说“不”,还将为之付出鲜血和生命。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胆敢碰撞利比亚人民的侵略者都将落得可耻下场。西方为掠夺利比亚的石油而向我们发动进攻,利比亚人民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已经活了几千年,现在我们不会为了石油而丧失自由和尊严。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准备烧掉油井,炸掉油港。我们将用刀枪和匕首进行抵抗。根据卡扎菲的想法,首先要把重要战略地区的人民武装起来,搞一道、二道乃至三道防线,层层抵抗,层层把关。与此同时,全国实行兵役制,各个公社都建立起武装组织,建立人民武装力量,实行全民皆兵,其中包括发挥妇女的作用。
卡扎菲在《绿皮书》中一再强调,“自由寓于需要之中”。根据这一思想,他当时更多地强调,由于妇女的生理特征,妇女的天地在家庭中,男女不可能绝对平等。与此同时,卡扎菲又指出,凡是要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社会成员,无论男人或女人,社会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但首先要保证每个人都在适合的领域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完成不适合的工作。
《绿皮书》问世后,卡扎菲关于妇女问题的思想又有新发展。1981年9月1日值“九·一”革命12周年之际,卡扎菲就妇女问题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在这次讲话中呼吁穆斯林世界的妇女摆脱枷锁,发动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此前一个月,卡扎菲连续发表谈话,他根据当时利比亚与美国对抗的形势,大谈妇女在利比亚防务中的作用问题及阿拉伯妇女解放问题。他说,阿拉伯各国的男人和女人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但是,在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实上妇女一直处于封建主义统治之下,是巨额利润的牺牲品,是受压迫者。解放阿拉伯妇女的口号是一颗炸弹,它将震撼整个阿拉伯地区,并将推动被囚禁在宫殿和市场中的妇女们冲破牢笼,起来反抗她们的监禁者、剥削者和压迫者。这一号召无疑将会在整个阿拉伯民族和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指出,伊斯兰意味着建设自由、平等和人道的社会。而妇女目前是不受尊重的,流行的习俗是对伊斯兰的侮辱。我们决心要使这场革命摧毁反动派的大本营和他们的堡垒,袭击并捣毁奴役阿拉伯妇女的高大宫殿,使从大西洋到海湾的妇女统统获得解放。
卡扎菲的女保镖
从1981年春夏开始,人们注意到,卡扎菲的卫队中出现了一部分女保镖。后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对卡扎菲女保镖的报道和评论也就越来越多。它成为新闻界人士追踪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
我最初读到卡扎菲女保镖的报道时,感到新鲜和好奇。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不止一次接触到这些女保镖中的部分成员,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材料,对其“庐山真面目”有了
一定了解。
1982年10月卡扎菲访华,我作为主要译员参加了这项接待工作的主要活动,与卡扎菲及其身边人员的接触机会更多一些。据我了解,卡扎菲对此次访华非常重视。他及随行人员分乘两架大型专机相继抵京。此外,还有不少团员和随行人员分别来京,整个代表团和随行人员共达数百人。卡扎菲专机抵京前,中方一再询问有关人员准确情况,但利方一直未能提供这些材料。代表团抵京下榻钓鱼台,中方礼宾人员和警卫人员发现一些女兵,感到突然,便询问有关情况。利方有关人员称,这些女兵是卡扎菲的女保镖。利方还提出,要为这些女警卫人员专门安排一层楼作为她们的住宿,如单间安排不开,就安排她们住集体宿舍。卡扎菲住的那一层完全由男保镖担任警卫。利方还提出,这些女保镖参加卡扎菲的一切对外活动的警卫任务。中方做了最大努力,尽量满足利方的要求。
我记得,当卡扎菲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见、会谈和出席宴会时,这些女保镖一下车就拼命往前冲,并且自动散开抢占最佳位置。这些女保镖一个个长得都很秀气,体格强壮,身着草绿色军装,英姿焕发,光彩夺目。她们出现在电视荧光屏上,格外引人注目,并引起轰动。但在实际接待工作中,这些女警卫给中方礼宾人员和安全人员的工作安排带来了不少困难。由于中方的及时提醒和周密安排,接待人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卡扎菲在华访问期间多次谈到他的女保镖,他在与邓小平举行会见、会谈时都有意识地主动谈及这个问题。我在陪车时,他也向我谈及这个问题。他的中心思想是,中国和利比亚都是伟大国家,但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侵略,现在又都面临挑战。中国人民和利比亚人民都是不屈的人民,都曾为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斗争。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人民战争和全民皆兵的思想,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为了战胜敌人的进攻,利比亚人民必须武装起来,必须实行全民皆兵,妇女也不例外。卡扎菲说,他带这些女保镖到中国,并要求尽量在公开场合多亮相,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警卫,真正意图是为了进行宣传。卡扎菲说,他对中国的警卫工作是信得过的,是放心的。他想利用这些女保镖向全世界尤其向西方世界显示,利比亚是坚强的,利比亚正在实行全民皆兵,任何进攻利比亚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我与卡扎菲的几名女保镖进行过交谈。她们告诉我,她们分别来自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家地区,是的黎波里女子军事学院的学生。她们在军事学院中既接受理论教育,也接受军事训练,其中包括使用武器和持械及徒手格斗的训练。陪同卡扎菲出访是她们的一项特殊任务,人员并不固定,一般是大家轮流担任,但人员要经过严格审查挑选。有的人在校学习期间一般只能轮到一次,有的人一次也轮不到,只有少数人机会多一些。她们说,中国是她们向往的国家,对中国十分钦佩,这次能有机会陪卡扎菲到中国,是她们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是终生难忘的纪念。
