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心路弯弯 >

第4章

心路弯弯-第4章

小说: 心路弯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我生了再来治吧!”原来她在确知病情后己打定了一个主意,如果她不幸天年,给我留下了一条根。大夫们没有办法,同意妻的意见,做出了一个决定,你生产了,赶快来院,我们给你预留床位、住院。不知是连日的奔波、劳累,还是身心太疲惫,还是孩子再也不愿经受长途的艰辛,耐不住一人世界黑乎乎的等待,为了妈妈的健康,她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回家的第七天,妻早产了。产下了一个不足二公斤的女婴,小得可怜。不知能否养活,谁也不敢断言。还是在第七天,我背负产后虚弱的妻踏上了去省医院治病的征途。嗷嗷待哺的女儿丢给了年迈双亲抚养,看管。这次我一定得让她把病彻底治好!这是我此刻唯一的心愿!
感谢医生!感谢医院!我带着妻顺利地办了住院。而后是无休止地放疗,化疗和检验。历时十八个月的住院,结识了四十五位同室病友,老、中、青、幼齐全。因为产后虚弱而加上此病禁食,我跑遍省城去寻找她能补一补的大餐:鸭蛋。(那时因为计划经济时期,要买点什么可真不容易)因为产后,半个月的时间,妻双乳充盈,孩子又不在身边,胀得难受,我没有办法只好象孩子样吮吃了近三个月的妻乳,解除她对女儿的思念。为了配合治疗,我在他们病友间建了个联系站,让他们把治疗中的心得彼此交换以取得好的效果。时至今天她那些同室病友竞己经天年。也许是我对妻的真诚感动了上天,上天独对我留下了一份眷念,妻最后康复出院。
多少次深夜喂药、弄炊,多少次寻方问药,多少次背负搀扶,为了一个偏方我穿越了四县一百多个乡镇村寨,为了一味中药,我走了数不清的药铺、问了采药人无数,情坚赢得天点头,意刚吓得病魔逃。在正方,偏方的相互作用下,妻终于健康地走出了医院,回到了家。虽然以后的每年定期检查不能间断,曙光己在前面显现!头发脱了能再生,牙掉光了做假牙!暂时没有了这些,你仍然是我心里一朵不败的花!
病治好了。回到家己是债台高筑,穷困潦倒了。我和妻加起来不足六十元的月工资,而为治病己达成万元的债务了。怎么办?还有妻以后的费用呀!面对巨额债务,病后虚弱的妻子,还有那苦命的幼女我该怎么办?那时候我和妻俩工资加一起月均在六十元左右,要想还清妻治病所欠下的债务,一家人不吃不喝要近二十年哪!怎么办?我经常和妻商量,一定要找到一条自救的道路,以摆脱眼前的困窘局面。
那时起,我便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职业。首先,因为我家在农村想到的自然是土地,但是我们一家都是吃商品粮的,虽然住在农村却没有资格分得土地,想种,但不能为。怎么办?靠劳动吃饭,我下定决心在荒滩湖边开荒种地,种疏菜。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开荒拓地,精心耕作。在房前屋后、地头田边广植速生树木等经济作物。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八五年的夏天,我收获的第一担辣椒换来了六元钱的收入时,我俩都乐晕了。要知道那时候一斤辣椒才一角二分钱,我卖了五十斤哪!就是这汗水换来的六元钱给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
就在这个夏天,为了抗旱我每天光着膀子要给菜地浇上三十担水,皮肤都被罩上了紫铜色。辛苦的劳动给了我丰厚的回报,土地中自有生命的源泉。却也在我心田引起了强烈震颤!为什么呢?我辛辛苦苦劳动经年,皮掉了一层,鞋底磨穿,两手的老茧(在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依然)换来的不过是十几张拾元券,要靠它去还债不知要积攒到何年。为此,我寻求更好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来源。一九八六年,我陪妻去省院复查检验,在医院我见那些女医生们个个挎着小坤包喜气盎然。不时见求医的小姐、妇女拎着小坤包分外耀眼,我的头脑中顿时灵光一现,立马主意打定,何不看准市场搞流通呢?
