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代帝王刘义隆 >

第23章

一代帝王刘义隆-第23章

小说: 一代帝王刘义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晌汉幽纤恼蛑唬伦媾汕财渌韭淼怨懵什健⑵锉司仍N罕セǎ荒芸耍晃褐魍匕纤米月饰逋蛴嗳四辖魃N罕惫セǎ窍荩蹙岸瘸鎏樱岸人韭硌翳段核磺馈!

    “阳瓒……”刘义隆插话,“营阳王追赠他为给事中的?……是了,颜延之还写了《阳给事诔》。”

    待陛下已停,王仲德接着说:

    “魏兵既陷滑台,又迎击翟广;破翟广于土楼后,又向西进逼虎牢,毛德祖屡战屡破之。魏虏又派遣黑矟将军于栗磾率三千人驻守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谋攻金墉(古城,是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一小城,城小而坚固)——黑矟将军,就是当年先皇北伐长安时向魏人借道,见其好手持黑矟(一种长杆的矛)以自标显,先皇就称他叫黑矟公,后来魏主也因此授予他为黑矟将军。毛德祖派遣振武将军窦晃沿河抗击……”

    “形势一天天严峻起来。”刘义隆自言自语着。

    “豫州刺史刘粹派部将高道瑾率步骑兵五百人戍守项城(是陈郡治所,今河南沈丘),臣领兵驻扎湖6(在今山东昭阳湖西),青州刺史竺夔告急,朝廷诏檀将军与臣共赴救;在历阳的庐陵王当时也派遣龙骧将军沈叔狸率三千人抵达镇守寿阳的刘粹处听候调遣。”

    “兵力太少太少!将军接着说吧。”刘义隆满脸不解。

    “次年,于栗磾攻金墉城,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出逃,魏于是就派于栗磾镇守洛阳。三月,魏将领奚斤、公孙表等诸路军共攻虎牢,随后魏主又增兵助攻。毛德祖在城内挖两条地道,深七丈,通向城外再分为六道,然后从城外魏军身后出;他又招募敢死队四百人从地道中出,袭击魏军,杀敌数百人,又烧了他们的攻城战具,这才返回城内。魏军虽受到大****扰,但因势众,所以惊扰退散后见我军人少就又重新聚合,攻城更急。城还没破,奚斤又率骑兵三千攻颍川太守李元德的许昌;车骑参军王玄谟率千人助守,结果又与李元德一同败走。在虎牢,毛德祖出城与公孙表大战,自日出战至日落,杀敌数百人,这时恰逢奚斤自许昌回,魏军夹击德祖;德祖败归城内,丧失战士千余人。”

    “其时朝廷作何安排?”时至今日,对徐羡之等不以守边为要务,刘义隆仍觉得他们死有余辜。

    “朝议认为项城离魏不远,轻军不能抗,就诏令豫州刺史高道瑾退回寿阳;如果沈叔狸已进,也应退回。刘粹上奏:魏虏攻虎牢后未再南下,若急忙收兵舍弃项城,则淮西诸郡无所凭依,沈叔狸既已驻扎肥口(肥水入淮口),也不应急退。此时李元德率散兵二百人到达项城,刘粹令其助高道瑾戍守,并请朝廷饶恕其败逃之罪,朝廷答应了。”

    “刘粹倒有些见识,……毛德祖原也是北方人吧?”

    “是的,他是荥阳人。晋末南归,初任长沙王的将佐,后任先皇太尉参军,随先皇北伐长安,担任王镇恶前锋,多斩贼大将;镇恶建大功,实德祖之力!先皇嘉奖他,任命他为龙骧将军、秦州刺史。庐陵王留镇长安,任命德祖为中兵参军、天水太守,后又改任河东太守,镇守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及长安失守,德祖全军而还。先皇准备荡平关、洛,先任德祖督九郡军事、冠军将军、荥阳·京兆二郡太守。因前后功绩,朝廷赐德祖观阳县伯爵,又升任督司、雍、并三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初在北方时,德祖与魏将公孙表有旧交,他知道公孙表有计谋;至奚斤、公孙表围虎牢,德祖就与公孙表互通问讯,私下又秘密派人告诉奚斤,说公孙表与宋军联络通谋,而德祖每次给公孙表私信,又故意在信中含糊其辞;公孙表得信后为释疑就拿给奚斤看,奚斤反而更加疑他,于是禀告魏主拓跋嗣。这时曾受公孙表侮辱的太史令王亮又上表称公孙表驻扎大军于虎牢却不急攻,致使宋军得以延缓时日挫我士气,于是拓跋嗣派人在夜间绞杀公孙表于帐幕中。魏主又派其并州刺史助奚斤攻虎牢,德祖随时抗拒,杀敌众多,但我方将士也渐伤亡。四月初一,魏主亲至成皋(虎牢所在地),见虎牢地势高,城中用水是靠放下绳索从黄河汲取,就令其将士乘木驴砍断绳索。这样,城中就断了用水之路。三日后,魏主又亲自督战,攻城更急,但城终不能拔。闰四月,叔孙建又率大军到达,与奚斤合力攻城。其时虎牢已被围二百余日,将士无日不战,强兵劲卒战亡将尽,但魏的增援却源源不断……”

    “该死的东西!”

