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山人孟夫子 >

第8章

山人孟夫子-第8章

小说: 山人孟夫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慎虚放下酒杯,问道:“浩然兄,此地我比较熟。我带你们去南康游历几日如何?”
孟浩然道:“那就有劳全乙老弟了。”
刘慎虚兴致勃勃:“自古以来,南康就是沟通中原和南粤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其境内的赣石滩有十八险滩,尤以小湖洲旁的天柱滩为最险。”
果然,天柱滩有三座石峰暗伏中流,浪涌如山,震荡心目,行舟三折方过。大家心里都紧张得捏着一把汗。孟浩然不禁对舟工高超娴熟的驾船技术佩服的五体投地。
船工谦逊地说:“多亏今日遇水涨,方可避天柱之险。平日里凭吾等本事可驾空舟闯滩,载货的重船则是断然不敢过的。”
行不多时,只见在小湖洲与大湖洲之间的江中,横卧有一形如人状的巨大“石人坝”。
刘慎虚道:“是为黄泉滩。碍于这滩石形势,逆水南行之船到了黄泉滩,顺水北行之船到了天柱滩,便各自泊岸,由岸上掮夫驮了船上货物在黄泉滩前或天柱滩前码头上等。舟工则上岸到庙里烧香求神灵保佑。南行之船在黄泉滩头的迥龙阁,北行之船则早在几十里开外的储君庙就烧过香了。”
“难怪古人形容其‘竖立如登天,幽深下无际,涡盘矗迥旋’了。真险哪!”孟浩然惊叹不已。
不一会儿,一段水草繁茂,竹木丛生的湖湾展现在眼前。湾内芦苇密密麻麻,中间还有一块高出水面五六丈、上面遍生竹木的巨石。
“那就是有名的落星石。相传这石是天上掉下来的落星。”刘慎虚说得神乎其神。
王迥不信,笑问:“那石头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
“反正老人们都是这什么说,本地人还因此把这道湾称为落星湾。这湖便叫落星湖了。”
孟浩然听了哈哈大笑,诗兴勃发: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
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
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
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
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游完洪州和南康,孟浩然、王昌龄、刘慎虚一行五人挥桨北上,然后又顺千里烟波江,扬帆而下,心境无比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晚上,船泊于浔阳城下的时候,才抬头忽见秀丽拔挺的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
“啊,香炉峰,终于见到了你的真面目。果然名不虚传!”王昌龄流露出欣然怡悦之情。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它那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色彩浓丽,令人陶醉。
这时,夕阳斜照。暮色中,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意境深远,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
孟浩然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着这这山色之美。他那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那神思悠然飘忽,引起了他种种遐想。他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慧远太爱庐山了,于是,刺史桓伊便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取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绝弃尘俗。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孟浩然轻声叹道: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刘慎虚听了,不禁与浩然有同感。他打心眼里佩服好友的诗才,遂对曰: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二位的诗作色彩淡素,浑成无迹,气势空灵,皆乃‘天籁’之作也!”王昌龄由衷赞
叹不已。
王迥和王士源则静静地听着,品味着。他们也被这壮观的美景,浓浓的诗意和真挚的友情深深地感动了。
13、朝廷命官礼贤布衣刺史村夫竟成至交
    13、朝廷命官礼贤一介布衣刺史村夫竟成忘形之交
在外云游了多年的孟浩然终于回到了涧南园。
“南飞的野鸟儿可归窝了!”蕙玉自然非常高兴,但言语中充满嗔意。
甫儿长大了。虽然不过才八九岁,可在母亲的调教下,竟学会了诵诗。孟浩然欢喜得不
得了:“甫儿,快过来,背给爸爸听听。”
没想到甫儿张口就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诵的竟是自己那首《春晓》。
孟浩然乐得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谢谢你,蕙玉。这些年,你跟着我受苦了!”孟浩然一把将妻子揽入怀中。
“这都是命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只好认了。”蕙玉垂泪道。
“没想到,当今丞相张说竟是个圣明贤达之人。”孟浩然向妻子谈起在岳阳楼以诗干谒
张说的情景,仍感慨不已。
“但愿夫君真如丞相所说,日后前途无量。”蕙玉破涕为笑。
稍事休息后,蕙玉亲自烧来热水,招呼丈夫沐浴更衣。孟浩然洗完澡,换了件长袍,便
带着妻儿到父母房里请安。
见儿子回来了,老爷太太又生气又高兴。
孟夫人嗔怪道:“你这孩子,一别数年,难道不想家?”