于是,在复查结束的第二天,我便带妻去了省城那时候刚刚开放的小商品市场转转。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眼花缭乱。我问妻:农村这几年也大有改变,不知带些坤包回家能不能销得出去?妻说:凭我女人的感觉会有女孩子喜欢!我当即决定挑一个最时髦的坤包送给妻、免费做广告宣传。我利用看病余下的钱带了十五个坤包回家试销看能否赚点!说来你不信,那时还没时兴真皮坤包,一般制品都是革的。一个包的进价才二元二毛钱。谁知回到家,便没用到一天时间以每只伍元捌的好价钱被抢购一空。于是我认定了我的第三职业:商品流通。其实也就是干起了小贩。起初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以专销坤包为主,联系了一些商店专门订购销售。随着市场改革的步伐,那时,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的时期。我看准这个时机,努力扩大自己的经营领域。由单一型向多功能型转变。那个时期商品有两种流通渠道,一为计划内,一为计划外。而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利差有着很大的空间。我眼光瞄在了这个空间上,心里盘算开了。依我销售坤包的经验,市埸会很快疲软。要搞就搞周期短、见效快的糖、酒、烟。因为这些商品需求量大、周期短而利润又相对丰厚,消费群体大。所以在后来的经营中全力以赴,奋勇向前。
在原始的资本积累阶段,因为没有资金,放不开手脚大干。为了进货,我一人骑自行车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进烟(因为烟是控购商品),完了还得改变包装要躲过道道关卡检查的锐眼。路上舍不得买水喝,就在动身前用公费医疗证去医院开出两瓶盐水带在身边。记得第一次远行,我一人好孤单,只有车架上的一根绳子和修车工具袋是我伴,心头一片茫然。连续九个小时的旅途骑行,磨破了裤裆、流尽了汗,找个人家搭宿睡地铺,一躺便不愿动弹。向房东要来开水就着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和米粉狼吞虎咽!回想那时真是苦不堪言。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的生意经营得越来越好,慢慢做大。我和妻说:你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我除了上班便全力以赴抓经营!(说到这里,我得特别感谢我年迈的父母。那时我父亲己年逾古稀、母亲亦近古稀。是他们帮我负责销售)我除了进货,有空就骑着自行车为客户送货上门,并了解需求做好下阶段方案。
那时候,因为烟草稽查很严,不管你如何逃避也有被逮着的那一天。不幸得很,我曾经三次进了学习烟草专卖条例的教育班。当然货被厂价收购并罚了总额百分之八十五的款。其实这还是较轻的裁判!一九八九年的四一三,漫天的冰雹要把大地钻穿,我押货途中受尽了打击、车都被狂风掀翻。损失了货物(肥皂)躲过了一场灾难。人都说:“破了财、折了灾。”这句话真的很灵验。在后来的日子里便得到了应验。
随着市场改革的步伐加快,商品市场的全方位放开,我逐步放弃了流通这条渠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那里业余文化生活缺乏,通信条件极差,我和妻商量停掉手头上的业务开个书店及像馆,兼办公用电话。既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又方便了广大群众并也能获得适当效益。于是,我们便从此进行了战略大转移,一切从零开始。忘了告诉大家,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还清所有债款并开始逐步改善家庭条件。妻用病弱的身体为我抚养了一双儿女,呕心沥血,全忘身残。一切全靠上天眷念,亲人、朋友的倾心帮助和关怀。我们的生活一天好一天。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都昌高塘涧记行
    欣逢五一长假,假前恰好友冯相约我与其同去大港高塘深涧做一次生态游。初闻此信,颇不以为然,怕到那时自己脱不开身,便含糊地应诺同往。其实,早在他之前己有朋友邀约搓长城。至五一那天清早,我刚洗漱完毕,好友冯便驱车来到了我家门前接我,出于感情考虑,我不忍拂其一片美意,便欣然登车同行。
