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悲悯的世界 >

第7章

悲悯的世界-第7章

小说: 悲悯的世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上高中,读书是为了考试的目的性更明确了,就是为了考大学,但我的心里除了这么认为,还有一些我自己说不出的原因。因此分文理班的时候,我把读书分成了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考大学,一个是自己喜欢,因此我自觉地选择了文科。在这段熬夜到两、三点的时间里,最值得我骄傲的是,我的作文被老师经常在语文课上作为范文朗读。最让我想起得的一本书是我的语文老师送过我一本书叫《雪莱诗选》。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经常省下买包子的五角钱来买过期《读者》,那个时候叫《读者文摘》,因为买不起原价《读者》,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收藏《读者》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好不容易到了大学,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读书不再是为了考试,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考试拿奖学金。那个时候,可以说我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专业书倒是没看进几页,乱七八糟的书倒是一本都不落,读书的数量可以用每天平均两本来计算,我喜欢金庸的作品,导致全宿舍8个人都喜欢上,我的毕业论文也是以金庸小说为题材,那个时候,才真正知道读书的好处,才真正认识了许许多多人的思想:老子、庄子、叔本华、海明威、但丁等等,我爱死他们了。
尽管读书是一件寂寞的事,但想起他们,我就不孤单了,甚至我都有写作的欲望,经常和女朋友讨论自己构思小说的情况,《大学是情人,社会是老婆》就是我在大学里构思的。如果说我现在还很怀念大学,不如说除了怀念在那四年里遇到了的人以外,那就是图书馆里那种读书的氛围了。
在这里,我要特别谈一下大四,大四是所有读大学的人,面临社会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为了找工作而读大学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还争论着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我想这些人真无聊,读书在三千多年前就存在了,那个时候,你还没出世呢,读书有没有用轮不到你说话,读不读书是一回事,能不能找得找工作又是一回事,就业又不单单是学校的事,而是社会各个方面的事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太过于将读书的目的单一化和功利化,这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效率优先的时代里,一部分人急功近利的心态,还是那句老话:读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我想说的事,我不是清高,也不是站的说话不腰疼,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就业,我不喜欢命运,但这一次我要感谢命运使我没有考上中专(那个时候,中专分工),而是让我考上了高中,从而读了大学,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当然,还是要感谢父母对我的无私支持。
回忆了半天,读书到底给了我什么?不能说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但读书确实改变了我的性格,扩展了我的视野。
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就是,人的性格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好比修剪移栽。
正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以利胸利肺,散步可以消化,骑马使人反应敏捷,足球篮球使人懂得合作等等,人身上的各种性格缺陷,都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孤独寂寞的时候,知识可以消遣。高谈阔论的时候,知识可以装饰。处世行事,知识意味着才干。所有的知识不一定来自书本,但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我们不仅仅读书本,还要学会读社会这本大书。
为了装潢而藏书是自欺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的就是书呆子。我在书籍中寻找的是一种乐趣,我不去吹嘘炫耀,只是为了认识自我,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享受短暂的人生。
我读书好比吃东西,有的浅浅一尝,有的生吞活剥,有的需要仔细品尝,慢慢品味。还有的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只需知其大纲,但对于一些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因此选择一本好书成为了我头疼的一个问题,好书犹如一杯美酒,一朵鲜花,一位良师益友;坏书犹如一潭污水,一堆大便,一个猪朋狗友。
我读书并不会对作者胡加评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过目即忘,而且不博学善辩,但我对眼前的一切事物,包括超过我的理解和不能理解的范围,都喜欢无拘无束的思考。我所思考得,并不是事物本身是什么,而是指我自己有什么感受。
这大概就是我喜欢读书给我带来的唯一好处吧!
论朋友
    我是一个很注重交友的人。我很同意古人的一句话:只要能邂逅朋友的影子,那就是幸福。
朋友对一个人必不可少,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缺少的东西。没有朋友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烦恼。在没有友情的人群中生活,这个世界不过是一片辽阔无边的旷野。
友谊是需要平等交流的,而父子间就缺乏平等,也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交流。同样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在一条起跑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它可能有一天会变成友谊,但学生对老师的爱戴,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不可能变的。
爱情太过于活跃、激烈、火热、但又朝秦暮楚、变化多端、狂热激烈、忽高忽低、时热时冷。而友谊则是一种普遍的热情,它平稳冷静、经久不变、高雅愉悦。友情是积累的,爱情却是突然的。友情必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爱情却是往往在一瞬间就可以发生了。如果说爱情的感觉是甜蜜,那么友情的感觉却是温馨的。
婚姻是一场交易,这种交易总是为了其他目的才进行的,除此之外,还要理顺许许多多不相干的复杂关系,它们足以引起关系破裂和扰乱强烈的感情。友谊只是和自身有关,并不涉及其他交易。
武侠里的友谊只是理想化的友谊,他们轻生死,重义气,为了一句话,什么事情他们都做得出。每一个人都必须为了某些事情付出代价——一种朋友间永恒不变的友情和义气,一种一言即出永无更改的信约。这可能就是我们沉溺江湖不能自拔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我要的友谊?它应该是心灵互相相通、互相交融,机遇相连接的频繁交往与亲密关系。利益和效劳能够养育一般的友谊,但对于这种友谊,我们要格外小心翼翼,因为它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破裂。爱他就得想到有一天会恨他;恨他时得想到有一天会爱他。这句话是一帖良药,但对于崇高的友谊,这句话就是极度可恶了。
