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零炮楼 >

第27章

零炮楼-第27章

小说: 零炮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里人都说:男人是船,妇人是水,船离不开水,无水寸步难行;水却能翻船,翻船的女人是祸水,杨翠花就是祸水。男人的一生就是那么一回事,成亦女人,败亦女人。
那天,在杨翠花妊娠的呕吐中达成的关于黑马团白马团加入八路军的共识,形成的谈话记录主要有四条:第一,八路军承认黑马团白马团为一个团的编制,任命咱大爷为团长,张万喜为副团长;第二,黑马团白马团加入八路军后,八路军按一个团的编制发放军饷;第三,黑马团白马团不开离本地,不接受改编,八路不再派遣除贾文柏之外的其他干部;第四,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向国民政府申报黑马团白马团抗战之业绩,并进行嘉奖。
革命不是升官发财,也不是请客吃饭。咱大爷完全是为了升官发财才参加八路军的,结果被八路拒绝了。咱二大爷躺在床上想想也是这个理,可是,咱二大爷没敢把八路的公函拿出来。咱二大爷知道咱大爷的脾气,这件事不能向咱大爷明说,连咱三大爷都不能告知详情。咱二大爷还警告姚抗战,这是组织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把黑马团白马团往革命的路上带。姚抗战是咱二大爷的老部下,当然不敢泄密了。
咱二大爷病着对专程回来的咱大爷说,八路那边对黑马团白马团提出的条件基本同意,但是,八路想看看黑马团白马团真正的战斗力。咱二大爷把姚抗战介绍给了咱大爷,并说是姚抗战带来的口信。
咱大爷说,既然要加入八路就应该有个见面礼。那俺和鬼子好好打一仗,打出黑马团白马团的威风,让鬼子真正知道一下黑马团白马团的厉害。咱二大爷说,这正是八路的意思。咱大爷说,那俺就再把鬼子的贾寨炮楼端了。咱二大爷表示怀疑,说贾寨炮楼由龟田驻守,很难端掉。咱大爷说,俺拼上老本不信端不了。咱二大爷说,你老本都没有了,端了炮楼还有啥用。咱二大爷接着说了一句官话。咱二大爷说:端不端炮楼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咱二大爷说完这话,咱大爷开始对咱二大爷另眼相看。