1992年初到1995年初,我在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工作整整三年。在此期间,我曾多次见到卡扎菲的女保镖。记得有一次,我们到的黎波里城郊阿齐齐亚兵营去见卡扎菲。按照利比亚的规定,我们先到利比亚对外联络和国际合作部即外交部,把车停放在外交部门口,改乘阿齐齐亚兵营派来的专车把我们送到兵营前,然后再换乘另外一辆车进入兵营。这时,走来一位女军人,陪我们乘同一辆车去见卡扎菲。汽车在兵营内绕来绕去,最后终于到达卡扎菲的帐篷,见到了卡扎菲。据利方有关人员说,这位女军人有多重身份,她既是卡扎菲的女秘书,又是他的女礼宾官,还是他的女保镖。
我在利比亚也见到过名副其实的卡扎菲的女保镖。有一次,我到利比亚沿海城市锡尔特参加一次会议,据告卡扎菲将出席。我进入会场前,看到会场周围警卫人员密布,其中就有一部分女警卫人员。卡扎菲进入会场时,大厅中掌声雷动,有人试图走上前去与卡扎菲握手。这时卡扎菲的警卫人员显得非常紧张,阻止任何人离开座位靠近卡扎菲。在这些警卫人员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女保镖。还有一次,我看到卡扎菲坐敞篷汽车到某地视察。当敞篷车穿过欢迎的人群时,车子开得较慢,卡扎菲的警卫人员分散在敞篷车四周,跟着汽车跑。车子加速时,他们也加速跟着跑。在这些警卫人员中,我看到有几位女保镖,她们始终跟着敞篷车跑,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假如他不是国家元首,那他将是名模特”
卡扎菲的轶事谈
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人们经常对我说,卡扎菲既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位孝子。卡扎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利比亚广为流传。
卡扎菲既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谢父母为他施展才能创造了机会。的确,对于一
个在贫瘠半沙漠地区以放牧牛羊骆驼为生的贝都因人来说,要养活六口之家已很不容易,卡扎菲的父亲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不仅将儿子送去读书,还支持儿子的政治活动。卡扎菲在塞卜哈读中学时因参加政治活动被开除学籍,他父亲便四处奔波,找关系托人情,才把卡扎菲转到米苏腊塔继续学习。卡扎菲永远忘不了父母的恩情。他在学校学习期间和在军队服役期间,一有空就回家探望双亲,并给他们带回一个收音机。1969年9月1日,卡扎菲的父母亲就是通过这个收音机听到儿子的声音,了解到卡扎菲领导政变成功的消息。他们刚听到广播时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听完广播后欣喜若狂,称赞儿子有出息。卡扎菲执政后,与父母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两位老人不习惯过城市生活,坚持住老家的帐篷。卡扎菲尊重他们的意见,不时派人把他们接到的黎波里住一段时间,并对他们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卡扎菲的母亲于1978年去世。他的父亲于1985年去世,享年90多岁。
卡扎菲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位妻子名叫法蒂赫,他的岳父是哈利德将军,是伊德里斯国王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也是卡扎菲的顶头上司。哈利德将军看中了卡扎菲,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卡扎菲与法蒂赫婚后不久便发动了“九·一”革命,很快宣布与法蒂赫离婚。卡扎菲提出离婚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因为这桩婚姻办得相当草率,他与来自旧制度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姐结合相当勉强;二是因为婚后夫妻感情不合。
卡扎菲的第二个妻子叫萨菲雅,他们的婚姻称得上是传奇式的结合。1969年卡扎菲掌权后,经常到各地视察。有一天,他在地方视察,感到腹部疼痛难忍,伴有高烧。警卫人员迅速把他送到当地的一所医院诊断治疗。值班医生诊断错误,但站在医生旁边的一位叫萨菲雅的女护士却大胆地发表意见说,卡扎菲患的是阑尾炎。后经反复检查,果然是阑尾炎,并据此进行了有效治疗。这次偶然的医院相遇成就了他们终生姻缘。萨菲雅说她对卡扎菲一见钟情,卡扎菲说萨菲雅给他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萨菲雅肩披黑色的长发,有一双犀利敏锐的眼睛,思路聪敏,是一位引人注目并有些令人生畏的妇女。他们婚后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共生育7个孩子,其中6个儿子。卡扎菲曾表示,希望他的6个儿子都成为医生,以便能为非洲的穷苦人民提供医疗服务。他对惟一的女儿特别宠爱,认为这个女儿也许有潜在的政治才能。他表示希望再要一个女儿,后来便领养了一个女儿汉娜,但不幸的是,不满3岁的汉娜在1986年4月15日的美国空袭中丧生。
长期以来,卡扎菲一直保持着他独特的生活习惯。他喜欢住帐篷、喝骆驼奶。即便到国外访问,如果条件允许,他的秘书和警卫人员也为他带上帐篷,并把几头母驼骆带上专机,天天为卡扎菲挤新鲜的骆驼奶。卡扎菲在利比亚国内帐篷住处很多,具体数字和地点绝对保密。随着条件的改善,卡扎菲的帐篷也都实现了现代化,成为贝都因传统和高度发达技术的奇异混合物。帐篷内有彩电、冰箱、录像机、组合音响等各种家电设备,还有金制地球仪、电话、手机、沙发、地毯,现代化办公设备和起居设备应有尽有。帐篷一般都掩映在一排排树阴中,外表呈现橄榄色或淡褐色。有时,在帐篷外拴上两头骆驼,以便让卡扎菲听到骆驼的咆哮声,增加些锡尔特以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气息。客人们对这种景象感到新奇,可借此消遣。
卡扎菲的衣着也有独特风格。平时,他喜欢穿传统的阿拉伯大袍,夏天穿白色长袍,这种长袍宽大透风,穿起来非常舒服。冬天,他有时戴上用呢子缝制的带有风帽的金色斗篷,起到御寒挡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