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湿地:浮沉于欲望之泽的女人 >

第30章

湿地:浮沉于欲望之泽的女人-第30章

小说: 湿地:浮沉于欲望之泽的女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书写,把爱情的单纯与复杂、清醒与迷失全部展现在读者面前,与其说是描述,还不如说是剥离。她把爱情里存在的诸多感性与非感性的细节一分为二,毫无保留地放在了阳光下。

小说《湿地》的主要人物并不多,除了林嫣之外,就是聂云舒、常远和牟言东。我认为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是常远。他原来是一个生活在林嫣感情线内的男人,他的一举一动对故事本身好像无足轻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在小说中恰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常来讲,描写这样一个内心复杂的人物是颇有难度的。作者深知这一点,因此只要他一出场,便会用更精练的文字加以表述。在看似闲笔的段落中,常远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在作者的笔下,常远的出现是偶然的,可是,林嫣平淡安静的生活正是因为他的出现变得一团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并非爱情的守护者,而是一个以颠覆爱情为乐的男人。在历经千帆之后,林嫣终于认识到,原本属于她的爱情已经被纷繁复杂的生活彻底埋葬了,她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爱情,因为,爱情一直在别处。

《湿地》作为一本原汁原味的情感小说,在当今文坛具有一种极其鲜明的代表意义。正如作者始终追求的创作缘由,用全部身心去写作,以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佳的契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湿地》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而是一个女子关照自我、启迪心灵、对往昔青春岁月的召唤与救赎。

在小说中,作者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勾勒人物之间的脉络,解构事件的因果,但是,她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书写上,她所营造的任何情景都是具有目的性的。《湿地》本身的主旨是张扬一代人的情义与悲欢,因此,当我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更倾向于把这本书归纳于伤痕文学的范畴来理解。置身在作者简捷明快、活泼流畅的文字中间,我们会深深感受到阅读的快感,这种阅读快感是可遇不可求的。

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些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卡夫卡语)

作为一位思想深邃的谈话者,卡夫卡在这句话中表现了内心的诸多苦闷与焦灼。他所要传达的信息很简单:人生本身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我们的生存意义就在于此。

可是,有谁知道作者在创作这本小说时的心境呢?是悲伤的,还是快乐的呢?

就小说整体而言,作者驾驭语言的工夫颇为独到,不仅人物鲜活,而且细节十分生动,她用文字诠释了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当下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大多以思想性、艺术性见长,小说《湿地》在具备了以上因素之外,其可读性更加让人青睐。我想,用旁观者的视角创作一本畅销小说不等于文化的媚俗,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来阅读它,它的价值才更有说服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湿地》给爱情小说的创作者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载体和想像空间。

记得2004年圣诞节,我收到远方一位朋友的电子邮件。她在电子邮件里问我:又失恋了,怎么办才好?

拥有爱情的人是幸福的,可是,不管怎样,失去爱情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凝神想了想,在回复的信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让悲伤的往事入土,让鲜艳的玫瑰绽放,让沉寂的思想狂欢,让爱的更爱,让喜欢的更加喜欢……

现在,我想把上面这句话送给《湿地》的作者林小染和广大读者朋友们。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去拥抱爱情吧。爱,可以很简单,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用心地去享受爱情,活在当下。

阿瞳  男,1971年出生,哈尔滨人,作家。1990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曾用阿瞳、林夕、小李飞刀等笔名,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2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彼岸花开》、《烟花烫》等。现为《新青年》月刊专栏主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