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山人孟夫子 >

第23章

山人孟夫子-第23章

小说: 山人孟夫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如何,请柳先生务必生法子治好它!”张九龄道。
“你先照我这个方子,内服几副攻毒;再把这张的膏药敷上拔毒。过两天我再来看。”
孟浩然病的这几天,张夫人又是吩咐下人熬药,又是安排厨房做好吃的,也忙得不亦乐乎。
两天以后,孟浩然疼痛减轻,感觉好多了,只是背上胀得厉害。
柳郎中如期而至。他让孟浩然爬在卧榻上。有细细地察看了患处,道:“此痈疽已熟若仙桃,灿若桃花,脓包快穿头。待我消过毒,划开放出脓来,塞上药捻,提脓生肌。再换几次药,半月之内便会好的。”
柳郎中的医术果然很高明,换过几次药以后,孟浩然的‘瘩背’即痊愈了。
张九龄自然感激万分,欲赏以重金。
柳郎中谢而不受:“救死扶伤,乃吾应尽之本分,勿庸言谢。况孟先生重交结,好节义,喜振人患难,是诗名天下、具有侠客心肠的高雅之士。”言毕,又吩咐道:“孟先生切记,日后吃东西要注意忌口,万万不可贪食腥味发物。恐再引发毒疽。”
柳郎中这样一番话,令孟浩然肃然起敬,遂成为要好朋友。
经这么一场病痛的折磨,孟浩然面容苍白,身体虚弱了不少,颀长的个头儿更加峭瘦。他时不时唉声叹气,思念起家乡的妻儿和远方的朋友来。
郁闷之中,孟浩然诵起了王摩洁年少时所作的小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张九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浩然,干脆你回乡去休养一阵子吧!”
是年秋天,孟浩然抱病回到了故乡襄阳。
38、家园卧疾返耕意遂官场污浊科举不平
    孟浩然抱病回到故乡之际,恰逢殿中监察御史毕耀从京都来襄阳视察。当他与襄州刺史宋鼎攀谈时无意中听到孟浩然患病的消息时,立刻就坐不住了:“浩然乃当今才子,吾正欲
拜访他。尔还不从速带吾前去探视!”
二人乘轿,不多时便来到风景优美的涧南园。
“浩然兄,听说你贵体欠安,家园卧疾,心甚念之。近来可好些?”刚一落座,毕耀就急切问道。
“毕御史公务繁忙,还来探望,令吾深感不安。”孟浩然欠了欠身子。
孟南泡了一壶好茶。毕耀伸手接过,放在桌上,令差吏送上一个精致的礼盒。
蕙玉打开一看,里面是两支上好的高丽参。
孟浩然由孟南扶搀着从卧榻上坐起,嗔道:“毕大人礼重了!”
毕耀道:“哪里哪里,望浩然兄早日康复,我还要向你请教吟诗作赋之道哩!”
孟浩然笑了笑,随即从枕下拿出一张稿纸:“不怕御史见笑,这是吾近日卧榻烦闷的偶
感之作。”
毕御史双手接过,只见上面写道: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是啊,天气渐冷,浩然兄要注意保暖,养好身子才是。”毕御史看完,不禁生起恻隐之心,安慰道:“幕僚工作也辛苦,浩然兄万不可思虑操劳过度,累坏了身子。毕某不才,斗胆赋诗一首,与兄共勉: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飞。忽然冲人身,饮酒不须疑。”
孟浩然叹息道:“张大人日夜操劳为民,比我更辛苦。何况彼予浩然有知遇之恩,吾当涌泉相报,不敢稍有懈怠也!不过,‘日月速若飞、饮酒不须疑。’御史大人说的有理。好,好!”
“当年韩思复大人遭贬吾来接任时,韩大人就对吾说起过,浩然兄乃仁义之士,令吾十分钦佩!”宋刺史称赞道。
“宋太史过奖了。浩然家薄有恒产,这田地和庄园即可令吾衣食无忧。圣主贤为宝,卿何隐遁栖?吾这些年长安求仕,荆州入幕,皆是想为国尽心,为民尽力。谁想天不佑吾,物情移势利,翻飞羽翼催。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也!”孟浩然言语中流露出不得志的狂狷和对幕僚生活的厌倦。
“举棹乘春水,归山抚岁华。碧潭宵见月,红树晚开花。肃穆轻风度,依微隐径斜。危亭暗松石,幽涧落云霞。思鸟吟高树,游鱼戏浅沙。安知馀兴尽,相望紫烟赊。我知道,这些年来,浩然兄的确不容易,心须放宽些才是。”宋鼎安慰孟浩然道。
孟浩然依然唉声叹气:“返耕意未遂,日夕登城隅。谁道山林近,坐为符竹拘。丽谯非改作,轩槛是新图。远水自嶓冢,长云吞具区。愿随江燕贺,羞逐府僚趋。欲识狂歌者,丘园一竖儒。”
毕御史听了,劝道:“浩然兄不必多虑,先安心养好身体,其它的事可从长计议。”
宋太史见状便对孟陈氏笑道:“嫂夫人,吾等把浩然兄交给你了。你可要好生侍候,让他贵体早日康复哇!”
