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美国的敌人 >

第52章

美国的敌人-第52章

小说: 美国的敌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美国卡纳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所写,美国与欧洲已经失去了相同的世界观。欧洲的世界是靠法制维护起来的,任何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规则约束内进行;美国的世界内不存在着稳定的法制和规则,一切都是可变的,只有武力才能使其安心。两个世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最终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欧洲和美洲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双方不愿意道破,却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人敢于面对事实,卡根可以,其他学者也都可以。     
德国总统施罗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这种世界观的不同中崛起,利用本国的反美情绪登上权力之巅,美德之间的关系也由于一个〃不识时务〃的总统而走向崩裂。这其实就是一种表现,二者世界观背道而驰的表现。     
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在做着支撑,在西方人的思维里,应该是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按照他们的传统概念,除非是人家打到了自己头上,否则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是不该对别国发起进攻的。欧洲人意识中的世界,应该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持久和平〃,这样一个有秩序的世界才是他们所期望的。而美国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它所提倡的先发制人完全不被欧洲认同。在欧洲人看来,美国那种颠覆传统思想的做法十分可怕。欧洲喜欢怀旧,因为它有漫长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国的年龄相比欧洲小了很多,更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它对〃传统〃二字没有很深的情感,因此就变得嚣张起来。     
更让欧洲胆战心惊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了美国的〃坏毛病〃,动不动就来个先发制人。国际社会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焦躁起来。     
可美国却不这么想,它认为实力是最好的权威,欧洲之所以畏首畏尾就是因为没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做支持。也就是说,美国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十分有信心,已经到了可以随时开战的程度。欧洲人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在美国眼中一文不值,在他们看来,欧洲就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基础才提倡什么和平外交,这是一种惧怕而不是政策。美国的想法简单纯粹,而且也十分现实,它不像欧洲很多大国都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也就不会像那些国家一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卡根曾经在他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根据其实力来决定的。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也就难怪美国会在现如今动辄就拿武力来吓唬人。对实力的过分相信,让美国丧失了作为一个世界公民起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单边主义、武力威胁、全球策略、中东计划,这些美国努力为之倾注一生的追求却都在慢慢偏离常规轨道。卡根还指出,欧洲的对外政策是建立在一定秩序之内的,力图化干戈为玉帛,〃和谈〃是他们解决争端的基本方式。欧洲人善于运用他们的耐心,可以忍受长时间无结果的谈判,这份忍耐力传承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历久弥坚。     
其实,欧洲这种〃文明〃的外交政策并不是贯穿始终。在两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在世界称王称霸的时候,也一度是野蛮到了极致,四处征战、烧杀抢掠,不理智的事情做得并不比美国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洲似乎没资格来对美国嗤之以鼻。如今的美国其实就是两个多世纪之前的欧洲,两者在实力变化的同时也变换了角色。     
事实证明,美国的〃实力说〃也是铁律,当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也就无所谓法制或是规定。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首屈一指,所以它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来实现利益,欧洲的军事相对薄弱,就只好避其短处利用传统的力量争取自己想要的。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开始,美国便一跃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美国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于是就习惯了将其他国家当作了自己的卫星国。无论处理什么国际事务,美国总是一马当先,欧洲也只有〃听命〃的份。但是在国际冲突上,欧洲从来都不肯违背自己的原则,矛盾从此开始。           

第149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6)         
事实上,从欧共体到欧盟,这个组织一直都在欧洲本土做着扩充。欧盟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深厚的根底,也就那么几个国家还有点实力,但综合一下,整体水平就被拉下了一个档次。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全球称霸的野心迅速膨胀,但世界却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欧洲诸多国家开始积极地变成多极中的一极,便开始挣脱美国的捆绑,寻求更重要的国际地位。而欧洲的这种挣脱正好违背了美国意愿,于是,矛盾再次加深。     
这种矛盾在〃9·11〃之后变得尤为突出,美国的尊严受到了挑衅,这种受到侮辱后的复仇心理驱使美国不顾一切地打击恐怖主义。欧洲本能地,或者说是无奈地要在国际上建立起一种有条不紊的新秩序,加深法律意义,加强法制手段。其实说白了,欧洲国家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遏制美国日益膨胀的野心。不难想象,美国在面对束缚时会表现出怎样的歇斯底里。     
受过严重创伤,往往会把自己武装起来,美国虽然有些过分,但也情有可原。在对待反恐问题上,美国作为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成为反恐急先锋。然而,让欧洲无法接受的是美国不择手段地利用反恐来破坏他们精心维护的国际秩序。于是,在很多问题上,欧洲都站在了美国相对的立场。     
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认为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武力。欧盟则三番五次出面阻挠,甚至搬出了联合国。可欧盟忘记了,如果美国对联合国有一丝一毫的忌惮,也不会如此难缠。美国公开发表声明,如果联合国与美国对着干,美国只好直接对萨达姆政权使用武力了。这是赤裸裸的警告,美国连联合国都敢警告,就不会在乎盟友们是不是赞同。欧洲在美国人眼里根本不算对手,说话没分量,做事没底气,一旦有个强国敢于打破他们的规则,欧洲只能退让。伊拉克战争的打响就为美国的铁律再次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欧洲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也在依赖美国的庇护,一旦与美国反目成仇,自己的那层保护也随之而散。这点更是让美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欧洲的主人。     
更为悲哀的是,欧盟本身并不是个团结的整体,欧洲各个国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从未曾真心团结过。欧洲各国领导人在很多问题上都无法做到精诚一致,各自的利益便是欧盟这道铁壁的软肋。1991年,〃共同外交〃的概念第一次在欧盟首脑会议上现身,首脑们看似十分欢欣,然而却是貌合神离。在处理起国际事务来,依然是我行我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欧盟首脑们不断地强调〃共同〃二字,提出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而且还像模像样地选出了一个负责共同外交的代表。根据欧盟的规定,有关共同外交的所有决定都要经过首脑会议的一致通过。可见,这些领导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只不过在利益面前,理想和信念都得靠边站。     
其实〃欧盟〃并不能代表整个欧洲,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历史,长时间形成的文化和价值观都有所不同,不能单凭地域联系就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更何况,欧盟中有一些国家是迫不得已才加入的,就像英国,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为了找到一条回归欧洲的路,不得不在实力锐减后勉强加入这个它一度看不起的组织。当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英国就不可能单纯地站在盟友身边。在伊拉克问题上,英国和意大利不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美国,如果不是当时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恐怕欧盟就得多出两个内部敌人了。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世界观虽然有些霸道,但是相对而言也算是有着明确的是非观。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美国时刻保持清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出判断。可是欧洲却不同,各个国家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可能真正做到一致对外。也许在这个国家看来应该被列为敌人的人,却被那个国家当成了朋友。欧洲由于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而让这个欧盟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在利益来临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坚守立场。这点与美国比起来,相差甚远。           