上车后冯告诉我还有一友王某在前路等候,而大港那里的几位朋友曹某和石某凌晨便打来电话说,他们齐在盼望我们到达,好与他们一起共进早餐,并己配备好了进山的食品。听了这话,我的游兴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情绪有了很大的改变。一路上我们说笑着至蔡岭,接友人王某上车后,便一路飞奔向大港镇驶去,只见公路两旁的树上积了厚厚的尘土,车后扬起的漫天黄尘让路人躲不及躲。近八点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大港镇上,早己在饭店等候的大港的朋友曹和石迎了上来,简短的寒喧过后便用早餐,餐毕我们把早己备好的食物装上车便向高塘前进。车出镇子向东行驶,一路见苍山含翠,树木葱郁、蓝蓝的天上荡着片片云彩,白云飘飘,好一份洒脱不羁的情怀!暖风阵阵清爽怡人,给人一种自由舒适清新洒脱的感觉。
行约二十分钟,车子便进入山道,一路盘山绕行而走,行程可是颇为艰难。一阵工夫过后绕过一道隘口眼前突然出现一道靓丽风景:只见一坝耸屹雄奇伟岸,坝顶外侧一溜用城墙砖砌成的垛口给大坝平添了一份庄重几分沉稳。这是一座人工水库大坝,坝高近四十米,并配建有一座小型水电站保障整个库区及大港镇的电力供应。车子拐过一道山嘴缓坡而上便来到水库坝上。但见,坝顶宽约十余米,平坦如镜。配套的,用大理石制作,休憩用的石椅、石桌、石凳沿坝顶两侧成两条直线摆放齐整。供游人们休息,歇脚。库内碧水荡漾,见水面宽约一千米左右沿狭长山谷形成一泱泱泽国,一眼望不到尽头。两岸青山耸立,松挺竹劲。水面上高脚的鹭鸶、白头的海鸥飞翔,还有那机灵的野鸭时儿钻入水底时儿窜出水面欢快嬉戏。高峡出平湖,给人一种别有一番风景的感受。
大坝东头便是我们去高塘深涧的轮渡码头。我们几个略作浏览,见水上渡船靠岸便赶紧上车登船。只因是小渡轮,车子只能倒着上船,一船只装载一辆车子。渡船离库岸,我们六人下车站在船上览水上风光:库水真清哦,清碧碧、文静静似处子娇柔秀美,船尾翻开了洁白的浪花串串。水面上不时有各种我们叫不出名来的水草漂浮着过去,时儿见鱼儿跳出水面,或许也想看一看这大好风光。岸边、山林、水面上此起彼伏的声音是鸟儿们在欢笑、歌唱,赞美这人间好一个自由快乐的天堂,一念至此我不由拿起DV把这秀丽的山水美景拍摄了下来带回去给亲人、朋友们欣赏。
渡船行了三十几分钟终于穿越库区靠上了码头。车子下了船我们继续驱车前行。这时起我们便真正地进到了深山里面,一条窄窄的小溪蜿蜒蛇行,一直见不到头。两山夹裹着车子行进在简易的山间公路上,时而淌过浅溪、时而翻过山岭一路停停靠靠而去。
十时三十分左右我们来到一陡峭、前突的岩壁前,岩壁上一棵虬松千结百折,躯干弯曲苍劲,直径约三十公分、枝繁叶茂似一欲飞上天的蛟龙昂首挺胸气势如虹、凌空欲飞。岩下是深不可测的幽谷,谷内云雾缭绕深不见底,但看谷中云树婆娑,云烟袅袅似瑶台仙境。岩上立着一座简易园柱形庙宇,与我们平时所见寺庙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来到庙前,见门前一联:洞天福地神仙宅,善男信女拜佛堂。进得庙来一看,原来是座观音庙,神龛上的观世音菩萨慈眉善目、神态安祥。庙内香烟袅袅、氤氲四散,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左右十八罗汉像各有各的神韵,只有那弥勒佛大肚菩萨笑态可掬,似在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出得庙来,行几近三百米,便见前面不远处山上一片竹海吐翠、竹随风舞沙沙作响。而车子就停在了据传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手种的两棵银杏树下,我们来在树旁:见两树高约十五六米,十二米以上枝节交错,两树己连成一体分不出谁是谁的枝杆。雌杏树身粗大要两人合抱才围得住,雄杏稍瘦小些,但一人也抱不过来。地上落满了杏花片片,亦见有山童拾捡,忙问捡来做啥,童子笑答道:“做菜吃呀。”看银杏虬结我不由想起《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雌雄连体,这不是对人间真情的美好祝愿么?
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杏树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一代一代的村民只知是听父亲的父亲说银杏的故事。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兵败,便一路遁迹到高塘躲过了追兵,见此处山青水秀,便亲手栽下了这两棵银杏树留作永念。我们一行欣然在树下摄影留念。照相完毕,我放眼望去,见田间农人尚是用最古老传统的耕作方式劳作,头戴一顶自制草帽,牛前人后,翻耕农田,真一幅朴素的农牧水墨画!
车进村子,曹、石两位朋友把带来的食品送到早己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