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母亲的路孩子的天 >

第15章

母亲的路孩子的天-第15章

小说: 母亲的路孩子的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4节:表扬的力量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会使孩子积极地将事情做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你的肯定与鼓励会让他汲取到人生最大的动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做小学校长时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迟到了,陶行知告诉他放学以后到办公室来找他。傍晚,孩子到了那里等了一阵,陶行知才姗姗来迟。孩子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结果陶行知却说:“对不起,我来迟了。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请你吃颗糖。”孩子一下子呆住了,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早上迟到了。”陶行知笑笑:“我再送给你一颗糖,这是奖给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孩子更觉得难为情:“对不起,我以后一定不会迟到了。”陶行知再次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还有一颗糖,送给知错能改的孩子。你不能表现得再好了,因为我已经没有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奖励与表扬会比责骂更有效,它会激励起孩子直面自己的勇气与决心。

表扬不是简单的夸赞

表扬不光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更需要谨慎。当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你可以用语言表示你的赞赏,也可以用微笑、目光和动作等体态语言表扬。微笑看着他,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不时微微点头,或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竖起大拇指等等。这些不着痕迹的表扬方式,传达出的是同样的信息,孩子自然能够心领神会。

表扬孩子,怎样做才能既达到理想的效果,又不会让孩子骄傲自满呢?这又是一个问题。这需要我们在鼓舞孩子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方式与细节。

首先要注意的是表扬应该针对事,而不应针对人。所以不要总是笼统地夸赞孩子:“你真行!”“你真棒!”这些评语过于宽泛,最好针对他所做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进行肯定。

艾天小时候活泼好动,总是坐不住。我于是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渐渐适应,安静地坐下来。当他做到了后,我就非常乐意地表扬了他的努力:“你能坐这么久,我很高兴。”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因为什么受到称赞,也会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的父母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其实这样的表扬对孩子是不利的。他可能的确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但这只是他一个方面的优势并不一定代表全部,如果因此被称为“聪明的人”,他可能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滋生不必要的骄傲情绪。

表扬孩子,父母最需要关注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中所付出的努力,而并不只是结果。不因为结果而忽视他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生活中,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让父母满意的结果,但是只要你留意就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孩子的成长,及时表示出你的赞赏,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这是巩固他所进取的每一步的有效方式,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惩罚多方式

对孩子,以教育、表扬、鼓励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必要的惩罚。因为对某些孩子来说惩罚是一种不可缺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对遏制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惩罚不是体罚,不等于棍棒教育,也不可辱骂或侮辱孩子的人格。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错必改。

对孩子实施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孩子这次没有做好某事,罚他重新做,而且要做好;采取感情上的冷淡处理,让孩子在孤独中反思悔过,再进行说服教育;暂时“剥夺”孩子最心爱的东西和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某种自由也是种不错的方式。

惩罚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必须要有理有据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教训得心服口服,而不能一味的暴力“征服”。教训孩子只是为了在他犯了较大过错的时候,进行严肃批评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彻底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但是,一般情况下,父母还是不要轻易行使这份“权利”,应以说教为主,但非这样做不可的时候,那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错在了哪里。所以切记:如果你要发脾气,严厉批评他或者给他惩罚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他知道他错在了哪里,这样会形成正向反馈,有利于他健康成长。而最忌讳的莫过于“不教而诛”,那样会伤害他们,而不是让他们长进。

惩罚的时间把握

惩罚的时间最好在孩子出现过失后随即进行。拖延了,会失去惩罚的时机,孩子也可能把过失忘记了,孩子往往会“赖账”,这时的惩罚便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可当众惩罚孩子

特别是当邻居来告状时,不要指着孩子,当面教训给别人看。因为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其不满或反抗情绪。

惩罚的语气

不要用恫吓的语气对孩子讲话,比如对孩子说“你再拿人家的东西,我就打死你”,“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让你上学了”这类语言,这会使他们产生恐惧。

惩罚要有原则

最后切记一点,父母惩罚孩子要有一套规矩,不要以自己当时的情绪为转移。如父母在星期一心情不好,这时孩子犯了点儿错,就痛打一顿。而在星期五,父母心情愉快,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却没有给予惩罚。这样做是教育不好孩子的。严厉但能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的父母与那些喜怒无常听凭自己情绪而滥用暴力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让孩子产生敬畏,从而明白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只要他不犯某些错误,他就不会受到惩罚,而后者会让孩子完全摸不着头脑,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也不清楚又是什么原因使自己得到奖赏,也就是对了不知道为何对,错了不知为何错,这会使他产生深深的恐惧,而父母也就会丧失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

第35节:不要盲目攀比

不要盲目攀比

盲目攀比是家长的大忌。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总是期望他一下子就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却是不宜的。父母要从孩子的实力和喜好考虑,为他规划合理的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父母的焦点都是围绕着“重点学校”。他们觉得孩子进了重点就意味着好工作和好前程,同时自己也会更有面子。有些父母会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不仅仅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甚至可能会让他遭遇失败。我们要明白的是有好工作并不一定就有孩子所期望的人生,而父母则更不能把自己的面子和理想置于孩子的人生之上。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生命之间是不可比较的,成功与否也不能由一次考试来下定论。与其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不如用表扬激励他弥补劣势,这样你的孩子也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正确对待他的优势与弱项。