“父母大人,恕孩儿不孝。”孟浩然赶紧施礼。
“浩儿,听说你见过当今丞相了?快讲给我们听听。”孟老爷急切道。
孟浩然一五一十把自己在岳阳楼以诗干谒张说的情景又绘声绘色地诉说了一遍。
“哈哈,张丞相正值知天命之年,事业如日中天。能被他赏识可了不得。其人文戒浮丽,讲实用,重风骨,与许国公苏颋齐名,时号‘燕许大手笔’。你可要多多效仿才是。尔弟洗然应试考中了,已留在京城做事。你的文采在他之上,又有当今丞相赏识,只要你奋发努力,前途自然无量。”
“唉,只是你表弟邕然落第,在外游荡,杳无音讯,至今未回。令伯父一家惶恐不安。”孟夫人叹息道。
“浩儿,有空到隔壁你伯父家看看吧!”孟老爷嘱咐着。
孟浩然颔首道:“孩儿记下了。”
第二天,孟浩然忽然感到有些不适,浑身发软,四肢无力,饭也吃不下。蕙玉感到不安。
孟夫人安慰道:“也许是旅途劳累的缘故,不要紧。呆会儿,煨点鸡汤补养调理几日,便会好起来的。”
蕙玉应着,赶紧亲自下厨忙乎去了。
没多久,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鸡汤端了上来。孟浩然喝过,感觉好多了。他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窗外,庭院里被南儿打扫的干干净净。通向前厅的弯曲狭窄的小径两旁开满了小花,墙角边,长满了青苔和茂盛的野草。
茫然之中,孟浩然深深怀念起和张子容同隐鹿门,相伴读书的日子。世途中不乏媚俗之徒,可知心挚友太少了。平生之好,同心别离,心中不觉有些难受。许久没有好友的音讯了。他让南儿扶着坐起,拿来笔墨,在卧榻上给子容修书一封。信中思念曰: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径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书信送出以后,孟浩然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交游回来后,因为在岳阳楼巧遇丞相张说的雅事,孟浩然名声大噪。
转眼到了秋天。忽一日孟南来报:“公子,韩思复大人和卢僎大人看您来了。”
孟浩然不信:“他们都是朝廷命官,来看我一介布衣草民做甚?”
“小的什么时候骗过公子?二位大人的轿子正在门口停着哩!”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举秀才高第。调梁府仓曹参军,累迁中书舍人。开元初,擢谏议大夫,出为德州刺史,拜黄门侍郎,迁御史大夫。现任襄州刺史,还拜太子宾客。卢僎,吏部尚书卢从愿之从父,时乃襄阳县令。
孟浩然慌忙起身更衣,匆匆出门相迎。韩大人和卢大人已分别被侍从们搀扶着下了轿,
孟浩然连忙拱手道:“对不起,浩然不知二位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礼了!”
韩刺史笑道:“浩然,如今你成了天下名士。本官来访,不欢迎?”
“哪里、哪里。在下不过一介山野村夫,何劳二位大人登门看望?”孟浩然满脸愧色。
“你这‘一介村夫’诗文好生了得,为家乡父老争了光,连当今丞相都刮目相看。日后定当前程无量也!”卢僎也嬉笑着。
“惭愧,惭愧!二位大人。快请进寒舍喝茶!”
“不了。浩然,今日风和日丽,正好是重阳节,你我三人索性同去岘山登高一游。如何?”