    是骂北虏,还是骂执政的徐、傅?王仲德停下来看看陛下,但见陛下一脸哀戚和愤怒。

    “接着说吧。”刘义隆镇静了一下。

    “虎牢外城已被毁,德祖又在城内再筑三重城来抵抗。魏兵又毁其二城,德祖只保最后一道防线,昼夜抗击,将士不能睡,致使双眼眊燥,用手揩眼眼都生了疮。德祖用恩情安抚将士,将士终无离心。二十一日,魏兵挖地道泄了城中的井水,井深四十丈,山势高峻,无法防,城中人马渴乏,伤亡处不再流血,加以饥饿疾病,魏又大军急攻,二十三日城陷。将士准备搀扶德祖出逃,德祖说:‘我誓与此城俱存亡,决不使城亡而身存!’魏主告诫其将士:毛德祖是神人,一定要活捉他!这样城中将士大都被俘,只有德祖的参军范道基率二百人杀出重围逃归。魏兵也因战亡和疾病死去十分之二三。”

    刘义隆垂着头,久久无语。

    失毛德祖,失司州,经王仲德陈述,如在眼前。刘义隆在静默中,殷景仁等侍臣们也都静默着。

    久之,刘义隆略抬起头,问殷景仁:

    “那时徐、傅等作何表现?”

    “派了援军,但行动迟缓,未能如期抵达;城陷后三人上表自劾,朝廷未许。”

    上表自劾?那不过是形式而已。大权在握,谁能如何!

    “如今还有毛德祖这样的将军吗?”

    “檀将军胜之,陛下!”王仲德不假思索。

    “王将军也不次于毛德祖,陛下!”侍中殷景仁补充说。

第三十六章 初次北伐(一)

    元嘉七年三月初二,刘义隆下诏北伐:

    “河南,中国多故,陷没非所,遗民涂炭,每思伤怀。。今民和年丰,国家无事,宜时经略,以固我边疆。可选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领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水军入河,骁骑将军段宏精骑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劲勇一万,以成掎角之势,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可权假节,率现力三万,监讨诸军事。便备办,月内出。”

    在此之前,刘义隆按照先例,就先派遣殿中将军田奇出使北魏,衔命告诉比刘义隆先一年即大位的魏主拓跋焘:

    “河南过去是宋土,中途为魏所侵;今当修复旧境,不关河北。”

    拓跋焘闻言大怒,对田奇说:“我生下来头还未干,就听说河南是我家地。索要河南如何可得!……如果宋人真要进兵,我当避其锋芒,收兵河北,待冬天到,河冰合,再取河南!”

    夏四月,浩浩荡荡的王者之师正挺进在北上的途中,有的走6路,有的走水路。这正是当年先帝率众北伐的路线。

    然而,北进的度非常缓慢。

    大军的主力先入淮河,由淮河向东航行,然后再由淮河进入泗水,再由泗水向北航行。由于这一年初夏缺少降雨,河湖水位下降,大军的船队只能艰难航行,在有些河段一日不过航行十里。直到七月,大军才到达须昌(兖州东平郡的治所,在今山东东平东须城镇西北),然后再由济水进入黄河,依次向西逼近魏之河南四镇:础H、滑台、虎牢和洛阳。四镇由东向西沿黄河南岸设置,础H最东,洛阳最西。

    时间漫长,刘义隆在千里之外焦急地等待着。

    大军兵临础H城下的时候,础H已成一座空城,魏的守军已于数日前撤归黄河以北。除了留下数千人戍守外,主帅到彦之率大军继续西进。途中也未遇什么强敌,只是在东平郡的委粟津,宋的前锋遭遇魏军数千余。猛将姚耸夫单骑冲突,应手破敌;魏军百人团聚,号叫围攻姚耸夫,姚耸夫举着长矛随宜接战,每一回合都斩敌数人。在转战的过程中,姚耸夫又瞥见领兵的魏将军,于是他丢下众人,策马大呼冲击,逼近敌帅,刚一接战就斩了敌帅。看着滚落在地的敌帅头颅,姚耸夫和宋军起初都未甚在意。等到被吓退到远处的魏军请求停战,他们才知道那敌帅是个大家伙:他竟然是魏主拓跋焘的叔父!魏军不得已用百匹马赎回了他的级。这大大地鼓舞了士气,也让那些前进的将士们有了足够的谈资。

