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前苏联红军中国团长 >

第1章

前苏联红军中国团长-第1章

小说: 前苏联红军中国团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序言
    这是一部纪实性极强的文学作品,说它是纪实因为这是写的真人真事,说它是小说因为它有情节,所以无法将它归类。也许因为这样原因,这部小册子让我写了许多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好把握应当属于哪一类,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小册子,里面有着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让我一次次地催促自己赶紧写出来,千万不要再拖了。现在我写出来了却不知为何心里有些堵塞,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如此,一时说不清楚还需要研究才能有定论。外国作家雨果说过: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人需要信仰,所以有庙堂;人需要创造,所以有城市;人需要生活,所以有犁和舟。可是要满足这三种需要,就包含着三种斗争。人生的神秘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在纠缠着人类的这三种苦难里,更混杂着一种内在的苦难,最沉重的枷锁,便是人们自己的心。雨果在这里写出了人类生存的目标,虽然他写的是一百四十年前,但今天仍旧有着重大意义。我觉得从任辅臣身上可以看出雨果这段话里的深刻含义,不论对人还是对社会,或者说对自然,都有一种生存的意义在其中。现在我把任辅臣的成长史写出来,实际上就是人类斗争史的一个缩影,我觉得一个伟大的人应当有如下三种特征:一是可以改变社会的人,二是可以造福民众的人,三是可以有益国家的人。由此可见,外国人如此,中国人也是如此。然而,我想提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雨果提出的这三种需要能够坚持多久?前苏联坚持共产主义,可是现阶段他们变了,前南斯拉夫坚持社会主义,现阶段他们也变了,东欧巨变为世界形势敲响了警钟,中国还需要坚持多久?这就是这本小册子所要探索的问题。
一、为什么写他
    我是怀着一颗美丽的心,来写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不多。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或者是过去的时光,这样的伟大人物只能出现一次,而且仅此而已。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在中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共产主义开拓者。因为他是与列宁在一起共同战斗过的人,是苏维埃红军的功臣,可是真正了解他个人情况的中国人太少了,尤其是现阶段的年轻人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悲哀。也许就因为这种悲哀,所以才能勾起我想写一写他的愿望,我不知现阶段的孩子们想读什么书,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然而什么样的人才能对国家有用呢?这就象我在序言里说的那样,一个伟大的人应当有如下三种特征:一是可以改变社会的人,二是可以造福民众的人,三是可以有益国家的人。我想他就是这样伟大的人,遗憾的是这种愿望不是说写就写,更不是说实现就能实现的。我敢说我是目前搜集他的先进事迹最全的人,因为这样一个人他在我心里整整积蓄了七八年,而且有关他的各式各样的材料也不是说有就有,让我费尽心机去寻找,而他的经历也是特殊的,他到过的地方真不少,从客观上来说就给我造成了搜集材料的困难,于是我迎着困难一找就是许多年直到现在。今年是甲申年,恰巧是我的本命年,也是这个人诞辰120周年,于是我有了机会。什么是甲申年呢?与写出这本小册子又是什么关系呢?这里面还需要说明一个皇帝的故事,一个中国古代皇帝的故事。其实,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交汇成六十个干支纪年中,甲申本是普通的一年,但是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由山西经由居庸关杀奔北京,逼着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皇宫后面的煤山麓自缢身亡。可怜的是李自成只在皇帝宝座上坐了短短的四十天,就被吴三桂领来的清军打败,后人为记住这场悲剧就记住了这个甲申年。如今又是甲申年,我忽然想起了前苏联解体时的困惑,想起在世界各国都有人想方设法让中国变成前苏联第二,加上有人搞台独,于是我担心中国也要走这条老路,也要走向分裂这条路,于是我在一种冲动中不知不觉就开始动笔写下了关于这个人的故事。虽然我是一个普通百姓,但我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不愿意看见中国出现分裂的局面,更不想让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于是我就想写中国团在前苏联发生的故事。我想让人知道中国与俄罗斯历来是友好的,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友谊。
其实我这种担心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我个人的一种见解,而是早就有了这种忧患意识,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1944年就曾经写出过一篇力作《甲申三百年祭》,为李自成唱了一曲深沉悲壮的挽歌,实际上他是唱给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这篇文章最先发表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后来延安和各解放区以及大后方将它印成单行本,在知识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同年四月,明辨是非的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为警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的话说得非常透彻,深思熟虑地阐明了如果脱离了黎民百姓就会丧失民心,再强大的力量也必然迅速失败。由此我想到了前苏联的解体,不也是一种李自成的现象吗?外国人想叫中国变成前苏联第二,美日勾结掀起反华潮流,国内的台湾省又有人搞分裂,他们里应外合狼狈为奸给中国设置了重重困难。面对此情此景,哪一个中国人不忧心如焚?所以我写这个人不是写他的名气,而是写他为什么参加苏维埃革命,分析他为什么会从一个普通中国人成长为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革命家?尤其是分析前苏联为什么被瓦解?为什么瓦解后国内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性循环?车臣闹事,各式各样恐怖活动越来越多元化,共产主义在世界还有没有号召力?中国共产党还能坚持多久?这些问题都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中国人向何处去的重大政治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要不要政治?要不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才是我想写他的主要原因。然而想写他有几年时间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说是资料实际上就是阅读了好多书,尤其是有关他的先进事迹我都有兴致读着。可是这样的书太少了,尤其是有关他的书和文章更是少得可怜,迫使我不得不下许多狠工夫从其他书里获取资料,可以说我是费尽心机,尽管这样挺难的,但为了写好他我还是这样做了。我知道在中国现阶段是不讲究共产主义了,现阶段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对过去时的岁月似乎忘记了,然而有关他是怎么样走上革命家的先进事迹我觉得知道的人太少,为此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事向读者公开。由于手中资料极其有限,岁月又过去这样久远,因此若想把这个人写好写扎实,还需要下些真工夫。