“韩大人要游岘山,在下理应相陪左右,方算尽地主之谊也。”
到了岘山脚下,韩思复吩咐把轿子停在山下让轿夫看着,便率随从和孟浩然一起徒步上山。没多久,一行人便登至岘首山顶。
“这岘山,山傍郡城若襄阳大观,故名。山虽不大,但名望极高。因晋代都督羊枯镇守襄阳时常登此山,故名声甚隆。在湖州,城南也有一座岘山。其实那山本名显山,因与唐中宗李显名讳而改。名气并不大。”孟浩然自小在这里长大,解说起来,如数家珍。
“也难怪,羊枯乃晋代有名的贤臣嘛!”韩思复跟着孟浩然走进岘首亭。站在这里,四周的壮美景致一览无余。
“刺史大人,你看,南面那道狭长走廊就是凤林关。此为南北通路上之一大关隘。适宜伏兵潜将,凭借天然屏障而取胜。汉献帝初平三年,刘表被孙坚击败于樊城。孙坚以得胜之军而轻敌,就是在路经凤林关时,被埋伏在岘山间的刘表大将黄祖军用乱箭射死。留下了千古遗恨。”
“浩然兄,这样说来,吾等今日不虚此行了。”卢僎笑道。
转了一大圈,太阳已过山顶。韩大人气喘吁吁,不停用汗巾擦着额头上的汗。
“刺史大人,卢县令,时候不早了。在下家中已备下酒宴。如不嫌弃,我们下山歇息去吧!”
韩思复累了,肚子也饿了,正想歇息哩。听孟浩然这么一说很高兴:“好,好,好!今日吾等也尝尝你们涧南园的风味菜!”
听说襄州刺史韩思复大人光临,孟老爷也不敢怠慢,早已在前厅摆好家宴,等候多时了。
“韩大人,请坐上席!”孟老爷盛情相邀。
“您是孟家长辈,应坐上席!”韩思复谦让道。
“不不,韩大人,您是贵客,理应坐在上首!”
“既然如此,孟老,你我同龄,孩儿朝宗又与浩然年岁相仿。索性吾二人同坐上席吧!”韩思复笑道。
“韩大人德高望重,礼贤下士,可亲可敬!”
二人不再谦让,卢县令和孟浩然则分坐下首左右,众人皆次第坐定。
果然,今日孟家所备酒菜,俱乃襄阳地方特色风味:应时黄酒,香煎槎头缩颈鳊,米粉蒸肉,五香酥肉,山药炖鸡汤,大头菜红烧肉,凉拌鱼梁坪红萝卜丝,还有一煲糊辣汤。
韩思复喜上眉梢:“哈哈,老夫今有口福矣!”
卢僎也道:“有此佳肴,吾为襄阳令足也!”
孟老爷捋着胡须,笑道:“韩大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治行名天下。那年梁府大旱,大人开仓赈民。尔后山东大蝗,天灾流行,使者往来,均不敢显言。唯大人以实言相谏,协助丞相姚崇灭蝗。令吾等钦佩之至。”
“孟老过奖了。那都是为官应当之本分。指不定哪天令子金榜题名,入朝为仕比吾这老朽还强呢!”
“浩儿,托韩大人的福,你要努力才是。”
韩思复欣然道:“浩然,你才华过人,诗名天下,不入朝为官着实可惜。有机会老夫定当尽力举荐。”
孟老爷听了,乐呵呵地望着儿子:“浩然,还不谢过韩大人。”
卢僎也笑道:“孟老爷所言极是。浩然兄,你何不为韩大人现场赋诗一首以表谢意?”
孟浩然欠了欠身子,拱了拱手,不再谦让,即兴吟出: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众人听了,皆击掌叫好。满座举杯干了。
卢县令不甘落后,诗兴也上来了。他放下酒盅,开口就来:
紫陌开行树,朱城出晚霞。
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交亲望归骑,几处拥年华。
有诗助兴,席间气氛热闹起来。这襄阳应时黄酒,虽不上头,倒也醉人。韩思复毕竟年岁大了,几杯下肚就云云乎乎,随口赋辞一首:
大乐和畅,殷荐明神。
一降通感,八变必臻。
有求斯应,无德不亲。
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
众人听了,又是一片叫好声。美酒佳肴,斛光杯错,大伙儿相聚甚欢。宴到黄昏方罢。
从这日起,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