    七月十一日,魏滑台的守兵也弃城而去;

    七月二十三日,魏虎牢、洛阳的守兵也相继弃城撤归黄河以北。

    这样,沦陷八年的河南四镇就轻而易举地重归宋人。

    宋军形势一派大好。

    随即,到彦之分派司徒从事中郎朱修之戍守滑台,刚被任命为司州刺史的尹充戍守虎牢,建武将军杜骥戍守洛阳金墉城。到彦之率众进驻灵昌津(自洛阳西行不足百里处的古黄河渡口),然后又分兵戍守黄河南岸,一直向西直至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绵延近千里。

    不战而胜的捷报在通往京都建康的驿道上传递着,由北而南;

    坐在宫中的刘义隆也在不断地派出由他身边人担任的中使带着调兵遣将的旨意飞奔着,由南而北。

    少帝景平年间所丢失的河南土地失而复得,宋军又并未损兵折将,这让戍守在东至兖州、西至司州的宋军将士不时地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这种欢呼声一直延续到庆祝的宴会上。

    在灵昌津的欢庆宴会上,安北将军王仲德是众人皆喜己独忧。当年在随先帝北伐盘踞在广固的南燕慕容时,他是前锋,大小二十余战,战无不胜;义熙五年,先帝北伐长安,以他为征虏将军兼冀州刺史,督前锋诸军事。冠军将军檀道济、龙骧将军王镇恶指向洛阳,宁朔将军刘遵考、建武将军沈林子进攻石门,宁朔将军朱石、胡藩进攻半城,都受统于他。后来他率领龙骧将军朱牧、宁远将军竺灵秀等开钜野入黄河,众军进据潼关。姚泓投降,长安平定,他被任命为先帝太尉府的咨议参军。先帝代晋称帝后,因其有谋略屡建战功就任他为防卫魏人的徐州刺史,加都督,驻扎军事重镇徐州。在当时的将帅中,就将略而言,他和檀道济是不相上下的。现在,看到上下如此轻敌,席间,他面带忧容对满脸喜色的主帅到彦之说:

    “诸君不识魏人撤兵的真相,来日必坠魏人计中。魏人虽仁义不足,但凶狡有余:如今撤兵北归,来日定当并力完聚。寒冬一到黄河冰合,魏人势必南来,诸君不得不以此为虑!”

    喝得正酣的主帅到彦之及诸将此时都陶醉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哪里还能听得进这颇有些杀风景的不和谐音符?有一位领将高举着泼泼洒洒的酒盅对着王仲德大声说:

    “王安北,多虑啦!痛快地喝吧——”

    接下来,一些将校七嘴八舌地说:

    “魏虏都是一群胆小鬼,现在都躲在平城抖呢!魏虏害怕我们,也不是一天啦!”

    “是啊!胡将军,把当年过黄河杀魏军的壮举再和我们说说,有许多人还没有听过呢!”

    “胡将军,给他们说说,也算是扬扬威风,鼓鼓士气!”主帅到彦之也高声鼓励他。

    被众人称作胡将军的人,就是建武将军胡藩。当年他曾随先帝北伐姚泓,任宁朔将军,参谋太尉军事。现在听了主帅的鼓动,他端起一盅酒站起来一仰而尽,然后用手抹抹嘴边的流液,大声说:

    “那是十三年前的事了。先皇率大军从淮水、泗水进入清河,准备溯黄河西上,先派使者向魏人借道,此时姚泓得知先皇要讨伐他也向魏人求救。魏主拓跋嗣让群臣商议,群臣都说晋军扬言伐秦其志难测,若登岸北侵则势不可挡;况且姚氏后秦和魏是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于是都主张应兵在黄河上拦截,不让我军西向。只有他的博士祭酒崔浩持议不同,他认为先皇早有图谋后秦的打算,如今姚兴死,其子姚泓弱劣且国内多难,先皇此时讨伐,其志必取;如果不借道反而派兵拦截,这将惹怒先皇,晋军势必上岸北侵,这样魏人将代秦受敌。魏主拓跋嗣听了,觉得有理,但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就采取一条折中的办法: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让振武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什干率领十万步骑兵驻扎黄河北岸,令其中数千骑兵沿着黄河随我军西行以监视我军行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