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代帝王刘义隆 >

第69章

一代帝王刘义隆-第69章

小说: 一代帝王刘义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送礼来了”之后,太子才懒洋洋地到了门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乜斜着站在阶下的毕恭毕敬的顾书,然后很不耐烦地大声问陈景:

    “谁要送东西给我?”

    站在阶下的顾书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同时也觉得自己的主子原来也不够高大。他忙上前一步致礼,然后谦卑地回话:

    “禀告皇太子殿下,小人是始兴王跟前的,名叫顾书……”

    “怎么这么晦气!我正在局中……‘顾书’,只顾输!”太子没好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小人给殿下送来了礼物,是主公特意……”

    “什么主公不主公的,在这里有什么‘主公’呀!”太子轻蔑地说。

    “就是始兴王,他让小人……让小人……”顾书被太子弄得结结巴巴的,不知该如何说起。

    “这么多年了,他怎么就突然想起了我?是何贵重礼物呀?”

    “王知道皇太子殿下闲时喜好玩赏弓箭,就特意把皇上赐予的一张银饰弓送来给皇太子玩玩--它可是当年周郎所爱的!”顾书谄笑着,就躬身把匣子递给陈景,陈景接了,然后又躬身托着给了太子。

    太子没有去接,就直接让陈景把它放在地上打开了盖子。陈景取出那张弓,太子这才接了,端详了一回,心中不免生出些感叹:弓固然是好弓,虽历经两百年,但色泽亮丽,手感也好。但转而一想,心中就大不快,一来对他们母子久积胸中的怨恨一时不能消解,二来听到顾书所说的“皇上赐予的一张银饰弓”感到特别刺耳:皇上有好东西不给自己,先想到的都是他们母子,脑中就浮现出十多年来他们母子夺宠的诸多往事。这时,只见太子转过身来,手握着弓的一头,往身边石雕的卧兽上狠命一砸,那张虎头视为至宝的银饰弓顿时就断作几截。

    “我当是什么真的宝物,原来不过是一件朽物!这样的破玩意也好拿来当作礼物送人!”

    说毕,太子就转身回赌局去了。

    太子的亲信和顾书见了这场景,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上:顾书已经对太子说了,那可是皇上的赐物啊!对皇上的赐物,怎么能……

    顾书回去如实禀报,虎头听了顿时火气往上冲。他当即就准备去宫里控告太子藐视国家,无视皇上的尊严;但冷静的顾书却一把拽住了他,问:

    “这一告,能告倒太子吗?如果不能让皇上就此废黜太子,那不使得积怨更深了吗?”

    虎头也冷静下来了。他再一次郁闷了好些天,但想到将来残酷的现实,他又觉得没有什么低声下气的事是不能做的,淮阴侯能受**之辱……于是在一个月之后,他又让心腹小厮把自己喜欢的一匹神马牵给了太子。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一次,太子虽是笑纳,但仍是冷冷的,并不怎么领情。这让虎头感到再无计可施。还是顾书启了他:银饰弓也罢,神马也罢,这都是皇上的赐物。拿皇上所赐,再去献给太子……虎头听了,恍然大悟。可是还有什么办法呢?他再一次郁闷着。

    

第一一六章 太子和始兴王(二)

    为了排解这种郁闷,他就变着法子游玩取乐他让小厮们分头去探听寻找民间美女,有时候他也亲自出动,甚至跑到江北数百里远的地方。他又曾到京都附近的梅岭去游赏,看到晋时太傅的坟墓,就想知道那时墓中人都用什么来作陪葬,于是就和小厮们一道在月夜挖掘墓道。

    在外面玩得乏了,他就在自己的府里和小厮们身穿戏服,手执斧钺,演沐猴百戏来自乐。晚上玩乐惯了,他常常睡不着觉,就点烛直到天明,召唤宾客谈古道今。所谓谈古道今,实际上不过是让他们为自己说说所闻所见奇闻异事。宾客们为了投其所好,往往添油加醋,他也听得兴味盎然,有时候还会在次日到实地去一探真伪。他一向不爱饮酒,但每至夜间,都让人备办美酒佳肴,只为了能让宾客痛快说笑。常常到了东方既白,他才开始就寝,日中才起床洗漱。