学会适度纵容

紧张的中学生活,会让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地感觉压抑、烦躁。

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学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这时候,家长就得每天承担起为孩子减压的重任。当你发现孩子焦躁不安的时候,不妨对他们说:“孩子,只要尽力就行。”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里面包含着你的理解与体谅。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父母说了这些“纵容”的话而真的松懈下来,相反他们会在你的信任中卸下思想包袱,减轻了学习的压力。

一成不变的学习备考是很容易让孩子感觉疲劳的,适当地改变一下生活节奏,给埋头学习的孩子一个“放纵”的机会,虽然这会占去一些时间,但却会为孩子赢得一个好心情。

艾天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必看新闻联播节目,高三的时候他甚至迷上了电视剧《康熙大帝》,在那么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竟然一集不落地都看完了,我并没有阻止他,因为每次看完他就会很轻松地继续学习,并没有因为看电视而耽误学习的进度。最后以自己高效率的学习,在缺少几个月系统复习的情况下,高考考出了596分的好成绩。

很多家长都知道弹簧的性能,然而在实际中却经常忽略。

六、高三时期:生活充满阳光

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个女孩儿在三周的时间里,把她的成绩从原来全班第27名迅速提高到全班第10名。到了高二上学期末,她的成绩又如火箭般窜到了全年级第2名。她更以自己的勤奋而成为全年级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学校,各学科的老师都把她当榜样;在家里,爸爸妈妈对她关爱备至,逢人就夸她成绩又进步了,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她被一片赞美声包围着,当全家皆大欢喜的时候,可她却一脸愁容。成绩优秀的她最终提出要退学,理由竟是无法再读书了。因为这个女生感到肩上的压力太大,总担心自己被别人超过,更怕辜负信任她的老师和父母。她觉得自己只能前进,已经没有了后退的路。这样的压力已经让她无法承受,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

以成绩的优异与否来评价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过于简单的标准。这样造就的优等生也容易形成为别人的期待和肯定而努力的心理,很少能发掘源自内心的兴趣与动力。于是优等生通常会特别在乎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却一直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害怕成绩掉下来,无法面对身边的人,这是许多优等生共同的忧虑和压力所在。在父母和老师的赞美下建立起的优等生的自信,也是很脆弱的,当外在的评价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优等生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果一个人进行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事情,他自然就会更恐惧失败,也经不起失败。一直生活在成绩优异的片面赞扬中的优等生,习惯了作为成功者的优越感,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还会让他们无法正确估价自己,更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

对于面对高考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胜不骄”、“败不馁”,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迎接高考的挑战。父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高三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

拥有健康开朗的心态

在高考竞争中,健康开朗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紧张和焦虑通常是考生的大敌,许多平时优异的孩子都在高考的心理战中败下阵来,自信才是阳光的催化剂。在紧张状态下,我们有时会出现思维反应的一片空白,在心理学上这属于一种暂时性的遗忘,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东西却很自然就想了起来,许多孩子一走出考场,就会立即恍然大悟,懊悔不已。我们与其让孩子考后追悔,不如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心理战的准备。

孩子能取得多大的成绩,除了自身的知识能力之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他对自己的信心。教会孩子正确地面对压力,树立应有的自信,他才能轻松地应考,发挥出理想的水平。所以在考前的特殊时期,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出太高的期望,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差距感,这对孩子本来就脆弱的信心很不利。

第36节:克服焦虑情绪

父母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你看看人家,考的如何如

何……”也许你的本意只是想鞭策一下孩子,但是在孩子听来,这几句话的言下之意似乎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要知道,信心是要在鼓励中建立起来的。

请收起对孩子的苛责,多付出一些赞美,给予孩子的就是自信。

克服焦虑情绪

一般情况下,高三的时候,老师总是对有望跻身重点大学的优等生十分偏爱,而父母也同老师一样有意或无意之中加重了孩子的某种压力。持续的精神紧张和无形的心理压力会让考生更容易呈现出一种高考焦虑症。失眠、头痛、轻微幻觉、精神紧张等也随之而来。

要克服高考的焦虑,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改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当外界的评价超过自己的实际状态时,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既不要有那些自命不凡的感觉,也不要死守一贯的优越地位,让这些并不实际的事情成为自己的包袱。应该懂得孩子和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是一样的,正确地评估自己,自然就会有健康轻松的应考心态。

营造宽松环境

温馨的家庭,不管对于大人来讲还是孩子而言,都是释放压力的最佳场所。

在高三复习迎考期间,最好为孩子在家里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气氛,不要让疲惫的孩子再因为你的焦虑而感到压抑。

孩子有着他特殊的敏感神经,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心态。有些家长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