蕙玉也笑道:“请两位大人放心,这是奴家应尽之本份。”
送走毕御史和宋太史,蕙玉便吩咐孟南:“快把这高丽参拿到厨房,再杀只老母鸡一起炖了,给官人补补身子吧!”
南儿应声去了。
孟浩然想要劝阻:“这参是两位大人的一片心意,留下做个念想吧!”
蕙玉扑哧一笑:“官人身子养好了,多作几首好诗,才是二位大人最好的念想啊!”
由于蕙玉的悉心照料,孟浩然在家静养了一段时间后,很快恢复了健康。望着丈夫那苍白消瘦的脸庞,她提议道:“官人,俗话说:睡成的病,抓成的疮。久卧病榻之上,郁闷不堪,于身子不好。我陪你出去散散心吧!”
孟浩然深情地看了一眼略带倦意的妻子:“我们出去转转吧。”
夫妻俩携手信步来到襄江边。
此时已是深秋。暮色中,茫茫云端,阵阵鸿雁哀鸣着匆匆地飞向南方。北风呼啸地刮个不停,岘山上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江水漫漫,只有一叶孤舟在缓慢地往鹿门渡口的方向行驶。
一江秋水一江寒。遥望着对岸苍茫的迷津,还有那自己和子容、白云兄曾隐居读过书的鹿门山,睹物伤情,盂浩然心中无限迷茫,愁绪顿生: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蕙玉明白丈夫此时的感受,安慰道:“往事悠悠,就让它过去吧!去日苦多,来日方长。夫君须开朗振作些才对。”
“真是少时夫妻,老来伴啊!”孟浩然又深情地看了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眼:“江边风太冷,我们还是回去吧!”
夫妻二人回到涧南园,一进厅屋,猛然见堂前坐着一个人。
孟浩然定睛一看,惊喜道:“少伯,你不在任上好好做官,又来我这山野做甚?”
王昌龄神色淡然,接过孟南递过来的茶水轻声道:“浩然兄,我已被贬,正要经襄阳赴岭南去。”
“被贬岭南?为什么?”孟浩然大声问道。
“浩然兄,你不必问为什么了。这些年我身在官场,如履薄冰呐!”
“这年头为啥好人老是被贬?张九龄大人,韩朝宗大人,贺知章大人,摩洁、阎防兄弟,还有你这个王大人。官场污浊,政治黑暗,科举不平。什么世道呀?”孟浩然无限悲愤,心如一件瓷器似的被无情的现实砸碎。
“浩然兄,我真羡慕你这陶醉山水,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啊!唉!你不必为我悲伤。我还是那句话,你没入仕,的确是件幸事。不然,朝廷多了个贬官,大唐可就少了一个风格清丽的诗人喽!”
“少伯,这时候,你还有心思开玩笑。”
正说着,孟南来唤:“夫人已设下酒宴,要为王大人送行。”
二人心情沉重,愁郁难解。来到后堂。落座后默默对饮。蕙玉心细,特意做了些好吃的,有香煎槎头鳊鱼,还有大头菜红烧肉。可孟浩然一点儿也吃不下。
王昌龄见状,便找了个高兴的话题:“浩然兄,顺便告诉你,摩洁兄现在是尚书右丞了。”
“真的?”闻听好友有喜事,孟浩然果然高兴起来。
“不过他这个尚书右丞做的可不称职,很多时间他不去襄理政务,却和三五好友聚在郊外的花园别墅里弹琴赋诗,傲啸终日。”王昌龄笑道。
“唉!吾等朋友一场。真怀念那些意气风发,朝夕相处的日子啊!”孟浩然感慨万端,倾吐着诚挚的友情,又深深慨叹彼此的不幸: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来,浩然兄,一醉解千愁!”王昌龄道。
两位知交举起杯来,一饮而尽。一坛上好的“襄阳红”很快见了底。
39、道长细说大千世界夫子自比五柳先生
    39、梅道长细说大千世界孟夫子自比五柳先生
送走王昌龄,孟浩然开始了闲居家园,沉湎于丽山秀水的恬淡生活。
那天,熏风丽日。忽然有人造访。
孟浩然惊喜道:“白云弟,你不是又外出云游去了吗?”