    他的僚佐也知道他的作为,但都知道他是皇上的爱子,因此只要不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真的在某个地方把事情闹大了,他的僚佐也会极力撺掇地方官尽力弥缝,地方官也知道利害关系,当然就不敢怠慢。

    在一个不能远行的阴雨天,虎头就带着他的小厮在京城里转悠。他来到了专为皇家制作用品的尚方。他站在火炉旁看工匠们怎样打制那些刀剑戈戟,有时候禁不住手痒,他自己也走上去抡起铁锤敲打几下,一点也没有王子的风范。他又走到另一个作坊,看工匠们怎样打制铠甲,这里的铠甲自然要比一般将士的铠甲精美许多。现场观看突然触动了他的灵感:兵器有优劣,铠甲也有优劣,何不……

    不几天,他就备足了材料,然后带着那些材料再到尚方。

    尚方令知道他的来意后犹豫起来了:皇上一向要求臣民厉行节约,为的是富国强兵,将来有足够的力量收复中原;尚方也有自己的规定,那就是没有宫里的指令,任何人不得私自打造镶有金银的物件。可是始兴王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让人为难的要求!尚方令只能婉言拒绝:

    “没有皇上的旨意,下官也不好做主……”

    这时候,跟来的顾书才哄骗尚方令说这是为皇上五十华诞备下的贡品,现在不能和皇上说,为的是给皇上一个大的惊喜。尚方令听如此说,信以为真,就开始认真打造起来。

    待顾书去把这件“贡品”取回来的时候,虎头把它放在卧室里观赏摩挲了好些个日子,不忍出手。虎头没想到打造出来之后它会这么诱人,但又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的东西,最后只能忍痛割爱。来日方长,也许将来……能够再把它给夺回来也未可知!

    衡量了轻重利弊之后,在一个夜晚,虎头带着顾书亲自把它送到了东宫。

    太子听说始兴王亲自来访,还不知道他又要给自己送什么小礼物,就礼节性地在柏屋里坐等着。见了始兴王,他的神情是冷冷的,一点也没有一般人家兄弟之间的那份情意。

    客套了几句,始兴王就让顾书献上礼物。顾书小心地打开包装,仿佛惟恐磕碰了那礼物的皮肉。

    在烛光下,一件光闪闪的纯银铠甲呈现在了太子面前。太子心中窃喜,但他却装作不太在乎的样子,上前俯身摸了摸它,然后克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冷冷地问:

    “不会是假的吧?”

    “岂敢岂敢!”始兴王谄笑着。

    “不怕我把它交给皇上吗?这可是违禁物品呀!”太子乜斜了始兴王一眼,试探着说。

    “主公对太子殿下可是一片真心……”顾书对太子的话信以为真,忙为始兴王解说。

    比起顾书,始兴王就要沉着了许多;毕竟,他更了解太子。于是他就笑着说:

    “一点心意。太子殿下真要是上交了……为太子犯点小过,也罪不至死。”

    太子听了这话,脸上虽还是冷冷的,但心头已经热乎起来了。他让左右把它收拾好,一副不甚留心的样子,然后就把话题转到了别的上头去了。

    送走了始兴王,太子就露出了真相,匆匆地回到了柏屋里。站在一旁虽未一言的陈景早已看透了太子的心思,也忙让人把那纯银铠搬了出来,然后对太子说:

    “这份心意,除了始兴王,其他王子是既想不出,也做不了。”

    太子看看陈景,知道他是在为始兴王说话,嘴上虽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是非常高兴的。

    “快试试,殿下!穿上它,让小的们也开开眼。”陪着太子的亲信张之也跟着面露喜色。

    太子穿好了纯银铠,陈景立即又拿来了太子的佩剑让太子佩带着。众人看了,好不威武!

    “皇上也没有这样的派头!”

    “真是好马配好鞍!”

    “将来的皇上,一定比现在的皇上威风得多!”

    众人这样口无遮拦地夸赞着,心中早就没有了什么礼制。乐滋滋的太子毕竟还没有被他们的奉承弄得昏了头,在自我欣赏了一番之后,他脱去了铠甲,告诫众人:

    “这事说出去,都是一个死!”