第150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7)         
在冷战时期,美欧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苏联。这点相同之处,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甚至忽视了原本就存在的观念分歧。为了瓦解苏联,美国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欧洲撑腰,那时的美国,对欧洲说尽了甜言蜜语,一个接一个的誓言逐渐磨去了欧洲的理智。于是,欧洲心甘情愿地为美国当起了〃杀手〃,成为苏联的掘墓者。可是,当苏联成为过去的时候,欧美之间的甜蜜也就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回忆。     
华约解散了,当初为了对抗华约的北约也就失去了其主要职能和意义。当一切明朗起来的时候,欧美才发现,原来与对方永远隔着一个大西洋。共同利益是暂时的,分歧却是永远的,这点事实,欧盟直到被利用完了才恍然大悟。     
2002年9月,英国BBC驻美记者赛科尔从美国回到欧洲,在他的笔下便有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欧美对比。他对欧美之间的是非观做了十分形象的比喻,美国是黑白分明的,欧洲却是一片灰色。当他踏上德国和法国的领土时,却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人民有着出乎他意料的反美情绪。     
没错,德国都已经把反对布什当作了总统大选的先决条件,施罗德在演讲中特地把不会参加伊拉克战争变成了自己的政治策略。赛科尔亲眼见证了当施罗德表示出坚决的反战决心时,台下几千名百姓的欢欣神情。德国遭受过残酷的战争洗礼,那些美丽的城市都曾经在二战中变成过废墟。经历之后,才知道战争的杀伤力有多大;经历之后,才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施罗德的不参战宣言,让德国人放心,母亲不必忍痛将儿子送上战场,妻子不必望眼欲穿地等待丈夫生还的消息,孩子也不必忍受随时失去父亲的痛苦。     
然而,施罗德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让布什如鲠在喉,同时也让法国和英国备感压力。法国国内虽然反美情绪高涨,但是法国政府却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除非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决议得到了联合国的许可,否则法国不会与其合作。也就是说,在联合国同意后,法国将会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当然,联合国不会同意。在法国民间,布什基本上是个小人形象,虚伪、狡猾、出尔反尔,在谈论如何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时候,却对以色列驻军巴勒斯坦只字不提。     
美国并没有在意这些欧洲国家日益激烈的反对声,依然在为自己的决议寻求国际支持。就在这个时候,伊拉克做出了让步,同意让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返回伊拉克进行再次检查。欧洲一片沸腾,所有人都为伊拉克的让步感到高兴,他们天真地以为,一场蓄势待发的战争终于可以落下帷幕了,不必再为战争大伤脑筋。然而,这份喜悦似乎并没有得到美国的允许。     
所有人在高兴的同时忘记了这场戏剧的导演是美国,导演不喊停,这场战争大戏就得演下去。美国声嘶力竭地宣布,联合国必须通过攻打伊拉克的计划。布什有过一句名言〃如果你不和我们在一起,你就是与恐怖主义站在一起〃,欧洲不会忘记。欧美之间的分歧已经发生裂变,无法再回到原先的状态,这点不是欧洲杞人忧天,而是不得不面对的〃历史悲剧〃。     
说到底,美国还是利用军事实力这张王牌在横行霸道。可是,美国在得意地将欧洲视为〃小把戏〃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饱经沧桑的欧洲比任何国家都要懂得如何生存。在欧洲曾经涌现出过多少帝国,它们曾经庞大得令世界胆战心惊,从兴盛到衰亡,它们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欧洲第一个用火炮打开殖民地大门,怎能不懂得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重要。于是,欧洲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组建起一支六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这只是第一步。本来在〃9·11〃中,美国是受害者,也曾经得到全球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可惜的是,美国急切地想通过在恐怖袭击中的死难者来实现大国计划。急功近利,让欧美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对于恐怖主义,美国恨之入骨,急于打击也可以理解,但是以暴制暴只能换来更多的暴力。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就保持了相对冷静的态度。           

第151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9·11〃事件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