我最早开始写他的时侯是这样开头的:自古以来,在中国的历史潮流中有无数英雄尽显本色,刘邦,项羽,秦始皇,还有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皇帝,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可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个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华工领袖,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苏俄红军中国团团长,辽北或者说辽宁甚至是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他的事迹名扬天下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他就出生在铁岭银州西部平原上那条缓缓流动的辽河岸边一个叫河夹心的小村庄里,这却是鲜为人知的。也许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引起中国各阶层骚乱,爱国主义者纷纷揭杆而起,极大地影响了这个人。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工作在铁岭、沈阳、哈尔滨等地,以后陆续在齐齐哈尔、东宁、绥芬河等地,寻求真理,勇于探索,并于1908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比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还要早十几年,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接受党的指示,以中国外交署官员、驻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华工总办的公开身份到了俄国,为华工吃苦耐劳,深得民心。当苏维埃十月革命期间,他在华工中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中国团加入苏俄红军,转战在形势险恶的东部战场,参加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争。1918年11月29日夜间在乌拉尔地区的维雅车站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4岁,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风华正茂的青春和生命,实现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祟高理想,走完了他短暂而辉煌充满传奇英雄色彩的战斗的一生,列宁和周恩来对他壮烈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位英雄是谁?他叫什么名字?这还要从120年前的往事说起……
二、关于名字的由来
    我是居住在开原的普通百姓,却鬼使神差想写任辅臣,因为他的先进事迹让人感动,而提起任辅臣不能不提铁岭,因为他就出生在这个较大城区。现阶段的铁岭可以说是变化得让人认不出来了,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在这座充满小品充满笑星充满能工巧匠的较大城市里,有数不清的文人志士从这里走向革命家的道路,至今都有人在为这块土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果追根究底,这座城区的历史潮流源远流长,从银岗书院到龙首山,从曹雪芹到高鹗,从周恩来到任辅臣,他们真是名胜古迹和当代名星并驾齐驱,为铁岭争了光。在这块土地上到处传说着一个个故事,到处排满了光彩夺目的名人,如果说从这中间随时随地拉出一个来都有可能成为本书的主人公,任辅臣当然就是其中之一。有个极其有威望的编辑问我写任辅臣有什么样看点,我说他有三个看点:一是他的经历独特,有传奇的一生。二是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确切一点说是在俄罗斯,他们的战斗故事非常感动人。三是任辅臣在世界影响巨大,极其有名气。我写任辅臣就因为他的名气,他不但在铁岭有名气,在中国也有名气,在世界上更有名气,所以写任辅臣就是写铁岭,写铁岭就是写中国,写中国就是写世界。我对编辑如是说,感动了编辑,我们的合作更加深入,当然编辑没有说明他的具体意见,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我写任辅臣不仅因为他是我们辽北的老乡,而是因为他是前苏联红军中最先与列宁并肩战斗的中国人,他们的中国团许多人都来自东北,来自那些充满硝烟战火的岁月。
一百二十年前,也就是光绪九年农历四月初四,春光明媚,正是铁岭人放风筝的好日子。位于辽宁省北部平原有一条辽河,每年它都以老黄牛的姿态朝前缓缓流淌,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静静蠕动着。在一个拐弯抹角处,忽然变了方向开始冲刷着一片堤坝,发出哗哗的声响。就在辽河西岸的低洼处,有一片光彩,原来是太阳留下来的七色祥云,懂事的村里人说河夹心村又要诞生名人了。村子里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懂事的人说信不信由你,这一切原本都是天意。其实这是村子里的传言,有人不信,可是有人说不可不信,于是他们就静静等待事情的发展。果然,事情过去了许多天,村子里也没有什么名堂,于是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如果真有名人出现他们宁愿不吃不喝十几天表示敬爱。可是事情有时就是巧遇,当温暖的阳光将河夹心村包裹得一片灿烂时,忽然在一户农家小院里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接着又是一声,将不大的村子震得几多倾斜,整个村庄都在哭声中抖动起来。也许是婴儿的到来,给这一家人的愁眉苦脸上增添了喜色,听到婴儿的啼哭,马上从小院子里跑出几个人来,便有人张罗放鞭炮祝贺。遗憾的是,几个人找了几个地方都没有碰到一个卖鞭炮的,其实即使有他们也没钱买,穷苦人生孩子只是图个乐。于是,便有人提议吼几嗓子,算是报个喜讯。
这是一户普通人家,说是普通,其实也不普通。这家人姓任,祖籍是山东泰安,清初任家祖先拖家带口闯关东到了东北,先是落户在新民,后定居铁岭县银州城内。在铁岭,任家虽然不是望族豪门,但也是不同普通人家。婴儿的曾祖父任杰生于清乾隆中叶,幼年曾就读于铁岭有名的银岗书院,是个有名望的人。中年中举人,四十多岁娶妻吴氏,吴氏家族为铁岭满族最显赫家族。吴氏每次回娘家时都有仪仗队迎送,据说任吴氏嫁给任杰是二婚,除家资外并带来了三个子女,到任家后仅生一男,这就是任辅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