    “不敢不敢!”众人齐声回应。

    似乎是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始兴王刘濬又出重赏让小厮们四处打探民间绝色的女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厮们终于在远离京都数百里之遥的会稽郡西施故里找到了这样一个苏姓女子,只是略有遗憾的是那女子刚刚做了新嫁娘,并且是一个富豪家的新嫁娘。怎样把一个富豪家的新嫁娘弄到手呢?这让始兴王和众小厮颇费踌躇,最终也让他们决定铤而走险。

    在那新婚郎君出行时,他们劫杀了他,然后伪造现场:劫财;

    在丧夫的苏姓女子回归娘家的途中,他们又成功地完成了下一个步骤:劫色。

    在元嘉二十多年来的太平盛世里,在偏安富庶的三吴宝地会稽,竟然会生这样令人指的劫财劫色之事!——会稽可是许多朝廷要员置办家产、庄园别墅连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惯了歌谣舞蹈的日子,他们生活安定,甚至夜不闭户。这一事件自然惊动了官府,甚至惊动了有着利害关系的朝廷官员。地方长官一方面及时禀告州郡长官——会稽郡属于扬州,而扬州刺史就是始兴王刘濬,始兴王当然是虚张声势要严加查办,令人把住各出入关口要津,对苏姓女子决心要做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是,郡县的严查密访比起陈景等人的巧妙安排还是迟了半拍。陈景已先着人自6路到水路做好了接人的安排:就在郡县挨门逐户察访时,苏姓女子已被他们辗转入海,然后从海道入大江向建康方向驶来,一路上风不吹草不动。

    一见了苏姓女子,一向淫邪的始兴王立即就不能自持。他是一个自控能力极差的人。以前他曾经通过母亲潘妃从宫里借来了女乐,当女伎正在表演着从西域传来的摆臀露脐舞时,骇人的事情生了:始兴王竟然不顾还有他人,就直冲上去抱住那诱人的女伎,随即公然掏出自己的秽物。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可如今,在利害攸关——实际上是性命攸关——的时候,他稍微冷静了一些。此女子是一批人冒着杀头的风险才弄了来的,如果自己一时冲动,然后献给太子,就像顾书所说的那样“太子要是知道了是主公用过的”,那岂不是反生怨恨?这样想着,他第一次咽着口水,呆望了那女子足足有一个时辰,然后让太监和女侍把她梳洗打扮好之后,亲自恭敬地把她送到了东宫。将来会不会生什么意外事,连那纯银铠一同再弄回来呢?坐在车上,他这样幻想着。

    太子初见苏姓女子的时候,很是疑惑地看看始兴王:他对这个弟弟是了解的,他怎么会舍得这个绝色的女子?后来闲聊、宴饮,太子知道弟弟是一片诚心,这才算是欣然笑纳。

    这件事,也可以算是他们兄弟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自此,太子才开始对这个弟弟另眼相看;自此,他们兄弟二人就合在了一起,直至终结。

    今年大蒐,皇上还在担忧着自己的爱子虎头。你道虎头哪里去了?皇上到宫中的时候,虎头在大蒐一结束就陪伴着太子,带着几个心腹小厮向京郊江宁县疾驰而去。他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那里,据说,他们又现了一个十四岁的兵家女。那小女子一直被养在深闺,如出水芙蓉,让人见之忘俗。

第一一七章 拓跋焘率大军南侵

    元嘉二十六年九月,魏主拓跋焘再次亲讨柔然。。高凉王拓跋那出东道,略阳王拓跋羯儿出中道,分为两翼同时进。柔然处罗可汗尽国内精兵把高凉王包围了数十重,高凉王的军队挖掘战壕坚守,处罗可汗多次挑战,都被高凉王打败了。高凉王人少却坚守,处罗可汗揣测魏的大军将至,于是连夜撤围遁逃;高凉王率军队追赶了九天九夜,处罗可汗不得不丢弃辎重,翻过穹隆岭(在今蒙古国杭爱山脉东侧)远逃。高凉王收其辎重,率众凯旋,与拓跋焘的大军在广泽(即穹隆岭南的大泽)会合;略阳王率众掳掠柔然百姓及牲畜达百余万之多。自此,柔然再次衰弱,也不敢再犯魏边。拓跋焘也很清楚,他的北境将再无侵扰,以后的目标就相对单一了。

    拓跋焘十二月回到平城。只隔了一个月,即元嘉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