三十六 咱二大爷之八(1)
于是,咱二大爷就为咱大爷提供了一个“围点打援”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对于八路军来说太过平常了,因为八路军经常这样干。可是这个作战计划对于黑马团白马团来说那是从来没有过的。围点打援,目的是打援。贾寨人后来称这次战斗叫“贾寨伏击战”。
当时,咱大爷谈到端炮楼就说:“自从上次被端后,鬼子加强了防范,而且这个龟田又特别狡猾,人虽然住在贾寨炮楼,他却可以直接指挥镇上的鬼子。这离镇上太近,枪一响,鬼子要不了多久增援的就到了。”
咱二大爷说:“好呀,咱们专打援兵。这是八路最惯用的打法。”
咱大爷问:“怎么干?”
咱二大爷问:“黑马团白马团有多少人?”
咱大爷回答:“有一二百人。”
咱二大爷说:“具体点,好分配兵力。”
咱大爷说:“一百四十八人。”
“好!”咱二大爷说,“够了。贾寨炮楼有鬼子一个小队,加上伪军也就二三十人。咱们用一半的兵力把炮楼围个水泄不通。”
“嘿嘿……”咱大爷笑了。
“笑啥?”
“俺笑你咋把说书的腔调拿出来了。咱们一半的队伍才七八十人,咋能把炮楼围个水泄不通?”
“你别打岔,俺的意思是先把炮楼围了,鬼子肯定要请援兵,咱们另外七八十人就埋伏在援兵的路上,打他的伏击。”
“这个办法不错,可要是鬼子的援兵来了一百多人,咱咋办?”
“这……”咱大爷差点把咱二大爷难住了。不过,咱二大爷还是想了想说,“咱们随时要掌握镇上和县城里鬼子情况,要在鬼子驻守最少的时候下手。他的援兵只要比咱的少,咱就可以打。实在打不赢咱就跑。”
“那鬼子的情况咋了解?”
“这个可以去侦察,县城让姚抗战去,镇上俺去。”
“姚抗战去可以装成叫化子,你也装叫化子?”
“我……这个到时候再说。”
咱二大爷躺在病床上和咱大爷商量的计划,后来告诉了咱三大爷。咱三大爷说兵不够,找人凑。老四不是号称是抗日别动队嘛,俺看他还没打过鬼子吧,这次把他也拉上。他造了不少孽,让他打鬼子也将功补过。咱二大爷担心地说,老四行吗?这可不是拦路抢劫,这是真枪真刀地和鬼子干。咱三大爷说,人多力量大,他有二十多人,家伙也好,都是二十响的大肚子盒子炮。最近听说他们有了机枪。咱大爷说,行不行,试试吧。还不知道他干不干?咱三大爷说,我去给他说,不干就算。咱三大爷最后说,打鬼子俺支持,但打鬼子不能连累乡亲们,你们打完了鬼子,乡亲们还要活命。
咱二大爷说,到时候你去给鬼子报个信,就说八路来了,要端炮楼。
啊!
咱二大爷说,鬼子肯定要派人求援,鬼子援兵来了正好中我们的埋伏。这样一举两得,既调动了鬼子又保护了乡亲们。鬼子过后也不会拿贾寨人撒气,还要感谢咱贾寨人呢!咱三大爷和咱大爷听咱二大爷这样说,都伸出了大拇指,说妙计、妙计。这是在哪本书上学的。咱二大爷简直是诸葛亮在世,神了。
咱三大爷说,上阵还要亲兄弟,这回咱兄弟几个和鬼子大干一场。
第二天,咱二大爷躺在床上没起来,想着化装去侦察的事。咱二大爷不愿意化装成叫化子,可是不化装成叫化子,化装成啥才不引人怀疑呢。咱二大爷正在床上发愁,书娘又请来了先生。咱二大爷懒得理书娘,让先生把着脉,心里还是想自己的心事。这时,咱二大爷突然听到村里有货郎的拨浪鼓声。咱二大爷心下一动,自言自语地,咦,俺咋忘了这个法呢!咱二大爷一撅从床上起来,把先生吓了一跳。咱二大爷出了门,在院门喊书娘。
书娘正在厨屋里烧水,一头灰地出来了。问你这病恁快就好了?咱二大爷说,你去赶集吧。书娘问,赶集干啥?咱二大爷说,你到皮匠张贵荣那里给俺蒙一面鼓。俺原来那鼓在部队没带回来。书娘一听咱二大爷要鼓,高兴得不得了。出了院门满村地喊书。书回来了,问娘干啥?书娘说咱赶集去!
“赶集干啥?”
“给恁爹买鼓!”
“买鼓干啥?”
“治病!”
“治啥病?”
“治心病。”
咱二大爷对书娘说,买完鼓到那说书场上看看。书娘答应着,慌忙把平常卖鸡蛋积攒下的钱揣在怀里,怕不够,又让逮了两只老母鸡,换了一件干净布衫子和书匆匆上街了。赶集的人多,书娘脚下没停,径直找到了街上最有名的皮匠张贵荣家。说:“大哥,给俺蒙一面好鼓要花多少钱?”
皮匠张贵荣望着书娘大惑不解。问:“大嫂,恁一个妇人家蒙鼓干啥?”
书娘急忙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露出钱。“大哥,你看够不?要是不够,俺还有两只老母鸡。”
皮匠张贵荣见这娘俩连老母鸡也抱出来了,那下蛋老母鸡可是一年的油盐钱呀。皮匠问:“大嫂,你若是为小孩买一只皮鼓回家玩,我有现成的,只需一只鸡的价。”
书娘说:“俺要买最好的鼓。”
张贵荣说:“何必花恁大的价钱买好鼓呢?鼓是乐器,是有灵气的。好鼓要是卖给了不会敲的,三下两下便敲出一个洞,这叫瞎捣鼓。好马配好鞍,好鼓配玉簪,若是好鼓手,俺不讲钱多钱少,任其扔几枚大钱,是个意思。一般人贵贱不卖。可惜,俺十来年没遇上这种人了。”