“昨天刚和精思观的梅道长同路回来,一到家即刻来看你。”
“还站着干啥?快请坐下叙话。”
“浩然兄,你我都不要坐了。”王迥道。
“为啥?”
“梅道长托我捎口信,今日邀你观中小聚。”
孟浩然和梅道长很早就有来往,互为知交。梅道士豁达开朗,修行多年,造诣很深,对人生的哲学也颇有见地。
“好啊!待我换件衣服去。”
精思观在南山,离涧南园很近,不多时就到了。孟浩然和王迥拾级而上,进了观门,只见道院森森,令人有一种清静肃穆之感。
梅道长头裹青布唐巾,身穿皂布道袍,项上挂一串拇指大的数珠,正高卧在松树林间的水亭之上,见二人来了,不胜欢喜,起身道:“久违了,孟先生。”
“道长,你好!”孟浩然赶紧还礼问候。
“听说孟先生前一时贵体有恙,令贫道心有不安。”
“小毛病,长了个背瘩。已经好了。”
“孟先生,背瘩可不是小毛病。你要注意呢!”
“谢谢道长关心!”孟浩然笑道:“没想梅道长今日如此悠闲。”
“悠闲?哈哈,没见我正在此专为你开炉炼丹哩!”
果然,不远处有一金灶,炉火正旺。
“吾痈疽已除,病体痊愈。还要那灵丹做甚?”
“孟先生此言差矣!道家炼丹,除了养身,更在养心养性。”
“是啊,我每想到官场的污浊,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不平,就心烦意乱,狂狷不已,有一种被遗弃而无人问津的愤愤之感。”
梅道长领着孟浩然和王迥漫步于山林之间。院苑中的桃树正在开花,看上去香艳宜人。
“仕途的荣耀和失意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物情势利,不足道也!”
孟浩然聆而听之,默默不语。
“为人处世须大度柔和。心情焦虑不安,气毒凝聚而生。血肉之躯,焉能不病?”梅道长继续侃侃而谈:“大千世界,其乐无穷,非惟仕途也!孟先生还须风物长宜,得坐忘心。心安则体健矣!”
梅道长慈眉善目,一番谈玄论道,令孟浩然恍然惊悟。他想起了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太乙子和得道高僧空上人大师。倏然间,他感到心境平和,不再有“翻飞羽翼催”的压抑和那种不现实的浪漫幻想了。
“梅道长乃赤松降世,方才一席话,犹如太上仙丹一粒,流霞仙酒一杯。令浩然茅塞顿开,病疽全无,返老还童也!”言毕,孟浩然赋诗一首,称颂曰: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梅道长听后,拨动着垂至胸前的数珠,朗然大笑。王迥也跟着开心地笑起来。
从精思观出来,孟浩然心中已萌生问道向佛之意。这种微妙的变化使得他少了几分锋芒与狂狷,多了几分隐逸的闲适和恬淡。
南山路上,一群牛羊正在悠闲地吃草,远处的树林中隐隐传来樵夫的砍柴声。
孟浩然和王迥回到涧南园,夫人蕙玉倚在门扉,已候望多时了。正是:
出谷未停午,至家日已曛。
回瞻山下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涧南园的生活是恬淡的、安宁的。
庄园里的事有馨然和谔然几位兄弟料理,勿须孟浩然费心。闲暇之余,他偶尔也放下书本,参加一些田间劳动,帮着兄弟们耕地锄草,收割庄稼,放牛牧羊。
馨然劝道:“六弟,你还是读书去。那里面有‘黄金屋’、‘颜如玉’哩!这庄稼地里的活有我们就行了。”
孟浩然笑道:“沐雨熏风,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田。也是一种享受哩!。”
后来,他干脆自个儿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了一些白菜、蒜苗和萝卜。蕙玉和甫儿也来帮着锄草浇水。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填词赋诗,倒也悠然自得,其乐无穷。正值壮年的他已经对家乡的肥田沃土充满了深厚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