在生活中和一些人培养普通的友谊并不是难事,可是我们找一个人要敞开心扉,毫无保留。一切动机也要明明白白,确实可靠,那就不容易了。
普通的友谊是可以和几个人分享的。你可以喜爱这个人的相貌,那个人的性格随和,也可以欣赏这个人的好心肠。但我要说的崇高的友谊,是不可分割的,双方把自己灵魂的一切给了对方,对方也将自己灵魂的一切交给对方,哪怕是在千里之外,哪怕是百年以后,两人都能感受到友情的存在。两人的相遇哪怕像流星一样,纵然是一瞬间的相遇,也会迸发出炫目的火花。火花熄灭的时候,也会给两人造成影响和震撼,却是永远难以忘记的,有时甚至可以令你终生痛苦。就算是对手,也可能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情人虽是新的好,但朋友总是老的好。一个容易伤害到你的人,通常都是最了解你的人,那你就要小心了,这种人常常就是你最亲近的朋友,但他不一定和你有崇高的友谊。一群整天和你混吃混喝的,对你阿谀奉承,在酒桌上对你信誓旦旦,但你有事的时候,他就逃之夭夭,那你就要小心了,这些人看中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身上的金钱,权力或其它东西。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猪朋狗友在一起,你将得不偿失,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你将获益无穷。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就是朋友,如果你对不起我,出卖我,你根本就不是我的朋友,根本不配说这两个字。
一个人交朋友应该不考虑目的,不计利害,不问后果,等他交了朋友以后,他为了朋友做得,只要不违背良心和法律,已经“不是为了什么”了,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情,一种有所必为,义无反顾地勇气和义气,。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处于逆境的时候,你就写信告诉他“一帆风顺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需要钱的时候,你就寄给他,并交给他一张借条。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饥寒交迫的时候,你请人给他送去食物和衣物,并给他寄去他一封充满安慰和鼓励的信,如果可以,就介绍一个面试的机会给他。
当你知道你的朋友发大财或出名的时候,你就悄悄地给他送去一束鲜花,然后在人群里消失。
有这样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我已习惯在哪里都是一个中的一半
现在我的另一半已不复存在
命运掠走了我灵魂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我不再爱惜
你离去的那天,我的灵魂也随之消失
友谊给我带来了快乐
这一切都随着你离去而消失
你走了,我的幸福也随之消失
你的坟墓埋葬了我们的灵魂
真正的友谊是无价之宝
如果有一天你不在这个世界了,或者你的朋友不在这个世界了,你们其中有一个人这样念叨那你的友谊才真正的算是真正的友谊。
论自由
    “自由”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识活动的权利。2、哲学上把人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3、不受限制,不受约束。
“自由”在诗篇里是这样描绘的:友情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要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希望自己拥有一双鸟儿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其实,以其说人类渴望飞翔,不如说人类渴望自由。
自由对于人类是那样的珍贵,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因为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里,又有不同的自由,在奴隶社会里,少数奴隶主的自由是相对大多数奴隶的专制而存在的,在文明社会里,多数公民的自由是相对少数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而存在的。
在科技发达和愚昧无知面前,自由也是不同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受到各种各样的人为和自然条件所限制,绝不可能像现在社会一样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他们仅仅只能在范围狭窄的地域中活动,因此他们从内心中渴望像鸟儿一样飞到更远的地方去。而到了现代社会,自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犯人渴望自由,渴望离开高高的,布满铁丝的牢墙。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离开父母,离开束缚他们理想的家。革命者渴望自由,渴望打破旧的,腐朽,充满压迫和剥削的制度,忙碌的人渴望自由,渴望有一个愉快的假日,相爱的人不顾父母的反对、世俗的眼光,反抗这个封建婚姻制度,为的是恋爱的自由,贪婪的人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己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人生而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人类是自身最大的奴隶。纪伯伦说过,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人类生活的枷锁大多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犯人渴望自由,渴望离开高高的,布满铁丝的牢墙。可是对于服刑的犯人和森严的监狱,外面的世界对于所有人又何尝不是大的“监狱”,法律,道德,良心等等无时无刻地束缚着每一个人。
我们小的时候,想尽快长大,摆脱父母的约束,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了父母的责骂,却多了一个讨厌的老板或是同事,一个整天在你耳边唠叨的老婆又或是见风驶舵的朋友。自己毫不容易得到喘息的机会,责任,压力和竞争又让你永远不得安宁。
忙碌的人,在忙碌的时候总是抱怨自己太忙,可是当他们真正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又开始问自己:“现在该干什么才好?”在休息的时候除了睡觉之外,每一分,每一秒,脑子里无时无刻地计划着下一步怎样休息:到那里去旅游,到那里吃喝,到那里游玩,结果越玩越累。
我们推翻一种制度,建立一种制度,我们从旧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这仅仅意味着我们只是摆脱了一副枷锁,换上了一副相对比上一副枷锁舒服的枷锁。
我们不停的需要,无至尽地需要,以至我们成为了物质,金钱和名利的奴隶,自由变成了贪婪,甚至危害到危害了他人人身的自由,以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人类就想一群走失的羊群,虽然逃离了桎梏,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兴奋和喜悦,反而会感到害怕而沉默地缩在一起,呆在原地毫不动搪。这是因为他们对获得的自由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