三十六 咱二大爷之八(2)
书娘连忙把钱收起来,脸便红了,问:“你说那玉簪是俺头上的这种吗?”
张贵荣笑了,说:“用玉簪击鼓是古人,现在用竹棍,一根竹子只用竹根那一节,那鼓声可脆啦。”
书娘便问:“大哥,你认识说书的贾文柏吗?”
“咱二大爷,那咋不认识,是贾寨的。他那小调俺也会哼几句。他原来用的那面鼓就是俺蒙的。那年八月十五的晚上,俺和贾文柏在月光下边喝酒边蒙他那面鼓。干了一夜,那是俺有生——来蒙得最好的一面鼓。蒙好鼓要择吉日,蒙鼓的吉日就是十五的晚上,一轮满月。”皮匠张贵荣说着激动万分。最后长长叹了口气说:“可惜,他现在不知去向,扔下老婆孩子不管了。还不知在不在人世。原先每个集他都在那老槐树下安场子,俺一边做生意,一边听他说书。咦!这方圆几十里可没恁好的说书人啦。”
书娘听了皮匠一席话,便笑了。没想书爹在人家心里恁重要。说:“贾文柏回来了,俺是他屋里的。”拉着书又说,“这是他儿。”
张贵荣吃惊地望着书,说:“咦,像。长得一模一样。恁娘俩咋不早说。坐坐,上午不走了,在家吃饭。他回来了咋不说一声?”
书娘说:“他回来就病了,没顾上。”
“他过去的家什呢?”
“他原来的家什落在部队上啦,他这次回来不走了。”
“这几年他去当兵啦?”
书娘压低声音说:“被抓了丁。”书娘想说贾文柏参加了八路,想想话到嘴边了又咽下去了。
“我说嘛!他不是那种丢了老婆孩子不管的人。被抓丁了,谁也没法!”张贵荣激动地说,“中!俺再为他蒙一面。”说着掰着手指掐算了一下说:“后天正是十五,俺在圆月下给他蒙。恁过几天来取。”皮匠说,“这几天怪不得眼皮一个劲地跳,原来是咱二大爷回来了。我有张牛皮一直没舍得用,敢情是为他留的。”
书娘从张贵荣家出来就去了咱二大爷过去说书的地方。老槐树下很冷清,一只瘦牛在槐树下倒沫,满嘴银白,像城里人刷牙。书娘望着老槐树,不由咧嘴笑了。等着吧,过不了几个集,就会再热闹起来的。书娘抬头看那老槐树,枝繁叶茂的一点也不老。书娘感慨自己却老了,从一个黄花闺女变成一个老太婆了。想当年俺在那槐树下听书爹说书,那时多年轻,听书的人都往俺身边挤。书娘在老槐树下感叹着青春已逝,心里有些伤悲。贾文柏也变了,变成一个八路了。想当年在那槐树下说书,那是单纯的说书,现如今说书那可不是说书那么简单了。那说书场的路对面原来是镇公所,现在被鬼子站了。两个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枪在门口立着,要是鬼子知道贾文柏参加了八路,那可如何是好,贾文柏在这老场子说书太怕人了,这事俺回去要给书爹说。
书娘回去给咱二大爷一说,咱二大爷一拍大腿说,太好了!弄得书娘莫名其妙。
几天后,书娘神不知鬼不觉将架子鼓支在了咱二大爷的床头。咱二大爷醒来,见了那鼓,眼前一亮。他急忙下床,用手摸着还散发着牛皮香味的鼓,不由操起鼓槌咚咚咚连敲了几下,又拿起快板啪啦啪啦一合,真是天籁之音。快板清脆,鼓音袅袅,一种震撼之力穿透人的五腑六脏。咱二大爷连连赞叹:“好鼓!”
咱二大爷的鼓声一响,吸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村里人好久没听到鼓声了。有人随音而来。在院门口问:“咱二大爷病好了!俺可好久没听他说书了。”书娘连忙搬凳子让座。说:“才起来。”
来人说:“让他在屋里,俺不进去了,不打扰他。”
书说:“俺爹的病是用鼓医好的。”
来人取笑书,说:“你懂河虾是从哪头放屁?”
书不服气还嘴说:“你知道河虾是从哪头放屁?”
书娘瞪了书一眼说:“没大没小的,小心掌嘴。”书便不敢吭声了。
咱二大爷病好了,家里热闹了起来。村里人喜欢到咱二大爷家里坐坐,听咱二大爷讲外头的事。走了几年,能不见多识广。人家在部队里好赖当过团长,就是那满肚子的黑水就够你爷几个喝一壶的。
有人问书娘,书爹不走啦?书娘昂起头骄傲地回答,不走啦,俺也该过几天舒心日子了。咱三大娘吃了晚饭也来串门,坐在咱二大爷身边纳着鞋底,听咱二大爷讲外头的事。咱三大娘问:“凤英他大爷,恁见过火车没?”
咱二大爷说:“不但见过,还坐过呢!”
咱三大娘问:“那火车是不是火龙一样在地上奔,人咋近身呢!烤着了棉袄咋办?”
咱二大爷哈哈大笑,说:“凤英想得怪,那火车就像十几间房子那么大,沿着铁轨走。一个团装进去连影没有。车厢里黑糊糊的,也不知是走还是停,只听到叽叽嘎嘎的声音。一觉醒来便走了几百里地啦。”
咱三大娘说:“那叽叽嘎嘎的声音,是不是有点像在炕上打滚压高粱秆的声音……”说着自己便哈哈笑了。
咱二大爷便窘在那里,再看咱三大娘,觉得咱三大娘虽几年没见了,还是那样,没变。咱二大爷便想起年轻时的无数不眠之夜听到的那种床上声音,不由脸热。咱三大娘一直是个耐看的女人,老三有福。相比来说书娘变化就大了,自己走这几年书娘咋弄得满脸黑疤,成了丑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